一種治療眼科疾病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中藥應用領域,特別公開了一種治療眼科疾病的中藥組合物。該一種治療眼科疾病的中藥組合物,由甲珠、當歸、黃芩、生地、珍珠母、麥冬、鹽知母、鹽黃柏、生龍骨、生牡蠣、懷牛膝、赤芍、蟬蛻、木賊草、白芍、沙參、枸杞子、菊花、山茱萸、山藥、丹皮、澤瀉、茯苓、熟地、甘草、夏枯草、谷精草、密蒙花、青葙子、龍膽草、茵陳、柴胡、板藍根、連翹、丹參、遠志、紅花為原料,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混合配制而成。本發明配制簡單,吸收效果好,藥效持續時間長,療效顯著,無副作用,安全性高,生產成本低,停藥后不復發,有利于病患及時減輕病狀。
【專利說明】
一種治療眼科疾病的中藥組合物
[0001](—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藥應用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治療眼科疾病的中藥組合物。
[0002](二)
【背景技術】
常見的眼科炎癥有結膜炎、中心性視網膜炎、視神經炎等,在人人都崇尚健康的年代,眼科炎癥給大家的眼部健康帶來了嚴重地威脅,使患者生活在痛苦與不便之中。結膜炎是結膜組織在外界和機體自身因素的作用下而發生的炎性反應的統稱,為季節性傳染病,好發生在夏秋季,傳染性極強,常可暴發流行。結膜炎本身對視力影響一般并不嚴重,但是當其炎癥波及角膜或引起并發癥時,可導致視力的損害,甚至失明。
[0003]西藥治療治標不治本,在反復的治療過程中不能起到長期的治療作用,在患者停止治療后需長期用藥繼續治療,西藥治療價格高效果差,不能滿足患者的需求,給患者的后續治療帶來極大的痛苦。
[0004](三)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了彌補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制備簡單、療效顯著的一種治療眼科疾病的中藥組合物。
[0005]本發明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治療眼科疾病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數的中藥制成:
甲珠3-9g、當歸3-10g、黃芩3-12g、生地3-9g、珍珠母3-8g、麥冬2-9g、鹽知母3-8g、鹽黃柏2_9g、生龍骨3_9g、生牡_3_8g、懷牛膝2_1(^、赤茍3-98、蝴蚊12-88、木賊草2-78、白茍3_9g、沙參2-9g、枸杞子3-7g、菊花3-8g、山茱萸2-9g、山藥3-9g、丹皮3-9g、澤瀉2-10g、茯苓3-10g、熟地3-llg、甘草5-12g、夏枯草3-9g、谷精草2-7g、密蒙花6-12g、青葙子6-15g、龍膽草3_9g、茵陳 2-10g、柴胡 3-10g、板藍根 3-12g、連翹 3-8g、丹參 3-10g、遠志 3-10g、紅花 5-12g。
[0006]其優選的各原料的重量配比為:
甲珠3g、當歸3g、黃苳3g、生地3g、珍珠母3g、麥冬2g、鹽知母3g、鹽黃柏2g、生龍骨3g、生牡_3g、懷牛膝2g、赤茍3g、蝴蚊2g、木賊草2g、白茍3g、沙參2g、枸t己子3g、菊花3g、山茱萸2g、山藥3g、丹皮3g、澤瀉2g、茯苓3g、熟地3g、甘草5g、夏枯草3g、谷精草2g、密蒙花6g、青葙子6g、龍膽草3g、茵陳2g、柴胡3g、板藍根3g、連翹3g、丹參3g、遠志3g、紅花5g。
[0007]本發明所述中藥為湯劑,將以上諸原料藥選好、混合浸泡后加水煎成湯劑,每劑200ml,每日2次,每次100ml,口服。
[0008]其中各原料的藥用性能為:
甲珠:味咸,性微寒,歸肝經、胃經。活血散結、通經下乳、消癰潰堅。主血瘀經閉、癥瘕、風濕痹痛、乳汁不下、癰腫、瘰疬等。氣血虛弱、癰疽已潰者及孕婦禁服。
[0009]當歸:性溫,味甘、辛。歸肝經、心經、脾經。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屬補虛藥下屬分類的補血藥。用治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腹痛、腸燥便秘、風濕痹痛、跌撲損傷、癰疽瘡瘍。藥理研究有降低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促進造血系統功能;降血脂及抗動脈硬化;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增強免疫系統功能;抑制1、π、m、iv型變態反應;對子宮具有興奮及抑制的雙向性作用;抑制前列腺增生;抗促性腺激素;抗輻射損傷;抗腫瘤;抗炎鎮痛、抗損傷;保肝,利膽,促進消化,抑制胃腸的推動運動;具有抑制神經系統、松弛氣管平滑肌、利尿、抑菌等作用。可抑制離體動物的子宮而興奮整體動物的子宮。
[0010]黃芩:性寒,味苦。歸肺經、膽經、脾經、大腸經、小腸經。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燥濕藥。用治濕溫、暑溫胸悶嘔惡、濕熱痞滿、瀉痢、黃疸、肺熱咳嗽、高熱煩渴、血熱吐衄、癰腫瘡毒、胎動不安。
[0011]生地:味苦、性寒。涼心火之血熱,瀉脾土之濕熱,止鼻中之衄熱,除五心之煩熱。對內分泌的影響生地黃具有對抗地塞米松對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的抑制作用,并能促進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合成。地黃水浸劑對須瘡癬菌、石膏樣小芽胞癬菌、羊毛狀小芽胞癬菌及奧杜盎小芽胞癬菌等多種真菌的生長有抑制作用。
[0012]珍珠母:性寒,味咸。歸肝經、心經。平肝潛陽、定驚明目。屬平肝息風藥下屬分類的平抑肝陽藥。用治頭痛眩暈、煩躁失眠、肝熱目赤、肝虛目昏。
[0013]麥冬:性微寒,味甘、微苦。歸心經、肺經、胃經。養陰生津、潤肺清心。屬補虛藥下分類的補陰藥。用治肺燥干咳、吐血、肺癰、虛勞煩熱、消渴、熱病津傷、咽干□燥、便秘等。有保護心血管系統的作用;增強耐缺氧,延長常壓缺氧的存活時間;增強免疫功能;降血糖;延緩衰老;抑制胃腸推進作用;抗菌。麥冬為良好的養陰潤肺藥,近年來發現其在降低血糖的作用較好;臨床應用強心作用穩定而效果佳。實驗還證明,麥冬中的水溶性多糖有抗缺氧和免疫促進作用。
[0014]鹽知母:味苦,性寒。歸肺、胃、腎經。清熱瀉火、滋陰潤燥,主治熱病煩渴、肺熱燥咳、骨蒸潮熱、內熱消渴、腸燥便秘等癥。
[0015]鹽黃柏:味苦微咸。滋陰降火。用于陰虛火旺,盜汗骨蒸。
[0016]生龍骨:味甘澀,性平。入心、肝、腎經。功效生品潛陽安神,用于陰虛陽亢,煩躁易怒,心悸失眠,頭暈目眩,癲狂驚等癥;煅后功偏收斂固澀,多用于遺精早泄,帶下崩漏,虛汗久瀉,濕瘡癢疹,瘡口不斂,外傷出血等。此外,煅研外用,能收濕斂瘡,又治濕瘡流水,日久不愈者。
[0017]生牡蠣:咸,微寒。歸肝、膽、腎經。功效平肝潛陽;重鎮安神;軟堅散結;收斂固澀。具有滋陰、養血、補五臟、活血、充肌等功效。主治眩暈耳鳴;驚悸失眠;瘰疬癭瘤;癥瘕痞塊;自汗盜汗;遺精;崩漏;帶下。
[0018]懷牛膝:味微苦酸,性寒。活血散瘀,祛濕利尿,清熱解毒。治淋病,尿血,婦女經閉,癥瘕,風濕關節痛,腳氣,水腫,痢疾,瘧疾,白喉,癰腫,跌打損傷。
[0019]赤芍:性微寒,味苦。歸肝經、脾經。清熱涼血、散瘀止痛。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涼血藥。用治溫毒發斑、吐血衄血、目養腫痛、肝郁脅痛、經閉痛經、癥瘕腹痛、跌撲損傷、癰腫瘡瘍。藥理研究抗血栓;抗血小板聚集;降血脂、抗動脈硬化;小劑量輕度抑制心臟,大劑量明顯抑制心臟,并有傳導阻滯作用,使冠脈流量增加及減少外周阻力;治療和預防心臟功能降低。抗腫瘤;具有保肝、清除氧自由基、解除腸痙攣、抑菌等作用。有排鈉作用。
[0020]蟬蛻:性寒,味甘。歸肺經、肝經。散風除熱、利咽透疹、解痙、退翳。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用治風熱感冒、咽痛、音啞、麻疹不透、風疹瘙癢、目赤翳障、驚風抽搐、破傷風。
[0021]木賊草: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歸肝經、脾經。平肝止痛、養血調經、斂陰止汗。屬補虛藥下屬分類的補血藥。用治頭痛眩暈、胸脅疼痛、瀉痢腹痛、自汗盜汗、陰虛發熱、月經不調、崩漏、帶下等。有解痙、鎮痛、抗炎、抗心肌缺血等藥理作用。對中樞有抑制作用,可解熱降溫,鎮靜催目民;具有解痙、抗炎、抗潰、增強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擴張血管,增加血流量、耐缺氧、降血壓、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菌、保肝、抗誘變抗腫瘤、抑制肥大細胞組織胺釋放、神經接頭去極化等作用。
[0022]沙參:味甘;微苦;性微寒。歸肺;胃經。功能主治養陰清熱;潤肺化痰;益胃生津。主陰虛久咳;癆嗽痰血;燥咳痰少;虛熱喉痹;津傷口渴。
[0023]枸杞子:性平,味甘。歸肝經、腎經。滋補肝腎、益精明目。屬補虛藥下屬分類的補氣藥。用治虛勞精虧、腰膝酸痛、眩暈耳鳴、內熱消渴、血虛萎黃、目昏不明。
[0024]菊花:性微寒,味甘、苦。歸肺經、肝經。散風清熱、平肝明目。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用治風熱感冒、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眼目昏花。
[0025]山茱萸:性微溫,味酸、澀。歸肝經、腎經。補益肝腎,收澀固脫。屬收澀藥下屬分類的固精縮尿止帶藥。用于眩暈耳嗚,腰膝酸痛,陽痿遺精,遺尿尿頻,崩漏帶下,大汗虛脫,內熱消渴。
[0026]山藥:性平,味甘。歸脾經、肺經、腎經。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屬補虛藥下屬分類的補氣藥。用治脾虛食少、久瀉不止、肺虛喘咳、腎虛遺精、帶下、尿頻、虛熱消渴等。麩炒山藥補脾健胃,用治脾虛食少、泄瀉便溏、白帶過多。現代藥理試驗結果表明,有促進骨折愈合,降血糖,增強免疫功能,增強消化系統功能等作用。
[0027]丹皮:性寒,味苦,微寒。歸心;肝;腎;肺經。清熱涼血;活血散瘀。溫熱病熱入血分;發斑;吐衄;熱淚盈眶病菌后期熱伏陰分發熱;陰虛骨蒸潮熱;血滯經閉;痛經;癰腫瘡毒;跌撲傷痛;風濕熱痹。
[0028]澤瀉:性寒,味甘、淡。歸腎經、膀胱經。利小便、清濕熱。屬利水滲濕藥下分類的利尿通淋藥。用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嘔吐、瀉痢、痰飲、腳氣、淋病、尿血等。有利尿、調節血月旨、抗腎結石形成、降血壓、抗脂肪肝、抗動脈粥樣化、抗腎炎活性等藥理作用。
[0029]茯苓:性平,味甘、淡。歸心經、肺經、脾經、腎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屬利水滲濕藥下屬分類的利水消腫藥。用治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目民。
[0030]熟地:性微溫,味甘。歸肝經、腎經。補血滋陰,益精填髓。屬補虛藥下分類的補血藥。用于血虛萎黃,心悸怔忡,月經不調,崩漏下血,肝腎陰虛,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內熱消渴,眩暈,耳鳴,須發早白。
[0031]甘草:性平,味甘。歸心經、胃經、脾經、肺經。補脾益氣、止咳祛痰、緩急定痛、調和藥性。屬補虛藥下分類的補氣藥。治療脾胃虛弱、中氣不足、咳嗽氣喘、癰疽瘡毒、腹中攣急作痛、緩和藥物烈性、解藥毒。清熱應生用,補中宜炙用。藥理研究甘草有腎上腺皮質激素作用,抗炎、抗潰瘍、抗過敏反應,抗癌,抗菌,抗病毒,促進胰液分泌,對離體腸有抑制,調節免疫功能,鎮咳祛痰,抗突變,解毒,抗氧化,保護耳前庭功能、利尿,保肝、防止動脈硬化,抗腦缺血,預防糖尿病并發癥等作用。
[0032]夏枯草:性寒,味辛、苦。歸肝經、膽經。清火、明目、散結、消腫。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瀉火藥。用治目赤腫痛、目珠夜痛、頭痛眩暈、瘰癘、癭瘤、乳癰腫痛、甲狀腺腫大、淋巴結結核、乳腺增生、高血壓。
[0033]谷精草:性平,味辛、甘。歸肝經、肺經。疏散風熱、明目退翳。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用治肝經風熱所致之目赤腫痛、目生翳膜、羞明多淚、雀盲、頭痛、齒痛、喉痹、鼻衄等。
[0034]密蒙花:性微寒,味甘。歸肝經。清熱養肝瀉火、明目退翳。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瀉火藥。用治目赤腫痛、多淚羞明、眼生翳膜、肝虛目暗、視物昏花。
[0035]青葙子:性微寒,味苦。歸肝經。清肝、明日、退翳。屬清熱藥下分類的清熱瀉火藥。治療肝熱目赤、眼生翳膜、視物昏花、肝炎眩暈,風熱淚眼。
[0036]龍膽草:性寒,味苦。歸肝經、膽經。清肝火、除濕熱、健胃。屬清熱藥下分類的清熱瀉火藥。治療目赤頭暈、耳聾耳腫、脅痛口苦、咽喉腫痛、驚癇抽搐、濕熱瘡毒、濕疹、陰腫、陰癢、小便淋痛、食欲不振。龍膽有保肝、利膽、健胃、抗炎及免疫、抗甲亢、抗菌、鎮痛鎮靜等藥理作用。
[0037]茵陳:苦、辛,微寒。歸脾、胃、肝、膽經。主治:黃疸、小便不利、濕瘡瘙癢、傳染性黃疸型肝炎等。藥理學研究有利膽,保護肝功能,解熱,抗炎,降血脂,降壓,擴冠等作用。
[0038]柴胡:性微寒,味苦。歸肝經、膽經、肺經。和解表里、疏肝、升陽。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用治感冒發熱、寒熱往來、胸脅脹痛、月經不調、子宮脫垂、脫肛。藥理試驗證明,具有抗炎、解熱、鎮靜、鎮痛、鎮咳及抗驚厥作用;可減輕肝損傷和促進膽汁分泌;具有降血壓、降低血清膽固醇以及溶血作用;具有抗潰瘍、抗菌、抗病毒、抗腫瘤、升高血糖、降低血中脂肪含量、抗輻射損傷等作用。有毒性。
[0039]板藍根:性寒,味苦。歸心經、胃經。清熱解毒、涼血利咽。屬清熱藥下分類的清熱解毒藥。用治流感、流腦、乙腦、肺炎、丹毒、熱毒發斑、神昏吐衄、咽腫、痄腮、瘡疹等。具有抗細菌、病毒、抗內毒素、抗癌、增強免疫調節等作用,對乙型肝炎病毒DNA有中度抑制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多種致病菌以及鉤端螺旋體均有抑制作用。
[0040]連翹:性微寒,味苦。歸肺經、心經、小腸經。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解毒藥。用治癰疽、瘰疬、乳癰、丹毒、風熱感冒、溫病初起、溫熱入營、高熱煩渴、神昏發斑、熱淋尿閉。
[0041]丹參:性微寒,味苦。歸心經、肝經。祛瘀止痛、活血痛經、清心除煩。屬活血化瘀藥下分類的活血調經藥。用治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癥瘕積聚、胸腹刺痛、熱痹疼痛、瘡瘍腫毒、心煩不眠;肝脾腫大、心絞痛。藥理研究制劑能使實驗動物心冠狀動脈擴張,使心功能獲得明顯改善。注射液有抗凝血作用。提取物體外有抑菌作用。隱丹參酮是抗菌的有效成分。保護心腦系統;降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活血化瘀;增強耐缺氧能力;增強免疫功能;抗炎及抗過敏;護肝;抗胃潰瘍;抗腫瘤;鎮靜鎮痛;對呼吸系統有保護作用;改善腎功能;抗氧化;抗菌;促進皮膚傷口、骨折愈合;有性激素樣作用。
[0042]遠志:性溫,味苦、辛。歸心經、腎經、肺經。安神益智、祛痰、消腫。屬安神藥下屬分類的養心安神藥。治心腎不交引起的失眠多夢、健忘驚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瘡瘍腫毒、乳房腫痛。藥理研究結果表明,因含皂苷,能刺激胃粘膜,引起輕度惡心,因而反射性的支氣管分泌物增加而有祛痰作用。提取物給動物狗口服,可促進氣管分泌。此外,尚有降壓和抑菌、中樞鎮靜與抗驚厥作用;祛痰;降壓;溶血;收縮子宮;抑菌;抗突變等作用。
[0043]紅花:性溫,味辛。歸心經、肝經。活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用治經閉、痛經、惡露不行、癥瘕痞塊、跌撲損傷、瘡瘍腫痛等。
[0044]本發明以疏風解表、祛風消腫、散瘀止痛、活血通經、清熱解毒、養心安神、調節免疫功能、清肝明目為治則,多種藥材組合協同,主要用于散瘀止痛、涼血消腫、清肝明目、養心安神,對眼科疾病有顯著的治療作用。
[0045]臨床觀察:
(I)臨床資料
本發明人于2003年至今,對400例患有眼科疾病的患者進行臨床觀察治療,其中,男性265例,女性135例。
[0046](2)治療方法
口服,口服,每日2次,每次100ml,飯后服用根據患者病情輕重計算治療時間,輕度患者服用3~5天癥狀消失,重病患者連服6?15天癥狀消失。
[0047](3)臨床結果
臨床治愈200例(50%),顯效139例(34.7%),有效60例(15%),無效I例(0.3%),總有效率為99.7%0
[0048]本發明配制簡單,吸收效果好,藥效持續時間長,療效顯著,無副作用,安全性高,生產成本低,停藥后不復發,有利于病患及時減輕病狀。
[0049](四)【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
取甲珠3g、當歸3g、黃苳3g、生地3g、珍珠母3g、麥冬2g、鹽知母3g、鹽黃柏2g、生龍骨3g、生牡_3g、懷牛膝2g、赤茍3g、蝴蚊2g、木賊草2g、白茍3g、沙參2g、枸t己子3g、菊花3g、山茱萸2g、山藥3g、丹皮3g、澤瀉2g、茯苓3g、熟地3g、甘草5g、夏枯草3g、谷精草2g、密蒙花6g、青葙子6g、龍膽草3g、茵陳2g、柴胡3g、板藍根3g、連翹3g、丹參3g、遠志3g、紅花5g,將以上諸原料藥選好、混合浸泡后加水煎成湯劑,每劑200ml。
[0050]用法用量:口服,每日2次,每次100ml,飯后服用。
[0051 ] 實施例2:
取甲珠6g、當歸7g、黃苳6g、生地6g、珍珠母7 g、麥冬6g、鹽知母5g、鹽黃柏6g、生龍骨7 g、生牡_5g、懷牛膝6g、赤茍7g、蝴蚊5g、木賊草5g、白茍3-96g、沙參5g、枸t己子5g、菊花6g、山茱萸6g、山藥6g、丹皮5g、澤灣5g、茯苳6g、熟地5g、甘草6g、夏枯草7g、谷精草5g、密蒙花8g、青葙子9g、龍膽草6g、茵陳6g、柴胡6g、板藍根10g、連翹6g、丹參6g、遠志5g、紅花6g,將以上諸原料藥選好、混合浸泡后加水煎成湯劑,每劑200ml。
[0052]用法用量:口服,每日2次,每次100ml,飯后服用。
[0053]實施例3:
取甲珠9g、當歸10g、黃苳12g、生地9g、珍珠母8g、麥冬9g、鹽知母8g、鹽黃柏9g、生龍骨9g、生牡_8g、懷牛膝10g、赤茍9g、蝴蚊8g、木賊草7g、白茍9g、沙參9g、枸t己子7g、菊花8g、山茱萸9g、山藥9g、丹皮9g、澤灣10g、茯苓10g、熟地llg、甘草12g、夏枯草9g、谷精草7g、密蒙花12g、青葙子15g、龍膽草9g、茵陳10g、柴胡10g、板藍根12g、連翹8g、丹參10g、遠志10g、紅花12g,將以上諸原料藥選好、混合浸泡后加水煎成湯劑,每劑200ml。
[0054]用法用量:口服,每日2次,每次100ml,飯后服用。
【主權項】
1.一種治療眼科疾病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為,由以下重量份數的中藥制成:甲珠3-9g、當歸3-10g、黃芩3-12g、生地3-9g、珍珠母3-8g、麥冬2-9g、鹽知母3-8g、鹽黃柏2-9g、生龍骨3_9g、生牡蠣3-8g、懷牛膝2-10g、赤芍3-9g、蟬蛻2-8g、木賊草2-7g、白芍3-9g、沙參2-9g、枸t己子3-7g、菊花3-8g、山茱萸2-9g、山藥3-9g、丹皮3-9g、澤灣2-10g、茯苳3-10g、熟地3-llg、甘草5-12g、夏枯草3-9g、谷精草2-7g、密蒙花6-12g、青葙子6-15g、龍膽草3-9g、茵陳2-10g、柴胡 3-10g、板藍根 3-12g、連翹 3-8g、丹參 3-10g、遠志 3-10g、紅花 5-12g。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眼科疾病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為,由以下重量份數的中藥制成:甲珠3g、當歸3g、黃苳3g、生地3g、珍珠母3g、麥冬2g、鹽知母3g、鹽黃柏2g、生龍骨3g、生牡_3g、懷牛膝2g、赤茍3g、蝴蚊2g、木賊草2g、白茍3g、沙參2g、枸紀子3g、菊花3g、山茱萸2g、山藥3g、丹皮3g、澤瀉2g、茯苓3g、熟地3g、甘草5g、夏枯草3g、谷精草2g、密蒙花6g、青葙子6g、龍膽草3g、茵陳2g、柴胡3g、板藍根3g、連翹3g、丹參3g、遠志3g、紅花5g。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治療眼科疾病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為湯劑,將以上諸原料藥選好、混合浸泡后加水煎成湯劑,每劑200ml,每日2次,每次100ml,口服。
【文檔編號】A61K35/36GK105853712SQ201610357697
【公開日】2016年8月17日
【申請日】2016年5月26日
【發明人】孫志毅
【申請人】孫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