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中藥復方及其制備方法、應用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防治慢性咽炎的中藥復方,其特點在于包括下述工藝和步驟:將桔梗、麥冬、木蝴蝶、炙甘草分別用5倍量、3倍量、3倍量的蒸餾水煎煮,每次均2小時,之后合并水煎液后減壓濃縮,動物實驗證明,所得濃縮液具有很好的鎮痛,祛痰,鎮咳和抗炎作用。最大給藥量實驗證明,該濃縮液臨床安全性較高。
【專利說明】
一種中藥復方及其制備方法、應用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防治慢性咽炎的中藥復方的醫藥用途,特別是該復方在治療慢性 咽炎中的用途。
【背景技術】
[0002] 咽炎可分為急性咽炎和慢性咽炎兩種。急性咽炎為咽部黏膜及黏膜下組織的急性 炎癥。以秋冬及冬春之交比較常見。慢性咽炎病變主要在黏膜層,表現為咽部黏膜慢性充 血,黏膜及黏膜下結締組織增生,黏液腺肥大,分泌功能亢進,黏液分泌增多等。多見于成年 人,且在用嗓較多的職業人群,如教師、記者、播音員、演員、銷售人員、導游,咽炎發病率更 高。引起咽炎的原因有多種,主要為病毒和細菌感染,多由飛沫或直接接觸而傳染。另外,全 身抵抗力減弱,如疲勞,受涼及吸煙飲酒過度等也是本病的誘因。此病亦可繼發于感冒或者 急性扁桃炎。此外,急性咽炎反復發作或者治療不徹底,以及鄰近器官病灶刺激如鼻竇炎, 扁桃體炎,鼻咽炎,氣管炎等也可發展為慢性咽炎。
[0003] 對于慢性咽炎的治療,西醫大多采用抗生素類藥物,常用的有青霉素針、地塞米松 針及羅紅霉素片、阿莫西林片、復方硼砂溶液、呋喃西林漱口液等。但難以根治,且易于反 復。中醫藥在治療慢性咽炎中也有一些有效方劑,以玄麥甘桔湯為例,其在治療咽炎中有一 定療效,但其方藥組成各中藥的劑量偏大,并不適合長期服用。另外,方中玄參性味甘、苦、 咸、微寒,對脾胃不健者容易造成胃寒性腹瀉,限制其在咽炎治療中的作用。
[0004] 本發明的中藥復方有效劑量小,安全性高,對慢性咽炎的療效確切等特點,可以制 作成袋泡茶、含片、口香糖等劑型,在防治慢性咽炎方面有明顯優勢。
【發明內容】
[0005] 針對上述情況,本發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種防治慢性咽炎的中藥復方在治療急慢 性炎中的用途。
[0006] 本發明在玄麥甘桔湯基礎上進行改進。增加了木蝴蝶同時使用了蜜炙甘草。一種 中藥復方,其特征在于其主要活性成分由桔梗、麥冬、木蝴蝶、炙甘草構成。
[0007] 所述的一種中藥復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要活性成分由桔梗0.3g_15g、麥冬 0.38-158、木蝴蝶0.38-158、炙甘草0.38_158構成。
[0008] 所述的一種中藥復方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步驟實現,將桔梗0.3g_15g、 麥冬0.3g-15g、木蝴蝶0.3g-15g、炙甘草0.3g-15g經水煎煮濃縮混合,獲得成品。
[0009] 所述的一種中藥復方在制備預防或治療慢性咽炎藥物中的應用。
[0010] 具體闡述:
[0011] 其解決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中藥復方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步驟實現:桔 梗0.3g-15g、麥冬0.3g-15g、木蝴蝶0.3g-15g、炙甘草0.3g-15g,取以上四種中藥材,經三次 蒸餾水提取后,過濾,合并濾液,將濾液濃縮至120ml。經動物實驗,具有很好的鎮痛、祛痰、 鎮咳及抗炎作用。
[0012] 有益效果:
[0013] 1、因慢性咽炎病位特殊,病因復雜,癥狀頑固,西醫大多采用抗生素類藥物治療, 常用的有青霉素針、地塞米松針及羅紅霉素片、阿莫西林片、復方硼砂溶液、呋喃西林漱口 液等。但難以根治,且易于反復。玄麥甘桔湯在治療咽炎中有一定療效,但其方藥組成各中 藥的劑量偏大,不適合長期服用。另外,方中玄參性味甘、苦、咸、微寒。對脾胃不健者容易造 成胃寒性腹瀉,限制其在咽炎治療中的作用。
[0014] 本發明組方與玄麥甘桔湯組方不同,譬如玄麥甘桔湯可以防治類似咽炎的疾病, 其中藥組成包括玄參、桔梗、甘草、麥冬。本發明與玄麥甘桔湯相比,優勢在于單日服藥劑量 小,長期服用不良反應小,更適合慢性咽炎患者長期治療使用。此外,該方中的木蝴蝶和蜜 炙甘草,增強了方藥清咽利嗓、清肺化痰止咳的功效。
【附圖說明】:
[0015] 圖1酚紅標準曲線; 四、【具體實施方式】
[0016]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明本發明,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明而 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的范圍,在閱讀本發明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對本發明的各種等價形式 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
[0017] 玄麥甘桔湯:玄參l5-30g麥冬6-12g,甘草6-9g和桔梗6-12g,將上述原藥材經三 次蒸餾水提取后,過濾,合并濾液,將濾液濃縮至120ml。
[0018] 實施例1
[0019] 分別稱取桔梗0.4g、麥冬5g、木蝴蝶3g、炙甘草12g,將上述原藥材經三次蒸餾水提 取后,過濾,合并濾液,將濾液濃縮至120ml。
[0020] 實施例2
[0021]分別稱取桔梗0.3g、麥冬0.3g、木蝴蝶0.3g、炙甘草0.3g,將上述原藥材經三次蒸 餾水提取后,過濾,合并濾液,將濾液濃縮至120ml。
[0022] 實施例3
[0023]分別稱取桔梗2g、麥冬7.6g、木蝴蝶10g、炙甘草3g,將上述原藥材經三次蒸餾水提 取后,過濾,合并濾液,將濾液濃縮至120ml。
[0024] 實施例4
[0025]所述的中藥復方大劑量分別由桔梗15g、麥冬15g、木蝴蝶15g、炙甘草15g,將上述 原藥材經三次蒸餾水提取后,過濾,合并濾液,將濾液濃縮至120ml。
[0026] 1、中藥復方提取物鎮痛作用實驗研究
[0027] 具體實施方案:昆明種小鼠50只,體重18_22g,雌雄各半,隨機分成5組,每組10只, 分別為空白組、陽性藥物組(阿司匹林)、玄麥甘桔組(給藥劑量15g/kg)、實施例1-4組(給藥 劑量分別為3.48/1^、0.28/1^、3.778/1^和1(^/1^)。其中陽性藥物組灌胃阿司匹林,玄麥甘 桔組灌胃玄麥甘桔湯,受試藥組灌胃相應濃度的受試藥,空白組灌胃蒸餾水,連續灌胃12 天,在最后一次給藥1小時后,給各組的小鼠分別腹腔注射0.7%的醋酸溶液0.2ml/10g,記 錄小鼠扭體的潛伏期及15min內扭體的次數,計算扭體反應抑制率。實驗結果見表1。
[0028]表1護嗓方對醋酸所致小鼠扭體反應的作用
[0030] 與空白組比較,*P〈〇 ? 05,**P〈0 ? 01,下同。
[0031] 實驗結果:本發明效果優于玄麥甘桔,與阿司匹林組接近表明該中藥復方提取物 具有較好的鎮痛作用。該研究結果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反映該中藥復方提取物能防治咽炎引 起的咽痛。
[0032] 2、中藥復方提取物祛痰作用實驗研究
[0033] 酸紅標準曲線制作:用分析天平準確稱取酸紅0.5mg,加50mg/ml的NaHC〇3至0.5ml 溶解,使含酚紅量lmg/ml,作為原液。然后用50mg/ml的NaHC0 3依次稀釋,配成每ml含1,2,3, 4,5,6,7,8,9,10,15,20yg標準比色管。每管容量3ml。50mg/ml的NaHC0 3作為空白對照,在波 長560nm處用紫外分光光度計比色測0D值,并制作酚紅標準曲線,結果見圖1。
[0034]具體實施方案:昆明種小鼠50只,體重18_22g,雌雄各半,分別為空白組、陽性藥物 組、玄麥甘桔組(給藥劑量15g/kg)、實施例1-4(給藥劑量分別為3.4g/kg、0.2g/kg、3.77g/ kg和10g/kg)。其中玄麥甘桔組灌胃玄麥甘桔湯,受試藥組灌胃相應濃度的受試藥,空白組 灌胃蒸餾水,連續灌胃12天。陽性藥物組前5天灌胃蒸餾水后7天灌胃0.05g/ml的氯化銨 (1.0g/kg)。各組均在末次給藥前禁食不禁水12小時。最后一次給藥后30min,給各組的小鼠 分別腹腔注射1%的酚紅生理鹽水溶液〇.2ml/10g,注射30min后脫頸椎處死。分離氣管,氣 管插管并與注射器連接,用NaHC0 3(50mg/ml)0.5ml緩緩注入氣管內,然后輕輕吸出,如此反 復4次,合并4次灌洗液約2ml,lOOOrpm離心5min,取上清液,在波長560nm處用分光光度計比 色,根據酚紅的標準曲線計算酚紅量。實驗結果見表2。
[0035]表2對小鼠氣道酚紅排泌的作用
[0037] *P〈0.05,**P〈0.01vs 空白組。
[0038] 增加酚紅的排泌可以反映藥物稀釋痰液促進排痰的能力,實驗結果表明:本發明 對小鼠氣道酚紅排泌的作用效果與陽性藥(氯化銨組)接近,是玄麥甘桔組的一倍,本發明 能增加小鼠氣道酚紅的排泌,提示本發明具有較好的化痰作用。
[0039] 3、中藥復方提取物鎮咳作用實驗研究
[0040] 昆明種小鼠50只,體重18-22g,雌雄各半,隨機分為空白組、陽性藥物組、玄麥甘桔 組(給藥劑量15g/kg)、實施例1-4(給藥劑量分別為3.4g/kg、0.2g/kg、3.77g/kg和10g/kg)。 其中陽性藥物組灌胃咳必清(〇.5mg/ml),受試藥組分別灌胃相應劑量的中藥復方提取物, 空白組灌胃蒸餾水,連續12天,在最后一次給藥lh后,在倒扣在實驗臺面上的1000ml玻璃燒 杯里放入一顆棉球(棉球上滴0.3ml 25%氨水),然后把待測小鼠放進倒扣的燒杯內,立即 計時,記錄小鼠第1次咳嗽(腹肌收縮張嘴)的時間以及2min內咳嗽的次數 [2]。每只動物要用 新的氨水棉球。
[0041] 實驗結果顯示,小鼠氨水致咳法實驗結果如下表2中,版蜂蜜嗎和蒸餾水組進行比 較P〈0.01,所以咳必清組有顯著的鎮咳作用。本發明均有顯著的鎮咳作用。實驗結果見表3 和表4。
[0042]表3對氨水致咳小鼠咳嗽潛伏期的作用
[0044] *P〈0.05,**P〈0.01vs空白組。
[0045] 表4對氨水致咳小鼠2min內咳嗽次數的作用
[0047] *P〈0.05,**P〈0.01vs空白組。
[0048] 4、中藥復方提取物抗炎作用實驗研究
[0049] 昆明種小鼠50只,體重18_22g,隨機分為空白組、陽性藥物組(給藥劑量0.2g/kg)、 玄麥甘桔組(給藥劑量15g/kg)、實施例1_4(給藥劑量分別為3.4 8/1^、0.28/1^、3.778/1^和 l〇g/kg)。其中陽性藥物組灌胃阿司匹林,玄麥甘桔組灌胃玄麥甘桔湯,受試藥組灌胃相應 濃度的受試藥,空白組灌胃蒸餾水,連續10天,最后一次給藥后45min用微量加樣器吸取二 甲苯(0.05ml/只)滴于小鼠右耳,15min后處死動物。用直徑9mm的打孔器沿左右耳廓相同部 位打孔取耳片。分別稱重,以兩耳片重差值作為腫脹程度的指標。比較給藥組與對照組的差 異,并求出腫脹度。
[0050]實驗結果:小鼠抗炎作用結果顯示,蒸餾水組耳腫脹度為11.29±3.77mg,阿司匹 林、玄麥甘桔湯、實施例1-4均能能減輕鼠耳腫脹率,且護嗓方效果優于玄麥甘桔湯、中藥提 取物中、大劑量。提示護嗓方有減輕咽炎炎癥的作用。結果見表5。
[0051]表5護嗓方對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腫脹率的作用
[0053] *P〈〇.〇5,vs空白組。
[0054]實施例3考察實施一一中藥復方提取物最大給藥量測定
[0055]昆明種小鼠20只,體重18-22g,雌雄各半,隨機分為2組,每組10只(5雌性5只,雄性 5只,分籠飼養),分別為中藥復方提取物(按實施例2制備獲得)最大濃度藥液組(實驗組)和 蒸餾水組(空白對照組)。實驗前禁食12h(不禁水),兩組都按0.4ml/10g灌胃給藥一次。記錄 并觀察死亡情況,每天體重增長情況,以及每天小鼠的進食量,觀察記錄小鼠外觀體征,行 為活動,精神狀態,食欲,被毛,膚色,呼吸,大小便及顏色,以及口鼻眼生殖器等有無異常的 分泌物 [1],連續觀察14cL14d后脫頸處死,解剖,肉眼觀察其心、肝、脾、肺、腎及胃腸道等主 要器官,有無明顯的病理形態學變化。
[0056]實驗結果顯示,以成人體重為60kg計算,給藥劑量相當于成人臨床用藥量的240 倍。小鼠灌胃最大濃度最大體積的提取物后,受試小鼠外觀體征,行為活動,精神狀態,食 欲,大小便及顏色,被毛,膚色,呼吸均正常,鼻眼口腔生殖器等均無異常分泌物。解剖后兩 組小鼠內臟均正常。組實施例2小鼠和空白組小鼠的體重和食量比較無明顯差異,詳見表6。
[0057]表6最大給藥量測定(i±s)
【主權項】
1. 一種中藥復方,其特征在于其主要活性成分由桔梗、麥冬、木蝴蝶、炙甘草構成。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中藥復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要活性成分由桔梗0.3 g-15 g、麥冬0.3 g-15 g、木蝴蝶0.3 g-15 g、炙甘草0.3 g-15 g構成。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中藥復方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步驟實現,將桔 梗0.3 g-15 g、麥冬0.3 g-15 g、木蝴蝶0.3 g-15 g、炙甘草0.3 g-15 g經水煎煮濃縮混 合,獲得成品。4.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中藥復方在制備預防或治療慢性咽炎藥物中的應用。
【文檔編號】A61K36/8968GK105853713SQ201610454632
【公開日】2016年8月17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1日
【發明人】陳剛領
【申請人】陳剛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