脛骨平臺后側解剖型鋼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骨科用醫療器械領域,特別是針對骨科手術用的鋼板,具體涉及為一種脛骨平臺后側解剖型鋼板。
【背景技術】
[0002]脛骨上端與股骨下端形成膝關節。脛骨與股骨下端接觸的面為脛骨平臺。脛骨平臺骨折是一種嚴重的骨折,處理不好則會出現嚴重的骨性關節炎和膝關節強直、骨不愈合等,所以發生骨折后必須要求盡可能的解剖復位和實施較堅強的內固定,減少骨性關節炎和關節強直的發生。以往的內固定是要使用脛骨平臺鋼板固定,在脛骨平臺處采用的是松質骨拉力螺釘,使用拉力螺釘可以對破裂骨塊有一定的拉力,爆裂的骨折得到一定的復位,但其支撐力不夠,容易造成骨折關節面部位的塌陷,而近幾年采用的鎖定鋼板,螺絲尾帽和鋼板孔帶有螺紋,螺絲與鋼板之間形成連接,螺絲采用平行螺紋,對破裂骨塊的塌陷有一定的支撐力,但由于螺桿的螺紋是平行的,對骨折破裂的骨塊不具有拉力作用,不能使分離的骨塊得以復位,產生骨折關節面寬大,造成關節咬合關節咬合不良,出現創傷性關節炎等不良癥狀。
[0003]近年來隨著對脛骨平臺后柱骨折塊的重視,針對脛骨平臺復雜骨折尤其是后柱骨折塊的固定往往選用重建鋼板或橈骨遠端鋼板。但骨折同時累及脛骨平臺后柱的內外側及內后側時,往往可能需要同時使用兩塊鋼板進行支撐固定。雖然目前存在能同時兼顧脛骨平臺后柱后外側及后內側部分的鋼板,但鋼板不與脛骨平臺形狀吻合。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現有腔骨平臺用鋼板可以固定腔骨平臺后內側及后外側骨折,但不能很好與脛骨平臺吻合的問題,提供一種結構穩定,使用方便的脛骨平臺后側解剖型鋼板。
【實用新型內容】
[0005]為了克服現有技術固定脛骨平臺后內側及后外側骨折的鋼板但不能很好的與脛骨平臺吻合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解決上述問題的脛骨平臺后側解剖型鋼板。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0007]—種脛骨平臺后側解剖型鋼板包括橫向板、縱向板與支撐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橫向板一端連接所述縱向板一端;所述支撐板將橫向板另一端與縱向板中部進行連接,三者形成穩定的三角形狀;所述橫向板上均勻設置數個螺紋孔一;所述縱向板上均勻設置數個螺紋孔二。橫向板、縱向板與支撐結構形成的三角結構更加穩定;適當數量的螺紋孔一與二的設置可以有效使橫縱板固定在脛骨平臺的特定位置;橫向板可以覆蓋固定脛骨平臺后內及后外骨折快。
[0008]進一步,所述橫向板形狀與脛骨平臺橫向吻合;吻合的結構可以使橫向板與脛骨平臺橫向面有效貼合,增加鋼板的穩定性。
[0009]進一步,所述縱向板的形狀與脛骨平臺縱向吻合,吻合的結構可以使縱向板與脛骨平臺縱向有效貼合,增加鋼板縱向的穩定性。
[0010]進一步,所述螺紋孔一設置合適的孔徑大小,其中優選所述螺紋孔一的孔徑大小為2.5mm,較小的螺紋孔可以有效的結合骨折的脛骨平臺。
[0011]進一步,所述螺紋孔二設置合適的孔徑大小,其中優選所述螺紋孔二的孔徑大小為3.5mm,合適的螺紋孔徑大小可以使縱向板有效的固定在脛骨縱向上。
[0012]進一步,所述支撐板上均勻設置數個螺紋孔三,螺紋孔三孔徑與所述螺紋孔一相同,設置2-4個螺紋孔三,其中優選設置為2個。
[0013]進一步,所述橫向板、所述縱向板及所述支撐板一體連接,一體連接可以減少鋼板的活動性,增強鋼板的穩定性。
[0014]進一步,所述螺紋孔一設置4-7個,所述螺紋孔二設置5-8個,其中優選為螺紋孔一設置4個,螺紋孔二設置5個;適當數目的螺紋孔一、二的設置可以有效將骨板固定在脛骨及脛骨平臺處。
[0015]進一步,所述脛骨平臺后側解剖型鋼板的材料為純鈦材料,純鈦材料可以有效減少組織的排異反應。
[0016]進一步,螺紋孔一與螺紋孔二旁均勻設置數個固定孔,固定孔的設置進一步加強了鋼板的穩定性,有效防止錯位或鋼板移動現象的發生。
[0017]使用時,經內側入路,暴露脛骨平臺,找到合適的放置鋼板的位置,放置鋼板,將橫向板、縱向板與脛骨平臺對應上,在螺紋孔處設置與孔徑大小對應直的螺釘,最后縫合完成手術。
[0018]進一步,該鋼板可以利用3D打印技術打印,在采集患者脛骨平臺數據后進行反向擬合,將得到的擬合好的鋼板數據輸入3D打印機打印出針對單一患者的吻合性強的鋼板。
[0019]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橫向板、縱向板與支撐板形成的三角結構可以增加鋼板的穩定性,較小的螺紋孔一的設置可以有效將骨折塊聯合,合適數目的螺紋孔二的設置可以保證鋼板固定到脛骨縱向上,又不對脛骨造成傷害,一體結構可以減少裝置的活動性,減少置入后對組織的損傷,3D打印技術的引進將進一步增加鋼板的吻合性。
【附圖說明】
[0020]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整體結構示意圖;
[0021]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整體結構示意圖;
[0022]圖中,1、橫向板;2、縱向板;3、支撐板;4、螺紋孔一 ;5、螺紋孔二 ;6、螺紋孔三;7、
固定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23]實施例1脛骨平臺后側解剖型鋼板
[0024]—種脛骨平臺后側解剖型鋼板包括橫向板1、縱向板2與支撐板3,其特征在于橫向板I 一端連接縱向板2 —端;支撐板3將橫向板I另一端與縱向板2中部進行連接,三者形成穩定的三角形狀;橫向板I上均勻設置4個螺紋孔一 4 ;縱向板2上均勻設置5個螺紋孔二 5 ;所述支撐板3上均勻設置2個螺紋孔三6,螺紋孔三6孔徑與所述螺紋孔一 4相同。橫向板1、縱向板2與支撐板3形成的三角結構更加穩定;適當數量的螺紋孔一 4與二5的設置可以有效使橫縱板固定在脛骨平臺的特定位置;橫向板I可以覆蓋固定脛骨平臺后內及后外骨折快。橫向板I形狀與脛骨平臺橫向吻合;吻合的結構可以使橫向板I與脛骨平臺橫向面有效貼合,增加鋼板的穩定性。縱向板2的形狀與脛骨平臺縱向吻合,吻合的結構可以使縱向板2與脛骨平臺縱向有效貼合,增加鋼板縱向的穩定性。螺紋孔一 4的孔徑大小為2.5mm,較小的螺紋孔可以有效的結合骨折的脛骨平臺。螺紋孔二 5的孔徑大小為3.5_,合適的螺紋孔徑大小可以使縱向板2有效的固定在脛骨縱向上。所述橫向板1、所述縱向板2及所述支撐板3 —體連接,一體連接可以減少鋼板的活動性,增強鋼板的穩定性。脛骨平臺后側解剖型鋼板的材料為純鈦材料,純鈦材料可以有效減少組織的排異反應。
[0025]實施例2脛骨平臺后側解剖型鋼板
[0026]—種脛骨平臺后側解剖型鋼板包括橫向板1、縱向板2與支撐板3,其特征在于橫向板I 一端連接縱向板2 —端;支撐板3將橫向板I另一端與縱向板2中部進行連接,三者形成穩定的三角形狀;橫向板I上均勻設置4個螺紋孔一 4 ;縱向板2上均勻設置5個螺紋孔二 5 ;所述支撐板3上均勻設置2個螺紋孔三6,螺紋孔三6孔徑與所述螺紋孔一 4相同。橫向板1、縱向板2與支撐板3形成的三角結構更加穩定;適當數量的螺紋孔一 4與二5的設置可以有效使橫縱板固定在脛骨平臺的特定位置;橫向板I可以覆蓋固定脛骨平臺后內及后外骨折快。橫向板I形狀與脛骨平臺橫向吻合;吻合的結構可以使橫向板I與脛骨平臺橫向面有效貼合,增加鋼板的穩定性。縱向板2的形狀與脛骨平臺縱向吻合,吻合的結構可以使縱向板2與脛骨平臺縱向有效貼合,增加鋼板縱向的穩定性。螺紋孔一 4的孔徑大小為2.5mm,較小的螺紋孔可以有效的結合骨折的脛骨平臺。螺紋孔二 5的孔徑大小為3.5_,合適的螺紋孔徑大小可以使縱向板2有效的固定在脛骨縱向上。螺紋孔一 4與螺紋孔二 5旁均勻設置數個固定孔7,固定孔7的設置進一步加強了鋼板的穩定性,有效防止錯位或鋼板移動現象的發生。所述橫向板1、所述縱向板2及所述支撐板3 —體連接,一體連接可以減少鋼板的活動性,增強鋼板的穩定性。脛骨平臺后側解剖型鋼板的材料為純鈦材料,純鈦材料可以有效減少組織的排異反應。
[0027]上述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理解本實用新型。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若干改進,這些改進也將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脛骨平臺后側解剖型鋼板,包括橫向板(I)、縱向板(2)與支撐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橫向板(I) 一端連接所述縱向板(2) —端;所述支撐板(3)將橫向板(I)另一端與縱向板(2)中部進行連接,三者形成穩定的三角形狀;所述橫向板(I)上均勻設置數個螺紋孔一(4);所述縱向板(2)上均勻設置數個螺紋孔二(5)。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脛骨平臺后側解剖型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橫向板(I)形狀與脛骨平臺橫向吻合。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脛骨平臺后側解剖型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縱向板(2)的形狀與脛骨平臺縱向吻合。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脛骨平臺后側解剖型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紋孔一(4)的孔徑大小為2.5mm。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脛骨平臺后側解剖型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紋孔二(5)的孔徑大小為3.5mm。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脛骨平臺后側解剖型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橫向板(I)、所述縱向板(2)及所述支撐板(3) —體連接。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脛骨平臺后側解剖型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板(3)上均勻設置數個螺紋孔三¢),螺紋孔三(6)孔徑與所述螺紋孔一(4)相同。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脛骨平臺后側解剖型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紋孔一(4)設置4-7個,所述螺紋孔二(5)設置6-10個。9.根據權利要求1-8任意一項所述的脛骨平臺后側解剖型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脛骨平臺后側解剖型鋼板的材料為純鈦材料。10.根據權利要求1-8任意一項所述的脛骨平臺后側解剖型鋼板,其特征在于,螺紋孔一 (4)與螺紋孔二(5)旁均勻設置數個固定孔(7)。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為一種脛骨平臺后側解剖型鋼板包括橫向板、縱向板與支撐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橫向板一端連接所述縱向板一端;所述支撐板將橫向板另一端與縱向板中部進行連接,使三者形成穩定的三角形狀;所述橫向板,縱向板與支撐板一體;所述橫向板上均勻設置數個螺紋孔一;所述縱向板上均勻設置螺紋孔二;所述支撐板上均勻設置設個螺紋孔三;橫向板形狀與脛骨平臺橫向吻合;縱向板的形狀與脛骨平臺縱向吻合。本實用新型使用時可以同時固定脛骨平臺后內及后外的骨折塊,有效避免了多塊鋼板的拼接使用,支撐板的設置使鋼板更加穩定的固定在脛骨平臺相應的位置處,不發生移動。
【IPC分類】A61B17/80
【公開號】CN204734537
【申請號】CN201520352442
【發明人】張學斌, 吳昊
【申請人】張學斌
【公開日】2015年11月4日
【申請日】2015年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