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縫箍緊扎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箍緊領域,具體地說,尤其涉及一種無縫箍緊扎帶。
【背景技術】
[0002]在日常生活及醫療衛生領域,常常需要對一個柱狀物體(如手臂、大腿、龜頭等)箍緊。現有常用的箍緊件為尼龍扎帶,這種尼龍扎帶具有使用和攜帶方便、箍緊力大、不易滑落等優點,但尼龍扎帶與柱狀物體在周向上存在一個縫隙,這個縫隙的缺點在箍緊一些需要阻斷液體流動的柱狀物時非常明顯,因為柱狀物體上的液體會從尼龍扎帶的一側流向另一側,這樣就不能滿足使用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體積小、重量輕的無縫箍緊扎帶,該箍緊扎帶與被箍緊物之間在周向上不存在間隙。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無縫箍緊扎帶,其特征在于:該箍緊扎帶由箍緊部(I)、箍緊條(2)和手握條(3)構成,其中箍緊條(2)連接在箍緊部(I)左端,所述手握條(3)連接在箍緊部(I)右端,且箍緊條(2)位于手握條(3)下方;所述箍緊條(2)上表面沿其長度方向均布置有一組凸起(2a),該凸起的橫截面為直角梯形,其直角腰靠近所述箍緊部(I)左端,所有凸起(2a)的凸起高度一致,且最左邊一個凸起位于箍緊條(2)的左端部;
[0005]所述箍緊部(I)上開有一個箍緊條過孔(Ia),該箍緊條過孔貫穿箍緊部的左、右端部;所述箍緊條過孔(Ia)的兩個側壁均為豎直面,該箍緊條過孔的下孔壁為組合曲面,并由下平面段、下弧面段和下斜面段構成,其中下平面段靠近所述箍緊部(I)底面,該下平面段右端為箍緊條插入端,下平面段左端通過下凸的下弧面段與所述下斜面段右端的低端相連,該下斜面段左端的高端為箍緊條伸出端;所述箍緊條過孔(Ia)的上孔壁也為組合曲面,并包括第一上平面段、上斜面段和第二上平面段,其中第一上平面段的位置對應所述箍緊條過孔(Ia)的下平面段,該第一上平面段左端通過上斜面段與第二上平面段右端相連,且第二上平面段位于第一上平面段下方;所述第二上平面段的位置對應箍緊條過孔(Ia)的下弧面段,該第二上平面段、上斜面段及箍緊條過孔(Ia)上孔壁的左端面構成一個直角梯形的鎖舌(la’),該鎖舌(la’)與所述直角梯形的凸起(2a)相抵接,用于對凸起(2a)限位,從而將本箍緊扎帶無縫地箍緊在被箍緊物的外面。
[0006]采用以上技術方案,箍緊時鎖舌(la’ )與直角梯形的凸起(2a)相抵接,從而將本實用新型箍緊在被箍緊物的外面,并且本實用新型與柱狀物之間在圓周方向無縫隙,這樣就能可靠地防止柱狀物上的液體從本扎帶的一側流向另一側,且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易于實施,很好地克服了傳統結構箍緊時存在縫隙的缺陷,不僅可運用在醫療衛生領域,還可推廣運用至其他領域。
[0007]在本案中,所述箍緊條(2)頂面的左端沿其長度方向均布有一組凸條(2b),該凸條的長度與箍緊條(2)的寬度相等;所述手握條(3)頂面沿其長度方向均布有一組手握凸條(3a),該手握凸條的長度與手握條(3)的寬度相等。
[0008]采用以上結構,凸條(2b)和手握凸條(3a)便于操作者手握箍緊條(2)和手握條
(3),操作方便省力。
[0009]作為優選,所述箍緊條過孔(Ia)上孔壁的右端部為起導向作用的上圓弧段,該上圓弧段下凸,且上圓弧段的左端與所述第一上平面段右端光滑過渡。
[0010]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箍緊時鎖舌與直角梯形的凸起相抵接,從而將本實用新型箍緊在被箍緊物的外面,并且本實用新型與柱狀物之間在圓周方向無縫隙,這樣就能可靠地防止柱狀物上的液體從本扎帶的一側流向另一側,且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易于實施,很好地克服了傳統結構箍緊時存在縫隙的缺陷,不僅可運用在醫療衛生領域,還可推廣運用至其他領域。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2為本實用新型箍緊時的部分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4]如圖1、2所示,一種無縫箍緊扎帶,該箍緊扎帶可由尼龍材料或聚丙烯材料或者其它高分子材料制造,并由箍緊部1、箍緊條2和手握條3構成。其中,箍緊條2連接在箍緊部I左端,手握條3連接在箍緊部I右端,且箍緊條2位于手握條3的下方。手握條3頂面沿其長度方向均布有一組手握凸條3a,該手握凸條的長度與手握條3的寬度相等。
[0015]箍緊條2上表面沿其長度方向均布置有一組凸起2a,該凸起2a的橫截面為直角梯形,其直角腰靠近箍緊部I的左端,所有凸起2a的凸起高度一致,且最左邊一個凸起位于箍緊條2的左端部。箍緊條2頂面的左端沿其長度方向均布有一組凸條2b,該凸條的長度與箍緊條2的寬度相等。
[0016]參照圖1和2,箍緊部I上開有一個箍緊條過孔la,該箍緊條過孔Ia貫穿箍緊部的左端部和右端部。箍緊條過孔Ia的兩個側壁均為豎直面,該箍緊條過孔Ia的下孔壁為組合曲面,并由下平面段、下弧面段和下斜面段構成,其中下平面段靠近箍緊部I底面,該下平面段右端為箍緊條插入端,下平面段左端通過下凸的下弧面段與所述下斜面段右端的低端相連,該下斜面段左端的高端為箍緊條伸出端。箍緊條過孔Ia的上孔壁也為組合曲面,并包括第一上平面段、上斜面段和第二上平面段,其中第一上平面段的位置對應箍緊條過孔Ia的下平面段,該第一上平面段左端通過上斜面段與第二上平面段右端相連,且第二上平面段位于第一上平面段下方。第二上平面段的位置對應箍緊條過孔Ia的下弧面段,該第二上平面段、上斜面段及箍緊條過孔Ia上孔壁的左端面構成一個直角梯形的鎖舌la’,該鎖舌la’與所述直角梯形的凸起2a相抵接,用于對凸起2a限位,從而將本箍緊扎帶無縫地箍緊在被箍緊物的外面。
[0017]作為優選,箍緊條過孔Ia上孔壁的右端部為起導向作用的上圓弧段,該上圓弧段下凸,且上圓弧段的左端與所述第一上平面段右端光滑過渡。
[0018]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以本實用新型為限制,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無縫箍緊扎帶,其特征在于:該箍緊扎帶由箍緊部(I)、箍緊條⑵和手握條(3)構成,其中箍緊條(2)連接在箍緊部(I)左端,所述手握條(3)連接在箍緊部(I)右端,且箍緊條(2)位于手握條(3)下方;所述箍緊條(2)上表面沿其長度方向均布置有一組凸起(2a),該凸起的橫截面為直角梯形,其直角腰靠近所述箍緊部(I)左端,所有凸起(2a)的凸起高度一致,且最左邊一個凸起位于箍緊條(2)的左端部; 所述箍緊部(I)上開有一個箍緊條過孔(Ia),該箍緊條過孔貫穿箍緊部的左、右端部;所述箍緊條過孔(Ia)的兩個側壁均為豎直面,該箍緊條過孔的下孔壁為組合曲面,并由下平面段、下弧面段和下斜面段構成,其中下平面段靠近所述箍緊部(I)底面,該下平面段右端為箍緊條插入端,下平面段左端通過下凸的下弧面段與所述下斜面段右端的低端相連,該下斜面段左端的高端為箍緊條伸出端;所述箍緊條過孔(Ia)的上孔壁也為組合曲面,并包括第一上平面段、上斜面段和第二上平面段,其中第一上平面段的位置對應所述箍緊條過孔(Ia)的下平面段,該第一上平面段左端通過上斜面段與第二上平面段右端相連,且第二上平面段位于第一上平面段下方;所述第二上平面段的位置對應箍緊條過孔(Ia)的下弧面段,該第二上平面段、上斜面段及箍緊條過孔(Ia)上孔壁的左端面構成一個直角梯形的鎖舌(la’),該鎖舌(la’ )與所述直角梯形的凸起(2a)相抵接,用于對凸起(2a)限位,從而將本箍緊扎帶無縫地箍緊在被箍緊物的外面。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縫箍緊扎帶,其特征在于:所述箍緊條(2)頂面的左端沿其長度方向均布有一組凸條(2b),該凸條的長度與箍緊條(2)的寬度相等;所述手握條(3)頂面沿其長度方向均布有一組手握凸條(3a),該手握凸條的長度與手握條(3)的寬度相等。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無縫箍緊扎帶,其特征在于:所述箍緊條過孔(Ia)上孔壁的右端部為起導向作用的上圓弧段,該上圓弧段下凸,且上圓弧段的左端與所述第一上平面段右端光滑過渡。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無縫箍緊扎帶,其中的箍緊條連接在箍緊部左端,手握條連接在箍緊部右端;箍緊條上表面沿其長度方向均布置有一組凸起;箍緊部上開有一個箍緊條過孔,箍緊條過孔的下孔壁為組合曲面,其中的下平面段靠近箍緊部底面,下平面段右端為箍緊條插入端,下斜面段左端的高端為箍緊條伸出端;箍緊條過孔的上孔壁也為組合曲面,第二上平面段的位置對應箍緊條過孔的下弧面段,第二上平面段、上斜面段及箍緊條過孔上孔壁的左端面構成一個直角梯形的鎖舌。本實用新型箍緊時鎖舌與直角梯形的凸起相抵接,從而將本扎帶箍緊在被箍緊物的外面,并本實用新型與柱狀物之間在圓周方向無縫隙,這樣就能可靠地防止柱狀物上的液體從本扎帶的一側流向另一側。
【IPC分類】A61F13/00, A61B17/132
【公開號】CN204814036
【申請號】CN201520350290
【發明人】李欣宇
【申請人】李欣宇
【公開日】2015年12月2日
【申請日】2015年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