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食用菌培養基滅菌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食用菌種植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食用菌培養基滅菌房。
【背景技術】
[0002]食用菌是人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植物性蛋白和營養元素的來源之一,由于其培養基原料來源廣泛,栽培方法簡單,因此在我國得到了很大的發展。食用菌一般的種植過程為先選用棉籽殼、木肩、玉米芯、稻草、棉花秸桿、林果枝條以及農副產品下腳料等滅菌作為物料,然后裝袋接種菌絲,放入溫室內種植即可。
[0003]食用菌在栽培中先需要對菌種的培養基和栽培料袋等進行滅菌,滅菌的裝置通過高壓滅菌鍋或者常壓滅菌灶。申請號為201420767955.5的專利提供了一種食用菌培養基高溫滅菌裝置,包括滅菌柜和蒸汽鍋爐,所述滅菌柜內設有高溫滅菌腔,所述高溫滅菌腔內設有培養基料架,所述高溫滅菌腔與滅菌柜殼體之間設有密閉的真空腔,所述高溫滅菌腔底部設有冷凝水集水腔,所述高溫滅菌腔與冷凝水集水腔之間設有通孔,所述蒸汽鍋爐的蒸汽出口連接有蒸汽管道,蒸汽鍋爐的進水口連接有冷凝水管道,所述蒸汽管道的另一端伸入于高溫滅菌腔內,所述冷凝水管道的另一端與冷凝水集水腔的底部相連接。該實用新型在高溫滅菌腔與滅菌柜殼體之間設有密閉的真空腔,保溫效果好,但是真空腔造價高,維護成本高,推廣使用難度較大,普適應較差;冷卻后的蒸汽通過冷凝水管道進入蒸汽鍋爐內循環使用,但是由于高溫滅菌腔與冷凝水集水腔之間設有通孔,故冷凝水集水腔在收集冷凝水的同時,無法阻止冷凝水與高溫蒸汽的熱交換,降低熱利用效率。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保溫效果好,便于冷凝水排出的食用菌培養基滅菌房。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6]—種食用菌培養基滅菌房,包括密閉腔體、熱蒸汽進管、蒸汽發生器、冷凝水收集腔和冷凝水回用管,所述蒸汽發生器通過所述熱蒸汽進管與所述密閉腔體連接,所述熱蒸汽進管從所述密閉腔體的側壁進入所述密閉腔體的內部,所述密閉腔體的底部設置冷凝水收集腔,所述冷凝水收集腔通過所述冷凝水回用管與所述蒸汽發生器連接,所述密閉腔體包括腔頂、腔底、側壁和密封門,所述密閉門和所述側壁活動連接,所述腔頂、腔底和側壁從內到外依次為耐高溫混凝土層、隔熱層及保護層,與所述密封門連接的側壁設置豎向的凹形水槽,所述凹形水槽與所述冷凝水收集腔相通。
[0007]進一步的,與所述密封門相對的側壁由豎向的凹面和凸面交替連接構成。
[0008]進一步的,所述密封門設置密封圈。
[0009]進一步的,所述腔底的傾斜度為3~7%0。
[0010]進一步的,所述密閉腔體內設置溫度檢測器和壓力檢測器,所述密封門上設置顯示屏,所述腔頂的外部設置泄壓閥。[0011 ]進一步的,所述冷凝水收集腔設置水位計。
[0012]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本實用新型通過上述內容,提出了一種保溫效果好,便于冷凝水排出的食用菌培養基滅菌房;其通過蒸汽發生器產生熱蒸汽,熱蒸汽通過熱蒸汽進管進入密閉腔體I的內部,將置于其內的菌袋加熱滅菌,同時,密閉腔體I內部產生的冷凝水沿著密閉腔體I的內壁進入冷凝水收集腔內,冷凝水收集腔內的冷凝水通過冷凝水回用管進入蒸汽發生器實現循環利用,持續一定時間完成對菌袋的滅菌;其中,密閉腔體I除密封門外從內到外均依次為耐高溫混凝土層、隔熱層及保護層,保護層可選擇隔熱材料或防腐隔熱材料,提高了現有食用菌菌袋滅菌箱的保溫性能,而且該結構易于實現,便于推廣使用。
[0014]本實用新型結構新穎,實用性強,收集的冷凝水暫存在冷凝水收集腔內,與密閉腔體I內熱蒸汽的接觸面小,散熱減少,而且密閉腔體I的保溫性能好,可以提高滅菌裝置的熱利用效率,便于推廣利用。
【附圖說明】
[0015]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0016]圖1: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不意圖;
[0017]圖2:本實用新型中凹形水槽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為了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結合實施例進一步清楚闡述本實用新型的內容,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內容不僅僅局限于下面的實施例。
[0019]參閱圖1?圖2,一種食用菌培養基滅菌房,包括密閉腔體1、熱蒸汽進管2、蒸汽發生器3、冷凝水收集腔4和冷凝水回用管5,蒸汽發生器3通過熱蒸汽進管2與密閉腔體I連接,熱蒸汽進管2從密閉腔體I的側壁進入密閉腔體I的內部,密閉腔體I的底部設置冷凝水收集腔4,冷凝水收集腔4通過冷凝水回用管5與蒸汽發生器3連接,密閉腔體I包括腔頂1-1、腔底1-
2、側壁1-3和密封門1-4,密閉門1-4和側壁1-3活動連接,腔頂1-1、腔底1-2和側壁1-3從內到外依次為耐高溫混凝土層6、隔熱層7及保護層,與密封門1-4連接的側壁1-3設置豎向的凹形水槽9,凹形水槽9與冷凝水收集腔4相通。
[0020]其中,蒸汽發生器3為產生熱蒸汽的常規機械設備;所涉及的凹形水槽9為弧形內凹形成的水槽,該水槽從腔頂1-1延伸至腔底1-2,且與腔底1-2之間具有一弧形的通孔,冷凝水通過該通孔進入底部的冷凝水收集腔4內。該實用新型中,隔熱層7采用絕熱泡沫磚砌筑而成,保護層8可以采用絕熱材料或防腐絕熱材料進行刷涂后形成,上述砌筑及涂刷技術均為現有的常規技術。
[0021]在本實用新型中,與密封門1-4相對的側壁1-3由豎向的凹面1-31和凸面1-32交替連接構成,這樣設置的好處是,便于熱蒸汽從下部向上擴散,加快菌袋的滅菌進度,加上密閉腔體I的保溫性好,相對散熱較少。
[0022]為了加強密封性能,密封門1-4最好設置密封圈。
[0023]為了便于腔體的冷凝水能夠及時排出,本實用新型將腔底1-2設置成傾斜度為3?7%。,腔底1-2傾斜向凹形水槽9的一側,匯集的冷凝水進入冷凝水收集腔4內。
[0024]密閉腔體I內設置溫度檢測器和壓力檢測器,密封門1-4上設置顯示屏,腔頂1-1的外部設置泄壓閥10,便于掌握密閉腔體I內的溫度及壓力,從而控制熱蒸汽的通入量,同時設置泄壓閥10,可在發生緊急狀態時進行泄壓,避免發生危險。
[0025]本實用新型中的蒸汽發生器3具有溫度、壓力等檢測和調節裝置,能夠時時讀取數據,對狀態進行調節。
[0026]冷凝水收集腔4設置水位計,便于掌握冷凝水收集腔4的水位,及時對冷凝水進行回用。
[0027]冷凝水回用管5設置調節閥11,以調節冷凝水的回用量。
[0028]實施例1
[0029]參閱圖1?圖2,一種食用菌培養基滅菌房,包括密閉腔體1、熱蒸汽進管2、蒸汽發生器3、冷凝水收集腔4和冷凝水回用管5,蒸汽發生器3通過熱蒸汽進管2與密閉腔體I連接,熱蒸汽進管2從密閉腔體I的側壁1-3進入密閉腔體I的內部,密閉腔體I的底部設置冷凝水收集腔4,冷凝水收集腔4通過冷凝水回用管5與蒸汽發生器3連接,密閉腔體I包括腔頂1-1、腔底1-2、側壁1-3和密封門1-4,密閉門和側壁1-3活動連接,腔頂1-1、腔底1-2和側壁1-3從內到外依次為耐高溫混凝土層6、隔熱層7及保護層8,與密封門1-4連接的側壁1-3設置豎向的凹形水槽9,凹形水槽9與冷凝水收集腔4相通。
[0030]其中,密閉腔體I內設置溫度檢測器和壓力檢測器,密封門1-4上設置顯示屏,腔頂1-1的外部設置泄壓閥10。
[0031]實施例2
[0032]參閱圖1?圖2,一種食用菌培養基滅菌房,包括密閉腔體1、熱蒸汽進管2、蒸汽發生器3、冷凝水收集腔4和冷凝水回用管5,蒸汽發生器3通過熱蒸汽進管2與密閉腔體I連接,熱蒸汽進管2從密閉腔體I的側壁1-3進入密閉腔體I的內部,密閉腔體I的底部設置冷凝水收集腔4,冷凝水收集腔4通過冷凝水回用管5與蒸汽發生器3連接,密閉腔體I包括腔頂1-1、腔底1-2、側壁1-3和密封門1-4,密閉門和側壁1-3活動連接,腔頂1-1、腔底1-2和側壁1-3從內到外依次為耐高溫混凝土層6、隔熱層7及保護層8,與密封門1-4連接的側壁1-3設置豎向的凹形水槽9,凹形水槽9與冷凝水收集腔4相通。
[0033]其中,與密封門1-4相對的側壁1-3由豎向的凹面1-31和凸面1-32交替連接構成;腔底1-2的傾斜度為5%。;密閉腔體I內設置溫度檢測器和壓力檢測器,密封門1-4上設置顯示屏,腔頂1-1的外部設置泄壓閥10;冷凝水收集腔4設置水位計;冷凝水回用管5設置調節閥Ilo
[0034]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換,只要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主權項】
1.一種食用菌培養基滅菌房,包括密閉腔體、熱蒸汽進管、蒸汽發生器、冷凝水收集腔和冷凝水回用管,所述蒸汽發生器通過所述熱蒸汽進管與所述密閉腔體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熱蒸汽進管從所述密閉腔體的側壁進入所述密閉腔體的內部,所述密閉腔體的底部設置冷凝水收集腔,所述冷凝水收集腔通過所述冷凝水回用管與所述蒸汽發生器連接,所述密閉腔體包括腔頂、腔底、側壁和密封門,所述密閉門和所述側壁活動連接,所述腔頂、腔底和側壁從內到外依次為耐高溫混凝土層、隔熱層及保護層,與所述密封門連接的側壁設置豎向的凹形水槽,所述凹形水槽與所述冷凝水收集腔相通。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食用菌培養基滅菌房,其特征在于:與所述密封門相對的側壁由豎向的凹面和凸面交替連接構成。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食用菌培養基滅菌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門設置密封圈。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食用菌培養基滅菌房,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底的傾斜度為3?7%0o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食用菌培養基滅菌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閉腔體內設置溫度檢測器和壓力檢測器,所述密封門上設置顯示屏,所述腔頂的外部設置泄壓閥。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食用菌培養基滅菌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水收集腔設置水位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食用菌培養基滅菌房,屬于食用菌種植技術領域,包括密閉腔體、熱蒸汽進管、蒸汽發生器、冷凝水收集腔和冷凝水回用管,密閉腔體的底部設置冷凝水收集腔,冷凝水收集腔通過冷凝水回用管與蒸汽發生器連接,密閉腔體包括腔頂、腔底、側壁和密封門,密閉門和側壁活動連接,腔頂、腔底和側壁從內到外依次為耐高溫混凝土層、隔熱層及保護層,與密封門連接的側壁設置豎向的凹形水槽,凹形水槽與冷凝水收集腔相通。本實用新型結構新穎,實用性強,收集的冷凝水暫存在冷凝水收集腔內,與密閉腔體1內熱蒸汽的接觸面小,散熱減少,而且密閉腔體1的保溫性能好,可以提高滅菌裝置的熱利用效率。
【IPC分類】A61L2/07
【公開號】CN205252106
【申請號】CN201620079280
【發明人】王震, 魏銀初, 姜俊, 王春弘, 班新河, 劉偉, 張亞, 李方方, 李艷, 李欣然, 王全江, 史紅鴿, 王紅梅
【申請人】駐馬店市農業科學院
【公開日】2016年5月25日
【申請日】2016年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