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骨科手術磨削刀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手術器械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骨科手術磨削刀。
【背景技術】
[0002]在進行骨科手術的過程中,有時需要用磨削刀對體內壞死的骨組織進行切削,現有磨削刀的磨頭上的切削刃是單方向的,只能沿單一方向轉動切削壞死的骨組織,如果壞死的骨組織分布在兩個方向,就要分別在不同方位開孔插入磨頭才能將兩個方向的壞死的骨組織切削掉,影響手術效率的同時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骨科手術磨削刀,在骨科手術過程中,能夠實現雙向轉動進行切削,這在提高手術效率的同時,也減輕了患者的痛苦。
[0004]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5]提供一種骨科手術磨削刀,包括磨頭、外管及可繞自身軸線轉動、且內套于外管中的內管;所述磨頭與內管的前端固定連接,且磨頭至少部分裸露在外管的前端;磨頭上的切削刃呈交叉排列。
[0006]上述方案中,由于磨頭上的切削刃呈交叉排列,在順時針或逆時針轉動內管時,SP可實現對位于磨頭兩側的壞死的骨組織的切削。本實用新型能夠實現雙向轉動切削,這在提高手術效率的同時,也減輕了患者的痛苦。
[0007]優選地,所述骨科手術磨削刀還包括磨頭頸部,磨頭頸部的兩端分別與磨頭及內管前端固定連接,磨頭頸部的強度大于所述內管的強度。加大磨頭頸部的強度,在切削骨組織時,可以防止磨頭頸部變形。
[0008]優選地,所述磨頭頸部開設有抽吸孔,抽吸孔與內管連通。該抽吸孔與內管共同形成抽吸通道,通過該抽吸通道可將已切削的壞死骨組織抽吸出來,利于手術視野的清晰及手術操作的進行。
[0009]優選地,所述抽吸孔的所設位置靠近磨頭頸部與磨頭連接的一端。這樣設置有助于將已切削的壞死骨組織及時抽吸出來,利于手術的進行。
[0010]優選地,所述磨頭頸部的最大直徑的位置與外管的內壁配合。這樣設置可使內管及磨頭頸部的轉動在徑向受到合理的約束,使用時不會發生卡滯或較大的振動,避免加大創傷傷口,從而減輕患者的痛苦,提高手術質量。
[0011]優選地,所述磨頭頸部的最大直徑的位置涂有耐磨涂層。內管相對外管轉動時,磨頭頸部的最大直徑位置與外管相互摩擦,這容易導致磨頭頸部的最大直徑位置損壞,耐磨涂層的設置有助于提高磨頭頸部的使用壽命。
[0012]優選地,為了實現磨頭部分裸露在外管的前端,上述外管前端開設有缺口,所述缺口的兩側為斜坡形;所述磨頭位于外管中缺口的位置。
[0013]優選地,所述外管遠離磨頭所設位置的一端套設有磨頭辨識環,方便醫生與護士辨識不同類別的磨削刀。
[0014]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5]本實用新型一種骨科手術磨削刀,通過磨頭上交叉排列的切削刃,在順時針或逆時針轉動內管時,可實現雙向轉動切削,避免多次插入手術部位,提高手術效率的同時也減輕患者的痛苦;采用內管套設于外管中的形式,并使連接內管前端及磨頭的磨頭頸部的最大直徑的位置與外管的內壁配合,可使內管及磨頭頸部的轉動在徑向受到合理的約束,使用時不會發生卡滯或較大的振動,避免加大創傷傷口,減輕患者的痛苦。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內管與磨頭連接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磨頭的右視圖。
[0019]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磨頭辨識環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其中,附圖僅用于示例性說明,表示的僅是示意圖,而非實物圖,不能理解為對本專利的限制;為了更好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附圖某些部件會有省略、放大或縮小,并不代表實際產品的尺寸;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附圖中某些公知結構及其說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002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附圖中相同或相似的標號對應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術語“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附圖中描述位置關系的用語僅用于示例性說明,不能理解為對本專利的限制,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的具體含義。
實施例
[0022]本實施例一種骨科手術磨削刀結構如圖1至圖4所示,包括磨頭1、外管3、內管2及磨頭頸部11,內管2可繞自身軸線轉動、且內套于外管3中;磨頭頸部11的兩端分別與磨頭I及內管2前端固定連接,磨頭頸部11的強度大于內管2的強度,磨頭頸部11可采用高強度的鋼材質制成,在切削骨組織時,可以防止磨頭頸部11變形;外管3前端開設有缺口 21,缺口 21的兩側壁呈斜坡形;磨頭I位于外管3中缺口 21的位置,使得磨頭I上部分裸露在外管3的前端,以致可以達到磨頭I轉動切削作用,磨頭I上的切削刃呈交叉排列。
[0023]在進行骨科手術時,當壞死的骨組織分布在磨頭I兩側位置時,將內管2相對于外管3順時針轉動,即可切削順時針方向壞死的骨組織,將內管2相對于外管3逆時針轉動,SP可切削逆時針方向壞死的骨組織,達到一個創傷入路口可以切削兩側壞死的骨組織,避免建立多個創傷口。本實用新型可以實現雙向轉動切削,這在提高手術效率的同時,也減輕了患者的痛苦。
[0024]其中,磨頭頸部11開設有抽吸孔12,抽吸孔12與內管2連通。抽吸孔12與內管2共同形成抽吸通道,在進行骨科手術時,將內管2與抽吸裝置連接,可將已切削的壞死骨組織抽吸出來,利于手術視野的清晰及手術操作的進行。
[0025]另外,抽吸孔12的所設位置靠近磨頭頸部11與磨頭I連接的一端。這樣設置更有助于將已切削的壞死骨組織及時抽吸出來,防止切削掉的骨組織影響醫生的視野,進而影響手術的順利進行。
[0026]其中,磨頭頸部11的最大直徑的位置與外管3的內壁配合。轉動內管2時,這樣設置可使內管2及磨頭頸部11的轉動在徑向受到合理的約束,使內管2及磨頭頸部11不會發生卡滯或較大的振動,避免加大創傷傷口,從而減輕患者的痛苦,提高手術質量。
[0027]另外,磨頭頸部11的最大直徑的位置涂有耐磨涂層。在切削壞死的骨組織時,內管2帶動磨頭頸部11相對外管3轉動,此時,磨頭頸部11與外管3相互摩擦,這容易導致磨頭頸部11磨損,耐磨涂層的設置增加了磨頭頸部11的耐磨性,有助于提高磨頭頸部11的使用壽命O
[0028]其中,外管3遠離磨頭I所設位置的一端套設有磨頭辨識環4,方便醫生與護士辨別不同類別的磨削刀。
[0029]顯然,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舉例,而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骨科手術磨削刀,其特征在于,包括磨頭(I)、外管(3)及可繞自身軸線轉動、且內套于外管(3)中的內管(2),所述磨頭(I)與內管(2)的前端固定連接,且磨頭(I)至少部分裸露在外管(3)的前端;磨頭(I)上的切削刃呈交叉排列。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骨科手術磨削刀,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磨頭頸部(11),磨頭頸部(11)的兩端分別與磨頭(I)及內管(2)前端固定連接,磨頭頸部(11)的強度大于所述內管(2)的強度。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骨科手術磨削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磨頭頸部(11)開設有抽吸孔(12),抽吸孔(12)與內管(2)連通。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骨科手術磨削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孔(12)的所設位置靠近磨頭頸部(11)與磨頭(I)連接的一端。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骨科手術磨削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磨頭頸部(11)的最大直徑的位置與外管(3)的內壁配合。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骨科手術磨削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磨頭頸部(11)的最大直徑位置涂有耐磨涂層。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骨科手術磨削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3)前端開設有缺口(21),所述缺口(21)的兩側為斜坡形;所述磨頭(I)位于外管(3)中缺口(21)的位置。8.根據權利要求1至7任一項所述的一種骨科手術磨削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3)遠離磨頭(I)所設位置的一端套設有磨頭辨識環(4)。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手術器械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骨科手術磨削刀,包括磨頭、外管及可繞自身軸線轉動、且內套于外管中的內管;所述磨頭與內管的前端固定連接,且磨頭至少部分裸露在外管的前端;磨頭上的切削刃呈交叉排列。本實用新型一種骨科手術磨削刀通過磨頭上交叉排列的切削刃,在順時針或逆時針轉動內管時,可實現雙向轉動切削,避免兩次或多次插入手術部位,提高手術效率的同時減輕患者的痛苦。
【IPC分類】A61B17/56, A61B17/16
【公開號】CN205322420
【申請號】CN201620043741
【發明人】許琳琳, 陳灝, 胡慶洋
【申請人】廣州市天鷹精密工具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6月22日
【申請日】2016年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