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中醫內科針灸輔助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如果針灸的練習對象是模型就無法提供信息反饋,如果是病人練習則帶有極大的危險性。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中醫內科針灸輔助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性能可靠的器械,方便初學者使用,在快速提高學習能力的同時避免練習對象的危險,包括支座、支架、信息采集裝置和信息反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活動套接支座,支座包括呈弧形的縱軸和橫軸,縱軸和橫軸的弧頂通過定位螺栓連接于支座;所述信息采集裝置包括采集支架。學習者在練習的同時即可以獲得反饋;弧頂下方即可設置模型也可是針灸對象,方便了學習和練習。
【專利說明】
一種中醫內科針灸輔助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中醫針灸裝置,尤其是一種中醫內科針灸輔助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針灸作為我國醫藥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疏通經絡、調和陰陽、扶正祛邪的有重要作用,可以在很大成都市疏通淤阻的經絡,使機體從陰陽失衡向平衡狀態轉化,扶正機體正氣和去除病邪,調整身體平衡,不吃藥無副作用。同時,針灸作為一種技藝,與西醫的標準化施治不同,強調經驗和閱歷,針灸的捻轉與提插等針刺手法的傳授大多屬于言傳身教,需要初學者長期練習和摸索;如果練習對象是模型就無法提供信息反饋,如果是病人練習則帶有極大的危險性。如何在盡快提高學習能力和避免危險方面達到一種平衡,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3]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適合于初學者使用的中醫針灸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性能可靠的器械,方便初學者使用,在快速提高學習能力的同時避免練習對象的危險。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設計采用如下方式進行:
[0005]—種中醫內科針灸輔助裝置,包括支座、支架、信息采集裝置和信息反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活動套接支座,支座包括呈弧形的縱軸和橫軸,縱軸和橫軸的弧頂通過定位螺栓連接于支座,縱軸上設有活動連接縱軸兩端的縱弧,橫軸上設有活動連接橫軸兩端的橫弧,縱弧位于橫弧內側,縱弧和橫弧均上設有若干觀察孔,觀察孔上放置針頭和針座;支座側面設有托盤,托盤上設有信息采集裝置和顯示器,信息采集裝置包括針頭、針管和針座,針管前方設有針頭,針管后方設有針座,針座前端設有螺紋,螺紋上設有定位螺母,針座末端設有封蓋,封蓋中心設有穿孔,針座內設有空腔,空腔內置有壓力傳感器、方向傳感器、深度傳感器,壓力傳感器、方向傳感器、深度傳感器集成設計為針頭傳感器,針頭傳感器末端連接導線,導線穿過封蓋的穿孔后連接至單片機,單片機連接顯示器,顯示器連接電源。
[0006]所述縱弧上設有經度值。
[0007]所述橫弧上設有維度值。
[0008]所述縱弧長于橫弧。
[0009]所述縱弧的直徑大于橫弧的直徑。
[0010]所述螺紋的長度大于縱弧和橫弧的厚度和。
[0011]所述針座的直徑大于觀察孔的直徑。
[0012]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在縱軸和橫軸上設置旋轉弧,兩個旋轉弧就像地球儀上的經度和維度,其交叉點是唯一固定的查找針灸位置;旋轉弧上設有觀察孔用于放置針頭和針座;信息采集裝置可以采集用針的力度、方向、深度,同時將用針信息予以圖文顯示在顯示器上,學習者在練習的同時即可以獲得反饋;弧頂下方即可設置模型也可是針灸對象。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0014]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針頭處放大圖;
[0015]圖中標記:1、針頭,2、針座,3、針頭傳感器,4、導線,5、單片機,6、顯示器,7、托盤,
8、電源,9、支架,10、縱軸,11、橫軸,12、縱弧,13、橫弧。
【具體實施方式】
[0016]如圖1所示,一種中醫內科針灸輔助裝置,包括支座、支架、信息采集裝置和信息反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活動套接支座,支座包括呈弧形的縱軸和橫軸,縱軸和橫軸的弧頂通過定位螺栓連接于支座,縱軸上設有活動連接縱軸兩端的縱弧,橫軸上設有活動連接橫軸兩端的橫弧,縱弧位于橫弧內側,縱弧和橫弧均上設有若干觀察孔,觀察孔上放置針頭和針座;支座側面設有托盤,托盤上設有信息采集裝置和顯示器,信息采集裝置包括針頭、針管和針座,針管前方設有針頭,針管后方設有針座,針座前端設有螺紋,螺紋上設有定位螺母,針座末端設有封蓋,封蓋中心設有穿孔,針座內設有空腔,空腔內置有壓力傳感器、方向傳感器、深度傳感器,壓力傳感器、方向傳感器、深度傳感器集成設計為針頭傳感器,針頭傳感器末端連接導線,導線穿過封蓋的穿孔后連接至單片機,單片機連接顯示器,顯示器連接電源。
[0017]使用時,根據使用需要,調節支座在支架上的高度;
[0018]接通電源,啟動顯示器;
[0019]旋轉縱弧和橫弧至合適的針灸位置,觀察孔重合后;
[0020]在托盤上取下針,放置于觀察孔;
[0021]進行針灸,傳感器采集信息發到單片機;
[0022]單片機整合信息發送至顯示器。
[0023]練習者可根據顯示器的反饋數據及時調整,整合自身認識數據和針灸對象的反饋數據。
【主權項】
1.一種中醫內科針灸輔助裝置,包括支座、支架、信息采集裝置和信息反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活動套接支座,支座包括呈弧形的縱軸和橫軸,縱軸和橫軸的弧頂通過定位螺栓連接于支座,縱軸上設有活動連接縱軸兩端的縱弧,橫軸上設有活動連接橫軸兩端的橫弧,縱弧位于橫弧內側,縱弧和橫弧均上設有若干觀察孔,觀察孔上放置針頭和針座;支座側面設有托盤,托盤上設有信息采集裝置和顯示器,信息采集裝置包括針頭、針管和針座,針管前方設有針頭,針管后方設有針座,針座前端設有螺紋,螺紋上設有定位螺母,針座末端設有封蓋,封蓋中心設有穿孔,針座內設有空腔,空腔內置有壓力傳感器、方向傳感器、深度傳感器,壓力傳感器、方向傳感器、深度傳感器集成設計為針頭傳感器,針頭傳感器末端連接導線,導線穿過封蓋的穿孔后連接至單片機,單片機連接顯示器,顯示器連接電源。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中醫內科針灸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縱弧上設有經度值。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中醫內科針灸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橫弧上設有維度值。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中醫內科針灸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縱弧長于橫弧。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中醫內科針灸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縱弧的直徑大于橫弧的直徑。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中醫內科針灸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紋的長度大于縱弧和橫弧的厚度和。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中醫內科針灸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針座的直徑大于觀察孔的直徑。
【文檔編號】A61H39/08GK205459857SQ201620197904
【公開日】2016年8月17日
【申請日】2016年3月15日
【發明人】李娜, 周江紅
【申請人】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