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緩降馬桶蓋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衛浴領域,特別是涉及ー種緩降馬桶蓋板。
背景技術:
馬桶是常見的衛浴設備之一,其經過多年的發展和改進,具有相當多人性化的功能,極大便利了家居生活的需求。其中一種功能是對馬桶蓋板的轉軸部分進行處理,使馬桶蓋板的馬桶上蓋、馬桶坐圈既可以輕松掀起,又可以緩慢降落,從中一方面可以保護馬桶上蓋、馬桶坐圈與馬桶座體表面免于碰撞,另一方面可以避免馬桶上蓋、馬桶坐圈隨意降落時發出噪音,使居住環境更加舒適。目前,實現馬桶上蓋、馬桶坐圈緩慢降落功能的功臣當歸于安裝在馬桶上蓋底端和馬桶坐圈底端之間的兩個阻尼器,該兩個阻尼器的工作角度分別 與馬桶上蓋和馬桶坐圈的工作角度相同或大致相同,其使馬桶上蓋和馬桶坐圈的工作角度分別為0-110°。然而,隨著馬桶蓋板高度向薄、低方向發展,要求兩個阻尼器也要向小型化方向發展,這將導致兩個阻尼器的強度變弱或工作角度變小。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之不足,提供一種緩降馬桶蓋板,其將兩個阻尼器的一部分工作角度轉移到其他部件上,從中減小了阻尼器的工作角度,并在提高阻尼器的強度的同時保證馬桶上蓋、馬桶坐圈的工作角度不受影響。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緩降馬桶蓋板,包括馬桶蓋板、支架組件和用于連接馬桶蓋板與支架組件的兩阻尼器;阻尼器與馬桶蓋板之間設有讓位夾角和/或至少ー阻尼器與支架組件之間設有讓位夾角。所述馬桶蓋板包括馬桶上蓋和馬桶坐圈,兩阻尼器分別包括可相對轉動的第一段體和第二段體,馬桶上蓋和馬桶坐圈的底端分別設有用于連接阻尼器的兩套孔,一阻尼器的第一段體與馬桶蓋板的ー套孔之間設有所述讓位夾角,和/或另ー阻尼器的第一段體與馬桶坐圈的ー套孔之間設有所述讓位夾角。還包括一上蓋軸套,上蓋軸套套接于所述馬桶上蓋的ー套孔內,所述ー阻尼器的第一段體通過該上蓋軸套與所述馬桶上蓋的ー套孔之間設有所述讓位夾角。所述ー阻尼器的第一段體的自由端呈扁形狀結構;所述馬桶上蓋的ー套孔的內壁呈扁形狀結構,該套孔的兩相對的扁形內壁上分別設有ー用于形成所述讓位夾角的第一讓位斜面,且該兩第一讓位斜面呈中心對稱分布;所述ー阻尼器的第一段體可轉動所述讓位夾角范圍地套接于所述馬桶上蓋的ー套孔。所述上蓋軸套的外壁設有若干第一凸耳,所述馬桶上蓋的ー套孔的內壁上設有若干用于實現所述讓位夾角的第一滑槽,且各第一滑槽的周向尺寸分別大于對應的第一凸耳的周向尺寸,上蓋軸套的各第一凸耳分別滑套于對應的第一滑槽內,以使上蓋軸套可相對馬桶上蓋轉動所述讓位夾角范圍;所述ー阻尼器的第一段體與所述上蓋軸套形成固定套接。[0009]還包括一坐圈軸套,坐圈軸套套接于所述馬桶坐圈的ー套孔內;所述另ー阻尼器的第一段體通過該坐圈軸套與所述馬桶坐圈的ー套孔之間設有所述讓位夾角,或者所述馬桶坐圈的ー套孔通過該坐圈軸套與所述另ー阻尼器的第一段體之間設有所述讓位夾角。所述坐圈軸套的外壁設有若干第二凸耳,所述馬桶坐圈的ー套孔的內壁上設有若干用于實現所述讓位夾角的第二滑槽,且各第二滑槽的周向尺寸分別大于對應的第二凸耳的周向尺寸,所述坐圈軸套的各第二凸耳分別滑套于對應的第二滑槽內,以使所述坐圈軸套可相對所述馬桶坐圈的套孔轉動所述讓位夾角范圍;所述另ー阻尼器的第一段體與所述坐圈軸套形成固定套接。所述另ー阻尼器的第一段體的自由端呈扁形狀結構;所述坐圈軸套的內壁呈扁形狀結構,該坐圈軸套的兩相對的扁形內壁上分別設有ー用于形成所述讓位夾角的第二讓位斜面,且該兩第二讓位斜面呈中心對稱分布;所述另ー阻尼器的第一段體可轉動所述讓位夾角范圍地套接于所述坐圈軸套。所述支架組件包括左右獨立設置的兩支架組件,其分別包括主軸套,各主軸套的 內壁分別設有扁形環段,各扁形環段的兩相對的扁形內壁分別設有一用于形成所述讓位夾角的第三讓位斜面,且各扁形環段的兩第三讓位斜面分別呈中心對稱分布;所述馬桶蓋板包括馬桶上蓋和馬桶坐圈,兩阻尼器分別包括可相對轉動的第一段體和第二段體,馬桶上蓋和馬桶坐圈的底端分別設有用于連接阻尼器的兩套孔,所述兩阻尼器的第二段體分別可轉動所述讓位夾角范圍地套接于對應的支架組件的主軸套;所述兩支架組件的主軸套分別與所述馬桶坐圈對應的套孔形成轉動套接。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結構后,馬桶上蓋和/或馬桶坐圈的工作角度由阻尼器的工作角度配合設計的讓位夾角來實現,因此,與現有技術的阻尼器相比,本實用新型的阻尼器的工作角度更小,有利于阻尼器向小型化方向發展,并可以提高阻尼器的強度,同時保證馬桶上蓋和/或馬桶坐圈的工作角度不受影響。此外,由于馬桶上蓋和馬桶坐圈在降落階段是分別先利用設計的讓位夾角進行無阻力降落,再利用阻尼器進行緩慢降落,因此馬桶上蓋和/或馬桶坐圈的打開和降落過程更輕便省力,方便用戶使用。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ー步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ー種緩降馬桶蓋板不局限于實施例。
圖I是實施例一本實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圖;圖2是實施例一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ー(馬桶上蓋閉合);圖3是實施例ー圖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圖;圖4是實施例ー馬桶上蓋打開過程中圖2的A部分對應的放大示意圖;圖5是實施例ー馬桶上蓋在打開狀態下圖2的A部分對應的放大示意圖;圖6是實施例ー馬桶上蓋降落過程中圖2的A部分對應的放大示意圖;圖7是實施例一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ニ (馬桶上蓋打開,馬桶坐圈閉合);圖8是實施例ー圖7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圖;圖9是實施例ー馬桶坐圈打開過程中圖7的B部分對應的放大示意圖;圖10是實施例ー馬桶坐圈在打開狀態下圖7的B部分對應的放大示意圖;[0025]圖11是實施例ー馬桶坐圈降落過程中圖7的B部分對應的放大示意圖;圖12是實施例ニ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ー(馬桶上蓋閉合);圖13是實施例ニ圖12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圖;圖14是實施例ニ馬桶上蓋打開過程中圖12的C部分對應的放大示意圖;圖15是實施例ニ馬桶上蓋在打開狀態下圖12的C部分對應的放大示意圖;圖16是實施例ニ馬桶上蓋降落過程中圖2的C部分對應的放大示意圖;圖17是實施例ニ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ニ (馬桶上蓋打開,馬桶坐圈閉合);圖18是實施例ニ圖17中D部分的放大示意圖;圖19是實施例ニ馬桶坐圈打開過程中圖17的D部分對應的放大示意圖;圖20是實施例ニ馬桶坐圈在打開狀態下圖17的D部分對應的放大示意圖;圖21是實施例ニ馬桶坐圈降落過程中圖17的D部分對應的放大示意圖;圖22是實施例三支架組件和阻尼器的分解示意圖(支架組件局部剖視);圖23是實施例三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ー(馬桶上蓋閉合);圖24是實施例三圖23中E部分的放大示意圖;圖25是實施例三馬桶上蓋打開過程中圖23的E部分對應的放大示意圖;圖26是實施例三馬桶上蓋在打開狀態下圖23的E部分對應的放大示意圖;圖27是實施例三馬桶上蓋降落過程中圖23的E部分對應的放大示意圖;圖28是實施例三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ニ(馬桶上蓋打開,馬桶坐圈閉合);圖29是實施例三圖28中F部分的放大示意圖;圖30是實施例三馬桶坐圈打開過程中圖28的F部分對應的放大示意圖;圖31是實施例三馬桶坐圈在打開狀態下圖28的F部分對應的放大示意圖;圖32是實施例三馬桶坐圈降落過程中圖28的F部分對應的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參見圖I至圖1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緩降馬桶蓋板,包括馬桶蓋板(該馬桶蓋板包括馬桶上蓋I和馬桶坐圈3)、上蓋軸套2、坐圈軸套4、兩支架組件7、8和兩阻尼器5、6,其中支架組件可以為一體式的鉸接管,也可以為本實施例中左右獨立設置的兩支架組件7、8。馬桶上蓋I的底端設有套孔11、套孔12,馬桶坐圈3的底端設有套孔31、套孔32,兩阻尼器5、6分別包括可相對轉動的第一段體和第二段體(如圖22所示的阻尼器6的第一段體61和第二段體62),第一段體即為阻尼器的阻尼軸,第二段體即為阻尼器的阻尼殼,阻尼器的第一段體和第二段體可以倒裝,即第一段體為阻尼殼,第二段體為阻尼軸。各阻尼器的第二段體分別ー支架組件相連接,一阻尼器5的第一段體51與馬桶上蓋的套孔11形成固定套接,另ー阻尼器6的第一段體61與馬桶坐圈的套孔32形成固定套接,并與馬桶上蓋的套孔12形成轉動套接,兩阻尼器5、6的第二段體分別與馬桶坐圈的套孔31、套孔32形成轉動套接。上蓋軸套2套接于馬桶上蓋的套孔11內,坐圈軸套4套接于馬桶坐圈的套孔32內;一阻尼器5的第一段體51通過上蓋軸套2與馬桶上蓋的套孔11之間還設有讓位夾角α,另ー阻尼器6的第一段體61與馬桶坐圈的套孔32之間還設有讓位夾角β。其中,[0050]如圖2-圖6所示,上蓋軸套的外壁間隔設有三個第一凸耳21,馬桶上蓋的套孔11的內壁上間隔設有三個用于實現讓位夾角α的第一滑槽13,且各第一滑槽13的周向尺寸分別大于對應的第一凸耳21的周向尺寸,上蓋軸套2的各第一凸耳21分別滑套于對應的第一滑槽13內,以使上蓋軸套2可相對馬桶上蓋I轉動讓位夾角α的范圍;一阻尼器5的第一段體51與上蓋軸套2形成固定套接。如圖7-圖11所示,坐圈軸套4的外壁間隔設有三個第二凸耳41,馬桶坐圈的套孔32的內壁上間隔設有三個用于實現讓位夾角β的第二滑槽33,且各第二滑槽33的周向尺寸分別大于對應的第二凸耳41的周向尺寸,坐圈軸套的各第二凸耳41分別滑套于對應的第二滑槽33內,以使坐圈軸套4可相對馬桶坐圈的套孔32轉動讓位夾角β的范圍;另一阻尼器6的第一段體61與坐圈軸套4形成固定套接。兩支架組件7、8分別包括主軸套、底支座和連接銷(如圖22所示的主軸套81、底支座83和連接銷82),各支架組件的連接銷連接于主軸套與底支座之間;兩阻尼器5、6的第二段體分別固定套接于對應的支架組件的主軸套內,具體是在各主軸套的內壁設置扁形環段(如圖22所示的扁形環段84),使各阻尼器的第二段體遠離第一段體自由端的一端(如圖22所示的一端63)呈與該扁形環段相適配的扁形結構,如此,即可實現阻尼器的第二段 體與對應的主軸套的固定套接,上述扁形可以是四邊形、六邊形、八邊形或凸筋凹槽配合型等非圓形的固定套接結構;兩支架組件7、8的主軸套分別與馬桶坐圈的套孔31和套孔32相轉動套接,且馬桶坐圈的套孔31及套孔32的孔壁上還分別設有用于供支架組件的連接銷通過的讓位通孔34、35。以上,一阻尼器5的第一段體51與馬桶上蓋I的套孔11之間形成的讓位夾角α與另ー阻尼器6的第一段體61與馬桶坐圈的套孔32之間形成的讓位夾角β具有相同的角度大小(當然,讓位夾角ct和讓位夾角β也可以具有不相同的角度大小)。如圖3所示,此為馬桶上蓋I的閉合狀態(馬桶坐圈3處于閉合狀態),上蓋軸套2的各第一凸耳21分別套置于套孔11內對應的第一滑槽13中,且各第一凸耳的一端分別抵靠于對應的第一滑槽的一端,各第一凸耳的另一端分別與對應的第一滑槽的另一端之間具有用于使上蓋軸套實現小角度轉動的范圍,該范圍與上蓋軸套2的中心之間正構成讓位夾角α。當馬桶上蓋I開始掀起吋,由于馬桶上蓋I與上蓋軸套2之間具有讓位夾角α,因此,剛開始一阻尼器5處于非工作狀態,馬桶上蓋I與上蓋軸套2相對運動,使馬桶上蓋I實現無阻カ掀起;當馬桶上蓋I相對上蓋軸套2向上轉過讓位夾角α的范圍時,如圖4所示,上蓋軸套2的各第一凸耳21的另一端分別抵靠于對應的第一滑槽13的另一端,使馬桶上蓋I不能再相對上蓋軸套2進行轉動,此吋,隨著馬桶上蓋I繼續向上運動,阻尼器5轉入工作狀態該阻尼器5處于快速卸油過程,使馬桶上蓋I完成輕松掀起的過程。如圖5所示,此為馬桶上蓋I完全打開的狀態;馬桶上蓋I開始降落時,其先相對上蓋軸套2轉過讓位夾角α的范圍,即進行無阻カ降落(如圖6所示);接著,阻尼器5從非工作狀態轉入工作狀態該阻尼器5處于緩慢快速滲油過程,使馬桶上蓋I完成緩慢降落的過程。如圖8所示,此為馬桶坐圈3的閉合狀態(馬桶上蓋I處于打開狀態),坐圈軸套4的各第二凸耳41分別套置于套孔內對應的第二滑槽33中,且各第二凸耳的一端分別抵靠于對應的第二滑槽的一端,各第二凸耳的另一端分別與對應的第二滑槽的另一端之間具有用于使坐圈軸套實現小角度轉動的范圍,該范圍與坐圈軸套4的中心之間正構成讓位夾角β。當馬桶坐圈3開始掀起吋,由于馬桶坐圈3與坐圈軸套4之間設有讓位夾角β,因此,剛開始另ー阻尼器6處于非工作狀態,馬桶坐圈3與坐圈軸套4相對運動,使馬桶坐圈3實現無阻カ掀起;當馬桶坐圈3相對坐圈軸套4向上轉過讓位夾角β的范圍時,如圖9所示,坐圈軸套4的各第二凸耳41的另一端分別抵靠于對應的第二滑槽33的另一端,使馬桶坐圈3不能再相對坐圈軸套4進行轉動,此吋,隨著馬桶坐圈3繼續向上運動,另ー阻尼器6轉入工作狀態該阻尼器6處于快速卸油過程,使馬桶坐圈3完成輕松掀起的過程。如圖10所示,此為馬桶坐圈3完全打開的狀態;馬桶坐圈3降落時,其先相對坐圈軸套4轉過讓位夾角β的范圍,即進行無阻カ降落(如圖11所示);接著,另ー阻尼器6從非工作狀態轉入工作狀態該阻尼器6處于緩慢快速滲油過程,使馬桶坐圈3完成緩慢降落的過程。實施例ニ 參見圖12-圖21所示,其與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在于馬桶上蓋的套孔11直接與一阻尼器5的第一段體51之間設有讓位夾角α,馬桶坐圈的套孔32通過坐圈軸套4與另一阻尼器6的第一段體61之間設有讓位夾角β。具體方案為如圖12-圖16所示,兩阻 尼器的第一段體51、61的自由端分別呈扁形狀結構;馬桶上蓋的套孔11的內壁呈扁形狀結構,該套孔11的兩相對的扁形內壁上分別設有ー用于形成讓位夾角α的第一讓位斜面14,且該兩第一讓位斜面14呈中心對稱分布;一阻尼器5的第一段體51可轉動所述讓位夾角范圍地套接于馬桶上蓋的套孔內11。如圖17-圖21所示,坐圈軸套4固定套接于馬桶坐圈的套孔32內,該坐圈軸套4的內壁呈扁形狀結構,該坐圈軸套4的兩相對的扁形內壁上分別設有ー用于形成讓位夾角β的第二讓位斜面42,且該兩第二讓位斜面42呈中心對稱分布;另一阻尼器6的第一段體61可轉動讓位夾角范圍地套接于坐圈軸套4內。如圖13所示,此為馬桶上蓋I的閉合狀態(馬桶坐圈3處于閉合狀態),在馬桶上蓋的套孔11中,其兩相對的扁形內壁分別由直面15和第一讓位斜面14構成,另外兩相對的內壁分別呈適配于第一段體自由端的圓弧面。在初始狀態下(即馬桶上蓋I處于閉合狀態),一阻尼器5的第一段體51自由端的各壁面分別與套孔11的兩相對的扁形內壁的直面15以及另外兩相對的內壁相抵靠,套孔11的兩相對的扁形內壁的第一讓位斜面14分別與該套孔11的垂直中心軸線或水平中心軸線構成讓位夾角α。如圖14所示,馬桶上蓋I開始掀起吋,馬桶上蓋I與一阻尼器5相對運動,實現無阻カ掀起,該阻尼器5處于非工作狀態;當馬桶上蓋I相對阻尼器5轉過讓位夾角α的范圍時,一阻尼器5轉入工作狀態該阻尼器5處于快速卸油過程,使馬桶上蓋I完成輕松掀起的過程。如圖15所示,此為馬桶上蓋I完全打開的狀態,馬桶上蓋I降落時,其先相對ー阻尼器5轉過讓位夾角α的范圍,SP進行無阻力降落(如圖16所示);接著,一阻尼器5從非工作狀態轉入工作狀態該阻尼器5處于緩慢快速滲油過程,使馬桶上蓋I完成緩慢降落的過程。如圖18所示,此為馬桶坐圈3閉合的狀態(馬桶上蓋I處于打開狀態),坐圈軸套4的兩相對的扁形內壁分別由直面43和第二讓位斜面42構成,另外兩相対的內壁分別呈適配于阻尼器的第一段體自由端的圓弧面。在初始狀態下(即馬桶坐圈3處于閉合狀態),另ー阻尼器6的第一段體自由端的各壁面分別與坐圈軸套4的兩相對的扁形內壁的直面43以及另外兩相対的內壁相抵靠,坐圈軸套4的兩相對的扁形內壁的第二讓位斜面42呈中心對稱,并分別與坐圈軸套4的垂直中心軸線或水平中心軸線構成讓位夾角β。當馬桶坐圈3開始掀起吋,由于坐圈軸套4與阻尼器6的第一段體61之間設有讓位夾角β,因此,剛開始另ー阻尼器6處于非工作狀態,坐圈軸套4與該阻尼器6相對運動,使馬桶坐圈I實現無阻カ掀起;當坐圈軸套4相對另ー阻尼器6向上轉過讓位夾角β的范圍時,如圖19所示,坐圈軸套4不能再相對另ー阻尼器6進行轉動,此吋,隨著馬桶坐圈3繼續向上運動,另ー阻尼器6轉入工作狀態該阻尼器6處于快速卸油過程,使馬桶坐圈3完成輕松掀起的過程。如圖20所示,此為馬桶坐圈3完全打開的狀態;馬桶坐圈3降落吋,坐圈軸套4先相對另ー阻尼器6轉過讓位夾角β的范圍,使馬桶坐圈3先進行無阻力降落(如圖21所示);接著,另ー阻尼器6從非工作狀態轉入工作狀態該阻尼器6處于緩慢快速滲油過程,使馬桶坐圈3完成緩慢降落的過程。實施例三 參見圖22-圖32所示,其與實施例一或實施例ニ的不同之處在于其兩支架組件7、8與對應的阻尼器的第二段體之間設置讓位夾角Y (該讓位夾角Y可與上述讓位夾角α具有相同的角度大小,也可以具有不相同的角度大小)。具體技術方案為在兩支架組件7、8的主軸套71、81中,其各扁形環段的兩相對的扁形內壁分別包括直面和用于形成讓位夾角Y的第三讓位斜面,且各扁形環段的兩第三讓位斜面分別呈中心對稱分布,各扁形環段的另外兩相対的內壁分別呈圓弧形;兩阻尼器5、6的外殼分別可轉動讓位夾角Y范圍地套接于對應的支架組件的主軸套內。在該實施三中,一阻尼器5的第一段體可以通過上蓋軸套與馬桶上蓋的套孔11形成固定套接(類似實施例一),也可以直接與馬桶上蓋的套孔11形成固定套接(類似實施例ニ);另一阻尼器6的第一段體通過坐圈軸套4與馬桶坐圈的套孔32形成固定套接。如圖24所示,此為馬桶上蓋I閉合的狀態(馬桶坐圈3處于閉合狀態),一阻尼器5的第二段體的一端53 (該一端53即指第二段體遠離阻尼器第一段體自由端的一端)各壁面分別與對應的主軸套71的扁形環段的兩相對的扁形內壁的直面75以及另外兩相對的內壁相抵靠,該主軸套的扁形環段的兩第三讓位斜面74呈中心對稱,井分別與該扁形環段的水平中心軸線構成讓位夾角Y。馬桶上蓋I開始掀起時,馬桶上蓋I帶動ー阻尼器5與一支架組件的主軸套71相對運動,馬桶上蓋I實現無阻カ掀起,該阻尼器5處于非工作狀態;當馬桶上蓋I帶動ー阻尼器5相對ー支架組件的主軸套71轉過讓位夾角Y的范圍后,如圖25所示,阻尼器5的第二段體的一端53各壁面分別與對應的主軸套71的扁形環段的兩第三讓位斜面74以及另外兩相對的內壁相抵靠,從而使阻尼器5與一支架組件7的主軸套71相對固定;當馬桶上蓋I的繼續向上轉動時,該阻尼器5轉入工作狀態該阻尼器5處于快速卸油過程,使馬桶上蓋I完成輕松掀起的過程。如圖26所示,此為馬桶上蓋I完全打開的狀態;馬桶上蓋I降落時,其先帶動ー阻尼器5相對ー支架組件7的主軸套71轉過讓位夾角Y的范圍,馬桶上蓋I先進行無阻力降落(如圖27所示);接著隨著馬桶上蓋I的繼續降落,一阻尼器5從非工作狀態轉入工作狀態該阻尼器5處于緩慢快速滲油過程,使馬桶上蓋I完成緩慢降落的過程。如圖29所示,此為馬桶坐圈3閉合的狀態(馬桶上蓋I處于打開狀態),另ー阻尼器6的第二段體的一端63 (該一端63指第二段體62遠離阻尼器第一段體自由端的一端)各壁面分別與主軸套81的扁形環段的兩相對的扁形內壁的直面85以及另外兩相對的內壁相抵靠,該主軸套81的扁形環段的兩第三讓位斜面84呈中心対稱,井分別與該扁形環段的水平中心軸線構成讓位夾角Y。如圖30所示,馬桶坐圈3開始掀起時,該馬桶坐圈3帶動另ー阻尼器6與另ー支架組件的主軸套81相對運動,馬桶坐圈3實現無阻カ掀起,該阻尼器6處于非工作狀態;當馬桶坐圈3帶動另一阻尼器6相對另一支架組件的主軸套81轉過讓位夾角Y的范圍后,另一阻尼器6的第二段體的一端63各壁面分別與主軸套81的扁形環段的兩第三讓位斜面84以及另外兩相對的內壁相抵靠,從而使該阻尼器6與另一支架組件8的主軸套81相對固定;當馬桶坐圈3繼續向上轉動時,另一阻尼器6轉入工作狀態該阻尼器6處于快速卸油過程,使馬桶坐圈3完成輕松掀起的過程。如圖31所示,此為馬桶坐圈3完全打開的狀態;馬桶坐圈3降落時,其先帶動另一阻尼器6相對另一支架組件的主軸套81轉過讓位夾角Y的范圍,馬桶坐圈3先進行無阻力降落(如圖32所示);接著隨著馬桶坐圈3的繼續降落,另一阻尼器6從非工作狀態轉入工作狀態該阻尼器6處于緩慢快速滲油過程,使馬桶坐圈3完成緩慢降落的過程。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緩降馬桶蓋板,采用上述結構后,馬桶上蓋和馬桶坐圈的工作角度由阻尼器的工作角度配合設計的讓位夾角來完成,因此,本實用新型的阻尼器與現有技術的阻尼器相比,本實用新型的阻尼器的工作角度更小,這有利于阻尼器向小型化方向發展,并可以提高阻尼器的強度,同時可以保證馬桶上蓋、馬桶坐圈的工作角度不受影響。 此外,采用上述設計后,由于馬桶上蓋和馬桶坐圈在降落階段,分別是先無阻力轉過讓位夾角,再利用阻尼器進行緩慢降落,因此,馬桶上蓋、馬桶坐圈打開或降落過程更輕便省力,方便用戶使用。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緩降馬桶蓋板,其可以同時針對馬桶上蓋和馬桶坐圈設置讓位夾角,也可以單獨針對馬桶上蓋或馬桶坐圈設置讓位夾角,并且當針對馬桶上蓋設置讓位夾角時,可以只在馬桶上蓋與一阻尼器之間或者一阻尼器與對應的支架組件之間設置讓位夾角,也可以同時在馬桶上蓋與一阻尼器之間,以及一阻尼器與對應的支架組件之間設置讓位夾角,如此,針對馬桶上蓋設計讓位夾角,具有五種設計方案,包括上述三個實施例的設計方案,以及實施一、實施例二分別與實施例三相結合產生的設計方案;同理,當針對馬桶坐圈設置讓位夾角時,可以只在馬桶坐圈與另一阻尼器之間或者另一阻尼器與對應的支架組件之間設置讓位夾角,也可以同時在馬桶坐圈與一阻尼器之間,以及另一阻尼器與對應的支架組件之間設置讓位夾角,如此,針對馬桶坐圈設計讓位夾角,具有五種設計方案,包括上述三個實施例的設計方案,以及實施例一、實施例二分別與實施例三相結合產生的設計方案。因此,當同時針對馬桶上蓋和馬桶坐圈設置讓位夾角時,具有多種組合方案。上述實施例僅用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緩降馬桶蓋板,但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實施例,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落入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緩降馬桶蓋板,包括馬桶蓋板、支架組件和用于連接馬桶蓋板與支架組件的兩阻尼器;其特征在于阻尼器與馬桶蓋板之間設有讓位夾角和/或至少一阻尼器與支架組件之間設有讓位夾角。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緩降馬桶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馬桶蓋板包括馬桶上蓋和馬桶坐圈,兩阻尼器分別包括可相對轉動的第一段體和第二段體,馬桶上蓋和馬桶坐圈的底端分別設有用于連接阻尼器的兩套孔,一阻尼器的第一段體與馬桶蓋板的一套孔之間設有所述讓位夾角,和/或另一阻尼器的第一段體與馬桶坐圈的一套孔之間設有所述讓位夾角。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緩降馬桶蓋板,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上蓋軸套,上蓋軸套套接于所述馬桶上蓋的一套孔內,所述一阻尼器的第一段體通過該上蓋軸套與所述馬桶上蓋的一套孔之間設有所述讓位夾角。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緩降馬桶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一阻尼器的第一段體的自由端呈扁形狀結構;所述馬桶上蓋的一套孔的內壁呈扁形狀結構,該套孔的兩相對的扁形內壁上分別設有一用于形成所述讓位夾角的第一讓位斜面,且該兩第一讓位斜面呈中心對稱分布;所述一阻尼器的第一段體可轉動所述讓位夾角范圍地套接于所述馬桶上蓋的一套孔。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緩降馬桶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蓋軸套的外壁設有若干第一凸耳,所述馬桶上蓋的一套孔的內壁上設有若干用于實現所述讓位夾角的第一滑槽,且各第一滑槽的周向尺寸分別大于對應的第一凸耳的周向尺寸,上蓋軸套的各第一凸耳分別滑套于對應的第一滑槽內,以使上蓋軸套可相對馬桶上蓋轉動所述讓位夾角范圍;所述一阻尼器的第一段體與所述上蓋軸套形成固定套接。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緩降馬桶蓋板,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坐圈軸套,坐圈軸套套接于所述馬桶坐圈的一套孔內;所述另一阻尼器的第一段體通過該坐圈軸套與所述馬桶坐圈的一套孔之間設有所述讓位夾角,或者所述馬桶坐圈的一套孔通過該坐圈軸套與所述另一阻尼器的第一段體之間設有所述讓位夾角。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緩降馬桶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圈軸套的外壁設有若干第二凸耳,所述馬桶坐圈的一套孔的內壁上設有若干用于實現所述讓位夾角的第二滑槽,且各第二滑槽的周向尺寸分別大于對應的第二凸耳的周向尺寸,所述坐圈軸套的各第二凸耳分別滑套于對應的第二滑槽內,以使所述坐圈軸套可相對所述馬桶坐圈的套孔轉動所述讓位夾角范圍;所述另一阻尼器的第一段體與所述坐圈軸套形成固定套接。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緩降馬桶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阻尼器的第一段體的自由端呈扁形狀結構;所述坐圈軸套的內壁呈扁形狀結構,該坐圈軸套的兩相對的扁形內壁上分別設有一用于形成所述讓位夾角的第二讓位斜面,且該兩第二讓位斜面呈中心對稱分布;所述另一阻尼器的第一段體可轉動所述讓位夾角范圍地套接于所述坐圈軸套。
9.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緩降馬桶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組件包括左右獨立設置的兩支架組件,其分別包括主軸套,各主軸套的內壁分別設有扁形環段,各扁形環段的兩相對的扁形內壁分別設有一用于形成所述讓位夾角的第三讓位斜面,且各扁形環段的兩第三讓位斜面分別呈中心對稱分布;所述馬桶蓋板包括馬桶上蓋和馬桶坐圈,兩阻尼器分別包括可相對轉動的第一段體和第二段體,馬桶上蓋和馬桶坐圈的底端分別設有用于連接阻尼器的兩套孔,所述兩阻尼器的第二段體分別可轉動所述讓位夾角范圍地套接于對應的支架組件的主軸套;所述兩支架組件的主軸套分別與所述馬桶坐圈對應的套孔形成轉動套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緩降馬桶蓋板,包括馬桶蓋板、支架組件和用于連接馬桶蓋板與支架組件的兩阻尼器;阻尼器與馬桶蓋板之間設有讓位夾角和/或至少一阻尼器與支架組件之間設有讓位夾角。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結構后,馬桶蓋板的工作角度由阻尼器的工作角度配合設計的讓位夾角來實現,因而可以減少阻尼器的工作角度,有利于阻尼器向小型化方向發展,并保持馬桶蓋板的工作角度不變。
文檔編號A47K13/04GK202604707SQ20122019110
公開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28日
發明者范振林, 謝偉泉, 王兵 申請人:廈門瑞爾特衛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