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食用油茶籽油的生產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食用油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食用油茶籽油的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山茶油是從山茶科油茶樹種子中獲得的,其脂肪酸組成、營養成分及油脂特性與橄欖油相似,被稱之為“東方橄欖油”。油茶籽油中含有油酸、亞油酸、亞麻油酸等,還富含茶多酚、維生素E和類胡蘿卜素等營養物質。特別是單不飽和脂肪酸油酸含量達80%,是所有植物油中最高的。此外,油茶籽油不含黃曲霉毒素、芥酸、棉酚等人體有害物質。油茶籽油本身含有較豐富的茶多酚、維生素E、類胡蘿卜、黃酮,但由于制備方法的不同,導致油茶籽油中黃酮、多酚的含量差異較大,而且目前油茶籽油生產,無論是壓榨或是浸出法,提取的毛油都需經過脫膠、脫酸、脫色、脫臭、脫蠟等繁雜的精煉工序,不僅費時費力成本高,而且將大部分的茶多酚、類胡蘿卜和黃酮等營養成分損失了,使油茶籽油的營養價值降低,保健功能下降,由于這些天然抗氧化成分的損失,導致產品的貨架期也大大縮短。雖然不斷有研究表明,精確油茶籽的采摘時機、改進干燥方法等對提高食用油茶籽油的出油率或者質量產生一定的效果,但是各種改進之間缺乏系統規劃,缺乏整體合理的設計,以致于不能從根本上改變食用油茶籽油需經過脫膠、脫酸、脫色、脫臭的生產現狀,不能改變現有生產工藝造成的技術定 勢。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食用油茶籽油生產工藝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食用油茶籽油的生產方法,采用本發明方法成功簡化油茶籽油的加工過程并獲得質量優良,營養成分含量高的油茶籽油。本發明要解決的另一技術問題是提供采用上述方法生產得到的食用油茶籽油。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本發明提供一種食用油茶籽油的生產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51.選果:適時米摘挑選油余果;
52.干燥處理,得到油茶籽;
53.脫殼:將S2干燥所得的油茶籽立即清理、脫殼,得到一定含殼率的油茶籽仁;
54.低溫冷榨:將S3所得一定的含殼率的油茶籽仁經過低溫冷榨,得油茶籽油;
55.將S4所得油茶籽油過濾或沉降,除去懸浮性的雜質;
56.脫脂脫蠟,即得食用油茶籽油;
其中,SI采摘挑選油茶果實所述的果實為普通的白花油茶果,采摘的時間為霜降前5天 霜降后10天;
更為優選地,SI所述采摘的時間為霜降前3天 霜降后8天。S2所述干燥處理得到油茶籽的具體操作是;可以將SI得到的油茶果采用現有的機械除皮的方法除皮后得到油茶籽,對油茶籽進行干燥處理。但更為優選是直接將采摘的油茶果簡單清理后立即進行干燥處理,在本發明干燥工藝條件下,油茶果在干燥過程中首先果皮就會自動裂開,可采用過篩或其他方法分除果皮,繼續干燥油茶籽使其水分含量合乎要求。優選地,S2所述干燥的干燥條件為采用40°C 70°C熱泵干燥7 15小時,使油茶籽的水分含量低于8% ;
S3所述脫殼是除去油茶籽中的雜質,使油茶籽中的含雜量不得超過0.1%,清理下腳料中含油茶籽不超過0.5% ;脫殼后油茶籽仁中含殼率為15% 20% ;
S6所述脫脂脫蠟是將S5所得過濾后的油茶籽油先加熱到40°C飛(TC,然后以每小時下降1°C 1.5°C的冷卻速度冷卻到4°C 8°C,并在4°C 8°C下保持48 72 h,過濾即得。本發明在長期細致地實驗基礎上結合分析總結得到本發明上述生產方法。首先解決了油茶籽的采摘時機的控制和及時采用適宜的方法對油茶籽進行干燥的技術問題,同時做到這兩點,為完全省去后續的精煉步驟打下重要的基礎。所述及時干燥是在采摘清理油茶果后立即進行干燥處理;干燥后的油茶籽進行脫殼榨油以及后續的操作處理。如果干燥好的油茶籽不能立即或者盡快進行榨油操作的話,適宜的貯藏條件非常重要。本發明提供的適宜的貯藏條件為將干燥好的油茶籽貯藏在20°c以下的干燥、通風地方,貯藏不超過240天。S3所述油茶籽的脫殼可采用離心剪切式剝殼機和齒輥式剝殼機進行。雖然本發明脫殼操作可以采用常規技術和設備。但是關于脫殼處理,現有技術大多數都是帶殼壓榨,雖然有一些企業采用脫殼,但脫殼的處理憑經驗。目前本技術領域很少研究脫殼處理對茶油品質的影響以及含殼率對榨油效果的影響作用。如果按照本技術領域的技術思維趨勢,油茶籽中的含殼率似乎越低越好。本發明根據茶油的質量和榨油效果,確定出適宜的脫殼率,改變了本技術領域的技術思維定勢,同時也明確了脫殼率或含殼率的合理范圍,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優選地,S4所述的低溫冷榨為在50°C 60°C提取油茶籽油,調節進料速度使壓榨餅的殘油控制在8%以下。其他工藝參數參照常規。優選地,S6所述在4°C 8 °C下保持的時間為56 72h。S6所述脫脂脫蠟使油茶籽油中高熔點的脂和蠟結晶析出來,然后通過板框壓濾機過濾,即得到成品茶油。本發明提供上述方法制備得到的食用油茶籽油,質量優良,營養成分含量高。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從原料研究開始,系統地研究了食用茶籽油的成分組成和生產各個工藝對茶籽油質量的影響,雖然每一步驟孤立來看,工藝參數的調整并不是開天辟地的新參數,但就是基于本發明所述細微但關鍵的調整,本發明成功提出了簡單易行的整體新工藝。目前油茶籽油生產的原料主要是收購農戶分散種植的油茶籽,由于缺乏系統的技術指導和統一的標準,農戶對油茶果實的采摘的時間和油茶果實成熟度等標準控制不一致,干燥的時機和方法工藝也各不相同,干燥后的水分缺乏科學研究,導致原料的含油率,油脂的質量以及有害成分苯并芘的含量也差異很大,同理,對生產工藝的各個步驟之間的相互影響關系缺乏研究,不能從生產步驟、工藝條件方面的改進提供系統的方案,所以生產廠家無法擺脫脫膠、脫酸、脫色、脫臭等繁雜的精煉工序。
本發明從源頭開始,可以按照本發明方法嚴格指導原料的采摘時間,統一收購成熟度一致的油茶果,而不是收購農戶分散種植憑經驗或隨意采摘的油茶籽。進一步地,本發明對干燥的方法與工藝條件、干燥后油茶籽的含水量、脫殼工藝條件以及脫殼率,油茶籽的貯藏條件及油茶籽油提取方法,保證獲得的油茶籽油只需經過簡單的過濾或沉降,脫脂脫蠟,就能在各項感官和理化指標方面達到國標一級油的要求,大大簡化油茶籽油的加工過程,減少精煉環節,最大限度的保留油茶籽油中的黃酮類物質、多酚類物質、留醇、類胡蘿卜素等營養和功能成分,并減少精煉損失,提高成品食用油茶籽油的得率。例如,本發明首先通過不斷研究總結出精確的采摘時間,克服了現有技術憑經驗進行的采摘,以及僅憑油茶籽成熟度獲得高含油率這一單一指標判斷采摘時間的不足,綜合研究了采摘時機對油茶籽中含油量、油脂過氧化值變化和油脂酸價等關鍵因素,對油茶果實的采摘時機科學控制,大大提高油茶籽油中含油率和油的品 質,并對后續簡化生產工藝打下基礎。第二,基于對原料的控制,本發明創造性提出干燥工藝對油茶籽油品質以及工藝的影響,從理論上總結出熱泵干燥的優越性,并提供了優化的熱泵干燥工藝,保證了油茶籽中油脂過氧化值變化相對較慢,油脂酸價小于I mgKOH/g,并使得精煉時省去脫酸的工序,減少設備投入,縮短茶油生產周期,減少成品油損失,提高茶油回收率。第三,研究總結得到脫殼處理對茶油品質的影響以及含殼率對榨油效果的影響作用,根據茶油的質量和榨油效果,確定出含殼率為15 20%的時候,壓榨出來的油茶籽油優質、色澤較好,不需要脫色,而且附加地,在這一含殼率范圍內,榨油機不會打滑,對操作更為有益,提取得到的茶油貯藏穩定性也較高。第四,本發明進一步總結出針對上述工藝基礎上得到的油茶籽油的脫脂脫蠟操作工藝,精確提供了合理的保溫脫蠟時間和操作細節,提供了最短的脫蠟保溫時間,保證油茶籽油的澄清透明,這一脫脂脫蠟工藝未見在使用油茶籽油方面應用的技術報道。
圖1本發明食用茶籽油的制備工藝流程示意圖。圖2干燥方法對油茶籽儲藏過程中油脂過氧化值的影響。圖3干燥方法對油茶籽儲藏過程中油脂酸價的影響。圖4干燥方法對油脂中苯并芘含量的影響。圖5不同溫度下油茶籽的水分含量變化。圖6不同風速下油茶籽的水分含量變化。圖7不同裝載量下油茶籽的水分含量變化。圖8去殼茶籽油與帶殼茶籽油的儲藏穩定性比較。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但具體實施例并不對本發明作任何限定。除非特別說明,本發明采用的原料和設備為本技術領域常規的原料和設備。實施例1油茶籽油生產原料油茶果采摘時間的確定
選擇普通的白花油茶為原料,按照經驗認為每年霜降(一般在10月中下旬)是油茶果的成熟時間,適宜采摘。為了確定合理的采摘時間,本發明經過多年的研究,以不同的時間采摘油茶籽果實結合本發明工藝和傳統工藝進行比較分析,從中總結規律。下面本實施例以其中一次實驗總結的數據為例進行說明,本實施例從9月份開始采摘油茶果實,測定其果仁中的幾種主要化學成分,并提取果仁中的油脂,測定評價油茶籽油品質的兩個主要指標酸價和過氧化值,結果分別如表I和表2所示。表I采摘時間對油茶籽仁中主要化學成分的影響
權利要求
1.一種食用油茶籽油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果:適時米摘挑選油余果;燥處理,得到油茶籽;殼:將S2所得的油茶籽脫殼,得到一定含殼率的油茶籽仁;溫冷榨:將S3所得一定含殼率的油茶籽仁經過低溫冷榨,得油茶籽油;S4所得油茶籽油過濾或沉降,除去懸浮性的雜質;脂脫蠟,即得食用油茶籽油; 其中,SI采摘挑選油茶果實所述的果實為普通的白花油茶果,采摘的時間為霜降前5天 霜降后10天; S2所述油茶籽的干燥的干燥條件為采用40 70°C熱泵干燥7 15小時,使油茶籽的水分含量低于8% ; S3所述脫殼是除去油茶籽中的雜質,使油茶籽中的含雜量不得超過0.1%,清理下腳料中含油茶籽不超過0.5% ;脫殼后油茶籽仁中含殼率為15% 20% ; S6所述脫脂脫蠟是將S5所得過濾后的油茶籽油先加熱到40°C飛(TC,然后以每小時下降1°C 1.5°C的冷卻速度冷卻到4°C 8°C,并在4°C 8°C下保持48 72 h,過濾即得。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油茶籽油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SI所述采摘的時間為霜降前3天 霜降后8天。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油茶籽油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S4所述的低溫冷榨為在50°C 60°C提取油茶籽油,調節進料速度使壓榨餅的殘油控制在8%以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油茶籽油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4°C 8°C下保持的時間為56 72h。
5.權利要求1至4所述生產方法生產得到的食用油茶籽油。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食用油生產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食用油茶籽油的生產方法及食用油茶籽油。本發明所述食用油茶籽油的生產方法包括選果、油茶籽干燥、脫殼、低溫冷榨、過濾和脫脂脫蠟步驟,擯棄了傳統生產工藝中的脫膠、脫酸、脫色、脫臭等繁雜的精煉工序。本發明在關鍵工藝提供創造性地優化改進,獲得了食用油茶籽油顯著區別于現有技術的整體生產工藝,不僅工藝大大簡化,而且避免了油茶籽油中營養成分和成品油的損失,最大程度保證油茶籽油中的黃酮類物質、多酚類物質、甾醇、類胡羅素等營養和功能成分,簡單易行地獲得一級食用油茶籽油。
文檔編號C11B1/04GK103113979SQ20131004292
公開日2013年5月22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4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4日
發明者吳雪輝 申請人:華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