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自動充絨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366765閱讀:704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自動充絨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羽絨制品用的充填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自動充絨機。
背景技術
前述的羽絨制品并不限于地如羽絨服、羽絨被、羽絨墊、羽絨枕,等等,在制作此類制品時需要將羽絨充填到預制的筒子內,而后進行絎縫,形成產品。在專用的充絨機推出以前,羽絨制品生產廠商大都以手工操作方式向筒子內填充羽絨,這種作業方式存在以下欠缺:一是工人的勞動強度大并且效率低下;二是填充量誤差大,影響羽絨制品的質量乃至損及商家聲譽,因為在手工充絨過程中由工人采用諸如電子稱或類似的計量器具計量,而判斷計量值全憑工人直觀加主觀把握,于是填充量的準確與否易受工人的經驗、責任心和/或情緒等因素的變化而出現波動;三是由于羽絨比重較輕,因而易出現飄逸飛揚,既影響作業環境,又造成羽絨浪費。中國發明專利公開號CN1868354A推薦有“羽絨服的制作方法”,該方法可以顯著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無需由工人在線充絨)并且保障生產環境的清潔,更為積極的意義在于其說明書第2頁倒數第3行至第4頁第7行載述的技術效果。但是由于該方法需要使用對羽絨管制的底網網體和面網網體,羽絨位于面、底網網體之間,并且底網網體為天然蠶絲或滌綸長絲,面網網體為PVA水溶纖維,因此成本較高。此外由于該法使用鋪網機代替充絨機,并且還需要為鋪網機鋪網的前道工序配備梳理機,因此設備投入成本大,對于面廣量大的并且產能并不能形成一定規模的羽絨制品生產廠商而言難以適用。又,由于將羽絨約束于面、底網網體之間,因此其蓬松效果受到一定的影響。近年來,在中國專利文獻中陸續公開有充絨機的技術信息,如授權公告號CN101779837B提供有“自動定量充絨機”,該專利方案實質上是一種半自動充絨機,因為每當向筒子即膽腔內充絨一次,需要由工人將與羽絨筒體相配合的羽絨筒蓋操作一次(具體可參見該專利的說明書第0019欄第I行至 第4行),尤其是如果未能將羽絨筒蓋與羽絨筒體之間保持間隙(專利稱縫隙),那么會影響天平對羽絨的稱量精度。此外,由于該專利方案不能連續稱重,因此不能連續充絨,從而對充絨效率產生影響。又如CN202247079U揭示有“一種用于全自動充絨機上的充絨管的結構改進”,由于該專利是針對充絨機的其中一個部件而提出的,因而對于充絨機整機不具有可借鑒的技術意義。再如發明專利申請公布號CN102808245A披露有“一種充絨機”,該專利申請方案是對在先申請的CN202542832U (自動充絨機)的具體化的技術方案,應該說,該專利申請方案能體現其說明書第0044欄所記載的技術效果,但是由于該專利方案未對諸如設置于上層輸入箱內的攪拌裝置、設置于下層輸出箱內的一對并行的攪拌裝置、使上、下層箱貫通或隔斷的蓋板驅動裝置、稱重裝置(專利稱稱重柜)以及介于稱重裝置與充絨頭之間的羽絨引出裝置等的具體結構給出合理的啟示,因此難以使領域內的普通技術人員輕松地再現該方案并且得以應用到實際的生產羽絨制品中。[0008]還如發明專利申請公布號CN102795589A公開有“充絨機”,由于該專利方案只有待喂入料斗中的羽絨經稱重裝置(專利稱計量裝置)稱重結束并且由輸絨電機和充絨電機俱處于工作狀態下,經輸料螺桿將羽絨驅入筒子后再重復上述過程,因此難以體現良好的充絨效率。此外,由于采用了輸料螺桿,因而存在損及羽絨之虞。此外,上述所有專利均未給出電氣自動控制機構的啟示,而電氣自動控制機在自動充絨機上往往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鑒于上述已有技術,有必要加以更為具體的設計,以便能夠真正應用于生產實踐,為此,本申請人作了積極而有益的嘗試,終于形成了下面將要介紹的技術方案,并且在采取了保密措施下經實驗證明是切實可行的。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任務在于提供一種有助于保障儲絨箱內的羽絨有節制地向輸絨箱喂送而藉以體現供絨的連續性、有利于按照工藝要求使儲絨箱與輸絨箱之間的通道開啟或關閉而藉以避免羽絨量忽多忽少而影響后續的連續稱重以及連續充絨、有益于實現對羽絨筒子的不間斷充絨而藉以提高充絨效率、有便于體現理想的自動化效果而藉以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有善于保證理想的封閉效果而藉以保障作業現場的環境清潔并且杜絕浪費和電氣自動控制機構的結構合理的自動充絨機。本實用新型的任務是這樣來完成的,一種自動充絨機,包括在使用狀態下配置于充絨作業現場的一箱體,該箱體包括箱架、位于箱架上部的儲絨箱和位于箱架下部的輸絨箱,在儲絨箱上配設有一用于將羽絨引入到儲絨箱的儲絨箱腔內的一羽絨引入接口和一用于采集儲絨箱腔內的羽絨量的儲絨量信號采集器,在輸絨箱的長度方向的一側和另一側各配設有一對用于將輸絨箱的輸絨箱腔內的羽絨引出輸絨箱腔的羽絨引出接口,并且在輸絨箱上還設置有一用于采集輸絨箱腔內的絨量的絨量信號采集器;一第一攪絨機構,該第一攪絨機構以水平狀態設置在所述的儲絨箱上,并且伸展到所述儲絨箱腔內對儲絨箱腔內的羽絨攪擾;一對結構相同的第二攪絨機構,該對第二攪絨機構以水平狀態并且彼此并行地設置在所述輸絨箱上,并·且伸展到所述輸絨箱腔內對輸絨箱腔內的羽絨攪擾;一電氣自動控制機構,該電氣自動控制機構配置在所述箱體的一側;一對稱重計量機構,該一對稱重計量機構中的其中一個稱重計量機構與位于所述輸絨箱的長度方向的所述一側的一對羽絨引出接口管路連接,而一對稱重計量機構中的另一個稱重計量機構與位于輸絨箱的長度方向的所述另一側的一對羽絨引出接口管路連接;一對用于將所述稱重計量機構稱重后的羽絨輸出的羽絨輸出機構,該一對羽絨輸出機構中的其中一個羽絨輸出機構與所述一對稱重計量機構中的其中一個稱重計量機構連接,而一對羽絨輸出機構中的另一個羽絨輸出機構與一對稱重計量機構中的另一個稱重計量機構連接;一對用于將來自于所述羽絨輸出機構的羽絨充填到羽絨制品的筒子內的充絨頭,該一對充絨頭中的其中一個充絨頭與所述的一對羽絨輸出機構中的其中一個羽絨輸出機構配接,并且與稱重計量機構固定,而該一對充絨頭中的另一個充絨頭與一對羽絨輸出機構中的另一個羽絨輸出機構配接,并且同樣與稱重計量機構固定;一用于開啟或封閉所述儲絨箱腔與輸絨箱腔之間的通道的箱腔通道啟閉機構,該箱腔通道啟閉機構設置在所述的箱架上,并且與儲絨箱的儲絨箱底板相配合,所述的電氣自動控制機構包括電氣箱箱體、控制面板、可編程序控制器、一組電磁閥和高壓儲氣罐,電氣箱箱體固定在所述的箱體的寬度方向的一側,控制面板固定在電氣箱箱體上,并且與可編程序控制器電氣控制連接,可編程序控制器、與可編程序控制器電氣控制連接的一組電磁閥和高壓儲氣罐均設置在電氣箱箱體的電氣箱箱體腔內,并且由樞軸設置在電氣箱箱體上的箱門蔽護,其中,所述高壓儲氣罐與外部的產氣裝置管路連接,所述的儲絨量信號采集器、絨量信號采集器、第一、第二攪絨機構、稱重計量機構和箱腔通道啟閉機構均與所述可編程序控制器電氣控制連接,所述羽絨輸出接口、羽絨輸出機構和充絨頭均與所述電磁閥氣壓管路連接,并且充絨頭還與所述可編程序控制器電氣控制連接。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在所述的儲絨箱朝向所述電氣自動控制機構的一側的箱壁上以縱向狀態開設有一儲絨量信號采集器調整槽,所述的儲絨量信號采集器上下調整地設置在該儲絨量信號采集器調整槽上;在所述的輸絨箱朝向電氣自動控制機構的一側的箱壁上以縱向狀態開設有一絨量信號采集器調整槽,所述的絨量信號采集器上下調整地設置在該絨量信號采集器調整槽上。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儲絨量信號采集器和絨量信號采集器為光電開關,在所述的儲絨箱底板上開設有一活門腔,所述的箱腔通道啟閉機構包括作用缸支架、作用缸、轉臂、活門軸和活門,作用缸支架固定在所述的箱架上,并且位于所述的輸絨箱腔內,作用缸與所述電氣自動控制機構的電磁閥控制連接,該作用缸的缸體連接在作用缸支架上,作用缸的作用缸柱的末端構成有一作用缸柱連接頭,該作用缸柱連接頭與轉臂的一端樞軸連接,而轉臂的另一端與活門軸的一端固定,活門軸的兩端轉動地支承在固定于箱架上的活門軸座上,活門與所述的活門腔相對應,并且該活門的一側通過一對活門固定座固定在活門軸上。在本實用新型的又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攪絨機構包括第一電機、第一電機支架、第一攪絨軸和一組第一攪絨桿,第一電機以水平狀態固定在第一電機支架上,并且與所述的電氣自動控制機構的所述可編程序控制器電氣控制連接,第一電機支架固定在所述儲絨箱朝向電氣自動控制機構的一側的箱壁上,第一攪絨軸的兩端樞轉支承在儲絨箱的對應箱壁上,中部位于所述儲絨箱腔內,并且該第一攪絨軸朝向第一電機的一端伸展到儲絨箱腔外,與第一電機的第一電機軸傳動連接,一組第一攪絨桿以間隔狀態固定在第一攪絨軸的所述中部,并且各相鄰的第一攪絨桿彼此形成十字形的交錯關系。在本實用新型的再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一對第二攪絨機構各包括第二電機、第二電機支架、第二攪絨軸和一組第二攪絨桿,第二電機以水平狀態固定在第二電機支架上,并且與所述的電氣自動控制機構的所述可編程序控制器電氣控制連接,第二電機支架固定在所述輸絨箱朝向電氣自動控制機構的一側的箱壁上,第二攪絨軸的兩端轉動地支承在輸絨箱的對應箱壁上,中部位于所述的輸絨箱腔內,并且該第二攪絨軸朝向第二電機的一端伸展到輸絨箱腔外,與第二電機的第二電機軸傳動連接,一組第二攪絨桿以間隔狀態固定在第二攪絨軸的所述中部,并且相鄰第二攪絨桿彼此形成十字形的交錯關系。在本實用新型的還有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位于所述輸絨箱的長度方向的一側的所述一對羽絨引出機構和位于長度方向的另一側的所述一對羽絨引出接口各包括出絨固定套管、出絨高壓氣管、出絨套管、卡箍和過渡連接軟套管,出絨固定套管固定在所述輸絨箱的所述長度方向的箱壁 上,出絨高壓氣管位于所述輸絨箱腔內,該出絨高壓氣管的一端與出絨固定套管的管腔相對應,另一端與所述電氣自動控制機構的電磁閥管路連接,出絨套管在輸絨箱腔外與出絨固定套管相配接,并且由卡箍固定,過渡連接軟套管的一端與出絨套管配接,所述的一對稱重計量機構中的其中一個稱重計量機構與位于輸絨箱的一側的一對羽絨引出接口的所述過渡連接軟套管的另一端配接,而一對稱重計量機構中的另一個稱重計量機構與位于輸絨箱的另一側的一對羽絨引出接口的過渡連接軟套管的另一端配接,所述的一對羽絨輸出機構與稱重計量機構的下部配接,而所述的一對充絨頭固定在稱重計量機構的上部.[0018]在本實用新型的更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一對稱重計量機構各包括一計量箱箱體、一對計量斗、一對稱重裝置和一對接絨裝置,計量箱箱體對應于所述輸絨箱的長度方向的側面,一對稱重裝置設置在計量箱箱體的計量箱箱體腔內,并且分別位于計量箱箱體腔的兩端,各稱重裝置與所述電氣自動控制機構的可編程序控制器電氣控制連接,一對計量斗中的其中一個計量斗設置在一對稱重裝置中的其中一個稱重裝置上,而一對計量斗中的另一個計量斗設置在一對稱重裝置中的另一個稱重裝置上,并且在各計量斗的下側部延伸有一用于將計量斗的計量斗腔內的羽絨引出的計量斗出絨管,一對接絨裝置中的其中一個接絨裝置設置在一對計量斗中的其中一個計量斗的上部,并且與所述一對羽絨引出接口中的其中一個羽絨引出接口的所述過渡連接軟套管的所述另一端配接,而一對接絨裝置中的另一個接絨裝置設置在一對計量斗中的另一個計量斗的上部,并且與所述一對羽絨引出接口中的另一個羽絨引出接口的所述過渡連接軟套管的所述另一端配接,與所述電磁閥連接的所述的一對羽絨輸出機構中的其中一個羽絨輸出機構與一對計量斗中的其中一個計量斗的所述計量斗出絨管連接,而一對羽絨輸出機構中的另一個羽絨輸出機構與一對計量斗中的另一個計量斗的計量斗出絨管連接,所述的一對充絨頭在所述的計量箱箱腔內與羽絨輸出機構相連接,其中:在所述的計量箱箱體腔內設置有一箱體腔分隔板,在該箱體腔分隔板上開設有一用于供所述充絨頭與所述羽絨輸出機構管路連接的讓位孔。在本實用新型的進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一對稱重裝置各包括稱重傳感器底座、稱重傳感器、稱重架和計量斗固定板,稱重傳感器底座固定在所述計量箱箱體的計量箱箱體腔的底部,稱重傳感器設置在稱重傳感器底座上,并且與所述電氣自動控制機構的所述可編程序控制器電氣控制連接,稱重架安頓在稱重傳感器上,計量斗固定板固定在稱重架上,所述的計量斗固定在計量斗固定板上;所述的一對接絨裝置各包括進絨套管、柔性過渡連接套和進絨插管,進絨套管固定在所述計量斗的壁體上,并且該進絨套管的進絨套管腔與所述計量斗腔相通,進絨插管的長度方向的中部構成有一固定法蘭盤,該固定法蘭盤與所述計量箱箱體固定, 進絨插管的一端插入所述進絨套管腔內,并且與進絨套管腔的腔壁是不接觸的,進絨插管的另一端與所述過渡連接軟套管的所述另一端配接,柔性過渡連接套位于進絨套管與進絨插管之間,起密封作用。在本實用新型的又更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一對羽絨輸出機構包括氣力輸送器、進、出絨接口、管套、支承架和柔性吸盤套,支承架固定在所述計量箱箱體的計量箱箱體腔的底部,并且與所述計量斗出絨管相對應,氣力輸送器設置在支承架上,在該氣力輸送器上連接有輸送器高壓氣管的一端,而輸送器高壓氣管的另一端與所述電氣自動控制機構的電磁閥氣源管路連接,出絨接口與氣力輸送器的入絨口相配接,出絨接口與氣力輸送器的出絨口相配接,管套套置在進絨接口上,并且該管套的一端與進絨接口固定,柔性吸盤套的一端與管套的另一端的端面相對應并且與管套的端面之間保持有縫隙,而柔性吸盤套的另一端套置在所述計量斗出絨管上,與所述可編程序控制器以及單向閥連接的所述的充絨頭與所述出絨接口配接。在本實用新型的又進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充絨頭包括外套管、回氣錐管套、羽絨輸出管、一組吹氣管和充絨管,外套管呈水平狀態設置,并且在該外套管朝向計量箱箱體的一端端部構成有一外套管固定法蘭,該外套管固定法蘭與所述計量箱箱體的外壁固定,并且位于計量箱箱體的上部,回氣錐管套插置在外套管的外套管腔內,在該回氣錐套管上以密集狀態開設有回氣微孔,并且在該回氣錐套管朝向計量箱箱體的一端端面上開設有一組回氣槽孔,羽絨輸出管的一端置入于回氣錐套管的回氣錐套管腔內,另一端探入所述計量箱箱體腔內并且固定有一錐管套固定法蘭,該錐管套固定法蘭與所述外套管固定法蘭固定連接并且同時與計量箱箱體固定,在該錐管套固定法蘭上開設有一組數量與所述回氣槽孔相等的以及位置相對應的吹氣管讓位槽孔,一組吹氣管分布于各吹氣管讓位槽孔,并且各吹氣管的一端依次經吹氣管讓位槽孔和回氣槽孔探入到所述的回氣錐管套腔內,各吹氣管的另一端與所述的電氣自動控制機構的所述電磁閥氣源管路連接,充絨管的一端與羽絨輸出管的所述另一端配接,并且與羽絨輸出管的羽絨輸出管腔相通,充絨管的另一端構成有一第一分支管和一第二分支管,在第一分支管上配設有一第一充絨單向閥和一第一導絨管,其中,第一導絨管的一端與第一充絨單向閥配接,而第一導絨管的另一端與所述的一對羽絨輸出機構中的其中一個羽絨輸出機構的所述出絨接口配接,在第二分支管上配設有一第二充絨單向閥和一第二導絨管,其中,第二導絨管的一端與第二充絨單向閥配接,而第二導絨管的另一端與一對羽絨輸出機構中的另一個羽絨輸出機構的出絨接口配接,并且第一、第二充絨單向閥均與所述的電氣自動控制機構的可編程序控制器電氣控制連接。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由于在儲絨箱和輸絨箱上分別設置了儲絨量信號采集器和絨量信號采集器 ,因而既可保障儲絨箱內的羽絨的量,又可保證有節制地向輸絨箱喂送,體現供絨的有節律的連續性;由于能通過箱腔通道啟閉機構起到開通或阻斷儲絨箱腔與輸絨箱腔之間的通道,因而可以為后續的連續稱重及連續充絨提供保障;由于一對充絨頭可以交替地進行充絨,因而能體現良好的充絨效率;由于在整個作業過程中無需人為供絨和稱絨,因而可顯著減輕工人的作業強度;由于箱體處于封閉狀態,因而不會出現羽絨逃逸現象,不僅有利于保障作業現場的環境清潔,而且可杜絕羽絨浪費,由于提供的電氣自動控制機構的結構合理,能體現良好的自動控制效果。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所示的箱體的詳細結構圖。圖3為圖1所示的稱重計量機構的詳細結構圖。圖4為圖1所示的充絨頭的詳細結構圖。圖5為圖1所示的羽絨輸出機構的剖視圖。圖6為圖1所示的箱腔通道啟閉機構的詳細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9]為了使專利局的審查員尤其是公眾能夠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和有益效果,申請人將在下面以實施例的方式作詳細說明,但是對實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對本實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據本實用新型構思所作出的僅僅為形式上的而非實質性的等效變換都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范疇。請參見圖1和圖2,給出了一箱體1,該箱體I在使用狀態下配備在羽絨制品生產廠商的充絨場所如充絨車間的地坪上,即配備在充絨現場。由圖2所示,該箱體I由箱架11(也可稱為框架)、儲絨箱12和輸絨箱13構成,其中:輸絨箱13位于儲絨箱12的下方,即位于箱架11下部,儲絨箱12的儲絨箱底板126實質上為輸絨箱13的箱頂板,儲絨箱12的儲絨箱腔121與輸絨箱13的輸絨箱腔131之間的貫通或阻斷由下面還要詳細說明的箱腔通道啟閉機構8保障。具體是當開設在儲絨箱底板126上的活門腔1261開啟時,則儲絨箱腔121與輸絨箱腔131的通道便彼此相通,反之亦然。在儲絨箱12的箱壁上并且位于上部配接有一用于將羽絨引入到儲絨箱腔121內的一羽絨引入接口 122,并且還設置有一對氣窗123,為了避免儲絨箱腔121內的羽絨經氣窗123向外界逃逸,因此在一對氣窗123上各設置有用于阻擋羽絨的過濾網1231。在儲絨箱12的長度方向的一側或者兩側設有一用于供作業人員察看儲絨箱腔121內的情形的透明視窗127。在儲絨箱12的朝向下面還要詳細說明的電氣自動控制機構4的一側,也即儲絨箱12的寬度方向的一側以縱向狀態開設有一儲絨量信號采集器調整槽125,在該儲絨量信號采集器調整槽125上配設有一儲絨量信號采集器124,該儲絨量信號采集器124可在儲絨量信號采集器調整槽125的高度方向進行依需調節,并且與電氣自動控制機構4電氣控制連接。當儲絨箱腔121內的羽絨的絨面高度低于儲絨量信號采集器124所在的位置時,則由該儲絨量信號采集器124將信號反饋給電氣自動控制機構4,由電氣自動控制機構4將信號反饋給與前述羽絨引入接口 122管路連接的供絨機構(圖中未示出),由供絨機構將絨倉中的羽絨經管路并且經羽絨引入接口 122引入到儲絨箱腔121內,而當儲絨箱腔121內的羽絨量或稱羽絨的高度被儲絨量信號采集器124探及時,則由其將信號反饋給電氣自動控制機構4,使前述的供絨機構停止向儲棉箱腔121內供絨,在供絨過程中,儲棉箱腔121內的空氣自前述氣窗123驅至外界。請重點見圖2,在輸絨箱`13的長度方向的一側或兩側設有一功用如同對透明視窗127描述的透明觀察窗135。在輸絨箱13朝向前述電氣自動控制機構4的一側,也即輸絨箱13的寬度方向的一側并且在對應于前述儲絨量信號采集器調整槽125的下方的位置以縱向狀態開設有一絨量信號采集器調整槽134,在該絨量信號采集器調整槽134上配設有一絨量信號采集器133,該絨量信號采集器133可在絨量信號采集器調整槽134的高度方向依需調節,并且與電氣自動控制機構4電氣控制連接。當輸絨箱腔131內的羽絨的絨面高度低于絨量信號采集器133所在的位置時,則由其將信號反饋給電氣自動控制機構4,由電氣自動控制機構4發出指令給上面已經提及的箱腔通道啟閉機構8,使前述的活門腔1261開啟,反之同例。優選地,在輸絨箱13的底部并且位于四個角部各設置一可對水平進行調整的調整支腳136。上面提及的儲絨量信號采集器124以及絨量信號采集器133均優選而非絕對限于地擇用光電開關。[0035]由圖1和圖2所示,在前述的輸絨箱13的箱體的長度方向的一側以及另一側各設置有一對羽絨引出接口 132,由于兩側的各一對羽絨引出接口 132的結構是相同的,又由于同一側的一對羽絨引出接口 132的結構同樣是相同的,即四個羽絨引出接口 132均相同,因此本申請人在下面僅擇其一進行描述。羽絨引出接口 132包括出絨固定套管1321、出絨高壓氣管1322、出絨套管1323、卡箍1324和過渡連接軟套管1325,出絨固定套管1321以騎跨狀態固定在輸絨箱13的長度方向的箱壁上,這里所稱的騎跨方式是指出絨固定套管1321的一端位于輸絨箱腔131內,而另一端則位于輸絨箱腔131外。出絨高壓氣管1322位于輸絨箱腔131內,該出絨高壓氣管1322的一端對準于前述出絨固定套管1321,而出絨高壓氣管1322的另一端與電氣自動控制機構4氣源管路控制連接。出絨套管1323在輸絨箱腔131外實現與出絨固定套管1321配接,具體是通過卡箍1324將出絨套管1323與出絨固定套管1321的前述另一端(即探出輸絨箱腔131的一端)固定。為了便于公眾的理解,申請人在卡箍1324上還示意了一對卡箍夾緊螺釘13241。過渡連接軟套管1325優選使用硅膠管或PVC軟管,該過渡連接軟套管1325的一端與前述出絨套管1323套接,而另一端與下面還要詳述的稱重計量機構5配接。請繼續見圖2,給出了一第一攪絨機構2,該第一攪絨機構2的優選而非絕對限于的結構如下:包括第一電機21、第一電機支架22、第一攪絨軸23和一組第一攪絨桿24 (也可稱為攪絨環),第一電機21以水平狀態或者稱臥置狀態固定在第一電機支架22上,并且與前述的電氣自動控制機構4電氣控制連接,第一電機支架22用一組螺釘固定在儲絨箱12朝向電氣自動控制機構4的一側的箱壁上,第一攪絨軸23的兩端各通過第一軸座231轉動地支承在儲絨箱12的對應箱壁上,即轉動地支承在由圖2所示位置狀態下的儲絨箱12的左、右箱壁上,第一攪絨軸23的中部位于儲絨箱腔121內,并且該第一攪絨軸23朝向第一電機21的一端伸展到儲絨箱腔131外,即伸展到第一軸座231外與前述第一電機21的第一電機軸211傳動連接。一組第一攪絨桿24以間隔狀態固定在第一攪絨軸23的長度方向的中部,并且兩相鄰的第一攪絨桿24彼此形成十字形交錯。
作為優選的方案,前述的第一攪絨桿24的幾何形狀設計為矩形的環狀體,更具體地講設計成長方形的環狀體,如此結構不會對羽絨產生損傷影響,更積極的意義得以體現對輕若鴻毛的羽絨產生良好的攪擾效果,避免在儲絨箱腔121內出現淤塞現象。請依然重點見圖2,給出了一對彼此的結構相同的第二攪絨機構3,該一對第二攪絨機構3以水平狀態或者稱臥置狀態設置在前述輸絨箱13上,并且伸展到輸絨箱腔13內對輸絨箱腔13內的羽絨攪擾。由于存在一對第二攪絨機構3,因此將其中一個第二攪絨機構3設置在輸絨箱13的長度方向的一側,而將另一個第二攪絨機構3設置在輸絨箱13的長度方向的另一側。前述的一對第二攪絨機構3的優選而非絕對限于的結構如下:各包括第二電機31、第二電機支架32、第二攪絨軸33和一組第二攪絨桿34,第二電機31以水平狀態固定在第二電機支架32上,并且與電氣自動控制機構4電氣控制連接,第二電機支架32固定在輸絨箱13朝向電氣自動控制機構4的一側的箱壁上,即固定在圖2所示的輸絨箱13的右側箱壁上,第二攪絨軸33的兩端各通過第二軸座331轉動地支承在輸絨箱13的對應箱壁即左右箱壁上,中部位于前述的輸絨箱腔131內,并且第二攪絨軸33朝向第二電機31的一端(圖2所示右端)在伸展到輸絨箱腔131外即伸展到第二軸座331外與第二電機31的第二電機軸311傳動連接。一組第二攪絨桿34以間隔狀態固定在第二攪絨軸33的長度方向的中部,并且相鄰第二攪絨桿34彼此形成十字形的交錯關系。第二攪絨桿34的形狀及功用如同對第一攪絨桿24的描述。 上面已反復提及的電氣自動控制機構4包括底部配有調節支腳416的電氣箱箱體41、控制面板42、可編程序控制器43 (PLC)、一組電磁閥44和高壓儲氣罐45,電氣箱箱體41固定在前述箱體I的寬度方向即短邊方向的一側(圖2所示右側),控制面板42也可稱操作面板,固定在電氣箱箱體41上,該控制面板42與可編程序控制器43電氣控制連接。可編程序控制器43、與可編程序控制器43電氣控制連接的一組電磁閥44和高壓儲氣罐45均設置在電氣箱箱體41的電氣箱箱體腔411內,并且由樞軸設置在電氣箱箱體41上的箱門412蔽護。其中,高壓儲氣罐45通過一組儲氣罐支腳451并且借助于支腳固定螺釘4511與電氣箱箱體41的底部預設的螺釘孔413固定,并且高壓儲氣罐45由管路與外部的產氣裝置如空氣壓縮機或氣泵之類的裝置連接,一組電磁閥44與高壓儲氣罐45管路連接。其中,前述的電磁閥44由管路與高壓儲氣罐45連接。前述的儲絨量信號米集器124、絨量信號米集器133、第一電機21和第二電機31均與可編程序控制器43電氣控制連接。前述的出絨高壓氣管1322與電磁閥44管路連接。由圖所示,在電氣箱箱體41的外壁的一側并且位于下方配設有一組氣管套管414和一組電源線管415,電源線管415用于將外部電源線引入電氣箱箱體腔411內,氣管套管414供氣管途經而與前述的電磁閥44配接。當第一電機21工作時,由第一電機軸211帶動第一攪絨軸23,由固定在第一攪絨軸23上的一組第一攪絨桿24對儲絨箱腔121內的羽絨翻攪;當第二電機31工作時,由第二電機軸311帶動第二攪絨軸33,由固定在第二攪絨軸33上的一組第二攪絨桿34對輸絨箱腔131內的羽絨翻攪。請參見圖3并且繼續 結合圖1,由于申請人在上面已經提及;在輸絨箱13的長度方向的一側以及另一側各設置有一對羽絨輸出接口 132,因此在對應于輸絨箱13的長度方向的一側和另一側各配有一稱重計量機構5,也就是說,稱重計量機構5有一對,其中一個稱重計量機構5與一側的一對羽絨輸出接口 132配接,而另一個稱重計量機構5與另一側的一對羽絨輸出接口 132配接。由于一對稱重計量機構5的結構和工作原理以及與羽絨輸出接口 132相配接的方式均是相同的,因此申請人在圖3中詳細示出了其中的一個稱重計量機構5。前述的稱重計量機構5的優選而非限于的結構如下:包括一計量箱箱體51、一對計量斗52、一對稱重裝置53和一對接絨裝置54,計量箱箱體51對應于前述輸絨箱13的長度方向的側面,在該計量箱51內并且大體上居于計量箱箱體腔511的長度方向的中部設置有一箱腔分隔板512,由該箱腔分隔板512將計量箱箱體腔511分隔成兩個獨立的腔室,并且在箱腔分隔板512上開設有一讓位孔5121。一對稱重裝置53設置在計量箱箱體51的計量箱箱體腔511內,由圖3所示,一對稱重裝置53中的其中一個稱重裝置53位于計量箱箱體腔511的長度方向的一端,即位于箱腔分隔板512的一側,而一對稱重裝置53中的另一個稱重裝置53位于計量箱箱體腔511的長度方向的另一端,即位于箱腔分隔板512的另一側,各稱重裝置53與前述的電氣控制機構4的可編程序控制器43電氣控制連接。一對計量斗52設置在一對稱重裝置53上,具體地講,一對計量斗52中的其中一個計量斗52設在一對稱重裝置53中的其中一個稱重裝置53上,而一對計量斗52中的另一個計量斗52設置在一對稱重裝置53中的另一個稱重裝置53上,并且在各計量斗52的下側部延伸有一用于將計量斗52的計量斗腔521內的羽絨引出的計量斗出絨管522,一對接絨裝置54中的其中一個接絨裝置54設置在一對計量斗52中的其中一個計量斗52的上部,并且與前述的一對羽絨引出接口 132中的其中一個羽絨引出接口 132的所述過渡連接軟套管1325的所述另一端配接,而一對接絨裝置54中的另一個接絨裝置54設置在一對計量斗52中的另一個計量斗52的上部,并且與前述的一對羽絨引出接口 132中的另一個羽絨引出接口 132的過渡連接軟套管1325的所述另一端配接。作為優選的方案,在前述的一對計量斗52的上部的至少一側設置有用于使計量斗腔521的空氣逸至外界的計量斗過濾網523。由于一對稱重裝置53的結構是相同的,又由于一對接絨裝置54的結構是一致的,因此申請人在下面針對其一進行詳細說明。仍見圖3,上面提及的一對稱重裝置53各包括稱重傳感器底座531、稱重傳感器532、稱重架533和計量斗固定板534,稱重傳感器底座531用一組緊固件535 (緊固件535是指螺釘與螺母的組合)固定在計量箱箱體腔511的底部的底架5111上,稱重傳感器532設置在稱重傳感器底座531上,并且與前述的可編程序控制器43電氣控制連接,稱重架533安頓在稱重傳感器532上,計量斗固定板534通過一組(本實施例為四個)騰空支腳5341以騰空狀態固定在稱重架533的上方,前述的計量斗52固定在該計量斗固定板534上。前述的接絨裝 置54包括進絨套管541、柔性過渡連接套542和進絨插管543,進絨套管541固定在前述的計量斗52的壁體上,并且該進絨套管541的進絨套管腔5411與計量斗腔521相通,在進絨插管543的長度方向的中部的外壁上構成有一固定法蘭盤5431,該固定法蘭盤5431用一組螺釘與前述計量箱箱體51固定,進絨插管543的一端以懸空狀態插入進絨套管腔5411內,這里所述的懸空狀態是指進絨插管543的管體不與進絨套管腔5411的內壁接觸,進絨插管543的另一端與前述的過渡連接軟套管1325的所述的另一端配接,也就是說前述羽絨引出接口 132的過渡連接軟套管1325的一端與出絨套管1323 (圖2示)配接,而另一端與該進絨插管543的前述另一端插配。柔性過渡連接套542位于進絨套管541與進絨插管543之間,更確切地講,該柔性過渡連接套542套置在進絨插管543的前述一端,該柔性過渡連接套542為橡膠皺褶體,一端支承在進絨套管541的進絨套管法蘭盤5412上,另一端支承在計量箱箱體51的箱壁上,以起到密封作用。當由出絨高壓氣管1322引入高壓氣體時,由于該出絨高壓氣管1322恰好對應于出絨固定套管1321的管腔,并且出絨固定套管1321的管腔與輸絨箱腔131相通,因此輸絨箱腔131內的羽絨進入出絨固定套管1321,經出絨套管1323引入由圖3所示的接絨裝置54的進絨插管543,由進絨插管543引入進絨套管541的進絨套管腔5411,最終進入稱重計量機構5的計量斗52的計量斗腔521內,并且由稱重裝置53的稱重傳感器532稱重。當計量斗52內的羽絨量達到設定的重量后,由稱重傳感器532將信號反饋給電氣自動控制機構4的可編程序控制器43,由可編程序控制器43對一組電磁閥44中的與出絨高壓氣管1322相連接(氣壓管路連接)的電磁閥44發出指令,使該電磁閥44關閉,輸絨箱腔131內的羽絨便不再進入出絨固定套管1321的管腔。同時由電氣自動控制機構4對羽絨輸出機構6發出指令,以便使計量斗52中的計量后的羽絨輸出。之所以一個稱重計量機構5有一對計量斗52、一對稱重裝置53和一對接絨裝置54,是因為兩個計量斗52的動作是交替的,即,當一個計量斗52在稱重計量時,則另一個計量斗52已處于由羽絨輸出機構6將計量完畢后的羽絨輸出的狀態,對此可以通過申請人在下面的描述得到更為清楚的理解。相對于一個稱重計量機構5而言,羽絨輸出機構6有一對,其中一個羽絨輸出機構6與前述的一個稱重計量機構5的一對計量斗52中的其中一個計量斗52的計量斗出絨管522連接,而另一個羽絨輸出機構6與另一個稱重計量機構5的一對計量斗52中的另一個計量斗52的計量斗出絨管522連接。請見圖5并且繼續結合圖1和圖3,一對羽絨輸出機構6的優選而非絕對限于的結構如下:各包括氣力輸送器61、進絨接口 62、出絨接口 63、管套64、支承架65和柔性吸盤套66,支承架65用螺釘固定在前述的計量箱箱體51的底架5111上,并且與前述的計量斗出絨管522相對應,氣力輸送器61設置在支承架65上,并且由一對定位夾腳612固定于支承架65上,在該氣力輸送器61上連接有輸送器高壓氣管611的一端,而輸送器高壓氣管611的另一端與前述的一組電磁閥44中的對應的即其中一個電磁閥44管路連接。由于氣力輸送器61的結構屬于公知技術,例如可以參見中國發明專利授權公告號CN101779837B (該專利稱空氣放大器),因此本申請人不再贅述。進絨接口 62與氣力輸送器61的入絨口相配接,出絨接口 63與氣力輸送器61的出絨口相配接,管套64的一端套置在進絨接口 62上,并且在該管套64的一端開設有一個定位螺釘孔642,通過定位螺釘6421在對應于定位螺釘孔642的位置將管套64的所述一端定位在進絨接口 62上,即與進絨接口 62固定。柔性吸盤套66的一端與管套64的另一端的端面相對應并且與管套64的端面之間保持有一微渺的縫隙641 (圖1示意),柔性吸盤套66的另一端套置在前述計量斗出絨管522上,下面將要提及的充絨頭7與出絨接口 63配接。在輸送器高壓氣管611引入高壓氣的狀態下,由氣力輸送器61將進入到進絨接口62的羽絨從出絨接口 63引出,即朝向充絨頭7輸送。請參見圖4并且依然結合圖3,上面提及的充絨頭7包括一外套管71、一回氣錐管套72、一羽絨輸出管73、一組吹氣管 74和一充絨管75,外套管71呈水平狀態固定于前述計量箱箱體51的外壁上,具體是:在外套管71朝向計量箱箱體51的一端端部構成有一外套管固定法蘭711,在外套管固定法蘭711上間隔設置有一組法蘭固定螺釘孔7111 (圖3示),通過該組法蘭固定螺釘孔7111而將外套管固定法蘭711與計量箱箱體51朝向外的一側固定,外套管71的外套管腔712的形狀呈錐形,并且在外套管71背離計量箱箱體51的一端窄縮而構成有一充絨嘴713。當處于充絨狀態時,只要由操作工人將羽絨制品的筒子套到充絨嘴713上,也就是使充絨嘴713探入筒子內,出自充絨嘴713的出絨口 7131 (圖4示)的羽絨便進入筒子內。回氣錐管套72插入于外套管71的前述外套管腔712內,在該回氣錐管套72的管壁上以密集狀態通體開設有回氣微孔721,并且在該回氣錐管套72朝向計量箱箱體51的一端的端面上開設有一組(本實施例為四個)回氣槽孔722,各回氣槽孔722的形狀和大小趨于相同,并且均呈月牙形或稱橢圓形孔(也稱腰子形孔)。又,在回氣錐管套72的前述一端的端面上即開設有回氣槽孔722的一端的端面上還開設有一組錐管套固定螺釘孔724 (圖4示)。羽絨輸出管73的一端置入于回氣錐管套72的回氣錐管套腔723內,另一端位于計量箱箱體腔511內,并且固定有一錐管套固定法蘭731,在錐管套固定法蘭731上開設有一組吹氣管讓位槽孔7311,吹氣管讓位槽孔7311的數量與前述回氣槽孔722的數量相等并且位置相對應。又,在錐管套固定法蘭731上開設有一組第一法蘭固定孔7312和一組第二法蘭固定孔7313,用一組第一法蘭固定螺釘73121在對應于第一法蘭固定孔7312的位置旋入前述的法蘭固定螺釘孔7111內,并且用一組第二法蘭固定螺釘73131在對應于第二法蘭固定孔7313的位置旋入前述的錐管套固定螺釘孔724內,從而將錐管套固定法蘭731在計量箱箱體51上同時與外套管71以及回氣錐管套72固定,其狀態可參見圖5。一組吹氣管74的數量在本實施例中為四根,分布于各個吹氣管讓位槽孔7311內,并且各吹氣管74的一端經吹氣管讓位槽孔7311插入前述的回氣槽孔722,進而探入回氣錐管套72的回氣錐管套腔723內,各吹氣管74的另一端與電氣自動控制機構4的前述電磁閥44管路連接。充絨管75的一端通過接口法蘭753 (圖5示)與羽絨輸出管73的前述另一端的輸出管接口法蘭733 (圖5示)配接,并且與羽絨輸出管73的羽絨輸出管腔732相通,充絨管75的另一端構成有一第一分支管751和一第二分支管752,藉由第一、第二分支管751、752而使充絨管75形成Y形(也可視為管道構件中的三通的形狀)。請具體見圖3,在前述的第一分支管751上配設有一第一充絨單向閥7511和一第一導絨管7512,其中,第一導絨管7512的一端與第一充絨單向閥7511配接,而另一端與前述的一對羽絨輸出機構6中的其中一個羽絨輸出機構6的出絨接口 63配接。在第二分支管752上配設有一第二充絨單向閥7521和一第二進制導絨管7522,其中,第二導絨管7522的一端與第二充絨單向閥7521配接,而另一端在穿過前述箱腔分隔板512上的讓位孔5121后與一對羽絨輸出機構6中的另一個羽絨輸出機構6的出絨接口 63配接。前述的第一、第二充絨單向閥7511、7512均與電氣自動控制機構4的可編程序控制器43電氣控制連接。以圖3為例,在一個計量斗52完成了對羽絨的計量后,便由與計量斗52相連接的羽絨輸出機構6實施輸絨,此時第一充絨單向閥7511開啟而將羽絨經第一分支管751引入羽絨輸出管73的羽絨輸出管腔732,直至從外套管71的充絨嘴713的出絨口 7131引入筒子內。在該狀態下,第二充絨單向閥752處于關閉狀態,也就是說另一個計量斗52正處于稱重計量狀態。然而當充絨完成后,則第一充絨單向閥7511關閉,而第二充絨單向閥7521處于開啟狀態,從而體現兩個計量斗52之間的交替工作,即一個計量斗52在稱重時,另一個計量斗52則在輸絨,反之同 例,由此而可體現高效率的充絨。在前述充絨頭7充絨過程中,不免存在羽絨隨空氣的流動而對回氣錐管腔723的壁體堵塞的情形,因此在每一次或每幾次充絨后,由一組吹氣管74吹氣,將羽絨吹離于回氣錐套管72的管壁。請參見圖6并且仍結合圖1,當前述的絨量信號采集器133感知輸絨箱腔131內的絨量減少時,那么由其將信號反饋給可編程序控制器43,由此而發出指令使箱腔通道啟閉機構8工作,以使儲絨箱腔121內的羽絨經活門腔1261進入輸絨箱腔131內,反之同例。上面提及的箱腔通道啟閉機構8的優選而非絕對限于的結構如下:包括作用缸支架81、作用缸82、轉臂83、活門軸84和活門85,作用缸支架81優選以焊接、鉚接或者以其它等效的方式例如用螺釘固定在前述的箱架11上,并且位于輸絨箱腔131內。作用缸82在本實施例中采用氣缸,由氣壓管路與前述的一組電磁閥44中的相對應的電磁閥44連接,作用缸82的缸體通過缸體連接座822與固定在作用缸支架81上的連接銷軸811連接,并且由設置在連接銷軸811上的開口銷8111限定(也可用卡簧限定),在作用缸82的作用缸柱821的末端構成有一作用缸柱連接頭8211,該作用缸柱連接頭8211通過銷軸82111與轉臂83的一端樞軸連接,而轉臂83的另一端用支承定位螺釘831與活門軸84的一端(圖6所示的右端)固定,活門軸84的兩端各轉動地支承在活門軸座841上,一對活門軸座841各用軸座固定螺釘8411與前述箱架11固定,活門85與前述的活門腔1261相對應,并且該活門85的一側的兩端各固定有一活門固定座851,在各活門固定座851上固定有一活門固定座軸套8511,各活門固定座軸套8511套置在活門軸84上并且用軸套支承定位螺釘85111定位在活門軸84上。結合圖6示意可知,當作用缸柱821向作用缸82的缸體外伸展時,使轉臂83向逆時針旋轉,由轉臂83帶動活門軸84逆時針旋轉,從而使活門85朝向背離活門腔1261的方向位移,儲絨箱腔121與輸絨箱腔131貫通,儲絨箱腔121內的羽絨進入輸絨箱腔131,反之亦然。申請人需要說明的是:如果刻意將作用缸82改用油缸,那么應當視為形式而非實質的替換,即依然屬于本實用新型公開的技術內容范疇。但是,考慮到輸送的物料為羽絨,即為了避免污染,因此選用氣缸作為作用缸82是較為合理的。申請人:簡述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羽絨自羽絨引入接口 122進入儲絨箱腔121,當儲絨箱腔121內的達到羽絨量得以由儲絨量信號采集器124探及時,按申請人在上面的描述,停止向儲絨箱腔121供絨。當輸絨箱腔131內的羽絨量減少時,同樣按申請人在上面的描述而由電氣自動控制機構4在接到來自于絨量信號采集器133的信號后給指令予箱腔通道啟閉機構8,使活門85開啟,反之同例。輸絨箱腔31內的羽絨由羽絨引出接口 132引出,進入稱重計量機構5稱重計量,稱重計量機構5稱重完成后經羽絨輸出機構6輸送給充絨頭7,由在線作業人員處于工作臺10 (圖1示)處通過對配置在計量箱箱體51上的并且與電氣自動控制機構4電氣控制連接的觸摸屏513的觸摸操作對羽絨制品的筒子充絨,各個機構的詳細的工作原理由于在上面已經描述,因此不再重復闡述。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客觀地彌補了已有技術中的欠缺,體現了申請人在上面的技術效果欄中 所述的技術效果,尤其是能夠實際應用于羽絨制品生產中,因而不失為是一個極致的技術方案。
權利要求1.一種自動充絨機,其特征在于包括在使用狀態下配置于充絨作業現場的一箱體(1),該箱體(I)包括箱架(11)、位于箱架(11)上部的儲絨箱(12)和位于箱架(11)下部的輸絨箱(13),在儲絨箱(12)上配設有一用于將羽絨引入到儲絨箱(12)的儲絨箱腔(121)內的一羽絨引入接口(122)和一用于采集儲絨箱腔(121)內的羽絨量的儲絨量信號采集器(124),在輸絨箱(13)的長度方向的一側和另一側各配設有一對用于將輸絨箱(13)的輸絨箱腔(131)內的羽絨引出輸絨箱腔(131)的羽絨引出接口(132),并且在輸絨箱(13)上還設置有一用于采集輸絨箱腔(131)內的絨量的絨量信號采集器(133)第一攪絨機構(2),該第一攪絨機構(2)以水平狀態設置在所述的儲絨箱(12)上,并且伸展到所述儲絨箱腔(121)內對儲絨箱腔(121)內的羽絨攪擾;一對結構相同的第二攪絨機構(3),該對第二攪絨機構(3)以水平狀態并且彼此并行地設置在所述輸絨箱(13)上,并且伸展到所述輸絨箱腔(131)內對輸絨箱腔(131)內的羽絨攪擾;一電氣自動控制機構(4),該電氣自動控制機構(4)配置在所述箱體(I)的一側;一對稱重計量機構(5),該一對稱重計量機構(5)中的其中一個稱重計量機構(5)與位于所述輸絨箱(13)的長度方向的所述一側的一對羽絨引出接口(132)管路連接,而一對稱重計量機構(5)中的另一個稱重計量機構(5)與位于輸絨箱(13)的長度方向的所述另一側的一對羽絨引出接口(132)管路連接;一對用于將所述稱重計量機構(5)稱重后的羽絨輸出的羽絨輸出機構(6),該一對羽絨輸出機構(6)中的其中一個羽絨輸出機構(6)與所述一對稱重計量機構(5)中的其中一個稱重計量機構(5)連接,而一對羽絨輸出機構(6)中的另一個羽絨輸出機構(6)與一對稱重計量機構(5)中的另一個稱重計量機構(5)連接;一對用于將來自于所述羽絨輸出機構(6)的羽絨充填到羽絨制品的筒子內的充絨頭(7),該一對充絨頭(7)中的其中一個充絨頭(7)與所述的一對羽絨輸出機構(6)中的其中一個羽絨輸出機構(6)配接,并且與稱重計量機構(5)固定,而該一對充絨頭(7)中的另一個充絨頭(7)與一對羽絨輸出機構(6)中的另一個羽絨輸出機構(6)配接,并且同樣與稱重計量機構(5)固定;一用于開啟或封閉所述儲絨箱腔(121)與輸絨箱腔(131)之間的通道的箱腔通道啟閉機構(8),該箱腔通道啟閉機構(8)設置在所述 的箱架(11)上,并且與儲絨箱(12)的儲絨箱底板(126)相配合,所述的電氣自動控制機構(4)包括電氣箱箱體(41)、控制面板(42)、可編程序控制器(43)、一組電磁閥(44)和高壓儲氣罐(45),電氣箱箱體(41)固定在所述的箱體(I)的寬度方向的一側,控制面板(42)固定在電氣箱箱體(41)上,并且與可編程序控制器(43)電氣控制連接,可編程序控制器(43)、與可編程序控制器(43)電氣控制連接的一組電磁閥(44)和高壓儲氣罐(45)均設置在電氣箱箱體(41)的電氣箱箱體腔(411)內,并且由樞軸設置在電氣箱箱體(41)上的箱門(412)蔽護,其中,所述高壓儲氣罐(45)與外部的產氣裝置管路連接,所述的儲絨量信號采集器(124)、絨量信號采集器(133)、第一、第二攪絨機構(2、3)、稱重計量機構(5)和箱腔通道啟閉機構(8)均與所述可編程序控制器(43)電氣控制連接,所述羽絨輸出接口(132)、羽絨輸出機構(6)和充絨頭(7)均與所述電磁閥(44)氣壓管路連接,并且充絨頭(7)還與所述可編程序控制器(43)電氣控制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充絨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儲絨箱(12)朝向所述電氣自動控制機構(4)的一側的箱壁上以縱向狀態開設有一儲絨量信號采集器調整槽(125),所述的儲絨量信號采集器(124)上下調整地設置在該儲絨量信號采集器調整槽(125)上;在所述的輸絨箱(13)朝向電氣自動控制機構(4)的一側的箱壁上以縱向狀態開設有一絨量信號采集器調整槽(134),所述的絨量信號采集器(133)上下調整地設置在該絨量信號采集器調整槽(134)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充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儲絨量信號采集器(124)和絨量信號采集器(133)為光電開關,在所述的儲絨箱底板(126)上開設有一活門腔(1261),所述的箱腔通道啟閉機構(8)包括作用缸支架(81)、作用缸(82)、轉臂(83)、活門軸(84)和活門(85),作用缸支架(81)固定在所述的箱架(11)上,并且位于所述的輸絨箱腔(131)內,作用缸(82)與所述電氣自動控制機構(4)的電磁閥(44)控制連接,該作用缸(82)的缸體連接在作用缸支架(81)上,作用缸(82)的作用缸柱(821)的末端構成有一作用缸柱連接頭(8211),該作用缸柱連接頭(8211)與轉臂(83)的一端樞軸連接,而轉臂(83)的另一端與活門軸(84)的一端固定,活門軸(84)的兩端轉動地支承在固定于箱架(11)上的活門軸座(841)上,活門(85)與所述的活門腔(1261)相對應,并且該活門(85)的一側通過一對活門固定座(851)固定在活門軸(84)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充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攪絨機構(2)包括第一電機(21)、第一電機支架(22)、第一攪絨軸(23)和一組第一攪絨桿(24),第一電機(21)以水平狀態固定在第一電機支架(22)上,并且與所述的電氣自動控制機構(4)的所述可編程序控制器(43)電氣控制連接,第一電機支架(22)固定在所述儲絨箱(12)朝向電氣自動控制機構(4)的一側的箱壁上,第一攪絨軸(23)的兩端樞轉支承在儲絨箱(12)的對應箱壁上,中部位于所述儲絨箱腔(121)內,并且該第一攪絨軸(23)朝向第一電機(21)的一端伸展到儲絨箱腔(121)外,與第一電機(21)的第一電機軸(211)傳動連接,一組第一攪絨桿(24)以間隔狀態固定在第一攪絨軸(23)的所述中部,并且各相鄰的第一攪絨桿(24)彼此形成十字形的交錯關系。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充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對第二攪絨機構(3)各包括第二電機(31)、第二電機支架(32)、第二攪絨軸(33)和一組第二攪絨桿(34),第二電機(31)以水平狀態固定在第二電機支架(32)上,并且與所述的電氣自動控制機構(4)的所述可編程序控制器(43)電氣控制連接,第二電機支架(32)固定在所述輸絨箱(13)朝向電氣自動控制機構(4)的一側的箱壁上,第`二攪絨軸(33)的兩端轉動地支承在輸絨箱(13)的對應箱壁上,中部位于所述的輸絨箱腔(131)內,并且該第二攪絨軸(33)朝向第二電機(31)的一端伸展到輸絨箱腔(131)外,與第二電機(31)的第二電機軸(311)傳動連接,一組第二攪絨桿(34)以間隔狀態固定在第二攪絨軸(33)的所述中部,并且相鄰第二攪絨桿(34)彼此形成十字形的交錯關系。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充絨機,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輸絨箱(13)的長度方向的一側的所述一對羽絨引出機構(132)和位于長度方向的另一側的所述一對羽絨引出接口(132)各包括出絨固定套管(1321)、出絨高壓氣管(1322)、出絨套管(1323)、卡箍(1324)和過渡連接軟套管(1325),出絨固定套管(1321)固定在所述輸絨箱(13)的所述長度方向的箱壁上,出絨高壓氣管(1322)位于所述輸絨箱腔(131)內,該出絨高壓氣管(1322)的一端與出絨固定套管(1321)的管腔相對應,另一端與所述電氣自動控制機構(4)的電磁閥(44)管路連接,出絨套管(1323)在輸絨箱腔(131)外與出絨固定套管(1321)相配接,并且由卡箍(1324)固定,過渡連接軟套管(1325)的一端與出絨套管(1323)配接,所述的一對稱重計量機構(5)中的其中一個稱重計量機構(5)與位于輸絨箱(13)的一側的一對羽絨引出接口(132)的所述過渡連接軟套管(1325)的另一端配接,而一對稱重計量機構(5)中的另一個稱重計量機構(5)與位于輸絨箱(13)的另一側的一對羽絨引出接口(132)的過渡連接軟套管(1325)的另一端配接,所述的一對羽絨輸出機構(6)與稱重計量機構(5)的下部配接,而所述的一對充絨頭(7)固定在稱重計量機構(5)的上部。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自動充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對稱重計量機構(5)各包括一計量箱箱體(51)、一對計量斗(52)、一對稱重裝置(53)和一對接絨裝置(54),計量箱箱體(51)對應于所述輸絨箱(13)的長度方向的側面,一對稱重裝置(53)設置在計量箱箱體(51)的計量箱箱體腔(511)內,并且分別位于計量箱箱體腔(511)的兩端,各稱重裝置(53)與所述電氣自動控制機構(4)的可編程序控制器(43)電氣控制連接,一對計量斗(52)中的其中一個計量斗(52)設置在一對稱重裝置(53)中的其中一個稱重裝置(53)上,而一對計量斗(52)中的另一個計量斗(52)設置在一對稱重裝置(53)中的另一個稱重裝置(53)上,并且在各計量斗(52)的下側部延伸有一用于將計量斗(52)的計量斗腔(521)內的羽絨引出的計量斗出絨管(522),一對接絨裝置(54)中的其中一個接絨裝置(54)設置在一對計量斗(52)中的其中一個計量斗(52)的上部,并且與所述一對羽絨引出接口(132)中的其中一個羽絨引出接口(132)的所述過渡連接軟套管(1325)的所述另一端配接,而一對接絨裝置(54)中的另一個接絨裝置(54)設置在一對計量斗(52)中的另一個計量斗(52)的上部,并且與所述一對羽絨引出接口(132)中的另一個羽絨引出接口(132)的所述過渡連接軟套管(1325)的所述另一端配接,與所述電磁閥(44)連接的所述的一對羽絨輸出機構 (6)中的其中一個羽絨輸出機構(6)與一對計量斗(52)中的其中一個計量斗(52)的所述計量斗出絨管(522)連接,而一對羽絨輸出機構(6)中的另一個羽絨輸出機構(6)與一對計量斗(52)中的另一個計量斗(52)的計量斗出絨管(522)連接,所述的一對充絨頭(7)在所述的計量箱箱腔(511)內與羽絨輸出機構(6)相連接,其中:在所述的計量箱箱體腔(511)內設置有一箱體腔分隔板(512),在該箱體腔分隔板(512)上開設有一用于供所述充絨頭(7)與所述羽絨輸出機構¢)管路連接的讓位孔(5121)。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自動充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對稱重裝置(53)各包括稱重傳感器底座(531)、稱重傳感器(532)、稱重架(533)和計量斗固定板(534),稱重傳感器底座(531)固定在所述計量箱箱體(51)的計量箱箱體腔(511)的底部,稱重傳感器(532)設置在稱重傳感器底座(531)上,并且與所述電氣自動控制機構(4)的所述可編程序控制器(43)電氣控制連接,稱重架(533)安頓在稱重傳感器(532)上,計量斗固定板(534)固定在稱重架(533)上,所述的計量斗(52)固定在計量斗固定板(534)上;所述的一對接絨裝置(54)各包括進絨套管(541)、柔性過渡連接套(542)和進絨插管(543),進絨套管(541)固定在所述計量斗(52)的壁體上,并且該進絨套管(541)的進絨套管腔(5411)與所述計量斗腔(521)相通,進絨插管(543)的長度方向的中部構成有一固定法蘭盤(5431),該固定法蘭盤(5431)與所述計量箱箱體(51)固定,進絨插管(543)的一端插入所述進絨套管腔(5411)內,并且與進絨套管腔(5411)的腔壁是不接觸的,進絨插管(543)的另一端與所述過渡連接軟套管(1325)的所述另一端配接,柔性過渡連接套(542)位于進絨套管(541)與進絨插管(543)之間,起密封作用。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自動充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對羽絨輸出機構(6)包括氣力輸送器(61)、進、出絨接口 (62、63)、管套(64)、支承架(65)和柔性吸盤套(66),支承架(65)固定在所述計量箱箱體(51)的計量箱箱體腔(511)的底部,并且與所述計量斗出絨管(522)相對應,氣力輸送器¢1)設置在支承架¢5)上,在該氣力輸送器¢1)上連接有輸送器高壓氣管(611)的一端,而輸送器高壓氣管(611)的另一端與所述電氣自動控制機構(4)的電磁閥(44)氣源管路連接,出絨接口(62)與氣力輸送器(61)的入絨口相配接,出絨接口(63)與氣力輸送器(61)的出絨口相配接,管套(64)套置在進絨接口(62)上,并且該管套¢4)的一端與進絨接口 ¢2)固定,柔性吸盤套¢6)的一端與管套¢4)的另一端的端面相對應并且與管套(64)的端面之間保持有縫隙(641),而柔性吸盤套(66)的另一端套置在所述計量斗出絨管(522)上,與所述可編程序控制器(43)以及單向閥(44)連接的所述的充絨頭(7)與所述出絨接口(63)配接。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自動充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絨頭(7)包括外套管(71)、回氣錐管套(72)、羽絨輸出管(73)、一組吹氣管(74)和充絨管(75),外套管(71)呈水平狀態設置,并且在該外套管(71)朝向計量箱箱體(51)的一端端部構成有一外套管固定法蘭(711),該外套管固定法蘭(711)與所述計量箱箱體(51)的外壁固定,并且位于計量箱箱體(51)的上部,回氣錐管套(72)插置在外套管(71)的外套管腔(712)內,在該回氣錐套管(72)上以密集狀態開設有回氣微孔(721),并且在該回氣錐套管(72)朝向計量箱箱體(51)的一端端面上開設有一組回氣槽孔(722),羽絨輸出管(73)的一端置入于回氣錐套管(72)的回氣錐套管腔(723)內,另一端探入所述計量箱箱體腔(511)內并且固定有一錐管套固定法蘭(731),該錐管套固定法蘭(731)與所述外套管固定法蘭(711)固定連接并且同時與計量箱箱體(51)固定,在該錐管套固定法蘭(731)上開設有一組數量與所述回氣槽孔(722)相等的以及位置相對應的吹氣管讓位槽孔(7311),一組吹氣管(74)分布于各吹氣管讓位槽孔(7311),并且各吹氣管(74)的一端依次經吹氣管讓位槽孔(7311)和回氣槽孔(722)探入到所述的回氣錐管套腔(723)內,各吹氣管(74)的另一端與所述的電氣自動控制機構(4)的所述電磁閥(44)氣源管路連接,充絨管(75)的一端與羽絨輸出管(73)的所述另一端配接,并且與羽絨輸出管(73)的羽絨輸出管腔(732)相通,充絨管(75)的另一端構成 有一第一分支管(751)和一第二分支管(752),在第一分支管(751)上配設有一第一充絨單向閥(7511)和一第一導絨管(7512),其中,第一導絨管(7512)的一端與第一充絨單向閥(7511)配接,而第一導 絨管(7512)的另一端與所述的一對羽絨輸出機構(6)中的其中一個羽絨輸出機構出)的所述出絨接口 ¢3)配接,在第二分支管(752)上配設有一第二充絨單向閥(7521)和一第二導絨管(7522),其中,第二導絨管(7522)的一端與第二充絨單向閥(7521)配接,而第二導絨管(7522)的另一端與一對羽絨輸出機構(6)中的另一個羽絨輸出機構(6)的出絨接口(63)配接,并且第一、第二充絨單向閥(7511、7521)均與所述的電氣自動控制機構⑷的可編程序控制器(43)電氣控制連接。
專利摘要一種自動充絨機,屬于羽絨制品用的充填設備技術領域。包括箱體,箱體包括箱架、儲絨箱和輸絨箱;第一攪絨機構,對儲絨箱腔內的羽絨攪擾;第二攪絨機構,對輸絨箱腔內的羽絨攪擾;電氣自動控制機構;一對稱重計量機構,與位于輸絨箱的兩側的一對羽絨引出接口管路連接;一對羽絨輸出機構,與一對稱重計量機構連接;一對充絨頭,與一對羽絨輸出機構配接;箱腔通道啟閉機構,設置在箱架上,電氣自動控制機構包括電氣箱箱體、控制面板、可編程序控制器、一組電磁閥和高壓儲氣罐。優點體現供絨的有節律的連續性;可以為后續的連續稱重及連續充絨提供保障;體現良好的充絨效率;可減輕工人的作業強度;杜絕羽絨浪費,體現良好的自動控制效果。
文檔編號B68G7/00GK203095602SQ201320075600
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18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18日
發明者徐建新 申請人:蘇州比陽特服裝設備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