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半自動松棉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紡織工業領域疏松纖維的設備,尤其涉及一種半自動松棉機。
背景技術:
現有的松棉機的上料裝置包括一條輸送帶和用于驅動輸送帶的電機,以循環地輸送原棉,但是松棉機的這種上料裝置需要一個人站在輸送帶前不停地通過人手添加原棉,浪費人工且生產效率低。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之缺陷,提供了一種半自動松棉機,其節省人工成本、生產效率高。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半自動松棉機,包括機架、用于暫存原棉的第一輸送帶和用于分散、輸送所述原棉的第二輸送帶,所述第一輸送帶、所述第二輸送帶安裝于所述機架,所述第二輸送帶連接所述第一輸送帶,于所述第二輸送帶上布設有可頂出分散所述原棉的凸出體。具體地,所述凸出體交錯排列布滿在所述第二輸送帶上。具體地,所述凸出體為安裝在所述第二輸送帶上的斜釘,所述斜釘與所述第二輸送帶所在平面呈45°。具體地,還包括一用于輸送自所述第二輸送帶上原棉的第三輸送帶,所述第三輸送帶安裝在所述機架上,在所述機架上安裝有用于感應所述第二輸送帶上有無原棉的第二感應裝置、用于感應所述第三輸送帶上有無原棉的第三感應裝置和用于感應出口有無原棉的第一感應裝置。具體地,所述半自動松棉機還包括進一步分散所述原棉的滾筒裝置,所述滾筒裝置包括一主輥和多數個副輥,同向旋轉的所述副輥與所述主輥對向旋轉。具體地,多數個同向旋轉的所述副輥位于所述主輥所在同心圓的一段圓弧上。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半自動松棉機,通過在第二輸送帶上布設有可頂出分散原棉的凸出體,第二輸送帶循環旋轉轉動,凸出體可連續不斷地頂出分散原棉,可自動地將原棉輸送到下一步工序,與現有技術相比,減少了人手加棉的動作,節省了人工成本,且生產效率高。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半自動松棉機立體圖;[0013]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半自動松棉機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如圖1-圖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半自動松棉機I,包括機架10、用于暫存原棉(圖未不)的第一輸送帶111和用于輸送所述原棉的第二輸送帶112,所述第一輸送帶111、所述第二輸送帶112安裝于所述機架10,所述第二輸送帶112連接所述第一輸送帶111,于所述第二輸送帶112上布設有可頂出分散所述原棉的凸出體1121。所述第二輸送帶112連接所述第一輸送帶111,便于將所述第一輸送帶111上的原棉輸送至所述第二輸送帶112上,于所述第二輸送帶112上布設有可頂出分散所述原棉的凸出體1121,所述第二輸送帶112循環旋轉轉動,所述凸出體1121可連續不斷地頂出分散原棉,可自動地將原棉輸送到下一步工序,減少了人手加棉的動作,節省了人工成本,且生產效率高。如圖2,具體應用中,所述凸出體1121交錯排列布滿在所述第二輸送帶112上,以保證所經過的所述原棉都可被頂出分散,更具體地,所述凸出體1121為安裝在所述第二輸送帶112上的斜釘,所述斜釘與所述第二輸送帶112所在平面呈45°。這個角度最適宜頂出原棉,且外觀佳。在其它實施例中,所述凸出體1121可以是其它如鉤狀物,也是本實用新型所保護的范圍。如圖2,具體地,所述半自動松棉機I還包括一用于輸送在所述第二輸送帶112上原棉的第三輸送帶113,所述第三輸送帶113安裝在所述機架10上,在所述機架10上安裝有用于感應所述第二輸送帶112上有無原棉的第二感應裝置11、用于感應所述第三輸送帶113上有無原棉的第三感應裝置12和用于感應出口有無原棉的第一感應裝置13。所述第一感應裝置13、第二感應裝置11、第三感應裝置12具體為一種紅外線電子眼,所述第一感應裝置13靠近原棉出口處,所述第二感應裝置11靠近所述第二輸送帶112,所述第三感應裝置12靠近所述第三輸送帶113 ;所述第一感應裝置13感應到原棉出口處無原棉時,所述第三傳輸帶113啟動,所述第三感應裝置12感應到所述第三輸送帶113上無原棉時,所述第二輸送帶112啟動,所述第二感應裝置11感應到所述第二輸送帶112無原棉時,所述第一輸送帶111啟動。如圖1、圖2,具體地,所述半自動松棉機I還包括分散所述原棉的滾筒裝置120,所述滾筒裝置120包括一主輥121和多數個副輥122,同向旋轉的所述副輥122與所述主輥121對向旋轉。具體地,多數個同向旋轉的所述副輥122位于所述主輥121所在同心圓的一段圓弧上,均勻分布,在此數個副輥122中兩個端邊上的副輥鋸齒為逆時針向,所述主棍121鋸齒為順時針向,或者所述副棍122為順時針向,所述主棍121鋸齒為逆時針向,這樣原棉通過所述副輥122中的第一個副輥時,所述原棉會貼附在所述主輥121的周圍,而經過所述副輥122的最后一個副輥時,又會脫離所述主輥121,這樣的設計結構,在所述原棉的加工過程中,所述原棉經過多個所述副輥122的疏松,可充分保證了其疏松度。更主要的是,這一結構還可以使得所述主輥121、所述副輥122的轉速大大降低,使得所述主輥121、所述副輥122其自身的溫度不致過高,避免了因溫度過高而引起所述原棉在加工過程中被拉直,影響其疏松度,甚至損壞所述原棉外部的硅油,影響所述原棉的質量。同時,不管被加工的所述原棉的長短,一次加工即可達到質量要求,避免了多次重復加工,節省了人工,節約了能源。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所述副輥122數量優選為5個,當然,也可以是2個或3個或多個。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半自動松棉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用于暫存原棉的第一輸送帶和用于輸送所述原棉的第二輸送帶,所述第一輸送帶、所述第二輸送帶安裝于所述機架,所述第二輸送帶連接所述第一輸送帶,于所述第二輸送帶上布設有可頂出分散所述原棉的凸出體。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半自動松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體交錯排列布滿在所述第二輸送帶上。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半自動松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體為安裝在所述第二輸送帶上的斜釘,所述斜釘與所述第二輸送帶所在平面呈45°。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半自動松棉機,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用于輸送自所述第二輸送帶上原棉的第三輸送帶,所述第三輸送帶安裝在所述機架上,在所述機架上安裝有用于感應所述第二輸送帶上有無原棉的第二感應裝置、用于感應所述第三輸送帶上有無原棉的第三感應裝置和用于感應出口有無原棉的第一感應裝置。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半自動松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半自動松棉機還包括進一步分散所述原棉的滾筒裝置,所述滾筒裝置包括一主輥和多數個副輥,同向旋轉的所述副輥與所述主輥對向旋轉。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半自動松棉機,其特征在于:多數個同向旋轉的所述副輥位于所述主輥所在同心圓的一段圓弧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半自動松棉機,包括機架、用于暫存原棉的第一輸送帶和用于輸送所述原棉的第二輸送帶,所述第一輸送帶、所述第二輸送帶安裝于所述機架,所述第二輸送帶連接所述第一輸送帶,于所述第二輸送帶上布設有可頂出分散所述原棉的凸出體。與現有技術相比,減少了人手加棉的動作,節省了人工成本,且生產效率高。
文檔編號D01G9/18GK203021701SQ20122058508
公開日2013年6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7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7日
發明者李悅荷 申請人:東莞市順展纖維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