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熱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電熱鍋,包括鍋體和可分離設置在鍋體上的鍋蓋,鍋體內設有內膽、加熱裝置、與加熱裝置電連接的加熱端子,所述鍋蓋設有第一測溫裝置和與其電連接的第一無線發射端子,所述電熱鍋還包括與鍋體分離的控制盒及插接在鍋體上端的插接件,控制盒內設有電源板,插接件上設有分別與電源板電連接的電源端子和第一無線接收端子,電源端子與加熱端子電插接,第一無線接收端子與第一無線發射端子對應設置,第一無線接收端子接收第一無線發射端子發射的溫度信號并傳送給電源板,所述第一無線接收端子與第一無線發射端子的距離小于50mm。
【專利說明】一種電熱鍋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廚房烹飪器具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電源板外置的電熱鍋。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電熱鍋,例如電飯鍋、電壓力鍋或電燉鍋,一般包括鍋體和鍋蓋,所述鍋體內設有內膽、電源板、加熱裝置,鍋蓋與內膽形成烹飪腔體,一般鍋蓋上設有測溫裝置,測溫裝置用于測量烹飪腔體內的溫度,測溫裝置與鍋體內的電源板通過導線電連接,從而將測溫裝置測得的溫度信號傳輸給電源板,電源板對電熱鍋進行控制。
[0003]在使用上述電熱鍋的過程中發明人發現,由于電源板和加熱裝置都設置在鍋體內,兩者距離比較近,加熱裝置在工作時會發出大量熱量,從而會影響電源板上的電控元件的壽命;同時,由于鍋蓋上的測溫裝置與電源板通過導線進行電連接,從而鍋蓋不能與鍋體分離,即鍋蓋不能從鍋體上單獨拿走進行清洗,從而對電熱鍋的清洗造成了不便。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提高電源板壽命、方便鍋蓋清洗的電熱鍋。
[0005]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電熱鍋,包括鍋體和可分離設置在鍋體上的鍋蓋,所述鍋體內設有內膽、加熱裝置、與加熱裝置電連接的加熱端子,所述鍋蓋設有第一測溫裝置和與其電連接的第一無線發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電熱鍋還包括與鍋體分離的控制盒及插接在鍋體上端的插接件,控制盒內設有電源板,插接件上設有分別與電源板電連接的電源端子和第一無線接收端子,電源端子與加熱端子電插接,第一無線接收端子與第一無線發射端子對應設置,第一無線接收端子接收第一無線發射端子發射的溫度信號并傳送給電源板,所述第一無線接收端子與第一無線發射端子的距離小于50mm。
[0006]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所述鍋體內設有偵測內膽溫度的第二測溫裝置和與其電連接的第二無線發射端子,所述插接件上還設有與電源板電連接的第二無線接收端子,所述第二無線接收端子接收第二無線發射端子發射的溫度信號。
[0007]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二無線接收端子與所述第一無線接收端子之間設有防干擾裝置。
[0008]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所述插接件位于所述控制盒的外部并與控制盒通過連接線連接。
[0009]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所述插接件安裝在所述控制盒上。
[0010]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無線發射端子和無線接收端子分別包括感應線圈,無線發射端子的感應線圈與無線接收端子的感應線圈對應電磁耦合。
[0011]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所述插接件設有繞線基座,所述無線接收端子的感應線圈繞置在繞線基座上。
[0012]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所述鍋體的上部設有把手,所述加熱端子位于所述把手處。
[0013]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所述控制盒內還設有與電源板電連接的顯示板,所述顯示板與所述電源板集成在一塊電路板上或者分開設置。
[0014]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所述電源板上設有MCU,所述第一無線接收端子與所述MCU之間設有電源驅動電路,所述電源驅動電路位于插接件上或者設置在電源板上。
[0015]由于所述電熱鍋還包括與鍋體分離的控制盒及插接在鍋體上端的插接件,控制盒內設有電源板,插接件上設有分別與電源板電連接的電源端子和第一無線接收端子,電源端子與加熱端子電插接,第一無線接收端子與第一無線發射端子對應設置,第一無線接收端子接收第一無線發射端子發射的溫度信號并傳送給電源板,所述第一無線接收端子與第一無線發射端子的距離小于50mm,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鍋蓋可分離設置在鍋體上,且所述鍋蓋上的第一測溫裝置通過第一無線發射端子和第一無線接收端子與電源板通信,從而鍋蓋可以從鍋體上拆下來清洗,方便了用戶的使用,且在清洗時所述第一無線測溫裝置內的電路不容易進水,而且由于第一無線接收端子與第一無線發射端子的距離小于50mm,信號傳輸準確。
[0016]2、由于控制盒可與鍋體分離設置,控制盒內設有電源板,從而加熱裝置不會對電源板產生影響,從而提高了電源板的壽命。
[0017]3、由于所述第一無線接收裝置直接設置在插接件上,從而所述鍋體內的電路較少,減少了鍋體的體積及復雜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9]圖1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電熱鍋的爆炸圖;
圖2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電熱鍋的立體圖;
圖3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電熱鍋的剖視圖;
圖4為圖3虛線處的剖視圖;
圖5a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電熱鍋鍋蓋發射部分的電路模塊圖;
圖5b為對應圖5a接收部分的電路模塊圖;
圖6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電熱鍋的剖視圖;
圖7為圖6虛線處的剖視圖;
圖8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電熱鍋的爆炸圖;
圖9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電熱鍋的剖視圖;
附圖標記:
10:鍋體;11:內膽;12:加熱裝置;
13:加熱端子;14:把手;15:插接座;
16:插接口 ; 17第二測溫裝置;18:第二無線發射端子;
20:鍋蓋;21:第一測溫裝置;22:第一無線發射端子; 30:烹飪腔體;40:控制盒;41:電源板;
42:電源端子;43:第一無線接收端子;44:電源線;
45:插接件;46:繞線基座;47:操作顯示板;
48:第二無線接收端子;49:第一電路板;50:連接線。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0021]第一實施例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電熱鍋,請參見圖1-圖5b,所述電熱鍋包括鍋體10和鍋蓋20,所述鍋蓋20可分離的設置在鍋體10上,所述鍋體10內設有內膽11、加熱裝置12與加熱端子13,所述加熱裝置12位于所述內膽11的下方以對內膽11進行加熱,所述加熱端子13與加熱裝置12通過導線進行電連接,所述鍋蓋20和內膽11形成烹飪腔體30,所述鍋蓋20設有第一測溫裝置21和與第一測溫裝置21電連接的第一無線發射端子22,所述第一測溫裝置21將測得的烹飪腔體30溫度信號通過第一無線發射端子22發送出來。
[0022]所述電熱鍋還包括可與鍋體10分離的控制盒40及插接在鍋體10上端的插接件45,用戶可以用手將插接件45拔出來,所述控制盒40內設有電源板41,所述電源板41上設有MCU等控制元件,插接件45上設有電源端子42和第一無線接收端子43,所述電源端子42和第一無線接收端子43分別與電源板41電連接,第一無線接收端子43與第一無線發射端子22對應設置,第一無線接收端子43接收第一無線發射端子22發射的溫度信號并傳送給電源板41,所述電源板41根據收到的烹飪腔體30溫度控制電熱鍋的工作狀態。
[0023]在本發明中,所述鍋蓋20和鍋體10可分離設置,即所述鍋蓋20可從鍋體10上直接拿走,鍋蓋20未與鍋體10通過導線電連接,因而方便了鍋蓋20的清洗,而且由于鍋蓋上的第一測溫裝置21與電源板通過無線進行傳輸,從而還可以防止鍋蓋20在清洗時水進入到測溫元件而影響測溫元件和電路的性能。
[0024]而且,由于第一測溫裝置與電源板通過無線進行傳輸,相對插接具有以下優點:由于插接處容易氧化,從而插接處會產生電阻,而第一測溫裝置傳輸的是弱電,從而插接處產生的電阻會對測溫的準確性產生比較大的影響,從而插接可能出現測溫不準的缺點,本實施例第一測溫裝置通過無線與電源板進行通信,從而可以準確的將第一測溫裝置測得的溫度信號準確的傳輸給電源板。
[0025]請參照圖3-圖5b,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測溫裝置21包括熱敏電阻,熱敏電阻通過常規的方式安裝在鍋蓋20上并可以偵測到烹飪腔體30的溫度,所述第一無線發射端子22包括第一感應線圈,所述熱敏電阻與所述第一感應線圈之間包括溫度采樣電路、鍋蓋溫度信號處理電路、信號驅動電路和電源處理電路等,所述熱敏電阻與溫度采樣電路串聯,所述溫度采樣電路與所述鍋蓋溫度信號處理電路串聯,所述電源處理電路與信號驅動電路分別并聯在鍋蓋溫度處理電路和第一感應線圈之間,所述鍋蓋溫度信號處理電路包括單片機,所述電源處理電路包括整流電路、穩壓電路、濾波電路等,所述信號驅動電路包括調制電路等。在本實施例中,較佳的,所述第一感應線圈位于所述鍋蓋20的周緣,從而方便與第一無線接收端子43通信。
[0026]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無線接收端子43包括第二感應線圈,第二感應線圈與第一感應線圈電磁耦合,所述第二感應線圈與MCU之間設有電源驅動電路和溫度處理電路,所述第二感應線圈分別與電源驅動電路和溫度處理電路電連接,所述電源驅動電路和所述溫度處理電路另一端分別連接MCU,所述電源驅動電路包括功放電路、功放驅動電路、載波發生電路、調制電路等,所述溫度處理電路包括包絡檢波電路、放大解調電路等。
[0027]本實施例所述MCU將高頻交變信號輸出給電源驅動電路,通過電源驅動電路驅動第二感應線圈,使第二感應線圈產生交變磁場,所述第一感應線圈通過電磁感應的方式獲得電能,并經由電源處理電路處理后將電能輸出給鍋蓋溫度信號處理電路、溫度采樣電路。所述熱敏電阻偵測烹飪腔體30溫度的變化,將信號傳輸給溫度采樣電路,溫度采樣電路將溫度信號輸出給鍋蓋溫度處理電路,鍋蓋溫度處理電路對溫度信號處理后,經由信號驅動電路驅動第一感應線圈產生交變磁場將溫度信號發出去;第二感應線圈耦合第一感應線圈的電磁信號獲得溫度信號,該溫度信號經由溫度處理電路處理后輸出給MCU,從而MCU獲得烹飪腔體的溫度,從而控制電熱鍋的工作。在本發明中,所述溫度信號和所述電能信號可以同時傳輸,也可以分時傳輸。
[0028]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電源驅動電路和溫度處理電路位于第一電路板49上,所述第一電路板49同電源端子42、第一無線接收端子43 —樣位于插接件45上,較佳的第二感應線圈也位于第一電路板49上,從而裝配好后的第一電路板49可以直接從外面購買,然后直接安裝到插接件45上就可以使用,從而方便了安裝。但本發明不限于此,在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電路板還可以位于控制盒內,所述第二感應線圈不設置在第一電路板上,即所述電源驅動電路和溫度處理電路位于控制盒內,例如設置在電源板上,此時可以減小插接件的體積。
[0029]而且,在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中,鍋蓋上的供電還可以不通過第二感應線圈耦合第一感應線圈傳輸電力,所述鍋蓋上設置電池或者其他供電裝置,從而電池或者其他供電裝置供鍋蓋溫度信號處理電路、溫度采樣電路工作,從而第一感應線圈和第二感應線圈只需要傳輸溫度信號。
[0030]請參見圖1-圖3,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插接件45位于所述控制盒40的外部并與控制盒40分開,所述插接件45與所述控制盒40通過連接線50連接,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連接線50為電纜,所述電源端子42和第一無線接收端子43分別通過導線與電源板41電連接,所述導線位于電纜內,所述電源端子42和第一無線接收端子43位于所述插接件45的內部,所述電源端子42位于所述插接件45的中部,所述第一無線接收端子43安裝在電源端子42的周圍,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無線接收端子43安裝在所述電源端子42的上側,即所述第二感應線圈位于所述電源端子42的上側,但本發明不限于此,在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無線接收端子的位置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調整,而且所述第一無線接收端子還可以位于所述插接件的表面上。
[0031]對應的所述插接件45,請參見圖1和圖4,所述鍋體10上部設有插接座15,所述鍋體10上部設有把手14,較佳的,所述插接座15位于所述把手14處,本發明還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將插接座設置在鍋體的其他位置,所述插接座15上設有插接口 16,所述加熱端子13位于所述插接口 16內,所述插接件45插入到插接座15的插接口 16后,所述電源端子42與所述加熱端子13對應電插接。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電插接方式可以為現有的金屬孔和金屬柱的插接方式,在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中,所述電插接還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實現,只要在工作時電源端子42和加熱端子13進行穩靠電連接,在不工作時所述電源端子42和所述加熱端子13能實現分離。由于電插接能實現強電的穩固連接,從而本發明的加熱端子13與電源端子42電連接穩靠。而且,當所述插接件45插接到插接口 16后,所述第一感應線圈與第二感應線圈上下相對設置,從而距離比較近,從而方便了無線信號的穩定傳輸。
[0032]由于第一無線發射端子22與第一無線接收端子43的傳輸距離有限,當距離越遠時,一般信號傳輸越差,此時為了提高信號的傳輸的準確性,需要提高發射功率,從而需要提高了功耗,而且鍋蓋20上傳輸的是弱電,功率不會太高,為了兼顧節能和信號傳輸準確性,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無線發射端子22與第一無線接收端子43的距離小于50mm。
[0033]在本實施例中,由于電源板41設置在鍋體10以外,從而加熱裝置12工作時不會對電源板41產生影響,從而提高了電源板41的壽命;同時,通過加熱端子13與電源端子42進行電插接,實現強電的穩靠連接;而且,通過第一無線接收端子43與第一無線發射端子22,電源板41與鍋蓋20上的第一測溫裝置21進行信號的通信,可以實時獲得烹飪腔體30的溫度,從而方便對電熱鍋的控制;進一步,由于控制盒40與鍋體10可分離,從而方便對控制盒40的收納。
[0034]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電熱鍋還包括電源線44,所述控制盒40輸入端與電源線44電連接,所述電源線44接通外部電源,例如所述電源線44與插座相連,從而實現電能輸入給電源板41,進而電源板41將電能輸出給鍋體10和鍋蓋20。
[0035]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加熱裝置12為發熱盤,所述發熱盤上固定有發熱管,所述發熱管通過導線與加熱端子13電連接,所述加熱端子13與電源端子42電插接以實現電信號的輸入,從而實現發熱盤的加熱。在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中,所述加熱裝置還可以為電磁加熱裝置等常規的加熱裝置。
[0036]請繼續參見圖3和圖4,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插接件45上設有繞線基座46,較佳的,所述繞線基座46位于所述第一電路板49上,所述繞線基座46與所述插接件45分體成型,所述線圈直接繞置在繞線基座46上形成第二感應線圈,繞置好第二感應線圈后將第一電路板49安裝到插接件45內。但本發明不限于此,在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中,所述繞線基座與所述插接件還可以一體成型,所述第二感應線圈繞置在繞線基座上。而且,在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中,所述繞線基座還可以位于所述插接件的外表面。
[0037]另外,請參見圖3,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控制盒40內還設有操作顯示板47,所述操作顯示板47與電源板41電連接,所述操作顯示板47與電源板41分開設置并位于所述電源板41的上方,所述操作顯示板47上設有按鍵和顯示元件,所述顯示元件例如LED、LCD顯示器等元件,所述控制盒40上對應所述按鍵和所述顯示元件設有開孔,所述按鍵和顯示元件可以從所述孔只露出來,以方便用戶操作和觀察。在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中,所述操作顯示板和電源板還可以集成在同一塊第二電路板上,即所述按鍵、顯示元件、MCU等元件都位于同一塊第二電路板上,從而可以減小所述控制盒的體積。
[0038]第二實施例圖6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電熱鍋的一個剖視圖,圖6的結構與圖3的結構相似,因此相同的元件符號代表相同的元件,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主要不同點為鍋體設有第二測溫
>J-U ρ?α裝直。
[0039]請參照圖6-圖7,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鍋體10內設有偵測內膽11溫度的第二測溫裝置17,所述第二測溫裝置17為熱敏電阻,所述熱敏電阻可以用來偵測內膽11的底部溫度或者用來偵測所述內膽11的側壁溫度,所述鍋體10還設有與第二測溫裝置17電連接的第二無線發射端子18,所述第二無線發射端子18與第二測溫裝置17通過導線電連接,所述第二無線發射端子18發射第二測溫裝置17測得的溫度信號。對應的,所述插接件45上設有與電源板41電連接的第二無線接收端子48,所述第二無線接收端子48接收第二無線發射端子18發射的溫度信號,所述第二無線接收端子48位于所述控制盒40的外部且通過導線與電源板41電連接,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二無線接收端子48位于所述插接件45的內部。
[0040]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二無線發射端子18包括第三感應線圈,同第一感應線圈一樣,所述第三感應線圈與第二測溫裝置17之間設有溫度采樣電路、溫度信號處理電路、信號驅動電路、電源處理電路等,所述第三感應線圈鄰近所述加熱端子13安裝且位于把手14處;所述第二無線接收端子48包括第四感應線圈,同第二感應線圈一樣,所述第四感應線圈與MCU之間設有溫度處理電路和電源驅動電路等,所述第四感應線圈安裝在電源端子42的外圍,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四感應線圈位于所述電源端子42的側面,所述第三感應線圈位于所述加熱端子13的側面,所述第四感應線圈與所述第三感應線圈電磁耦合。
[0041]由于第二感應線圈和第四感應線圈的位置比較近,為了防止第二感應線圈和第四感應線圈互相干擾,在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中,所述第二感應線圈和所述第四感應線圈位于電源端子的相對兩側,例如,當所述第二感應線圈位于所述電源端子的上側時,所述第四感應線圈位于所述電源端子的下側;或者當第二感應線圈位于所述電源端子的右側時,所述第四感應線圈位于所述電源端子的左側。進一步的,所述第二感應線圈和第四感應線圈之間設有防干擾裝置,例如在第二感應線圈和第四感應線圈之間設置鋁片用于防止第二感應線圈和第四感應線圈的互相干擾,從而可以進一步降低第二感應線圈和第四感應線圈之間的互相干擾。
[0042]第三實施例
圖8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電熱鍋的一個爆炸圖,圖8的結構與圖1的結構相似,因此相同的兀件符號代表相同的兀件,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主要不同點插接件位于控制盒上。
[0043]請參見圖8、圖9和圖4,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插接件45直接安裝在控制盒40上,所述電源端子42和第一無線接收端子43設置在插接件45上,所述電源端子42和第一無線接收端子43分別與電源板41電連接,所述電源端子42與加熱端子13實現插接,所述第一無線接收端子43與第一無線發射端子22對應電磁耦合。
[0044]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插接件45為塑料件等金屬材料構成的元件,所述插接件45與控制盒40可以一體成型,也可以分體成型后將插接件45安裝到控制盒40上。
[0045]本發明所述電熱鍋可以為電壓力鍋、電飯鍋、電燉鍋等廚房烹飪器具。
[0046]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電熱鍋,包括鍋體和可分離設置在鍋體上的鍋蓋,所述鍋體內設有內膽、加熱裝置、與加熱裝置電連接的加熱端子,所述鍋蓋設有第一測溫裝置和與其電連接的第一無線發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電熱鍋還包括與鍋體分離的控制盒及插接在鍋體上端的插接件,控制盒內設有電源板,插接件上設有分別與電源板電連接的電源端子和第一無線接收端子,電源端子與加熱端子電插接,第一無線接收端子與第一無線發射端子對應設置,第一無線接收端子接收第一無線發射端子發射的溫度信號并傳送給電源板,所述第一無線接收端子與第一無線發射端子的距離小于50mm。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熱鍋,其特征在于,所述鍋體內設有偵測內膽溫度的第二測溫裝置和與其電連接的第二無線發射端子,所述插接件上還設有與電源板電連接的第二無線接收端子,所述第二無線接收端子接收第二無線發射端子發射的溫度信號。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熱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無線接收端子與所述第一無線接收端子之間設有防干擾裝置。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熱鍋,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件位于所述控制盒的外部并與控制盒通過連接線連接。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熱鍋,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件安裝在所述控制盒上。
6.如權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電熱鍋,其特征在于,無線發射端子和無線接收端子分別包括感應線圈,無線發射端子的感應線圈與無線接收端子的感應線圈對應電磁耦合。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熱鍋,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件設有繞線基座,所述無線接收端子的感應線圈繞置在繞線基座上。
8.如權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電熱鍋,其特征在于,所述鍋體的上部設有把手,所述加熱端子位于所述把手處。
9.如權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電熱鍋,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盒內還設有與電源板電連接的顯示板,所述顯示板與所述電源板集成在一塊電路板上或者分開設置。
10.如權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電熱鍋,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源板上設有MCU,所述第一無線接收端子與所述MCU之間設有電源驅動電路,所述電源驅動電路位于插接件上或者設置在電源板上。
【文檔編號】A47J36/06GK104367170SQ201410182028
【公開日】2015年2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30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30日
【發明者】朱澤春, 祝峰, 余星光, 王翔 申請人:九陽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