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防二次污染簸箕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防二次污染簸箕,屬于公共或室內外環境清潔工具【技術領域】。主要解決多次污染與勞動強度大的問題;其技術方案是一種防二次污染簸箕,包括簸箕本體,其中:它還包括上伸縮桿、下伸縮桿、伸縮鎖、連接架、連接環、擋板;所述的上伸縮桿套在下伸縮桿內并通過伸縮鎖固定連接,所述的連接架設置在下伸縮桿的下端,連接架的兩端分別固定在簸箕本體的兩側外面,所述的擋板通過連接環與簸箕本體開口處的上邊緣活動連接。本發明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成本低;避免多次的污染,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等優點。
【專利說明】一種防二次污染簸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屬于公共或室內外環境清潔工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防二次污染簸 箕。
【背景技術】
[0002] 目前,環衛工人或實施衛生清潔人員在實施衛生清潔過程中,通常使用的簸箕為 帶把暴露式或廣口式和無把廣口式,取材多數為鐵皮、塑料或植物藤條等,特點制造簡單, 使用方便。但是,在目前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已經不能適應工作的需要,其弊端在于以下 兩點:第一,無把廣口式,在工作過程中,需要工作者不斷的彎腰、或蹲下多次才能完成每一 次的工作,勞動強度非常大,致使很多工作者在勞動結束時腰酸背痛。第二,帶把廣口式,在 使用時,雖然避免了不斷的彎腰或蹲下,減輕了因此而造成的腰酸背痛,但是這種結構,在 有風的時候工作時,當風吹來時,打掃在簸箕里的垃圾,容易造成二次、三次再被風吹向已 近清除結束的空間,形成二次污染或多次污染工作面,再次形成灰塵、樹葉、廢紙滿天飛,形 成新的"污染源。反復工作,給環衛工人增加了勞動強度大,延長了勞動時間,還容易留下不 干凈的衛生隱患。
【發明內容】
[0003]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簸箕在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弊端,提供一種避免垃圾二 次、三次等污染,減輕勞動強度的一種防二次污染簸箕。
[0004]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防二次污染簸箕,包括簸箕本 體,其中:它還包括上伸縮桿、下伸縮桿、伸縮鎖、連接架、連接環、擋板;所述的上伸縮桿套 在下伸縮桿內并通過伸縮鎖固定連接,所述的連接架設置在下伸縮桿的下端,連接架的兩 端分別固定在簸箕本體的兩側外面,所述的擋板通過連接環與簸箕本體開口處的上邊緣活 動連接。
[0005]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第一,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成本低;第 二,由于在簸箕本體的開口邊緣處設有活動擋板,消除因刮風引起的二次、三次,甚至更多 次的污染,杜絕了 "垃圾源";第三,由于本發明在操作時,可調節伸縮桿的長短,省去了清潔 工人在工作時不斷彎腰的動作,減輕了勞動強度。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6]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7]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0008] 如圖1所示,一種防二次污染簸箕,包括簸箕本體1,其中:它還包括上伸縮桿2、下 伸縮桿3、伸縮鎖4、連接架5、連接環6、擋板7 ;所述的上伸縮桿2套在下伸縮桿3內并通 過伸縮鎖4固定連接,所述的連接架5設置在下伸縮桿3的下端,連接架5的兩端分別固定 在簸箕本體1的兩側外面,所述的擋板7通過連接環6與簸箕本體1開口處的上邊緣活動 連接。
[0009] 本發明使用時,上伸縮桿的末端拉出,并以伸縮鎖固定,即可使用。
【權利要求】
1. 一種防二次污染簸箕,包括簸箕本體(1),其特征是:它還包括上伸縮桿(2)、下伸縮 桿⑶、伸縮鎖(4)、連接架(5)、連接環(6)、擋板(7);所述的上伸縮桿⑵套在下伸縮桿 (3)內并通過伸縮鎖⑷固定連接,所述的連接架(5)設置在下伸縮桿⑶的下端,連接架 (5)的兩端分別固定在簸箕本體⑴的兩側外面,所述的擋板(7)通過連接環(6)與簸箕本 體(1)開口處的上邊緣活動連接。
【文檔編號】A47L13/52GK104116474SQ201410382554
【公開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6日 優先權日:2014年8月6日
【發明者】李水超, 李紀元 申請人:潞城市卡樂富音詞英語學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