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積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積木。
本實用新型的發明人曾申請過關于積木的專利,例如臺灣專利公告第142565號“可分解式立體金字塔及平面拼盤結構”,公告第285070號“一種可由平面式排列組合轉變成為可堆疊叁種不同立體形態之球形積木”,于前述案例中所有的拼塊都是以“球形”為單位而一體組成,即“拼塊”是由多個球形積木組成,故不同的拼塊及不同的數量可組合、排列、堆疊出各種不同的平面或立體造型。
但是,若將習式“球形”積木改為“方形”積木時,方形單位的拼塊卻無法組合、排列、堆疊出與圓形單位拼塊一樣的平面或立體形態,顯見習式積木拼塊排列組合方式不能適用在“方形”單位的積木拼塊上,故為了使方形積木也能組合排列及堆疊出各式不同的形態,必須再設計出一種以“方形”為單位的積木組合,進以增加游戲種類及寓教于樂的使用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以“方形”為單位的可以組合、排列、堆疊的可變化組合形態的堆疊積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可變化組合形態的堆疊積木,其特征在于它由方塊單元一體構成的九塊不同立體造型的積木組合而成,第一積木是由三個方塊單元以90度角一體連接成等邊“”形;第二積木是由四個方塊單元以90度角一體連接成長腳“L”形;第三積木是由四個方塊單元以90度及180度角一體連接成等邊“ㄅ”形;第四積木是由四個方塊單元以90度及180度角一體連接成等邊“”形;第五積木是由四個方塊單元以90度及180度角一體連接成正方“□”形;第六積木是由四個方塊單元以90度及180度角一體連接成為長腳“”形;第七積木是由四個方塊單元組成的組合體,其中三個方塊單元以90度角一體連接成“”形,再于一垂直方塊的側邊連接另一方塊單元;第八積木是由四個方塊單元組成的組合體,其中三個方塊單元以90度角連接成等邊“”形,再于上端方塊的右側連接另一方塊單元;第九積木是由四個方塊單元組成的組合體,其中三個方塊單元以90度角連接成等邊“”形,再于上端方塊單元左側連接另一方塊單元。
本實用新型系設計出十種不同立體造型的積木搭配拼盤、骰盒共同實施,該十種積木皆為三個或四個“方形”單元構成,且積木單元間的連接系呈九十度或一百八十度角,并以一體成型或單元間相互嵌合成型;運用此十種積木得以排列、組合、堆疊出各種不同的幾何平面或立體造型。
再者,前述積木可與拼盤配合實施,拼盤可為單層或雙層拼盤,在拼盤底面具有規則排列的插扎,使用者可預先插入若干個底部具有插榫的單元積木在拼盤上,再將剩余空間供多種積木排入,而鋪滿成單層或雙層幾何形狀。
其次,前述積木骰盒的搭配下,自由選擇出其中七個積木來排列、堆疊出金字塔造型。
本實用新型系由九塊主積木拼組成各種平面、立體、多層造型,另再增加一塊副積木后,而以十塊積木配合不同型式的拼盤及骰盒的實施下,而衍生出多種不同三立方體玩法,由于游戲方法及種類眾多,又困難度與趣味性各為不同,所以能激發不同年齡層的思考空間,進而達到腦力激蕩,益智、趣味以及娛樂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可獲得下列結果1、多個積木能組合、排列、堆疊出各種不同的平面及立體造型,且形態與習式圓形積木排列組合堆疊的形態是不同的。
2、積木可配合拼盤實施,而形成另一種新的排列組合及游戲方法,進而提供另一層次積木玩法。
3、積木可搭配骰盒,在骰盒的數字變化下,能以部份積木組合出金字塔造型,故可激發另種趣味及益智效果。
4、基本游戲方法及種類變化頗多,且困難度各有不同,可激發使用者更大想像空間,適合各種不同年齡層使用。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做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九種積木的立體圖。
圖2—1系本實用新型一體成型的積木圖。
圖2—2系本實用新型具刻線的積木圖。
圖2—3系本實用新型拼接組成的積木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以積木堆高平衡的實施例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以2×4個單元積木組成單排立方體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以3×4個單元積木組成單排立方體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以3×5個單元積木組成單排立方體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以2×6個單元積木組成單排立方體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以四塊積木堆疊出垂直三角形的立體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以六塊積木堆疊出等腰三角形的立體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以六塊積木堆疊出柱形立體圖。
圖11—1系本實用新型堆疊成2×2×8個單元的長柱體造型圖。
圖11—2系
圖11—1長柱體的每層結構圖。
圖12—1系本實用新型堆疊成2×4×4個單元的長柱體造型圖。
圖12—2系
圖12—1長柱體的每層結構圖。
圖13—1至圖40—1均為本實用新型堆疊成3×3×3個單元的立方體實施例圖。
圖13—2至圖40—2分別為
圖13—1至圖40—1立方體的每層結構圖。
圖41—1為本實用新型堆疊成立體金字塔的實施例圖。
圖41—2為圖41—1金字塔的每層結構圖。
圖42為本實用新型拼盤與二方塊的立體圖。
圖43為圖42拼盤與方塊的斷面圖。
圖44為圖42拼盤與二方塊、六種積木組合后的立體圖。
圖45為本實用新型拼盤與十五個方塊、九種積木的立體分解圖。
圖46系圖45拼盤與十五個方塊、九種積木組合后的立體圖。
圖47為本實用新型積木配合拼盤組成一金字塔的實施圖。
圖48為圖47的立體組合圖。
圖49為本實用新型積木配合拼盤組成另種金字塔的實施圖。
圖50—1為本實用新型積木配合小拼盤的實施圖。
圖50—2為圖50—1的立體分解圖。
圖51—1為本實用新型積木配合小拼盤的實施圖。
圖51—2為圖51—1的立體分解圖。
圖52—1為本實用新型積木配合小拼盤的實施圖。
圖52—2為圖51—1的立體分解圖。
圖53—1為本實用新型積木配合小拼盤的實施圖。
圖53—2為圖53—1的立體分解圖。
圖54—1為本實用新型積木配合小拼盤的實施圖。
圖54—2為圖54—1的立體分解圖。
圖55為本實用新型骰盒的立體分解圖。
圖56為本實用新型骰盆的立體組合圖。
圖57為本實用新型另種骰盒立體組合圖。
圖58—1為依據本實用新型骰盒變化而堆疊成3×3×3個單元的立方體實施例。
圖58—2為圖57—1的立方體每層結構圖。
如
圖1所示,揭示出十種不同立體造型的積木11—20,該十種積木11—20各為三個或四個不等的方塊(或方形)單元構成,方塊單元間的連接呈90度或180度,并以一體成型方式組成,每一塊積木分別以不同顏色或符號區分,以利于視別。再者,十塊積木在游戲中只有九塊11—19是主要積木,而另一積木20為搭配性積木。
積木在一體成型后的造型如圖2—1所示,為便于確認積木是由三或四個方塊單元組成,可在表面以刻線101(如圖2—2所示)或以印刷線表示;其次也能如圖2—3所示以方塊單元的凸榫102與榫槽103相嵌成形。這十塊積木的造型則如下列所述第一積木11是由三個方塊單元以90度角一體連接成等邊“”形;第二積木12是由四個方塊單元以90度角一體連接成長腳“L”形;第三積木13是由四個方塊單元以90度及180度角一體連接成等邊“ㄅ”形;第四積木14是由四個方塊單元以90度及180度角一體連接成等邊“”形第五積木15是由四個方塊單元以90度及180度角一體連接成正方“□”形;第六積木16是由四個方塊單元以90度及180度角一體連接成為長腳“”形;第七積木17是由三個方塊單元以90度角一體連接成“”形,再于一垂直方塊的側邊連接另一方塊單元,而成為四個方塊單元組成的組合體;第八積木18是由三個方塊單元以90度角連接成等邊“”形,再于上端方塊的右側連接另一方塊單元,而成為四個方塊單元組成的組合體;第九積木19是由三個方塊單元以90度角連接成等邊“”形,再于上端方塊單元左側連接另一方塊單元,而成為四個方塊單元組成的組合體;第十積木20是由三個方塊單元以一直線串聯的組合體。
本實用新型的游戲方式可由下列說明進一步獲知,在游戲時附以一本游戲說明書,以介紹玩法及提供解答,其中圖3所示系積木垂直堆高以求得平衡的實施圖,圖中揭示運用此十個積木11—20可垂直堆疊出高二十四層的不規則柱體,其堆疊方式不拘,只要能達到重心平衡就可完成二十四層堆疊,藉此可培養出重心平衡的游戲樂趣。
如圖4所示,系本實用新型以二個積木組成的單排立方體實施圖,其運用第二、六積木12、16以2×4=8個方塊單元組成單排立方體。
如圖5所示,系本實用新型以三個積木組成的單排立方體實施圖,其運用第二、五、六積木12、15、16以3×4=12個方塊單元組成單排立方體。
如圖6所示,系本實用新型以四個積木組成的單排立方體實施圖,其運用第一、二、五、六積木11、12、15、16以3×5=15個方塊單元組成單排立方體。
如圖7所示,系本實用新型以二個積木組成的單排立方體實施圖,圖中揭示運用第二、五、六積木12、15、16以2×6=12個方塊單元組成單排立方體。
如圖8所示,系本實用新型運用四塊積木組成單排垂直三角形實施圖,其運用第一、二、三、四個積木11—14堆疊成垂直三角形,其中二垂直邊為5×5方塊單元,斜邊是斜梯形。
如圖9所示,系本實用新型運用六塊積木組成單排等腰三角形實施圖,其運用第一至六塊積木11—16堆疊成一個等腰三角形,其中底邊為7個方塊單元,而兩斜邊呈斜梯形。
如
圖10所示,系本實用新型運用六塊積木組成柱形實施圖,其運用第一—六塊積木11—16共23個方塊單元以2×12方塊單元向上堆疊成十二層高的柱形。
圖11—1所示,系本實用新型使用八塊積木堆疊出2×2×8方塊單元的長柱體實施圖,其運用八塊積木12—19而堆疊成八層的立體長柱體;若將每層方塊單元予以分解,則如
圖11—2所示。
如
圖12—1所示,系本實用新型使用八塊積木堆疊成2×4×4方塊單元的矩形體實施圖,圖中揭示利用八塊積木12—19堆疊成四層的矩形體;若將每層方塊單元予以分解,則如
圖12—2所示。
圖13—1至圖40—1所示皆系以七塊積木堆疊出3×3×3方塊單元的立方體實施圖其游戲方式是由九個積木11—19當中任意取出二塊積木,再以七塊不同積木組合成3×3×3方塊單元的立方體。如
圖13—1系利用七塊積木11、14—19(不含第二、三積木12、13)而堆疊出3×3×3方塊單元的立方體;若將每層方塊單元分解,則如第十三—2圖所示。
圖14—1實施圖系取出二積木12、14,而以剩余的七塊積木堆壘出3×3×3方塊單元的立方體。在實施
圖15—1中取出二積木12、15。
圖16—1實施圖系取出二積木12、16。
圖17—1實施圖系取出二積木12、17。
圖18—1系取出二積木12、18;
圖19—1系取出二積木12、19;第二十一1實施例系取出二積木13、14;第廿—1實施圖系取出二積木13、15;圖22系取出二積木13 16;圖23—1系取出二積木13、17;圖24—1系取出二積木13、18;圖25—1系取出二積木13、17;圖26—1取出二積木14、15;圖27—1系取出二積木14、16;圖28—1系取出二積木14、17;而圖29—1系取出二積木14、18;圖30—1的實施例取出二積木14、19;圖31—1系取出二積木15、16;圖32—1實施圖系取出二積木15、17;圖33—1系取出二積木15、18;圖34—1系取出二積木15、19;圖35—1取出二積木16、17;圖36—1系取出二積木16、18;圖37—1系取出二積木16、19;圖38—1取出二積木17、18;圖39—1取出二積木17、19;圖40—1,系取出二積木18、19。
又若將前述3×3×3立方體的每層方塊單元排列位置分解,則可由13—2圖至第40—2圖所示的立體分解圖中獲得了解。
另如圖41—1所示,系本實用新型堆疊成立體金字塔的實施例圖,使用者運用九塊積木11—19(不含第十塊積木20)而堆疊出立體金宇塔,該金字塔的底層為5×5個單元、中層為3×3單元、頂層為1單元。若將前述金字塔每層方塊單元予以分解,則如圖41—2所示,此實施困難度高于前述立方體組合。
除了上述積木排列組合的實施例外,該積木還能配合拼盤一同實施,例如圖42所示,則系積木填滿“單層”拼盤的實施圖,圖中揭示出拼盤3的周邊設有邊框32,表面具有5×525個規則排列的插扎31,在游戲前先將二個具有插榫41的方塊4(如圖43所示)插入插扎31內,或將方塊4與螺孔42配合螺絲43的方式固定在插扎31內,其中,后者固定雖較為麻煩,但可防止兒童在游戲過程中偷改方塊4位置。在固定二個方塊4位置后,拼盤3還剩下二十三個方塊空間,這時藉由六塊積木11—16的二十三個方塊單元將空間補滿(如圖44所示),成為一個5×5×1(層)的幾何形狀。前述中,由于二個方塊4的位置能任意變換,所以能使六塊積木產生不同排列組合,而每一種排列組合的解法各為不同。
如圖45所示,系本實用新型積木填滿“雙層”拼盤空間的實施圖,圖中揭示拼盤5的周邊設有邊框52(可為三邊或四框),表面具有5×5=25個規則排列的插扎51,于空間內可容納雙層共五十個方塊單元的積木。在游戲前先將十五個方塊4插入拼盤5內,然后將剩余的三十五個方塊空間由九塊積木11—19予以填滿(如圖46所示),所以能排列出5×5×2(層)的幾何形狀。由于十五個方塊4位置能任意擺置,所以能使九塊積木產生多種不同排列組合,而每一種排列組合解法也各為不同。
如圖47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積木配合拼盤而組成大金字塔實施圖,圖中揭示出以九塊積木11—19組成的小金字塔及由上拼盤6、中拼盤7、下拼盤8組成的底座,其組合后構造如圖48所示;其中,上拼盤6為雙層拼盤,在上方容槽61內可容量廿五個具有插榫41的方塊4,方塊上可由九塊積木11—19堆壘出小金字塔;而中拼盤7上分隔出不同大小的區域空間71—74,其可容量游戲手冊10、骰盒9、四個備用方塊21(用于連接斷裂的積木);下拼盤8是由五個不同形狀的小拼盤81—85組成,每一小拼盤上具有插扎801以容具有插榫41的方塊4插入。
如圖49所示,為九塊積木與上拼盤的另種組合實施圖,前述上拼盤6可由容槽61內取出一個方塊4’,該方塊4’可插在任一方塊4的插扎42上,利用此基本形態能供九塊積木11—19堆疊出一金字塔;同理,若任意移動二個或二個以上不等的方塊4’,則能使九塊積木排列出不同的金字塔造型,因此其解法也有許多種。
圖50—1至54—1所示為多塊積木配合五種不同的小拼盤的實施圖,其中,圖50—1是在具有2×9單元的小拼盤81上先插入一方塊4(可同參圖50—2),然后在剩下的十七個單元空間中以九塊積木11—19堆疊出2×9×2(層)立方體;而每層方塊單元的排列位置如圖50—2所示。
如圖51—1所示,是在具有1×6單元的小拼盤82上先插入一方塊4(可同參圖51—2),然后在剩下的五個單元空間中以六塊積木11—16堆疊出1×6×4(層)的立方體;而每層方塊單元的排列位置如圖51—2所示。
如圖52—1所示,是在具有4×6單元的小拼盤83上先插入一方塊4(可同參圖52—2),然后在剩下的廿五個單元空間中以六個積木11—16排列成4×6×1(層)的單層立方體。
如圖53—1所示,是在具有3×3單元的小拼盤84上先插入一方塊4(可同參圖53—2),然后在剩下的八個單元空間中以九個積木11—19堆疊出3×3×4(層)的立方體;其每層方塊單元的排列位置如圖53—2所示。
如圖54—1所示,是在具有2×3單元的小拼盤85上先插入一方塊4(可同參圖54—2),然后在剩下的五個單元空間中以九個積木11—19堆疊出2×3×6(層)的立方體;其每層方塊單元的排列位置如圖54—2所示。
前述圖47中曾揭露出一骰盒9,如圖55所示,該骰盒9是為搭配十個積木11—20玩法而設計,其系由一透明盒體91、一貼于盒體下的號碼紙92、一覆蓋在盒體下的底蓋93、一覆蓋在盒體上的頂蓋94以及數個圓球95組合而成。其中,盒體91上具有嵌槽914可供頂蓋94底面的凸出嵌塊941嵌入,而盒體91下具有嵌槽915可供底蓋93頂面的凸出嵌塊931嵌入;又盒體91兩側設有斜壁913,內部有一隔板912可將十個位于底面的孔槽911分隔成二個區域,其中,小區域只有二個孔槽,大區域有八個孔槽,而在小區域內置入一圓球95’,大區域內置入六個圓球95。號碼紙92的表面印刷有十個與前述孔槽911對稱設置的號碼及顏色,該號碼及顏色與十個積木相同,其中,位于小區域內的二個號碼是A(11)、J(20),而位于大區域內的八個號碼是B—F(12—19);骰盒9在組合后的構造如圖56、57所示。
前述骰盒9在使用者搖動后會使圓球95、95’在盒體91內滾動,當保持靜止時,各圓球受盒體內兩斜壁913影響而自動滾入孔槽911內,因此小區域內的圓球95’會滾入其中一孔槽內,而二個號碼A(11)、J(20)中必有一個被圓球95’覆蓋;大區域內的六個圓球95會滾入其中六個孔槽911內,所以八個號碼B—F(12—19)中必有六個會被圓球95覆蓋。最后,骰盒9中只有三個號碼未被圓球覆蓋,這三個號碼假設為A(11)、E(15)、H(18),此時取出與此三個號碼相同的三塊積木11、15、18,然后以剩下的七塊積木堆疊出3×3×3(層)立方體,該三立方體的造型如圖58—1所示,其每層方塊單元分解后的排列如圖58—2所示;同理,藉由骰盒9的變化可由十個積木11—20中任意挑選出三塊積木,然后以剩下的七塊積木堆壘出各種不同的3×3×3(層)立方體,因此,本實用新型十塊積木11—20在搭配骰盒9下能產生多種不同三立方體,故饒富益智及趣味性。
其次,還能以圖57所示的骰盒9’配合積木來實施三立方體堆愛玩法,該骰盒9,與前述骰盒9不同處在于無小區域及圓球95’,反而是以大區域的八個孔槽911配合八塊積木B—I(12—19)及六個圓球95;當骰盒9’靜止時,八個號碼中必有二個號碼未被圓球95覆蓋,將這二個與號碼同號的積木取出,再以剩下的六個積木配合第一積木11(或第十積木20)成為七個積木,再藉此堆疊出3×3×3(層)立方體。
權利要求1.一種可變化組合形態的堆疊積木,其特征在于它由方塊單元一體構成的九塊不同立體造型的積木組合而成,第一積木是由三個方塊單元以90度角一體連接成等邊“”形;第二積木是由四個方塊單元以90度角一體連接成長腳“L”形;第三積木是由四個方塊單元以90度及180度角一體連接成等邊“ㄅ”形;第四積木是由四個方塊單元以90度及180度角一體連接成等邊“”形;第五積木是由四個方塊單元以90度及180度角一體連接成正方“□”形;第六積木是由四個方塊單元以90度及180度角一體連接成為長腳“”形;第七積木是由四個方塊單元組成的組合體,其中三個方塊單元以90度角一體連接成“”形,再于一垂直方塊的側邊連接另一方塊單元;第八積木是由四個方塊單元組成的組合體,其中三個方塊單元以90度角連接成等邊“”形,再于上端方塊的右側連接另一方塊單元;第九積木是由四個方塊單元組成的組合體,其中三個方塊單元以90度角連接成等邊“”形,再于上端方塊單元左側連接另一方塊單元。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變化組合形態的堆疊積木,其特征在于所述積木還配有拼盤及將拼盤內空間補滿的若干方塊。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可變化組合形態的堆疊積木,其特征在于所述拼盤表面上可預設規則排列的插扎,以供具有插榫的方塊插入后而固定。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可變化組合形態的堆疊積木,其特征在于所述拼盤表面上預設規則排列的插扎。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變化組合形態的堆疊積木,其特征在于增設一積木,該積木是由三個方塊單元以一直線串聯的組合體。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變化組合形態的堆疊積木,其特征在于增設一第十塊積木,以所述十塊積木配合骰盒抽樣出七個積木來堆疊三立方體。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可變化組合形態的堆疊積木,其特征在于骰盒由一透明盒體、一貼于盒體下的號碼紙、一底蓋、一頂蓋以及數個圓球組成;所述盒體內設有一隔板,將盒底的十個排列孔槽分隔成二個區域,其中小區域有二個孔槽,大區域具有八個孔槽;小區域內置有一圓球,大區域內置有六個圓球。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可變化組合形態的堆疊積木,其特征在于所述盒體上具有供頂蓋底面的凸出嵌塊嵌入的嵌槽,所述盒體下具有供底蓋頂面凸出嵌塊嵌入的嵌槽,所述盒體兩側設有斜壁。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變化組合形態的堆疊積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塊積木除外,在其余的八塊積木中抽樣出六個積木,配合骰盒堆疊三立方體。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可變化組合形態的堆疊積木,其特征在于所述骰盒由一透明盒體、一貼于盒體下的號碼紙、一底蓋、一頂蓋以及數個圓球組合而成;所述盒體底面設有八個排列孔槽,盒內設有六個圓球。
11.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變化組合形態的堆疊積木,其特征在于所述九個積木配合上拼盤、中拼盤、下拼盤組合成一大型金字塔。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一種可變化組合形態的堆疊積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拼盤的容槽置入廿五個單元方塊。
13.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一種可變化組合形態的堆疊積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拼盤是由2×9、1×6、4×6、3×3或2×3單元的五個小拼盤組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可變化組合形態的堆疊積木,主要系由十種不同立體造型的積木組合而成,該十種積木各為三個或四個不等的方塊單元構成,且積木單元間的連接角度系呈九十度或一百八十度角,又為一體成型或各單元間相互嵌接,而運用此十種積木能組合、排列、堆疊出水平、立體或金字塔造型的堆疊積木。積木還能與各種不同形狀的拼盤配合,而排列出水平或立體的積木造型;由于本實用新型戲法眾多,遂可激發各年齡層的思考空間,進而達到益智及寓教于樂的效果。
文檔編號A63H33/04GK2467143SQ0120024
公開日2001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01年2月16日 優先權日2001年2月16日
發明者鄭明顯 申請人:鄭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