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新型手拋圈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體育健身用品,尤其是涉及一種新型手拋圈。
技術背景手拋圈是一種體育健身器械,由于其趣味性強運動量適宜,且不受場地的限制,所 以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和使用。現有的手拋圈的圈體采用實心結構,容易變形且變形后不易復原。如申請號為 2007200955979的中國專利文獻所公開的一種手拋圈,該設計為實心結構,拋出后轉動時 容易抖動,轉動不夠穩定。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手拋圈所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不易變形、復原性能好,旋轉平穩的新型手拋圈。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新型手拋圈,包括圈體,所述的 圈體內設置有空腔。所述的空腔內設有支撐體。所述的支撐體由金屬絲構成。所述的金屬絲設置為至少一根。所述的支撐體為彈簧。所述的彈簧設置為至少一根。所述圈體的截面為圓形、橢圓形或幾何形狀。所述的圈體上設有與空腔連通的氣門嘴。所述的圈體橫截面直徑為0. 5 5cm。所述的圈體的外徑10 80cm。所述的圈體為具有彈性的高分子材料制成。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1、 圈體內設置有空腔,比實心圈體更節省材料且彈性更好,采用具有彈性的高分 子材料制成,手感好。2、 本實用新型可內置支撐體,使其長期使用不易變形,使用中轉動平穩、不抖動, 即使變形也很容易復原。3、 圈體上設有氣門嘴,可通過氣門嘴往內腔充氣以支撐圈體。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截面的一種示意圖。圖中,1、圈體;2、空腔;3、金屬絲;4、彈簧;5、氣門嘴。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 描述,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如圖l、圖2所示,本新型手拋圈,包括設置有空腔2的圈體1,所述空腔2內可設置支撐體以增大新型手拋圈的復原性能。圈體1由高分子材料制成。高分子材料為橡膠、熱塑性彈性體或改性塑料其中的一 種。當采用熱塑性彈性體或改性塑料時可采用注塑方法制造圈體l,當采用橡膠時可才用壓模方法制造圈體1。圈體1橫截面直徑為0. 5 5cm,優選為1 4cm;圈體1的圈徑為 10 80cm。圈體1的橫截面的外輪廓可以為圓形、橢圓形或幾何形狀,如圖2所示,圈體1的 截面也可以為兩端大中間小的形狀。圈體1的外表面可以為光滑面也可以設計為有突起 的各種圖案。當空腔2內不設置支撐體的時候,圈體1上可設置與空腔2連通的氣門嘴5, 可通過氣門嘴5對空腔2充氣以支撐圈體1。支撐體可以由金屬絲3構成,金屬絲3設置為至少一根。支撐體也可以為彈簧4巻 曲焊接而成。彈簧4可為單根的也可以為多根復合而成。彈簧可以采用直徑為0. 3 5. Omm 的單根線狀鋼絲,優選為0. 3 0. 5mm的單根線狀鋼絲或采用直徑為0. 1 1. 5mm的鋼絲 多根復合而成。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 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 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手拋圈,包括圈體,其特征是,所述的圈體內設置有空腔。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新型手拋圈,其特征是,所述的空腔內設有支撐體。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手拋圈,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撐體由金屬絲構成。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手拋圈,其特征是,所述的金屬絲設置為至少一根。
5、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手拋圈,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撐體為彈簧。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手拋圈,其特征是,所述的彈簧設置為至少一根。
7、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新型手拋圈,其特征是,所述圈體的截面為圓形、橢圓形 或幾何形狀。
8、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新型手拋圈,其特征是,所述的圈體上設有與空腔連通的 氣門嘴。
9、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新型手拋圈,其特征是,所述的圈體橫截面直徑為0.5 5cm。
10、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新型手拋圈,其特征是,所述的圈體的外徑10 80c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手拋圈,包括圈體,圈體內設置有空腔。由于圈體內設置有空腔,這樣比實心圈體更節省材料且彈性更好,圈體采用具有彈性的高分子材料制成,手感好。空腔內可置支撐體,可使其長期使用不易變形,使用中轉動平穩、不抖動,既使變形也很容易復原。
文檔編號A63B67/06GK201115770SQ200720098089
公開日2008年9月17日 申請日期2007年11月26日 優先權日2007年11月26日
發明者吳云鶴 申請人:吳云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