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可拆分的呼拉圈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呼拉圈,尤其是一種可拆分的呼拉圈。
背景技術:
呼啦圈又稱健身圈,20世紀50年代流行于歐美、澳日等國。由于其輕便美觀,練習活動占地不大,很快成為一項老少皆宜的運動項目。熟練者能獲得腰腹肌肉、臀部肌肉、腿部肌肉較好的運動與發展,能有效提高人體腰、髖、膝關節的靈活性、柔韌性。自從八十年代呼啦圈傳入中國之后,就被大眾所喜愛,目前呼啦圈在全國各地都比較普及。經常參加呼啦圈運動能夠保持良好的身段,使得身體的腰腹、臀腿肌肉不僵硬、不退化。呼拉圈由塑料或橡膠制成,其規格、重量沒有嚴格的規定。練習者可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也可用藝術體操的圈代替,對場地器材要求不高。現在,所有的呼啦圈都是固定的,不可拆分的,占有體積大,存放時占用空間,旅行時不便于攜帶。一些呼啦圈運動愛好者在出差、旅行時,因不方便攜帶呼啦圈,而不能從事呼啦圈運動,影響煅練身體。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的呼啦圈不可拆分的、占有體積大、存放時占用空間、旅行時不便于攜帶等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可拆分的呼拉圈,旅行時或存放時可以將呼拉圈拆分開,分解成完全相同的四個部份,便于攜帶,特別適合出差、旅行者。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本發明提供一種可拆分的呼拉圈, 由完全相同的四個部份組成,每一個部份由大管1、小管2組成,大管1、小管2上各有一個小孔3。當四個部份相互連接,也就是一部份小管2插入另一部份大管1,并用螺絲,或鐵線、 繩通過小孔3固定,從而成為一個固定、完整的呼拉圈。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當一些呼啦圈運動愛好者在出差、旅行時,因本發明攜帶方便,從而隨身攜帶,在外出時,可以隨時隨地從事呼啦圈運動,煅練身體。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的內容做進一步詳細說明。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大管,2.小管,3.小孔。
具體實施例方式在圖1中,主要由完全相同的四個部份組成,每一個部份由大管1、小管2組成,大管1、小管2上各有一個小孔3。大管1,直徑視呼拉圈大小而定,長度是呼拉圈周長的四分之一。小管2,直徑比大管1的直徑小,長度視呼拉圈大小而定,同一部份的大管1和小管
32相互連接固定,一部份小管2可以插入另一部份大管1。小孔3,存在于大管1和小管2的一邊,當一部份小管2插入另一部份大管1時,使用螺絲,或鐵線、繩通過小孔來固定一部份大管1和另一部份小管2的連接。當四個部份相互連接,也就是一部份小管2插入另一部份大管1,并用螺絲,或鐵線、繩通過小孔3固定,從而成為一個固定、完整的呼拉圈。旅行時或存放時可以將呼拉圈拆分開,分解成完全相同的四個部份,便于攜帶,特別適合出差、旅行者。上列詳細說明是針對本發明可行實施例的具體說明,該實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凡未脫離本發明所為的等效實施或變更,均應包含于本案的專利范圍中。
權利要求
1. 一種可拆分的呼拉圈,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完全相同的四個部份組成,每一個部份由大管1、小管2組成,大管1、小管2上各有一個小孔3,當四個部份相互連接,也就是一部份小管2插入另一部份大管1,并用螺絲,或鐵線、繩通過小孔3固定,從而成為一個固定、 完整的呼拉圈,旅行時或存放時可以將呼拉圈拆分開,分解成完全相同的四個部份,便于攜帶,特別適合出差、旅行者。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拆分的呼拉圈,主要由完全相同的四個部份組成,每一個部份由大管1、小管2組成,大管1、小管2上各有一個小孔3。當四個部份相互連接,也就是一部份小管2插入另一部份大管1,并用螺絲,或鐵線、繩通過小孔3固定,從而成為一個固定、完整的呼拉圈。旅行時或存放時可以將呼拉圈拆分開,分解成完全相同的四個部份,便于攜帶,特別適合出差、旅行者。當一些呼啦圈運動愛好者在出差、旅行時,因本發明攜帶方便,從而隨身攜帶,在外出時,可以隨時隨地從事呼啦圈運動,煅練身體。
文檔編號A63B19/02GK102258841SQ201110230449
公開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10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10日
發明者陳韻姿 申請人:陳韻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