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協力接球網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體育器具,具體地講,本發明涉及一種適合訓練低齡幼兒之間協調能力的協力接球網。
背景技術:
幼兒老師按照教學大綱要求,有目的開展一些生動、有趣的群體體育活動,有利于培育幼兒身體協調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能夠培育集體榮譽感。目前,適合幼兒的群體體育項目不少,例如丟手絹、老鷹捉小雞等傳統體育項目既有很強的娛樂性又有鍛煉價值,而且符合幼兒生理和心理特點,所以得到廣大幼兒的喜愛。現有適合幼兒群體體育器具均由一人操控,具有很大的操控靈活性,操控過程中沒有嚴格姿勢要求,也沒有過多協調問題。但是,現有器具缺少與伙伴合作機會,不易培養幼兒的團體協作精神。
發明內容
本發明主要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出一種結構簡單、制作容易、使用安全,適用幼兒群體體育活動的協力接球網。本發明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技術目標。協力接球網,它是纖維織物制品,該平面結構的網由外框邊、縱條、橫條和拉手環共同縫制而成。其改進之處在于所述縱條和橫條為15_ 30_等寬布條,兩者交錯縫制形成一組30mmX 50mm均勻相間的矩形網孔,縱條和橫條比外框邊窄5mm IOmm,兩端分別與外框邊相對應內邊沿縫制連接。所述外框邊平面面積為O. 3 Hf O. 6 Hf,其外邊沿縫制連接均布的2 4只拉手環。上述結構中,外框邊為平面矩形框或平面圓形框,以及平面橢圓形框。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積極效果
1、結構簡單,制作容易;
2、通過與伙伴合作完成接球訓練,可鍛煉幼兒之間的協調能力;
3、共同完成一項集體活動,有利于培養幼兒團結協作精神及集體榮譽感。
圖I是本發明結構示意圖,圖中外框邊為平面矩形框。圖2是本發明結構示意圖,圖中外框邊為平面圓形框。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根據附圖并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圖I所示的協力接球網是纖維織物制品,該平面結構的網由外框邊I、縱條2、橫條3和拉手環4共同縫制而成。本發明中縱條2與橫條3為15mm 30mm等寬布條,兩者交錯縫制形成一組30mm 50mm均勻相間的矩形網孔,縱條2和橫條3比外框邊I窄5mm 10mm,兩端分別與外框邊I相對應內邊沿縫制連接。外框邊平面面積為O. 3 Hl2 O. 6 Hl2,其外邊沿縫制連接均布的2 4只拉手環4。本實施例如圖I所示,其中外框邊I為平面面積為O. 4 m2的矩形框,它是由4名幼兒一起參與的協力接球網。在寬28mm的外框邊I四個角 邊沿處縫制4只拉手環4,外框邊I內沿分別縫制交錯排列寬20mm的縱條2和橫條3,形成40mmX40mm的一組矩形網孔。應用時,4名幼兒分別手拉I只拉手環4,使協力接球網張開接老師拋出的小皮球,接到小皮球數量多的一組幼兒獲勝。本實施例通過4名幼兒共同協作完成接球運動,提升參與運動幼兒之間的協調能力,能夠有效培養幼兒團結協作精神及集體榮譽感。
權利要求
1.一種協力接球網,它是纖維織物制品,該平面結構的網由外框邊(I)、縱條(2)、橫條(3)和拉手環(4)共同縫制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縱條(2)和橫條(3)為15mm 30mm等寬布條,兩者交錯縫制形成一組30mmX 50mm均勻相間的矩形網孔,縱條(2 )和橫條(3 )比外框邊(I)窄5mm 10mm,兩端分別與外框邊(I)相對應內邊沿縫制連接;所述外框邊(I)平面面積為O. 3 Hf O. 6 rtf,其外邊沿縫制連接均布的2 4只拉手環(4)。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協力接球網,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邊(I)為平面矩形框。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協力接球網,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邊(I)為平面圓框。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協力接球網,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邊(I)為平面橢圓框。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協力接球網,它是纖維織物制品,該平面結構的網由外框邊、縱條、橫條和拉手環共同縫制而成。所述縱條和橫條為15mm~30mm等寬布條,兩者交錯縫制形成一組30mm~50mm均勻相間的矩形網孔,縱條和橫條比外框邊窄5mm~10mm,兩端分別與外框邊相對應內邊沿縫制連接。所述外框邊平面面積為0.3㎡~0.6㎡,其外邊沿縫制連接均布的2~4只拉手環。本發明應用時由參與運動的幼兒各牽拉一只拉手環,使協力接球網張開接老師拋出的小皮球,接到小皮球數量多的一組幼兒獲勝。幼兒通過參與此項運動可提升與伙伴之間的協調能力,能夠有效培養幼兒團結協作精神及集體榮譽感。
文檔編號A63B26/00GK102949815SQ20111024674
公開日2013年3月6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25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25日
發明者李紅梅, 沈巧云, 張愛蘭 申請人:姜堰市橋頭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