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演出用觀眾椅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觀眾椅,適用于表演等場合。
背景技術: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觀眾對演出效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表演的道具、舞臺以及觀眾的座椅作為演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演出效果起著重要作用。普通的觀眾椅就是常規結構,僅僅具有座椅的功能,針對特殊場景的舞臺演出,比如地震效果,僅憑演出道具和舞臺設計很難讓觀眾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雖能讓觀眾理解場景,卻與逼真相去甚遠。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解決現有觀眾椅功能單一的缺點,提供一種通過氣缸牽引能實現座椅地震效果的演出用觀眾椅。為此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演出用觀眾椅,包括有若干座椅,還包括有框架、雙排軌道,所述框架位于座椅的下方,座椅固接在框架的上端面;所述軌道位于框架的下方,布置在框架的兩側,與基面固接;所述框架的下方設有對稱的四根支撐桿,所述支撐桿延伸至兩軌道的內側;所述軌道朝內側開口,所述支撐桿外側設有與軌道配合的滑輪,所述滑輪布置在所述軌道中;所述軌道內的下端面設有高低起伏的凸臺,兩排軌道的凸臺呈錯位布置;還包括有驅使框架沿軌道滑移的氣缸,氣缸座固接在框架下方的基面,所述框架內設有橫檔,氣缸的活塞桿與橫檔固接。所述座椅包括有椅腿,所述椅腿的底端與框架上端面固接。所述座椅為4至6個。所述基面為地面。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氣缸牽引框架的結構,座椅與框架固接一體,氣缸活塞桿的推拉運動使滾輪沿軌道往復滑移,帶動座椅作相應的水平滑移,由于兩組軌道的軌道面設有互相錯位的凸臺,使座椅在水平移動的同時又能產生前后高低落差的效果, 從而使觀眾有種地震的感覺,配合舞臺和道具,給觀眾如同在地震現場的直接感受,表演效果多姿多彩;2、結構簡單、制作成本低、使用效果好。
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側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兩組軌道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附圖1-3,一種演出用觀眾椅,包括有若干座椅1,還包括有框架2、雙排軌道3,所述框架位于座椅的下方,座椅固接在框架的上端面;所述軌道位于框架的下方,布置在框架的兩側,與基面固接;所述框架的下方設有對稱的四根支撐桿4,所述支撐桿延伸至兩軌道的內側;所述軌道朝內側開口,所述支撐桿外側設有與軌道配合的滑輪5,所述滑輪布置在所述軌道中;所述軌道內的下端面設有高低起伏的凸臺6,兩排軌道的凸臺呈錯位布置;還包括有驅使框架沿軌道滑移的氣缸7,氣缸座8固接在框架下方的基面,所述框架內設有橫檔9,氣缸的活塞桿與橫檔固接。所述座椅包括有椅腿11,所述椅腿的底端與框架上端面固接。所述座椅為4個。所述基面為地面。
權利要求1.一種演出用觀眾椅,包括有若干座椅,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有框架、雙排軌道,所述框架位于座椅的下方,座椅固接在框架的上端面;所述軌道位于框架的下方,布置在框架的兩側,與基面固接;所述框架的下方設有對稱的四根支撐桿,所述支撐桿延伸至兩軌道的內側;所述軌道朝內側開口,所述支撐桿外側設有與軌道配合的滑輪,所述滑輪布置在所述軌道中;所述軌道內的下端面設有高低起伏的凸臺,兩排軌道的凸臺呈錯位布置;還包括有驅使框架沿軌道滑移的氣缸,氣缸座固接在框架下方的基面,所述框架內設有橫檔,氣缸的活塞桿與橫檔固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演出用觀眾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包括有椅腿,所述椅腿的底端與框架上端面固接。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演出用觀眾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為4至6個。
4.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演出用觀眾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面為地面。
專利摘要一種演出用觀眾椅,包括有若干座椅,還包括有框架、雙排軌道,所述框架位于座椅的下方,座椅固接在框架的上端面;所述軌道位于框架的下方,布置在框架的兩側,與基面固接;所述框架的下方設有對稱的四根支撐桿,所述支撐桿延伸至兩軌道的內側;所述軌道朝內側開口,所述支撐桿外側設有與軌道配合的滑輪,所述滑輪布置在所述軌道中;所述軌道內的下端面設有高低起伏的凸臺,兩排軌道的凸臺呈錯位布置;還包括有驅使框架沿軌道滑移的氣缸。本實用新型采用氣缸牽引框架的結構,氣缸運動使座椅作相應的水平滑移,由于兩組軌道的軌道面設有互相錯位的凸臺,使座椅在水平移動的同時又能產生前后高低落差的效果,從而使觀眾有種地震的感覺。
文檔編號A63J25/00GK202154318SQ20112026480
公開日2012年3月7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21日 優先權日2011年7月21日
發明者倪湘凝 申請人:杭州佳合舞臺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