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高爾夫球袋移動輪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高爾夫用品,特別涉及一種高爾夫球袋移動輪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高爾夫球袋一般不帶有移動輪結構,只能手提或者是斜挎在肩上,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袋內裝載球桿后,其重量增加,導致使用者提起或者斜挎在肩上移動非常不方便,部份使用者需旅行打球,長距離移動就非常費力氣。再則,使用者下到球場打球,使用
常規的高爾夫球袋,往往需用高爾夫球車來進行運送或者在場內使用專門的拉車來拉載球袋,極其不方便。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高爾夫球袋移動輪結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增加高爾夫球袋的移動功能,降低使用者的體力負擔,且結構操作極其簡單方便。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高爾夫球袋移動輪結構,包括高爾夫球袋,所述高爾夫球袋的底座的兩側上設有可沿底座周壁轉動的連接桿,所述兩側的連接桿為軸對稱,所述連接桿的后端通過手動螺絲軸接在底座的周壁上,在連接桿的前端軸接有輪子,調節所述手動螺絲的松緊度,使連接桿可沿底座周壁轉動,當輪子的底面與底座的底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時,輪子的底面與地面接觸。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底座的兩側周壁上設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后端穿過底座的周壁,所述連接桿通過手動螺絲連接設置在固定座的外表面上。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底座內設有徑向貫穿底座周壁兩側的平衡桿,所述平衡桿的兩端伸入固定座內,且通過手動螺絲與連接桿固定連接,所述連接桿與平衡桿呈90°夾角設置。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固定座由第一圓盤和連接在第一圓盤圓心上的軸套組成,所述第一圓盤與軸套設置在同一軸線上,第一圓盤上設有與軸套內的軸孔連通的第一圓盤孔,所述軸套穿過底座的周壁且通過軸孔套在平衡桿的兩端頭上,所述平衡桿可沿軸孔軸向轉動,所述手動螺絲穿過第一圓盤孔、軸孔與平衡桿螺紋連接使連接桿固定連接在平衡桿的兩端上。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連接桿的一端上設有第二圓盤,在第二圓盤的圓心上設有第二圓盤孔,所述第二圓盤與第一圓盤同軸,且第二圓盤的內側周面與第一圓盤的外側周面形成接觸,在連接桿的另一端上開有內孔,所述內孔內設有輪子固定桿,所述輪子軸接在輪子固定桿上。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第一圓盤的外側周面上設有圓形的第一凹槽,第一圓盤孔設置在第一凹槽的圓心上,所述第一凹槽的表面上設有第一齒紋,所述第一齒紋以第一圓盤孔為圓心呈發射狀均勻地分布在第一凹槽的表面上,所述第一凹槽的相對應的兩側上設有鉚釘孔,所述第一圓盤通過鉚釘及鉚釘孔鉚接在底座的周壁上。[0010]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第二圓盤的內側周面上設有圓形的第一凸起,第二圓盤孔設置在第一凸起的圓心上,在第一凸起的表面上設有第二齒紋,所述第二齒紋以第二圓盤孔為圓形呈發射狀均勻地分布在第一凸起的表面上。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第一凸起的直徑與第一凹槽的直徑相等。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第一齒紋與第二齒紋嚙合。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底座內設有加強片,所述加強片套接在軸套上,且與第一圓盤鉚接。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采用在現有球袋的底座上設置可旋轉的連接桿,在 連接桿上設置輪子,通過連接桿與設置在底座內的平衡桿連接,實現轉動任意一側的連接桿時,另一側的連接桿也同時一起轉動,使得能夠實現兩側連接桿同時轉動到相同的位置,防止在拉球袋時能夠起到平衡的作用,采用在連接桿與平衡桿之間設置固定座,并且在固定座與連接桿接觸的一面上設置齒紋,增加的嚙合,防止在拉動的過程中連接桿會自動旋轉,連接桿既方便安裝,又方便拆卸,在需要輪子的時候將連接桿通過手動螺絲安裝在固定座上,就可以移動高爾夫夫球袋,不改變高爾夫球袋的外觀,提高了高爾夫球袋的使用功能,也降低了使用者的體力負擔與使用成本。
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連接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連接桿與固定片的連接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固定座的剖視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固定座的主視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連接桿的主視圖。圖7是圖6的后視圖。圖8是本實用新型連接桿的剖視圖。圖9是本實用新型加強片的主視圖。圖10是圖9的俯視圖。圖11是手動螺絲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如圖I和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高爾夫球袋移動輪結構,包括高爾夫球袋1,設置在高爾夫球袋I底部的底座2上設有通過調節手動螺絲12的松緊度能夠使其在底座2的周壁上轉動的連接桿3,連接桿3設置在底座2相對的兩側上,連接桿3的后端通過手動螺絲12軸接在底座2上,在連接桿3的前端軸接有輪子4,當擰松手動螺絲12時,連接桿3可以轉動,當輪子4與底座2平行時,擰緊手動螺絲12,連接桿3緊固在底座2上,輪子4的底面與地面接觸,實現拉動動作。如圖2所示,所述底座2為圓形,在兩側連接桿3相對之間的底座2內設有徑向設置的平衡桿3,在平衡桿3的兩端設有貫穿底座2周壁的固定座6 ;[0029]如圖4和圖5所不,固定座6的截面為一個T字形,該固定座6由第一圓盤7、與第一圓盤7連接且同軸的軸套8組成,所述第一圓盤7與軸套8垂直設置,在第一圓盤7的外側周面上設有第一凹槽17,該第一凹槽17為圓形;在第一凹槽17的圓心上設有連通軸套8內部軸套孔10的第一圓盤孔11,在第一圓盤孔11的前端、第一凹槽17上設有圓形的第一沉孔22,該第一沉孔22與第一圓盤孔11連通,所述第一凹槽17的表面上設有以第一圓盤孔11為圓心呈發射狀均勻分布的第一齒紋16,在第一凹槽17相對應的兩側上分別設有鉚釘孔18,在鉚釘孔18的前端、第一凹槽17上設有第二沉孔23 ;在底座2的內部設有固定固定座6的加強片21,如圖9和圖10所示,該加強片21為一個具有弧度的矩形片狀結構,加強片21的中間設有孔徑與軸套8直徑相等的第一圓孔24,在加強片21的四個對角上設有第二圓孔25,在第一圓孔24兩側設有第三圓孔26,第三圓孔26與第一圓孔24在同一水平線上,所述加強片21的四個第二圓孔25通過鉚釘固定連接在底座2的內側、固定座6的相應位置上,固定座6的軸套8從底座2的外側穿入,穿過第一圓孔24套在平衡桿5的兩端,軸套8與第一圓孔24緊密連接,固定座6通過鉚釘打·入第二沉孔23、鉚釘孔18及第三圓孔26與加強片21固定連接,平衡桿5的兩端與第一圓盤孔11的孔口平齊;連接桿3通過手動螺絲12與平衡桿5螺紋連接后,連接在固定座6的外側周面上,如圖6、圖7和圖8所示,連接桿3為一個具有弧度的片狀結構,在連接桿3的一端設有第二圓盤9,該第二圓盤9的直徑與第一圓盤7的直徑相等,在第二圓盤9與固定座6接觸的一側周面上設有圓形的第一凸起19,第一凸起19的圓心上設有第二圓盤孔13,在第一凸起19的表面上設有以第二圓盤孔13為圓心呈發射狀分布的第二齒紋20 ;第二圓盤孔13與第一圓盤7接觸的一側上設有與第二圓盤孔13連通的環狀凸邊27,環狀凸邊27的直徑與第一沉孔22的孔徑相等,在與環狀凸邊27相對的第二圓盤孔13的另一側上設有第三沉孔28,所述第三沉孔28與第二圓盤孔13連通;在與第二圓盤9相對應的連接桿3另一側上設有內孔14,第二圓盤9的內側帶有第二齒紋20的一側與第一圓盤7的外側帶有第一齒紋16的一側相互接觸,且第一齒紋16與第二齒紋20嚙合,環狀凸邊27連接在第一沉孔22內,第一凸起19設置在第一凹槽17內,連接桿3轉動時,由于第二齒紋20與第一齒紋16哨合,使連接桿3能夠沿一定的角度轉動,且受第二齒紋20與第一齒紋16的限位;所述手動螺絲12從第二圓盤9的外側通過第三沉孔28、第二圓盤孔13與平衡桿5螺紋連接;如圖11所示,手動螺絲12的前端設有手柄28,在手柄28與手動螺絲12的螺絲部分30的連接處設有直徑與第三沉孔28孔徑相等的圓形的第二凸起29,在手柄28上沿手柄28的周壁上設有防滑紋31,當手動螺絲與平衡桿5螺紋連接時,連接桿3被連接在固定座6上,將手動螺絲擰緊后,第二凸起29與第三沉孔28緊密配合,連接桿3無法轉動,且固定在固定座6上;在連接桿3的前端內孔14內設有輪子固定桿15,所述輪子固定桿15與連接桿3呈90度夾角設置,輪子固定桿15通過螺絲連接固定在內孔14上,在輪子固定桿15上軸接輪子4。未使用時,連接桿3與底座2垂直,此時輪子4未與地面接觸,使用時,擰松兩側的手動螺絲12,轉動其中一側的輪子4,輪子4帶動連接桿3—起轉動,由于另一側的連接桿3通過平衡桿5與此側的連接桿3連接,所以,在此側連接桿3轉動的同時,另外一側的連接桿3也一起轉動,達到同時轉動的作用,而由于第一齒紋16與第二齒紋20相互哨合,導致在轉動時能夠限制轉動的角度,同時也起到增加摩擦系數的作用,當將轉動至輪子4的底面與底座2的底面同一水平面上時,輪子4的底面則與地面接觸,擰緊兩側的手動螺絲12,連接桿3固定在固定座6上,此時可以拉動高爾夫球袋上端的拉手,帶動高爾夫球袋I移動;使用完畢后,將高爾夫球袋I豎立,擰松兩側的手動螺絲12,將一側輪子3轉動回原位,使連接桿3與底座2垂直,另一側也同時轉動,擰緊手動螺絲12,完成輪子4的回收。也可擰松兩側的手動螺絲12,將連接桿及輪子卸下,收蔵在后袋內,不改變高爾夫球袋的外觀。[0034]本實用新型具有降低使用者的體力消耗,提高了高爾夫球袋的使用功能,連接桿既方便安裝,又方便拆卸,在需要輪子的時候將連接桿通過手動螺絲安裝在固定座上,就可以移動高爾夫夫球袋;如不需要移動時,將手動螺絲擰松,可將連接桿90度旋轉,收起輪子,也可將連接桿及輪子卸下,收蔵在后袋內,不改變高爾夫球袋的外觀,提高了高爾夫球袋的使用功能,也降低了使用者的體力負擔與使用成本,同時還能節省空間。
權利要求1.一種高爾夫球袋移動輪結構,包括高爾夫球袋(1),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爾夫球袋(I)的底座(2)的兩側上設有可沿底座(2)周壁轉動的連接桿(3),所述兩側的連接桿(3)為軸對稱,所述連接桿(3)的后端通過手動螺絲(12)軸接在底座(2)的周壁上,在連接桿(3)的前端軸接有輪子(4),調節所述手動螺絲(12)的松緊度,使連接桿(3)可沿底座(2)周壁轉動,當輪子(4)的底面與底座(2)的底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時,輪子(4)的底面與地面接觸。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高爾夫球袋移動輪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的兩側周壁上設有固定座(6 ),所述固定座(6 )的后端穿過底座(2 )的周壁,所述連接桿(3 )通過手動螺絲(12 )連接設置在固定座(6 )的外表面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高爾夫球袋移動輪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內設有徑向貫穿底座(2 )周壁兩側的平衡桿(5 ),所述平衡桿(5 )的兩端伸入固定座(6 )內,且通過手動螺絲(12)與連接桿(3)固定連接,所述連接桿(3)與平衡桿(5)呈90°夾角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高爾夫球袋移動輪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6)由第一圓盤(7)和連接在第一圓盤(7)圓心上的軸套(8)組成,所述第一圓盤(7)與軸套(8)設置在同一軸線上,第一圓盤(7)上設有與軸套(8)內的軸孔(10)連通的第一圓盤孔(11),所述軸套(8)穿過底座(2)的周壁且通過軸孔(10)套在平衡桿(5)的兩端頭上,所述平衡桿(5)可沿軸孔(10)軸向轉動,所述手動螺絲(12)穿過第一圓盤孔(11)、軸孔(10)與平衡桿(5)螺紋連接使連接桿(3)固定連接在平衡桿(5)的兩端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高爾夫球袋移動輪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桿(3)的一端上設有第二圓盤(9),在第二圓盤(9)的圓心上設有第二圓盤孔(13),所述第二圓盤(9)與第一圓盤(7)同軸,且第二圓盤(9)的內側周面與第一圓盤(7)的外側周面形成接觸,在連接桿(3)的另一端上開有內孔(14),所述內孔(14)內設有輪子固定桿(15),所述輪子(4)軸接在輪子固定桿(15)上。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高爾夫球袋移動輪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圓盤(7)的外側周面上設有圓形的第一凹槽(17),第一圓盤孔(11)設置在第一凹槽(17)的圓心上,所述第一凹槽(17)的表面上設有第一齒紋(16),所述第一齒紋(16)以第一圓盤孔(11)為圓心呈發射狀均勻地分布在第一凹槽(17)的表面上,所述第一凹槽(17)的相對應的兩側上設有鉚釘孔(18),所述第一圓盤(7)通過鉚釘及鉚釘孔(18)鉚接在底座(2)的周壁上。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高爾夫球袋移動輪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圓盤(9)的內側周面上設有圓形的第一凸起(19),第二圓盤孔(13)設置在第一凸起(19)的圓心上,在第一凸起(19)的表面上設有第二齒紋(20),所述第二齒紋(20)以第二圓盤孔(13)為圓形呈發射狀均勻地分布在第一凸起(19)的表面上。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高爾夫球袋移動輪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19)的直徑與第一凹槽(17)的直徑相等。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高爾夫球袋移動輪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齒紋(16)與第二齒紋(20)嚙合。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高爾夫球袋移動輪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內設有加強片(21),所述加強片(21)套接在軸套(8)上,且與第一圓盤(7)鉚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高爾夫球袋移動輪結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增加高爾夫球袋的移動功能,降低使用者的體力負擔,且結構操作極其簡單方便。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高爾夫球袋移動輪結構,包括高爾夫球袋,所述高爾夫球袋的底座的兩側上設有可沿底座周壁轉動的連接桿,所述兩側的連接桿為軸對稱,所述連接桿的后端通過手動螺絲軸接在底座的周壁上,在連接桿的前端軸接有輪子。與現有技術相比,采用在現有球袋的底座上設置可旋轉的連接桿,在連接桿上設置輪子,通過連接桿與設置在底座內的平衡桿連接,實現轉動任意一側的連接桿時,另一側的連接桿也同時一起轉動,提高了高爾夫球袋的使用功能,也降低了使用者的體力負擔與使用成本。
文檔編號A63B55/06GK202777671SQ20122025274
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30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30日
發明者張愛平 申請人:張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