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改進的滑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運動用的滑板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節省材料、回彈力強的改進的滑板。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的滑輪式滑板,一般由滑板本體和連接在滑板本體底面的滑輪組成,使用者不僅可以通過滑板在具有不同設施的運動場所進行快速滑移,還可以通過下壓滑板本體做出各種加速、翻板、轉板等高難度動作,配合身體的擺動,以達到滑板的最高競技狀態,但現有的滑板本體通常整體由塑料構成,其回彈力度隨著使用的次數而逐漸衰減,最終在較短的時間內即失去回彈力,甚至變形后無法恢復原始狀態而報廢,而且,由于塑料具有一定的泄壓韌性,回彈的時間和速度較慢長,無法達到競技的理想狀態。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合理,節省塑料的使用,降低生產成本,回彈時間快速,回彈力度強、輕質,同時具備塑料韌性和金屬剛性的改進的滑板。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改進的滑板,包括滑板本體,其特征是,所述滑板本體由塑料滑板體和溶合嵌設在塑料滑板體內的金屬薄板體組成,金屬薄板體頂面上沿長度延伸方向設有應力凸緣,對應應力凸緣的金屬薄板體底面形成應力凹槽,對應應力凹槽的塑料滑板體底面沿長度延伸方向設有應力筋條,金屬薄板體與構成塑料滑板體的塑料進行注塑熔融,構成滑板本體;采用該結構的滑板,通過金屬與塑料的溶合,產生一種全新的滑板結構,使該滑板同時具備塑料韌性和金屬剛性的雙重復合材料特征,使滑板本體在下壓后的回彈復原形狀時間短,回彈力度強,而且金屬薄板體上設有應力凸緣,塑料滑板體上設有應力筋條,應力凸緣和應力筋條的設置,能有效分散滑板本體在下壓時產生的各個方向的應力,避免應力集中在某部分而出現受力疲勞,甚至出現斷裂,有效延長滑板本體的使用壽命。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采用以下技術措施解決所述金屬薄板體設置在塑料滑板體內的中間段,金屬滑板體的兩延伸末端分別沿塑料滑板體的前、后端方向延伸,金屬薄板體頂面和底面兩側沿長度延伸方向分別對應設有兩應力凸緣和應力凹槽,對應應力凹槽的塑料滑板體底面沿長度延伸方向設有兩應力筋條;兩應力凸緣的設置,能更好、更合理、更平衡地分散滑板本體在下壓時產生的各個方向的應力,達到受力分散的最佳效果。所述金屬薄板體對應的塑料滑板體底面設有凹腔,沿凹腔左、右兩側輪廓延伸的塑料滑板體底面設有加強筋凸臺,應力筋條由凹腔延伸出,應力筋條的兩延伸末端與凹腔的前、后端交錯連接;凹腔能節省塑料滑板體的底面的塑料材質的使用,進一步降低滑板本體的重量,應力筋條跨設在凹腔的前、后端之間,能提高和補充空腔的受力強度,避免因挖空而造成的強度下降,保證塑料滑板體的回彈強度。[0007]作為金屬薄板體的另一實施例,所述金屬薄板體上沿長度延伸方向開有中間開口槽,中間開口槽將金屬薄板體分割成左、右金屬薄板,中間開口槽一端貫穿金屬薄板體,另一端設有連接板,左、右金屬薄板上分別單獨設置有兩應力凸緣和應力凹槽;金屬薄板體上開有中間開口槽能節省金屬材料的使用,減輕滑板本體的重量,而且中間開口槽的設置,能更好地使金屬薄板體與塑料滑板體內的塑膠進行熱熔混合,同時增強滑板本體的整理強度和韌性,應力凸緣和應力凹槽與上面描述的實施例的有益效果等同。作為金屬薄板體的另一實施例,所述金屬薄板體兩側沿長度延伸方向開有左、右通槽,左、右通槽將金屬薄板體分割為中間金屬薄板和左、右金屬薄板,中間金屬薄板與左、右金屬薄板的前、后端設有前、后連接板,中間金屬薄板和左、右金屬薄板上分別單獨設置有兩應力凸緣和應力凹槽;左、右通槽與上述實施例的中間開口槽相比,進一步節省了金屬材料的使用,減輕滑板本體的重量,而且左、右通槽的設置,能更好地使金屬薄板體與塑料滑板體內的塑膠進行熱熔混合,同時增強滑板本體的整理強度和韌性,應力凸緣和應力凹槽與上面描述的實施例的有益效果等同。 所述金屬薄板體上的兩應力凸緣的橫截面均為拱形面,兩應力凸緣之間設有中間連接塊組成,中間連接塊上沿長度延伸方向開有多個連接孔,對應中間連接塊前、后端連接孔的塑料薄板體上開有連接通孔,連接孔與連接通孔通過緊固件緊固連接;金屬薄板體上的中間部分的連接孔,進一步使金屬薄板體與塑料滑板體內的塑膠進行熱熔混合,增強滑板本體的整理強度和韌性,金屬薄板體上的前、后端的連接孔對應與連接通孔通過緊固件鎖緊連接,避免金屬薄板體與塑料滑板體在高強度的彎接過程中出現移位或爆裂,進一步增強滑板本體的整理強度。所述金屬薄板體上的兩應力凸緣的橫截面均為拱形面,兩應力凸緣之間設有中間連接塊組成,中間連接塊上沿長度延伸方向以及前、后連接板上開有多個連接孔,對應前、后連接板連接孔的塑料薄板體上開有連接通孔,連接孔與連接通孔通過緊固件緊固連接。所述靠近塑料滑板體頂面的連接通孔內設有連接承臺;連接承臺能隱埋緊固件例如螺絲上的螺頭,提高產品外觀的整理美感的同時,還能保證塑料滑板體的頂面平整度。所述拱形面為弧形或三角形或方形。所述塑料滑板體頂面設有縱橫交錯的防滑條紋;增強塑料滑板體頂面的摩擦力,提高滑板本體在使用時的防滑能力和安全性。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的滑板,其結構簡單、合理,質量輕,通過金屬與塑料的溶合,產生一種全新的滑板結構,使該滑板同時具備塑料韌性和金屬剛性的雙重復合材料特征,使滑板本體在下壓后的回彈復原形狀時間短,回彈力度強,而且金屬薄板體上設有應力凸緣,塑料滑板體上設有應力筋條,應力凸緣和應力筋條的設置,能有效分散滑板本體在下壓時產生的各個方向的應力,避免應力集中在某部分而出現受力疲勞,甚至出現斷裂,有效延長滑板本體的使用壽命。
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另一角度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0018]圖4是圖3中A-A的剖視圖。圖5是第一實施例中金屬薄板體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第二實施例中金屬薄板體的結構示意圖。圖7是第一實施例中金屬薄板體的剖面圖。圖8是第二實施例中金屬薄板體的剖面圖。圖9是第一實施例中滑板本體的剖面圖。圖10是二實施例中滑板本體的剖面圖。圖11是第三實施例中金屬薄板體的結構示意圖。圖12是第三實施例中金屬薄板體的剖面圖。圖13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第一實施例如圖I至圖5所示,一種改進的滑板,包括滑板本體1,其特征是,所述滑板本體由塑料滑板體2和溶合嵌設在塑料滑板體2內的金屬薄板體3組成,金屬薄板體3頂面301上沿長度延伸方向設有應力凸緣301-1,對應應力凸緣301-1的金屬薄板體3底面302形成應力凹槽302-1,對應應力凹槽302-1的塑料滑板體2底面201沿長度延伸方向設有應力筋條201-1,金屬薄板體3與構成塑料滑板體2的塑料進行注塑熔融,構成滑板本體I ;采用該結構的滑板,通過金屬與塑料的溶合,產生一種全新的滑板結構,使該滑板同時具備塑料韌性和金屬剛性的雙重復合材料特征,使滑板本體I在下壓后的回彈復原形狀時間短,回彈力度強,而且金屬薄板體3上設有應力凸緣301-1,塑料滑板體2上設有應力筋條201-1,應力凸緣301-1和應力筋條201-1的設置,能有效分散滑板本體I在下壓時產生的各個方向的應力,避免應力集中在某部分而出現受力疲勞,甚至出現斷裂,有效延長滑板本體I的使用壽命。作為第一實施例的具體方案,所述金屬薄板體3設置在塑料滑板體2內的中間段,金屬滑板體3的兩延伸末端303分別沿塑料滑板體2的前、后端方向延伸,金屬薄板體3頂面301和底面302兩側沿長度延伸方向分別對應設有兩應力凸緣301-1和應力凹槽302-1,對應應力凹槽302-1的塑料滑板體2底面201沿長度延伸方向設有兩應力筋條201-1 ;兩應力凸緣301-1的設置,配合兩應力筋條201-1,能更好、更合理、更平衡地分散滑板本體I在下壓時產生的各個方向的應力,達到受力分散的最佳效果。作為第一實施例的具體方案,所述金屬薄板體3對應的塑料滑板體2底面201設有凹腔202,沿凹腔202左、右兩側202-1、202-2輪廓延伸的塑料滑板體2底面201設有加強筋凸臺201-2,應力筋條201-1由凹腔延伸出,應力筋條201-1的兩延伸末端201_la、201-lb與凹腔202的前、后端202-3、202-4交錯連接;凹腔202能節省塑料滑板體2的底面201的塑料材質的使用,進一步降低滑板本體I的重量,應力筋條201-1跨設在凹腔202的前、后端之間,能提高和補充空腔的受力強度,避免因挖空而造成的強度下降,保證塑料滑板體2的回彈強度。第二實施例作為金屬薄板體3的另一方案,其結構與第一實施例相似,不同之處在于,如圖6所示,所述金屬薄板體3上沿長度延伸方向開有中間開口槽304,中間開口槽304將金屬薄板體3分割成左、右金屬薄板305、306,中間開口槽304 —端304-1貫穿金屬薄板體3,另一端設有連接板304-2,左、右金屬薄板305、306上分別單獨設置有兩應力凸緣301-1和應力凹槽302-1 ;金屬薄板體3上開有中間開口槽304能節省金屬材料的使用,減輕滑板本體I的重量,而且中間開口槽304的設置,能更好地使金屬薄板體3與塑料滑板體內的塑膠進行熱熔混合,同時增強滑板本體I的整理強度和韌性,應力凸緣301-1和應力凹槽302-1與上面描述的實施例的有益效果等同。作為上述第一、二實施例的共同實施方案,如圖7至圖10所示,所述金屬薄板體3上的兩應力凸緣301-1的橫截面均為拱形面,兩應力凸緣301-1之間設有中間連接塊301-3組成,中間連接塊301-3上沿長度延伸方向開有多個連接孔301-4,對應中間連接塊301-3前、后端連接孔301-4的塑料薄板體2上開有連接通孔203,連接孔301-4與連接通孔203通過緊固件緊固連接;金屬薄板體3上的中間部分的連接孔301-4,進一步使金屬薄板體3與塑料滑板體2內的塑膠進行熱熔混合,增強滑板本體I的整理強度和韌性,金屬薄板體3上的前、后端的連接孔301-4對應與連接通孔203通過緊固件鎖緊連接,避免金屬薄板體3與塑料滑板體2在高強度的彎接過程中出現移位或爆裂,進一步增強滑板本體I的整理強 度。第三實施例作為金屬薄板體3的另一實施例,其結構與第二實施例相似,不同之處在于,如圖11至13所示,所述金屬薄板體3兩側沿長度延伸方向開有左、右通槽307、308,左、右通槽307、308將金屬薄板體3分割為中間金屬薄板309和左、右金屬薄板310、311,中間金屬薄板309與左、右金屬薄板310、311的前、后端設有前、后連接板312、313,中間金屬薄板309和左、右金屬薄板310、311上分別單獨設置有兩應力凸緣301-1和應力凹槽302-1 ;左、右通槽307、308與上述實施例的中間開口槽相比,進一步節省了金屬材料的使用,減輕滑板本體I的重量,而且左、右通槽307、308的設置,能更好地使金屬薄板體3與塑料滑板體內的塑膠進行熱熔混合,同時增強滑板本體I的整理強度和韌性,應力凸緣301-1和應力凹槽302-1與上面描述的實施例的有益效果等同。作為上述第三實施例的共同實施方案,所述金屬薄板體3上的兩應力凸緣301-1的橫截面均為拱形面,兩應力凸緣3 OI -1之間設有中間連接塊3 OI - 3組成,中間連接塊301-3上沿長度延伸方向以及前、后連接板312、313上開有多個連接孔301-4,對應前、后連接板312、313連接孔301-4的塑料薄板體2上開有連接通孔203,連接孔301-4與連接通孔203通過緊固件緊固連接。所述靠近塑料滑板體2頂面204的連接通孔203內設有連接承臺203_1,如圖I所示;連接承臺203-1能隱埋緊固件例如螺絲上的螺頭,提高產品外觀的整理美感的同時,還能保證塑料滑板體I的頂面平整度。所述拱形面為弧形或三角形或方形。如圖I所示,所述塑料滑板體3頂面204設有縱橫交錯的防滑條紋204_1 ;增強塑料滑板2體頂面的摩擦力,提高滑板本體I在使用時的防滑能力和安全性。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而已,舉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做的等同設計,均應為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所涵蓋。
權利要求1.一種改進的滑板,包括滑板本體(1),其特征是,所述滑板本體由塑料滑板體(2)和溶合嵌設在塑料滑板體(2 )內的金屬薄板體(3 )組成,金屬薄板體(3 )頂面(301)上沿長度延伸方向設有應力凸緣(301-1 ),對應應力凸緣(301-1)的金屬薄板體(3)底面(302)形成應力凹槽(302-1 ),對應應力凹槽(302-1)的塑料滑板體(2)底面(201)沿長度延伸方向設有應力筋條(201-1),金屬薄板體(3)與構成塑料滑板體(2)的塑料進行注塑熔融,構成滑板本體(I)。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改進的滑板,其特征是,所述金屬薄板體(3)設置在塑料滑板體(2)內的中間段,金屬滑板體(3)的兩延伸末端(303)分別沿塑料滑板體(2)的前、后端方向延伸,金屬薄板體(3 )頂面(301)和底面(302 )兩側沿長度延伸方向分別對應設有兩應力凸緣(301-1)和應力凹槽(302-1),對應應力凹槽(302-1)的塑料滑板體(2)底面(201)沿長度延伸方向設有兩應力筋條(201-1)。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改進的滑板,其特征是,所述金屬薄板體(3)對應的塑料滑板體(2)底面(201)設有凹腔(202),沿凹腔(202)左、右兩側(202-1、202-2)輪廓延伸的塑料滑板體(2)底面(201)設有加強筋凸臺(201-2),應力筋條(201-1)由凹腔延伸出,應力筋條(201-1)的兩延伸末端(201-la、201-lb)與凹腔(202)的前、后端(202-3、202-4)交錯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改進的滑板,其特征是,所述金屬薄板體(3)上沿長度延伸方向開有中間開口槽(304),中間開口槽(304)將金屬薄板體(3)分割成左、右金屬薄板(305、306 ),中間開口槽(304 ) 一端(304-1)貫穿金屬薄板體(3 ),另一端設有連接板(304-2 ),左、右金屬薄板(305、306)上分別單獨設置有兩應力凸緣(301-1)和應力凹槽(302-1)。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改進的滑板,其特征是,所述金屬薄板體(3)兩側沿長度延伸方向開有左、右通槽(307、308),左、右通槽(307、308)將金屬薄板體(3)分割為中間金屬薄板(309)和左、右金屬薄板(310、311),中間金屬薄板(309)與左、右金屬薄板(310、311)的前、后端設有前、后連接板(312、313),中間金屬薄板(309)和左、右金屬薄板(310、311)上分別單獨設置有兩應力凸緣(301-1)和應力凹槽(302-1)。
6.根據權利要求2或4所述改進的滑板,其特征是,所述金屬薄板體(3)上的兩應力凸緣(301-1)的橫截面均為拱形面,兩應力凸緣(301-1)之間設有中間連接塊(301-3)組成,中間連接塊(301-3)上沿長度延伸方向開有多個連接孔(301-4),對應中間連接塊(301-3)前、后端連接孔(301-4)的塑料薄板體(2 )上開有連接通孔(203 ),連接孔(301-4)與連接通孔(203)通過緊固件緊固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改進的滑板,其特征是,所述金屬薄板體(3)上的兩應力凸緣(301-1)的橫截面均為拱形面,兩應力凸緣(301-1)之間設有中間連接塊(301-3)組成,中間連接塊(301-3)上沿長度延伸方向以及前、后連接板(312、313)上開有多個連接孔(301-4),對應前、后連接板(312、313)連接孔(301-4)的塑料薄板體(2)上開有連接通孔(203),連接孔(301-4)與連接通孔(203)通過緊固件緊固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改進的滑板,其特征是,所述靠近塑料滑板體(2)頂面(204)的連接通孔(203)內設有連接承臺(203-1)。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改進的滑板,其特征是,所述拱形面為弧形或三角形或方形。
10.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改進的滑板,其特征是,所述塑料滑板體(2)頂面(204)設有縱橫交錯的防滑條紋(204-1)。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改進的滑板,包括滑板本體,所述滑板本體由塑料滑板體和溶合嵌設在塑料滑板體內的金屬薄板體組成,金屬薄板體頂面上沿長度延伸方向設有應力凸緣,對應應力凸緣的金屬薄板體底面形成應力凹槽,對應應力凹槽的塑料滑板體底面沿長度延伸方向設有應力筋條,金屬薄板體與構成塑料滑板體的塑料進行注塑熔融,構成滑板本體,通過金屬與塑料的溶合,產生一種全新的滑板結構,使該滑板同時具備塑料韌性和金屬剛性的雙重復合材料特征,使滑板本體在下壓后的回彈復原形狀時間短,回彈力度強,有效延長滑板本體的使用壽命。
文檔編號A63C17/01GK202666357SQ20122028019
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14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14日
發明者湯國強 申請人:湯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