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杠桿連接機構的力量型健身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577907閱讀:798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杠桿連接機構的力量型健身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健身器材的技術領域,特指一種杠桿連接機構的力量型健身器。
背景技術
傳統力量型的訓練器一般使用皮帶或鋼絲繩等進行力傳遞,如圖8所示,傳統的力量型健身器采用皮帶60將重塊61與運動臂62的進行連接,通過皮帶60進行力傳遞,把重塊61的重力傳遞到運動臂62上,對運動臂62進行推拉,以達到健身的效果。但是,此種結構具有如下缺點:一、長期使用的皮帶等柔性物體容易產生變形拉伸而變長,運動過程中存在較大的空行程,從而影響消費者的鍛煉效果;二、且皮帶等柔性物體相容易損壞,屬于易耗品。因此,本發明人對此做進一步研究,研發出一種杠桿連接機構的力量型健身器,本
案由此產生。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杠桿連接機構的力量型健身器,不但能有效的減少空行程的距離,提高健身的效率;而且不容易損壞,可降低使用成本和維護成本。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杠桿連接機構的力量型健身器,包括底座、連桿機構、運動臂和杠鈴片;連桿機構包括調節臂、限位臂、連接臂和掛重臂;運動臂、限位臂和掛重臂均以可轉動的方式安裝在底座上;調節臂的一端樞接在運動臂上,調節臂的另一端樞接限位臂;限位臂與連接臂固定連接,連接臂固定連接在掛重臂上,杠鈴片掛在掛重臂上。進一步,調節臂由內管、外管和插銷組成,內管上設有若干個調節孔,外套上設有定位孔,插銷穿過外管的定位孔插置于內管的調節孔中。進一步,限位臂呈L型,具有長臂和短臂,長臂和短臂的連接處安裝在底座上,長臂樞接在調節臂上,短臂固定連接在連接臂上。進一步,運動臂和調節臂之間以及調節臂和限位臂之間是通過桿端關節軸承樞接。進一步,在底座的兩側分別設置杠鈴片儲存架。采用上述方案后,消費者向前發力推動運動臂,運動臂帶動調節臂往前移動,調節臂帶動限位臂轉動,限位臂帶動連接臂向上運動,連接臂帶動掛重臂向上運動,掛重臂帶動杠鈴片向上運動,消費者通過簡單的操作,即可達到健身的效果。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一、采用連桿機構連接杠鈴片和運動臂,有效的減少空行程的距離,提高健身的效率;二、本實用新型采用連桿機構的連接方式,把掛在末端的杠鈴片的重量傳遞到運動臂,根據杠桿原理實現力的等效傳遞,操作十分簡單、方便;三、連桿機構為剛性,相對于現有技術中的皮帶等柔性物體更不容易損壞,可降低使用成本和維護成本;四、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符合人體工程學,讓消費者在使用過程中更加舒服。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A部放大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 的初始狀態;圖5為本實用新型雙臂同時前推的運動狀態;圖6為本實用新型左臂前推的運動狀態;圖7為本實用新型右臂前推的運動狀態。圖8是現有技術的示意圖。標號說明包括連桿機構I調節臂11內管111外管112插銷113限位臂12長臂121短臂122連接處123連接臂13掛重臂14運動臂2杠鈴片3底座4桿端關節軸承5儲存架7皮帶60重塊61運動臂62。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如圖1和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揭示的一種杠桿連接機構的力量型健身器,包括連桿機構1、運動臂2和杠鈴片3 ;連桿機構I包括調節臂11、限位臂12、連接臂13和掛重臂
14。運動臂2、限位臂12和掛重臂14安裝在底座4上。調節臂11的一端樞接在運動臂2上,調節臂11的另一端樞接限位臂12 ;限位臂12與連接臂13固定連接,連接臂13固定連接在掛重臂14上,杠鈴片3掛在掛重臂14上。不同的人,手臂長度也不相同,為了使得不同臂長的人均可使用,本實施例中,調節臂11是由內管111、外管112和插銷113組成,內管111上設有若干個調節孔,外管112上設有定位孔,插銷113穿過外管112的定位孔后,插置在內管111的調節孔中。內管111可以在外管112內滑動,這樣,可以通過滑動內管111,使得插銷113插入內管111上的不同調節孔,即增加或縮短內管111在外管112外部的長度,從而調整調節臂11的長度,滿足各種消費者的需求。進一步,為了防止連桿機構I超過運動范圍而卡死,在本實施例中還安裝有限位臂12,限位臂12呈L型,具有長臂121和短臂122,在長臂121和短臂122的連接處123安裝在底座4上,并且長臂121和短臂122可以以連接處123為圓心,做圓周轉動。長臂121樞接在調節臂11上,短臂122固定連接在連接臂13上。消費者在使用時,其手臂在往前伸及往回收的過程中,左右兩個手臂的間距有所不同,因此,本實用新型是根據人體工程學進行設計,在運動臂2和調節臂11在運動過程中產生一定的角度,在調節臂11和限位臂12在運動過程中也產生一定的角度,使得消費者在使用的過程中更加舒服。為了進一步提高消費者使用的舒適性,如圖2所示,在運動臂2和調節臂11之間,以及在調節臂11和限位臂12之間,均是通過桿端關節軸承5進行樞接,桿端關節軸承5可讓運動更順暢。進一步,在底座4的兩側分別設置杠鈴片儲存架7,消費者可以從杠鈴片儲存架7上取出杠鈴片3或放入杠鈴片3,方便消費者增減訓練時的杠鈴片3的重量。在使用本實用新型時,如圖4所示,消費者先取出相應重量的杠鈴片3,掛到掛重臂14上,并通過調整調節臂11到適合自己臂長。之后如圖5所示,在底座上安裝有兩組的連桿機構1、運動臂2和杠鈴片3,消費者的雙手同時向前發力推動運動臂2,運動臂2帶動調節臂11往前移動,調節臂11帶動限位臂12轉動,限位臂12帶動連接臂13向上運動,連接臂13帶動掛重臂14向上運動,掛重臂14帶動杠鈴片3向上運動。這樣,消費者可以通過簡單的操作,就能達到健身的效果,十分簡單、方便。或可如圖6所示,連桿機構1、運動臂2和杠鈴片3安裝在底座的左側,僅用左手向前發力,使用原理與雙手同時發力一致;也可如圖7所示,連桿機構1、運動臂2和杠鈴片3安裝在底座的右側,僅用右手向前發力,使用原理與雙手同時發力一致,多種鍛煉方式,以便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鍛煉需求。本實用新型采用的連桿機構能夠有效的減少空行程的距離,操作十分簡單、方便,提高了健身的效率;而且連桿機構為剛性,相對于現有技術中的皮帶等柔性物體更不容易損壞,可降低使用成本和維護成本。因此,本實用新型的連桿機構也可以運用于其他采用柔性物體的健身器材上。上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但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構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構思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非實質性的改動,均應屬于侵犯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行為。
權利要求1.一種杠桿連接機構的力量型健身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連桿機構、運動臂和杠鈴片;連桿機構包括調節臂、限位臂、連接臂和掛重臂;運動臂、限位臂和掛重臂均以可轉動的方式安裝在底座上;調節臂的一端樞接在運動臂上,調節臂的另一端樞接限位臂;限位臂與連接臂固定連接,連接臂固定連接在掛重臂上,杠鈴片掛在掛重臂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杠桿連接機構的力量型健身器,其特征在于:調節臂由內管、外管和插銷組成,內管上設有若干個調節孔,外管上設有定位孔,插銷穿過外管的定位孔插置于內管的調節孔中。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杠桿連接機構的力量型健身器,其特征在于:限位臂呈L型,具有長臂和短臂,長臂和短臂的連接處安裝在底座上,長臂樞接在調節臂上,短臂固定連接在連接臂上。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杠桿連接機構的力量型健身器,其特征在于:運動臂和調節臂之間以及調節臂和限位臂之間是通過桿端關節軸承樞接。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杠桿連接機構的力量型健身器,其特征在于:在底座的兩側分別設置杠鈴片儲存架。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杠桿連接機構的力量型健身器,包括底座、連桿機構、運動臂和杠鈴片;連桿機構包括調節臂、限位臂、連接臂和掛重臂;運動臂、限位臂和掛重臂均以可轉動的方式安裝在底座上;調節臂的一端樞接在運動臂上,調節臂的另一端樞接限位臂;限位臂與連接臂固定連接,連接臂固定連接在掛重臂上,杠鈴片掛在掛重臂上。本實用新型不但能有效的減少空行程的距離,提高健身的效率;而且不容易損壞,可降低使用成本和維護成本。
文檔編號A63B21/072GK202933427SQ20122032922
公開日2013年5月15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9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9日
發明者米切爾·卡門·布魯 申請人:朗美(廈門)健身器材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