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人工羽毛球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人工羽毛球。
背景技術:
羽毛球運動是一項群眾基礎十分廣泛的運動,并且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但羽毛球運動又是一項高消耗的運動,由于羽毛球材料和結構的特殊性,導致它很容易被打壞。為提升羽毛球的耐打性,產業界開展了大量的相關研究,并推出了相應的人工材料羽毛球。就目前的材料技術來講,人工羽毛球羽桿的剛性還達不到天然鵝鴨羽毛羽桿的水平,相對較軟。在羽毛球受大力擊打時,偏軟的羽桿變形較大,很容易導致羽片間的疊壓順序被打亂,從而導致羽毛球旋轉速度變慢甚至完全不旋轉,嚴重影響羽毛球性能。因此,人工羽毛球都會在球裙位置設置一道或兩道羽片定位線圈,使羽片能始終保持一定的疊壓順序。在2009801531378專利說明書中就指出了這種定位線圈的作用和結構。從獨立羽毛的人工羽毛球推出到前在的兩年多時間里,這種線圈的位置和結構基本上是采用內外各半的結構,也就是說,羽片定位線圈的一半在球裙(羽片)的內側,另一半在球裙(羽片)的外偵U。因為這樣對保持羽片疊壓順序的的效果是最好的。但是,由于羽毛球對超重量問題很敏感,特別是在羽片位置要盡量輕。因此,有時羽片會做的很薄。較薄的羽片就相對較軟,在羽毛球被擊打時,羽片會向外擴張,大大提升其風阻力。過度的風阻力會使羽毛球的飛行速度變地很慢,影響其性能。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將羽片定位線圈的結構進行改良,將整個羽片定位線圈都設置在球裙(羽片)的外側,這樣就很好的束縛了羽片的擴張,提升羽毛球性能。羽片頂部位置是最容易擴張的,因此,羽片定位線圈的位置盡量上移。但位置過高時,又會使去定位效果。一般來說,羽片定位線圈距離羽片頂端的距離在6 15mm之間時效果最好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問題在于提供一種人工羽毛球。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人工羽毛球,包括球頭、腰部固定圈、由羽桿和羽片構成的人工羽毛及羽片定位線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羽片定位線圈固定纏繞在羽桿上,并整體束縛在羽片的外側。所述羽片定位線圈距離羽片頂端的距離最好控制在6 15mm之間。相比原有設計,由本實用新型的羽毛球旋轉速度適中而穩定,羽毛球飛行也就更穩定,有效提升了其性能。
以下結合附圖
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圖I是一種本實用新型人工羽毛球正視圖。[0011]圖2是一種本實用新型人工羽毛球俯視圖。圖3是現有人工羽毛球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I :本實用新型人工羽毛球,如圖I和圖2所示,包括球頭10、腰部固定圈13、由羽桿11和羽片12構成的人工羽毛及羽片定位線圈14,所述羽片定位線圈14固定纏繞在羽桿11上,并整體束縛在羽片12的外側。所述羽片定位線圈14距離羽片12頂端的距離在IOmm左右。圖3所示是現有設計方案,羽片定位線圈14的一半位于羽片12內側,另一半位于羽片外側。
權利要求1.一種人工羽毛球,包括球頭(10)、腰部固定圈(13)、由羽桿(11)和羽片(12)構成的人工羽毛及羽片定位線圈(14),其特征在于,所述羽片定位線圈(14)固定纏繞在羽桿(11)上,并整體束縛在羽片(12)的外側。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人工羽毛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羽片定位線圈(14)距離羽片頂端的距離在6 15mm之間。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羽毛球,包括球頭(10)、腰部固定圈(13)、由羽桿(11)和羽片(12)構成的人工羽毛及羽片定位線圈(14),其特征在于,所述羽片定位線圈(14)固定纏繞在羽桿(11)上,并整體束縛在羽片(12)的外側。所述羽片定位線圈(14)距離羽片頂端的距離在6~15mm之間。
文檔編號A63B67/18GK202802688SQ201220527559
公開日2013年3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8日
發明者張文廣 申請人:溧陽百事達體育用品制造有限公司, 張文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