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康復訓練減重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580553閱讀:595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康復訓練減重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領域,特別是指一種康復訓練減重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用于由腦中風、腦梗塞、偏癱、腦損傷等造成的下肢功能障礙者運動訓練的減重系統通過懸吊患者,使用手控器實時調節反負重量的大小,達到被懸吊者身體的部分減重或全部減重。但是針對不同的被懸吊者沒有一個減重的預設,這樣操作者在操作時沒有很好的便利性,同時不能更大適應不同被懸吊者的體重范圍。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康復訓練減重裝置,解決了現有技術中減重系統不能更大地適應被懸吊者體重范圍及系統操作復雜的不足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康復訓練減重裝置,其包括第一直線運動器,所述第一直線運動器與一固定架連接,所述固定架上連接有滑輪組,所述滑輪組上繞有繩索,所述繩索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架上,另一端連接有減重掛鉤;所述滑輪組上還連接有反負重調節裝置,所述反負重調節裝置包括第二直線運動器和與所述第二直線運動器連接的支撐彈簧。優選地,所述繩索依次繞過所述滑輪組中的動滑輪組、定滑輪、下偏轉滑輪、動滑輪、中偏轉滑輪和上偏轉滑輪,所述反負重調節裝置連接于所述動滑輪上。優選地,所述動滑輪下方連接有至少兩個支撐彈簧,所述支撐彈簧通過連接件與所述第二直線運動器連接,且所述第二直線運動器設置于所述連接件中部。優選地,所述動滑輪上還連接有支撐力穩定器。優選地,所述第一直線運動器與一急停開關電連接。本實用新型的康復訓練減重裝置可根據預設值的大小進行反負重訓練,適用于下肢功能障礙者的臨床康復訓練。其通過兩個直線運動器來控制,所述第一直線運動器通過牽拉繩索來實現被懸吊者的升降,所述第二直線運動器與支撐彈簧連接,以所述動滑輪作為繩索與支撐彈簧的固定點,來控制支撐彈簧的形變來預設和調節反負重重量值的大小。本實用新型可幫助各種病原引起肢體功能缺失患者重新站立行走訓練,方便對不同體重患者的減重,并可調節減重大小,減輕治療師給患者的治療強度,并高效的讓患者進行康復行走訓練。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康復訓練減重裝置實施例的連接結構示意圖;標號說明減重掛鉤1,上偏轉滑輪2,中偏轉滑輪3,滑輪固定槽4,支撐力穩定器5,繩索6,第一直線運動器7,定滑輪8,支撐彈簧9,第二直線運動器10,下偏轉滑輪12,動滑輪13,動滑輪組14。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如圖1所示的康復訓練減重裝置,包括第一直線運動器7,所述第一直線運動器7與一固定架連接,所述固定架上連接有滑輪組,所述滑輪組上繞有繩索6,所述繩索6 —端固定于所述固定架上,另一端連接有減重掛鉤I ;所述滑輪組上還連接有反負重調節裝置,所述反負重調節裝置包括第二直線運動器10和與所述第二直線運動器10連接的支撐彈簧9。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繩索6依次繞過所述滑輪組中的動滑輪組14、定滑輪8、下偏轉滑輪12、動滑輪13、中偏轉滑輪3和上偏轉滑輪2,所述反負重調節裝置連接于所述動滑輪13上,下偏轉滑輪12連接在滑輪固定槽4中。所述動滑輪13下方連接有至少兩個支撐彈簧9,所述支撐彈簧9通過連接件與所述第二直線運動器10連接,且所述第二直線運動器10設置于所述連接件中部,使支撐彈簧9受力均衡。所述動滑輪13上還連接有支撐力穩定器5,以穩定反負重調節裝置的壓力。所述第一直線運動器7與一急停開關電連接,以在特殊情況下停止該康復訓練減重裝置。第一直線運動器7通過改變動滑輪組14的位置,實現繩索6的伸縮,繩索6依次繞過定滑輪8、下偏轉滑輪12、中偏轉滑輪3、上偏轉滑輪2后,通過減重掛鉤I對懸吊者進行升降。第二直線運動器10推動支撐彈簧9產生形變,形變對應為預設的反負重重量值。第一直線運動器7工作時,繩索6拉緊,剛拉緊時反負重重量值為預設值,即反負重重量大小由預設值開始增加,可增加至被懸吊者的體重范圍內,且重量大小可調。本實用新型的康復訓練減重裝置分為兩部分,一部分進行減重的預設,一部分進行減重大小的改變。不同的患者可以在該康復訓練減重裝置上進行訓練治療,以方便調整不同患者的治療時期,還可配合不同的跑步機或者醫用跑臺上使用。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康復訓練減重裝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直線運動器,所述第一直線運動器與一固定架連接,所述固定架上連接有滑輪組,所述滑輪組上繞有繩索,所述繩索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架上,另一端連接有減重掛鉤;所述滑輪組上還連接有反負重調節裝置,所述反負重調節裝置包括第二直線運動器和與所述第二直線運動器連接的支撐彈簧。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康復訓練減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繩索依次繞過所述滑輪組中的動滑輪組、定滑輪、下偏轉滑輪、動滑輪、中偏轉滑輪和上偏轉滑輪,所述反負重調節裝置連接于所述動滑輪上。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康復訓練減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動滑輪下方連接有至少兩個支撐彈簧,所述支撐彈簧通過連接件與所述第二直線運動器連接,且所述第二直線運動器設置于所述連接件中部。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康復訓練減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動滑輪上還連接有支撐力穩定器。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康復訓練減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線運動器與一急停開關電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康復訓練減重裝置,其包括第一直線運動器,所述第一直線運動器與一固定架連接,所述固定架上連接有滑輪組,所述滑輪組上繞有繩索,所述繩索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架上,另一端連接有減重掛鉤;所述滑輪組上還連接有反負重調節裝置,所述反負重調節裝置包括第二直線運動器和與所述第二直線運動器連接的支撐彈簧。該康復訓練減重裝置可根據第一直線運動器來實現被懸吊者的升降,通過第二直線運動器來預設和調節反負重重量值的大小,可幫助各種病原引起肢體功能缺失患者重新站立行走訓練。
文檔編號A63B23/04GK202892805SQ20122058486
公開日2013年4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8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8日
發明者都吉良, 陳永源, 張國忠, 伍水明, 陳文遠, 江敘加, 王涌斌, 閆偉 申請人:廣州一康醫療設備實業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