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太極滑輪推手樁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太極滑輪推手粧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健身器材,具體涉及的是一種太極滑輪推手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太極是我國傳統的武術健身功法,其具有獨特深奧的理論和套路,可達到以靜養身,修行、悟道及養生為一體的至高境界,其健身效果已為舉世公認。[0003]但對于目前,眾多養生館內的太極功法更多的是以招式演練為主,而使用器材的卻比較少,偶見人們使用的太極球、太極劍、抖桿等器械,其使用的境界其理念程度難以把握,不易普及,并且不斷反復的重復動作,對于初學太極或者對太極還沒有融入境界的人來說,練習起來非常枯燥無味,這絕對阻礙了我國太極精髓的發揚光大及普及太極健身運動的推廣發揮。[0004]如太極運動中的推手運動,雖然是通過手臂的相互推動,練習手臂的柔韌性,增加手壁的內應強力,但其腳部的著地根基非常重要,太極的推手運動,可將全身的力量凝聚一股強大的隱形力瞬間爆發,將對手推出幾米之外,這項太極推手運動其瞬間爆發力超乎想象,而對于初學者來說,相互之間不斷地在左右推手反復練習,動作重復枯燥無味,并沒有帶來成就感。發明內容[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能夠融入太極功法的演練元素,比較簡單易學,且趣味性極強的太極滑輪推手裝置。[0006]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太極滑輪推手裝置,其特征在于:是由左右完全對稱的兩部分組成,并定義為左端部及右端部,所述左端部與右端部之間還設有中間連接部,該左端部與中間連接部通過螺栓連接起來,右端部與中間連接部也是通過螺栓連接起來;左端部、右端部及中間連接部均采用金屬材料組成;所述左端部是由左支撐臺及活動蓋設在左支撐臺上面的左站板組成;右端部是由右支撐臺及活動蓋設在右支撐臺上面的右站板組成。[0007]所述左支撐臺是由前、后邊梁及一底板相互焊接構成的一框架,并且前、后邊梁內側均設有滑槽;所述左站板反面的兩邊緣分別安裝有數個滑輪及單根感應棒,該滑輪是在前、后邊梁內側的滑槽內進行滑動,即使得左站板通過滑輪的作用在左支撐臺上進行左右滑動。[0008]所述的左站板還通過彈力膠繩與中間連接部連接起來。[0009]所述右支撐臺也是由前、后邊梁及一底板相互焊接構成的一框架,并且前、后邊梁內側均設有滑槽;所述右站板反面的兩邊緣分別安裝有數個滑輪及單根感應棒,該滑輪是在前、后邊梁內側的滑槽內進行滑動,即使得右站板通過滑輪的作用在右支撐臺上進行左右滑動。[0010]所述的右站板也通過彈力膠繩與中間連接部連接起來。[0011]所述的前、后邊梁內側壁設有數個通孔,該通孔內分別安裝有LED感應燈,上述的單根感應棒與所述LED感應燈相互感應作用,當單根感應棒與LED感應燈接觸感應時,LED感應燈閃亮,單根感應棒離開后,LED感應燈自動熄滅。[0012]優選地,為了增加左、右站板的承受力,在左、右站板反面的中心部位也設置若干個滑輪。[0013]左支撐臺內側和右支撐臺內側分別固定安裝有提供LED感應燈的電源及開關。[0014]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體現在于:在太極推手運動中,通過增加一套專用的滑輪推手裝置,使人們在運動過程中,更能融入太極的意念和招式,練習過程中通過左、右站板的相向運動將對手相互推開,其推出的距離通過單根感應棒與LED感應燈的相互感應的燈亮與燈滅,來定奪練習成果,趣味性強,同時健身效果尤佳,對于普及太極運動,推動全民健身,提高人民的身體素質,具有良好的推動作用。
[0015]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的說明。[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0017]圖中箭頭的方向為左、右站板的運動方向,說明書中提到的左右或前后方向是以結構示意圖的放置方向為準。[0018]下列為圖中各標識的具體名稱:A左端部、B右端部、C中間連接部、Al左站板、A2底板、A3 LED感應燈、A4邊梁、Al I滑輪、A41滑槽、A5彈力膠繩;B1右站板、B2邊梁、B3 LED感應燈、B4底板、Bll滑輪、B21滑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19]如圖1所示,太極滑輪推手裝置,是由左右完全對稱的兩部分組成,并定義為左端部A及右端部B,所述左端部A與右端部B之間還設有中間連接部C,該左端部A與中間連接部C通過螺栓連接起來,右端部B與中間連接部C也是通過螺栓連接起來。[0020]所述左端部A是由左支撐臺及活動蓋設在左支撐臺上面的左站板Al組成,該左支撐臺是由前、后邊梁A4及一底板A2相互焊接構成的一框架,并且前、后邊梁A4內側均設有滑槽A41 ;所述左站板Al反面的兩邊緣分別安裝有數個滑輪All及單根感應棒(圖中未示出),該滑輪All是在前、后邊梁A4內側的滑槽A41內進行滑動,即使得左站板Al通過滑輪All的作用在左支撐臺上進行左右滑動。[0021]所述的左站板Al還通過彈力膠繩A5與中間連接部C連接起來。[0022]右端部B是由右支撐臺及活動蓋設在右支撐臺上面的右站板BI組成,該右支撐臺也是由前、后邊梁B2及一底板B4相互焊接構成的一框架,并且前、后邊梁B2內側均設有滑槽B21 ;所述右站板BI反面的兩邊緣分別安裝有數個滑輪Bll及單根感應棒(圖中未示出),該滑輪Bll是在前、后邊梁B2內側的滑槽B21內進行滑動,即使得右站板BI通過滑輪Bll的作用在右支撐臺上進行左右滑動。[0023]所述的右站板BI也通過彈力膠繩(圖中未示出)與中間連接部C連接起來。[0024]所述的前、后邊梁(A4、B2)內側壁設有數個通孔,該通孔內分別安裝有LED感應燈(A3、B3),上述的單根感應棒與所述LED感應燈(A3、B3)相互感應作用,當單根感應棒與LED感應燈(A3、B3)接觸感應時,LED感應燈(A3、B3)閃亮,單根感應棒離開后,LED感應燈(A3、B3)自動熄滅。[0025]同時為了增加左、右站板(Al、BI)的承受力,在左、右站板(Al、BI)反面的中心部位也設置若干個滑輪(圖中未示出)。[0026]左支撐臺內側和右支撐臺內側分別固定安裝有提供LED感應燈的電源及開關。[0027]使用本實用新型推手樁前,應先檢查左端部及右端部充分與中間連接部完全連接牢靠,左、右站板能在滑槽內滑動自如,LED感應燈與單根感應棒接觸反應靈敏等。[0028]使用本實用新型推手裝置時,練習者面對面站立在左站板Al及右站板BI上,在相互推手的過程中,分別將對方推出去,即左、右站板分別向相反的方向運動,其推出的距離通過左、右站板上的單根感應棒與LED感應燈的相互感應感應接觸,使LED感應燈亮與燈滅,來定奪練習成果,練習推手的同時,也增加了運動的無限樂趣。
權利要求1.太極滑輪推手裝置,其特征在于:是由左右完全對稱的兩部分組成,并定義為左端部及右端部,所述左端部與右端部之間還設有中間連接部,該左端部與中間連接部通過螺栓連接起來,右端部與中間連接部也是通過螺栓連接起來;左端部、右端部及中間連接部均采用金屬材料組成;所述左端部是由左支撐臺及活動蓋設在左支撐臺上面的左站板組成;右端部是由右支撐臺及活動蓋設在右支撐臺上面的右站板組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極滑輪推手裝置,其特征在于:左支撐臺是由前、后邊梁及一底板相互焊接構成的一框架,并且前、后邊梁內側均設有滑槽;所述左站板反面的兩邊緣分別安裝有數個滑輪及單根感應棒,該滑輪是在前、后邊梁內側的滑槽內進行滑動,即使得左站板通過滑輪的作用在左支撐臺上進行左右滑動。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極滑輪推手裝置,其特征在于:左站板還通過彈力膠繩與中間連接部連接起來。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極滑輪推手裝置,其特征在于:右支撐臺也是由前、后邊梁及一底板相互焊接構成的一框架,并且前、后邊梁內側均設有滑槽;所述右站板反面的兩邊緣分別安裝有數個滑輪及單根感應棒,該滑輪是在前、后邊梁內側的滑槽內進行滑動,即使得右站板通過滑輪的作用在右支撐臺上進行左右滑動。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極滑輪推手裝置,其特征在于:右站板也通過彈力膠繩與中間連接部連接起來。
6.根據權利要求2或4所述的太極滑輪推手裝置,其特征在于:前、后邊梁內側壁設有數個通孔,該通孔內分別安裝有LED感應燈,單根感應棒與LED感應燈相互感應作用。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極滑輪推手裝置,其特征在于:左、右站板反面的中心部位也設置若干個滑輪。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極滑輪推手裝置,其特征在于:左支撐臺內側和右支撐臺內側分別固定安裝有提供LED感應燈的電源及開關。
專利摘要太極滑輪推手裝置是由左右完全對稱的兩部分組成,并定義為左端部及右端部,所述左端部與右端部之間還設有中間連接部,該左端部與中間連接部通過螺栓連接起來,右端部與中間連接部也是通過螺栓連接起來;所述左端部是由左支撐臺及活動蓋設在左支撐臺上面的左站板組成;右端部是由右支撐臺及活動蓋設在右支撐臺上面的右站板組成;通過增加一套專用的滑輪推手裝置,使人們在運動過程中,更能融入太極的意念和招式,練習過程中通過左、右站板的相向運動將對手相互推開,其推出的距離通過單根感應棒與LED感應燈的相互感應的燈亮與燈滅,來定奪練習成果,趣味性強,同時健身效果尤佳,對于普及太極運動,推動全民健身,提高人民的身體素質,具有良好的推動作用。
文檔編號A63B69/00GK202951216SQ20122068484
公開日2013年5月29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3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13日
發明者蘇耀輝 申請人:蘇耀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