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矯正訓練器械及制作方法和行走矯正訓練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是行走矯正訓練器械及制作方法和行走矯正訓練方法。主支撐架上端部安設軀干定位調節平臺,軀干定位調節平臺的一側安設胸部矯正總成、腹部矯正總成和行走操控臺托架,另一側安設髖部矯正總成、背部矯正總成和主控制器,形成人體就位矯正訓練的空間。本發明設計合理,結構緊湊,占地面積小,操作簡單,容易掌握,便于安裝,維修方便,矯正訓練效果明顯,患者在訓練中安全性可靠,在訓練中對患者的機體無損傷,在動態訓練中對胸部、腹部、髖部、背部和踝部實施合理的限制在正常活動的范圍內,使患者在訓練過程中始終處于最佳訓練狀態,對普通腦癱患者、外傷后遺癥患者、中風后遺癥患者、腦出血造成肢體肌力下降患者、肢體障礙患者和不良行走姿態患者均有康復效果,適宜在醫院、康復中心和家庭使用。
【專利說明】行走矯正訓練器械及制作方法和行走矯正訓練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康復訓練器材,尤其涉及一種行走矯正訓練器械及制作方法和行走矯正訓練方法。
【背景技術】
[0002]不良行走步態是所有腦癱患者共同存在的問題,造成這種不良步態的主要原因是:腿部支撐力量不足、關節松動度不夠、關節控制能力不夠、肌張力過高或過低、肢體有明顯畸形。這些畸形與不正確的行走姿態有著密切聯系,他們需要借助上體的伸展、擺動來調整身體的平衡,借助上體上肢的力量帶動下肢進行行走,在這種狀態下進行行走,其行走的姿態可想而知,而腿部畸形會因不良行走而會越來越嚴重,這種不良的行走的步態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幾種:
上肢亂動、臀部左右搖擺、腿向外側撇、肩部左右擺動、胯部前后扭動、腿向前無節奏的直蹬,還有除了上體上肢亂動外,其腿部會伴隨著剪刀步、內八字等等,這種不良姿態隨著年齡的增長就形成了一種習慣,而這種習慣一旦形成是難以改變的。
[0003]目前,在實施康復治療中均難以矯正患者不良行走步態,所使用的康復器材不能有效地對患者的行走加以矯正,無法糾正、培養良好的行走習慣。每天,康復中心里的康復師輔助患者運動功能鍛煉,康復師付出超負荷的體力,最終導致的事倍功半。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解決上述康復訓練矯正中的問題,提供一種在康復治療中動態訓練實施矯正的行走矯正訓練器械及制作方法和行走矯正訓練方法。
[0005]在康復矯正訓練中,主動式的訓練是用抑制法,被動式的訓練是用限制法,抑制法就是在患者行走訓練時康復人員要不斷提醒和糾正患者,此時的患者已有一定的能力走好了,但還很不習慣,需要通過不間斷的提醒和糾正來培養患者的良好的習慣。限制法就需要一些器械進行輔助,對人體的胸部、腹部、髖部、背部和腳踝部限制在一個正常活動范圍內,使這些部位不能任意擺動。
[0006]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由主體底座、行走跑臺、主支撐架、軀干定位調節平臺、胸部矯正總成、腹部矯正總成、髖部矯正總成、背部矯正總成、主控制器和行走操控臺總成組成,主體底座整體呈丁字形,分為主座臺面和側座臺面,丁字形的兩翼處為主座臺面,主座臺面整體呈矩形,丁字形的中腰處為側座臺面,側座臺面整體呈矩形,側座臺面附著在主座臺面中間處的一側構成丁字形的主體底座,主體底座的下部的轉角處安設調節底腳,至少安設6個調節底腳,調節底腳下部附著地面,調節底腳上部支撐主體底座的底部,調節底腳調節主體底座在地面上呈水平狀態。
[0007]本發明是由行走訓練集合體和矯正訓練集合體兩個體系構成,行走訓練集合體和矯正訓練集合體共同實施康復矯正訓練,使患者在動態訓練中進行康復矯正,行走訓練集合體是由主體底座、行走跑臺、調節底腳和踝部限位擋板構成。主體底座采用剛性型材制作,成為穩固的矯正訓練的基礎,在該基礎上設置行走跑臺、調節底腳和踝部限位擋板。矯正訓練集合體是由主支撐架、軀干定位調節平臺、胸部矯正總成、腹部矯正總成、髖部矯正總成、背部矯正總成和行走操控臺托架構成。
[0008]主體底座的主座臺面上安設行走跑臺,行走跑臺與主體底座的主座臺面相吻合,主體底座的側座臺面上安設主支撐架,主支撐架整體呈柱狀,主支撐架的底部與主體底座的側座臺面相吻合,主支撐架上端部安設軀干定位調節平臺,軀干定位調節平臺位于行走跑臺的中心部,且軀干定位調節平臺與行走跑臺相平行,主支撐架上安設主支撐架導軌、主支撐架升降桿、支撐架滑塊,支撐架滑塊與軀干定位調節平臺的底部相連接,構成行走訓練集合體。
[0009]本發明的主體底座整體呈丁字形,在主體底座上設置行走跑臺和主支撐架,行走跑臺整體呈矩形,主支撐架的截面為方形,主體支撐架采用剛性型材材料制作,在丁字形的主體底座的兩翼處設置為主座臺面,主座臺面上安設行走跑臺,在丁字形的的主體底座中腰處設置為側座臺面,側座臺面上安設主支撐架。行走跑臺速率為0.2-0.9米/秒,適宜肢體障礙的患者訓練。主支撐架升降桿采用電動缸或液壓缸或氣缸,行走跑臺的電機采用同步電機或變頻電機或伺服電機。
[0010]軀干定位調節平臺的一側安設胸部矯正總成、腹部矯正總成和行走操控臺托架,腹部矯正總成的上方安設胸部矯正總成,軀干定位調節平臺的另一側安設髖部矯正總成、背部矯正總成和主控制器,髖部矯正總成的上方安設背部矯正總成,髖部矯正總成和背部矯正總成與胸部矯正總成和腹部矯正總成相對,形成人體就位矯正訓練的空間,背部矯正總成的一側安設主控制器,構成矯正訓練的集合體。
[0011]本發明在主支撐架上安設軀干定位調節平臺,軀干定位調節平臺整體呈矩形,一端部與主支撐架相聯接,另一端部髖部定位托架和腹部定位托架相連接,啟動主支撐架升降桿調節胸部矯正總成、腹部矯正總成、髖部矯正總成和背部矯正總成的位置。軀干定位調節平臺采用剛性型材和板材材制制作,主支撐架的上的主支撐架升降桿推動軀干定位調節平臺上下移動,軀干定位調節平臺帶動腹部矯正總成、胸部矯正總成、髖部矯正總成和背部矯正總成移動,按照人體的高矮胖瘦調節軀干定位調節平臺,軀干定位調節平臺處于人體最適宜的位置,實施康復訓練,可廣泛的應用于不同的群體。本發明的整體訓練器械對稱排列構成左排列訓練器械和右排列訓練器械,各自獨立,互不干擾,可以同時兩名患者進行康復訓練,節省占地面積。
[0012]行走跑臺上敷設踝部限位擋板,踝部限位擋板整體呈條狀,踝部限位擋板的中部凹陷,踝部限位擋板在行走跑臺的中心部沿行走跑臺的縱向安設,把患者的雙腿分開矯正行走訓練。行走跑臺的一端部安設驅動行走電機和傳動輥,驅動行走電機的輸出軸與安設在行走跑臺一端部的傳動輥相連接,行走跑臺的另一端部安設導向輥,在傳動輥和導向輥上安設行走循環帶,行走循環帶循環安設在傳動輥和導向輥上,啟動行走電機,行走電機驅動傳動輥帶動行走跑臺的行走循環帶運行。
[0013]本發明的踝部限位擋板安設在行走跑臺上,踝部限位擋板在行走跑臺上懸置安裝,獨立設置,限位擋板抑制剪刀步、內八字步、外八字步以及前弓后弓腿、X型腿、O形腿等畸形與不正確的行走姿態。踝部限位擋板的中部凹陷有利于患者上下行走跑臺,減輕患者的腿部負擔。行走電機采用同步電機或變頻電機或伺服電機,電機與傳動輥的連接采用鏈條傳動或皮帶輪傳動,行走循環帶采用橡膠材質制作。
[0014]安設主體底座的側座臺面上的主支撐架垂直豎立在行走跑臺的側面,主支撐架位于行走跑臺側面的中間部,主支撐架是由主支撐架導軌、主支撐架升降桿、支撐架滑塊和軀干定位調節平臺組成,主支撐架的上端部安設軀干定位調節平臺,主支撐架上的軀干定位調節平臺處于行走跑臺的中心部。
[0015]本發明的主支撐架是矯正訓練集合體的主要裝備之一,主支撐架設置在行走跑臺的側面的中心部,主支撐架上部設置軀干定位調節平臺,軀干定位調節平臺上安設胸部矯正總成、腹部矯正總成、髖部矯正總成、背部矯正總成和行走操控臺總成,構成矯正訓練的集合體,在行走跑臺上構成人體康復訓練的空間。主支撐架通過主支撐架導軌、主支撐架升降桿和支撐架滑塊調整軀干定位調節平臺的高度,在行走跑臺上對人體康復訓練調整到最適宜的康復訓練的位置。
[0016]主支撐架上安設主支撐架導軌、支撐架滑塊和主支撐架升降桿,主支撐架的內壁兩側安設主支撐架導軌,支撐架滑塊與兩側的主支撐架導軌相聯接,支撐架滑塊沿主支撐架導軌上下移動,主支撐架升降桿的底端部與主支撐架的底端部固定相連接,主支撐架升降桿的推桿的端部與支撐架滑塊固定相連接,支撐架滑塊與軀干定位調節平臺相連接,啟動主支撐架升降桿,主支撐架升降桿的推桿帶動軀干定位調節平臺沿主支撐架導軌升降,軀干定位調節平臺沿主支撐架導軌升降的同時帶動胸部矯正總成、腹部矯正總成、髖部矯正總成和背部矯正總成升降。
[0017]本發明的主支撐架導軌安設在主支撐架的兩側柱體上,支撐架滑塊的兩端部安設在主支撐架導軌上,支撐架滑塊沿主支撐架導軌上下移動,支撐架滑塊的上端部與軀干定位調節平臺的下端部固定相連接,支撐架滑塊的下端部與主支撐架升降桿的推桿的端部固定相連接,主支撐架升降桿的下部與主支撐架的底端部固定相連接,啟動主支撐架升降桿,主支撐架升降桿的推桿的端部推動支撐架滑塊在支撐架滑塊在主支撐架導軌上移動,支撐架滑塊帶動軀干定位調節平臺沿主支撐架導軌移動,同時軀干定位調節平臺帶動胸部矯正總成、腹部矯正總成、髖部矯正總成、背部矯正總成和行走操控臺總成移動,調整到人體康復訓練最適宜的位置。
[0018]軀干定位調節平臺的一側安設腹部矯正總成和胸部矯正總成,腹部矯正總成是由腹部橫向定位導軌、腹部橫向定位調節桿、腹部定位滑塊、腹部定位座、腹部限位墊和腹部定位托架組成,軀干定位調節平臺的一側安設腹部定位滑塊和腹部橫向定位導軌,腹部定位滑塊沿腹部橫向定位導軌橫向移動,腹部定位滑塊上安設腹部定位托架,腹部定位托架的一端部與腹部定位滑塊固定相連接,腹部橫向定位調節桿的底端部與軀干定位調節平臺一側固定相連接,腹部橫向定位調節桿的推桿的端部與腹部定位滑塊固定相連接,啟動腹部橫向定位調節桿,腹部定位托架沿腹部橫向定位導軌橫向移動,腹部定位托架的內側固定安設腹部定位座,腹部定位座上安設腹部限位墊,抑制人體的腹部。
[0019]本發明的軀干定位調節平臺是矯正訓練集合體的主要裝備之一,軀干定位調節平臺安設胸部矯正總成、腹部矯正總成、髖部矯正總成、背部矯正總成和行走操控臺總成,軀干定位調節平臺的一側安設腹部橫向定位導軌,腹部橫向定位導軌上安設腹部定位滑塊,腹部橫向定位調節桿的推桿的端部與腹部定位滑塊固定相連接,腹部橫向定位調節桿的底端部與軀干定位調節平臺一側固定相連接,腹部定位滑塊沿腹部橫向定位導軌橫向移動,腹部定位滑塊上安設腹部定位托架,腹部定位托架的一端部與腹部定位滑塊固定相連接,腹部定位托架沿腹部橫向定位導軌橫向移動,腹部定位托架的內側固定安設腹部定位座,腹部定位座上安設腹部限位墊。
[0020]腹部定位托架的上部固定安設胸部矯正總成,腹部定位托架的外側固定安設行走操控臺托架,腹部定位托架帶動腹部矯正總成、行走操控臺托架和胸部矯正總成沿腹部橫向定位導軌橫向移動。
[0021]本發明在腹部定位托架上設置胸部矯正總成,腹部定位托架的外側固定安設行走操控臺托架,腹部定位滑塊和腹部定位托架一起沿腹部橫向定位導軌橫向移動,同時帶動胸部矯正總成和行走操控臺托架沿腹部橫向定位導軌橫向移動,調整到適宜人體的位置。
[0022]胸部矯正總成是由旋轉支架、旋轉軸、胸部定位支撐架、胸部縱向定位導軌、胸部縱向定位升降桿、胸部縱向定位滑塊、胸部定位角度調節桿、胸部定位托架、胸部定位座和胸部限位墊組成,在腹部定位托架的上部固定安設旋轉支架,旋轉支架上設置胸部定位支撐架,通過旋轉軸把胸部定位支撐架設置在旋轉支架上,胸部定位支撐架在旋轉支架上旋轉構成傾斜角。
[0023]胸部定位支撐架上安設胸部縱向定位導軌和胸部縱向定位升降桿,胸部縱向定位導軌上安設胸部縱向定位滑塊,胸部縱向定位滑塊沿胸部縱向定位導軌移動,胸部縱向定位升降桿的下端部固定在胸部定位支撐架的底端部,胸部縱向定位升降桿的推桿的端部與胸部縱向定位滑塊固定相連接,胸部縱向定位滑塊與胸部定位托架固定相連接,胸部定位托架上安設胸部定位座,胸部定位座上安設胸部限位墊,啟動胸部縱向定位升降桿推動胸部縱向定位滑塊上下移動,同時胸部縱向定位滑塊帶動胸部定位托架和胸部限位墊上下移動,調節胸部限位墊的高度抑制人體的胸部。
[0024]本發明在腹部定位托架的上部安設胸部矯正總成,在胸部定位支撐架的底部設置旋轉支架,旋轉支架通過旋轉軸與胸部定位支撐架相聯接,由胸部定位角度調節桿推動胸部定位支撐架構成傾斜角,抑制人體的胸部。胸部定位支撐架上安設胸部縱向定位導軌、胸部縱向定位滑塊和胸部縱向定位升降桿,胸部縱向定位滑塊沿胸部縱向定位導軌移動,胸部縱向定位升降桿的下端部與胸部定位支撐架的底端部固定相連接,胸部縱向定位升降桿的端部與胸部縱向定位滑塊固定相連接,胸部縱向定位滑塊與胸部定位托架固定相連接,胸部定位托架上安設胸部定位座和胸部限位墊,啟動胸部縱向定位升降桿推動胸部縱向定位滑塊上下移動,同時胸部縱向定位滑塊帶動胸部定位托架和胸部限位墊上下移動,調節胸部限位墊的高度抑制人體的胸部。
[0025]腹部定位托架的外側固定安設行走操控臺托架,胸部定位角度調節桿的底端部固定在行走操控臺托架的一端部,胸部定位角度調節桿的推桿的端部與胸部定位支撐架相連接,啟動胸部定位角度調節桿,推動胸部定位支撐架向內側傾斜,同時把胸部限位墊向內側移動,胸部限位墊構成傾斜角抑制人體的胸部。
[0026]本發明行走操控臺托架固定安設在腹部定位托架的外側,胸部定位角度調節桿的底端部與在行走操控臺托架的一端部固定相聯接,胸部定位角度調節桿的推桿的端部與胸部定位支撐架相連接,開啟胸部定位角度調節桿,推動胸部定位支撐架向內側傾斜,同時胸部限位墊向內側移動,胸部定位支撐架和胸部限位墊構成傾斜角,抑制人體的胸部。[0027]軀干定位調節平臺的另一側安設髖部矯正總成托架,髖部矯正總成是由髖部定位托架、髖部定位座和髖部限位墊組成,髖部定位托架的一端部與軀干定位調節平臺的另一側固定相連接,髖部定位托架的內側安設髖部定位座,髖部定位座上安設髖部限位墊,髖部定位座和髖部限位墊整體呈弧形,髖部定位座和髖部限位墊與人體的髖部相吻合。
[0028]本發明髖部定位座和髖部限位墊整體呈弧形,是依據人體生物工程學的人體生理曲線進行設計的,患者在進行康復訓練時比較舒適,有利于矯正腦癱患者以及肢體障礙患者的功能恢復和不良行走姿態,同時在康復訓練中起到保護作用。
[0029]髖部矯正總成的上部安設背部矯正總成,背部矯正總成是由伸縮桿、背部定位座和背部限位墊組成,髖部定位座和背部定位座之間安設伸縮桿,背部定位座通過伸縮桿上下移動調整背部定位座位置,背部定位座上安設背部限位墊,背部定位座和背部限位墊整體呈弧形,背部定位座和背部限位墊與人體的背部相吻合。
[0030]本發明背部定位座和背部限位墊整體呈弧形,是依據人體生物工程學的人體生理曲線進行設計的,背部定位座和背部限位墊設置在髖部定位座和髖部限位墊的上方,通過伸縮桿調整背部定位座和背部限位墊的位置,適應不同患者的情況,有利于矯正腦癱患者及肢體障礙患者的不良行走姿態以及恢復行走功能,同時在康復訓練中起到襯托住背部和保護人體脊椎的作用。
[0031]髖部定位托架上安設主控制器,主控制器上設有觸摸屏操控面板,主支撐架的主支撐架升降桿、腹部矯正總成的腹部橫向定位調節桿、胸部矯正總成的胸部縱向定位升降桿和胸部矯正總成的胸部定位傾角調節桿通過線路與主控制器相連接,從主控制器的觸摸屏操控面板發出指令通過線路操控主支撐架升降桿、腹部橫向定位調節桿、胸部縱向定位升降桿和胸部定位傾角調節桿。
[0032]本發明通過主控制器調整軀干定位調節平臺的位置、腹部限位墊的位置、胸部限位墊的位置和胸部限位墊的傾角的角度,實現最佳矯正訓練狀態,這些操控指令是通過主控制器的觸摸屏操控面板實施的。
[0033]軀干定位調節平臺的一側安設行走操控臺總成,腹部定位托架的外側安設行走操控臺總成,行走操控臺總成是由行走操控臺托架、行走輔助把手、行走操控臺和行走操控臺控制面板組成,行走操控臺托架的一端部與腹部定位托架的外側固定相連接,行走操控臺托架的另一端部安設行走輔助把手和行走操控臺,行走輔助把手整體呈U形,行走輔助把手的兩端部為扶手,行走輔助把手兩端部的扶手向內傾斜,利于行走訓練雙手把握。
[0034]本發明的行走操控臺是操縱矯正訓練的集合體和行走訓練集合體的中心,行走操控臺對胸部矯正總成、腹部矯正總成、髖部矯正總成和背部矯正總成進行調控,對患者實施動態康復訓練矯正,在運動中實現矯正訓練。行走操控臺托架上設置的行走輔助把手是讓患者在行在訓練中雙手握住扶手構成一個依托,讓患者有依托感,同時在訓練過程中提高安全性。行走輔助把手兩端部的扶手向內傾斜,是按照患者雙手把握習慣設計的,有利于患者實施訓練。
[0035]行走操控臺為觸摸屏,行走操控臺上設置行走操控臺控制面板,通過行走操控臺控制面板調控行走跑臺啟閉和行走循環帶的運行速度,調整到患者適宜的程度。
[0036]本發明行走操控臺采用觸摸屏,通過行走操控臺便于康復師操作、調整行走跑臺的速度,使患者處于最佳訓練狀態。在訓練中患者也能通過行走操控臺進行操控,調整訓練狀態。
[0037]行走矯正訓練器械為左排列訓練器械和右排列訓練器械,左排列訓練器械和右排列訓練器械構成雙臺排列行走矯正訓練器械,整體左右排列,各自獨立操控,左排列訓練器械和右排列訓練器械均由主體底座、行走跑臺、主支撐架、軀干定位調節平臺、胸部矯正總成、髖部矯正總成、腹部矯正總成和行走操控臺總成組成,左排列訓練器械的主體底座整體呈丁字形,分為主座臺面和側座臺面,兩翼處為主座臺面,中腰處為側座臺面,側座臺面附著在主座臺面中間處的一側構成丁字形的主體底座,主體底座的下部的轉角處安設調節底腳,至少安設6個調節底腳,調節底腳下部附著地面,調節底腳上部支撐主體底座的底部,調節底腳調節主體底座在地面上呈水平狀態。
[0038]本發明左排列訓練器械和右排列訓練器械各自獨立操控,互不干擾,縮小占地面積,增肌康復患者的人數,提高康復場所的使用率。左排列訓練器械和右排列訓練器械通過主體底座相連接構成雙排列,左排列訓練器械和右排列訓練器械作用相同,通過調節底腳把左排列訓練器械和右排列訓練器械的主體底座調節成水平狀態。
[0039]右排列訓練器械的主體底座整體呈丁字形,分為主座臺面和側座臺面,兩翼處為主座臺面,中腰處為側座臺面,側座臺面附著在主座臺面中間處的一側構成丁字形的主體底座,主體底座的下部的轉角處安設調節底腳,至少安設6個調節底腳,調節底腳下部附著地面,調節底腳上部支撐主體底座的底部,調節底腳調節主體底座在地面上呈水平狀態。
[0040]左排列訓練器械的主體底座中腰處的端部與右排列的行走矯正訓練器械的主體底座中腰處的端部固定相連接,構成左排列訓練器械和右排列訓練器械雙臺排列的主體底座。
[0041 ] 左排列訓練器械的主體底座的主座臺面上安設行走跑臺,行走跑臺與主體底座的主座臺面相吻合,主體底座的側座臺面上安設主支撐架,主支撐架的底部與主體底座的側座臺面相吻合,主支撐架上安設軀干定位調節平臺,軀干定位調節平臺位于行走跑臺的中心部,且軀干定位調節平臺與行走跑臺相平行,構成左排列訓練器械的行走訓練集合體。
[0042]左排列訓練器械的軀干定位調節平臺的一側安設胸部矯正總成、腹部矯正總成和行走操控臺托架,腹部矯正總成的上方安設胸部矯正總成,軀干定位調節平臺的另一側安設髖部矯正總成和背部矯正總成,髖部矯正總成的上方安設背部矯正總成,髖部矯正總成和背部矯正總成與胸部矯正總成和腹部矯正總成相對,形成人體就位矯正訓練空間,構成左排列訓練器械的矯正訓練的集合體。
[0043]右排列訓練器械的主體底座的主座臺面上安設行走跑臺,行走跑臺與主體底座的主座臺面相吻合,主體底座的側座臺面上安設主支撐架,主支撐架的底部與主體底座的側座臺面相吻合,主支撐架上安設軀干定位調節平臺,軀干定位調節平臺位于行走跑臺的中心部,且軀干定位調節平臺與行走跑臺相平行,構成右排列訓練器械的行走訓練集合體。
[0044]右排列訓練器械的軀干定位調節平臺的一側安設胸部矯正總成、腹部矯正總成和行走操控臺托架,腹部矯正總成的上方安設胸部矯正總成,軀干定位調節平臺的另一側安設髖部矯正總成和背部矯正總成,髖部矯正總成的上方安設背部矯正總成,髖部矯正總成和背部矯正總成與胸部矯正總成和腹部矯正總成相對,形成人體就位矯正訓練空間,構成右排列訓練器械的矯正訓練的集合體。
[0045]主體底座整體呈丁字形,主體底座分為主座臺面和側座臺面,主體底座丁字形的兩翼處為主座臺面,主座臺面整體呈矩形,主體底座丁字形的中腰處為側座臺面,側座臺面整體呈矩形,側座臺面附著在主座臺面中間處的一側構成丁字形的主體底座,采用型材焊接制作,主體底座的下部的轉角處安設調節底腳,至少安設6個調節底腳,調節底腳下部附著地面,調節底腳上部支撐主體底座的底部,調節底腳調節主體底座在地面上呈水平狀態。
[0046]在主體底座的主座臺面上安設行走跑臺,行走跑臺與主體底座的主座臺面相吻合,采用螺栓穩固在主體底座的主座臺面上,行走跑臺速率為0.2-0.9米/秒。
[0047]行走跑臺上敷設踝部限位擋板,踝部限位擋板整體呈條狀,踝部限位擋板的中部凹陷,踝部限位擋板在行走跑臺的中心部沿行走跑臺的縱向安設,踝部限位擋板在行走跑臺上懸置安裝,獨立設置,踝部限位擋板采用硬質木材制作。
[0048]行走跑臺的一端部安設驅動行走電機和傳動輥,行走跑臺的另一端部安設導向輥,驅動行走電機的輸出軸與安設在行走跑臺一端部的傳動輥相連接,驅動行走電機采用同步電機或變頻電機或伺服電機,在傳動輥和導向輥上設置行走循環帶,行走循環帶循環安設在傳動輥和導向輥上,驅動行走電機與傳動輥采用皮帶輪傳動或鏈條傳動。
[0049]主體底座的側座臺面上安設主支撐架,主支撐架的底部與主體底座的側座臺面相吻合,采用螺栓穩固在主體底座的側座臺面上。
[0050]主支撐架整體呈柱狀,主支撐架采用型材和板材焊接制作,主支撐架上端部安設軀干定位調節平臺,軀干定位調節平臺位于行走跑臺的中心部,且軀干定位調節平臺與行走跑臺相平行,軀干定位調節平臺采用型材和板材焊接制作,主支撐架上安設主支撐架導軌、主支撐架升降桿、支撐架滑塊,主支撐架導軌采用45 #鋼制作,用螺栓固定在主支撐架兩側內壁上,主支撐架升降桿的底部與主支撐架的下端部相連接,主支撐架升降桿采用電動缸或液壓缸或氣缸,支撐架滑塊采用鋼材制作,支撐架滑塊與主支撐架導軌滑動配合,支撐架滑塊的下部與主支撐架升降桿的推桿的端部固定相連接,支撐架滑塊與軀干定位調節平臺的底部相連接,啟動主支撐架升降桿,主支撐架升降桿的推桿帶動軀干定位調節平臺沿主支撐架導軌升降,軀干定位調節平臺沿主支撐架導軌升降的同時帶動胸部矯正總成、腹部矯正總成、髖部矯正總成和背部矯正總成升降。
[0051]軀干定位調節平臺的一側安設胸部矯正總成、腹部矯正總成和行走操控臺托架,在軀干定位調節平臺的一側安設腹部定位滑塊和腹部橫向定位導軌,腹部定位滑塊沿腹部橫向定位導軌滑動配合,橫向移動,腹部定位滑塊上安設腹部定位托架,腹部定位托架的一端部與腹部定位滑塊固定相連接,腹部定位托架采用型材制作。
[0052]腹部橫向定位調節桿的底端部與軀干定位調節平臺一側固定相連接,腹部橫向定位調節桿的推桿的端部與腹部定位滑塊固定相連接,腹部定位托架的內側固定安設腹部定位座,腹部定位座上安設腹部限位墊,腹部限位墊采用ZVA發泡材料包裹制作。
[0053]腹部定位托架的上部固定安設胸部矯正總成,在腹部定位托架的上部固定安設旋轉支架,旋轉支架上設置胸部定位支撐架,通過旋轉軸把胸部定位支撐架設置在旋轉支架上,胸部定位支撐架在旋轉支架上旋轉構成傾斜角。
[0054]胸部定位支撐架上安設胸部縱向定位導軌和胸部縱向定位升降桿,胸部縱向定位導軌上安設胸部縱向定位滑塊,胸部縱向定位升降桿的下端部固定在胸部定位支撐架的底端部,胸部縱向定位升降桿的推桿的端部與胸部縱向定位滑塊固定相連接,胸部縱向定位滑塊與胸部定位托架固定相連接,胸部定位托架上安設胸部定位座,胸部定位座上安設胸部限位墊,腹部定位托架的外側固定安設行走操控臺托架,胸部定位角度調節桿的底端部固定在行走操控臺托架的一端部,胸部定位角度調節桿的推桿的端部與胸部定位支撐架相連接。
[0055]髖部定位托架的一端部與軀干定位調節平臺的另一側固定相連接,髖部定位托架的內側安設髖部定位座,髖部定位座上安設髖部限位墊,髖部矯正總成的上部安設背部矯正總成,髖部定位座和背部定位座之間安設伸縮桿,背部定位座通過伸縮桿上下移動調整背部定位座位置,背部定位座上安設背部限位墊,背部定位座和背部限位墊整體呈弧形,背部定位座和背部限位墊與人體的背部相吻合。
[0056]髖部定位托架上安設主控制器,主控制器上設有觸摸屏操控面板,主支撐架的主支撐架升降桿、腹部矯正總成的腹部橫向定位調節桿、胸部矯正總成的胸部縱向定位升降桿和胸部矯正總成的胸部定位傾角調節桿通過線路與主控制器相連接,從主控制器的觸摸屏操控面板發出指令通過線路操控主支撐架升降桿、腹部橫向定位調節桿、胸部縱向定位升降桿和胸部定位傾角調節桿。
[0057]軀干定位調節平臺的一側安設行走操控臺總成,行走操控臺托架的一端部與腹部定位托架的外側固定相連接,行走操控臺托架的另一端部安設行走輔助把手和行走操控臺,行走輔助把手整體呈U形,行走輔助把手的兩端部為扶手,行走輔助把手兩端部的扶手向內傾斜,利于行走訓練雙手把握。
[0058]行走操控臺為觸摸屏,行走操控臺上為行走操控臺控制面板,通過行走操控臺控制面板調控軀干定位調節平臺、胸部矯正總成、腹部矯正總成、髖部矯正總成、背部矯正總成和行走跑臺,調整到患者適宜的程度。
[0059]接通電源,開啟行走矯正訓練器械,患者蹬上行走跑臺,面向腹部限位墊和胸部限位墊,背向髖部限位墊和背部限位墊,其中一條腿跨過踝部限位擋板,兩條腿分別站立在踝部限位擋板兩側,患者雙手分別握住行走輔助把手的扶手。
[0060]從主控制器的觸摸屏操控面板發出指令開啟主支撐架的主支撐架升降桿,主支撐架升降桿的推桿推動支撐架滑塊沿主支撐架導軌移動,支撐架滑塊帶動調整軀干定位調節平臺移動,調整軀干定位調節平臺的高度,軀干定位調節平臺同時帶動腹部矯正總成、胸部矯正總成、髖部矯正總成、背部矯正總成和行走操控臺總成移動,調整軀干定位調節平臺直至髖部限位墊貼敷準患者的髖部定位,抑制患者的髖部處于正常運動空間。
[0061]拉動背部矯正總成的伸縮桿,調整背部限位墊對準患者的背部定位,患者的脊背貼敷髖部限位墊和背部限位墊,抑制患者的髖部和背部處于正常運動空間。
[0062]從主控制器的觸摸屏操控面板發出指令開啟腹部橫向定位調節桿,腹部橫向定位調節桿的推桿推動腹部定位滑塊,腹部定位滑塊沿腹部橫向定位導軌移動,腹部定位滑塊帶動腹部定位托架移動,安設在腹部定位托架上的腹部限位墊向內收緊,腹部限位墊貼敷患者的腹部定位,抑制患者的腹部處于正常運動空間。
[0063]從主控制器的觸摸屏操控面板發出指令開啟胸部定位支撐架的胸部縱向定位升降桿,胸部縱向定位升降桿的推桿推動胸部定位滑塊,胸部定位滑塊沿胸部縱向定位導軌移動,胸部定位滑塊帶動胸部定位托架移動,安設在胸部定位托架上的胸部限位墊也隨著一起移動,胸部限位墊對準患者的胸部定位,抑制患者的胸部處于正常運動空間。
[0064]從主控制器的觸摸屏操控面板發出指令開啟胸部定位傾角調節桿,胸部定位傾角調節桿推桿的端部推動胸部定位支撐架向內推動,胸部定位支撐架的底端部通過旋轉軸在旋轉支架上傾斜,胸部定位支撐架的上端部向內傾斜,胸部定位支撐架帶動胸部限位墊向患者的胸部移動,胸部限位墊貼敷患者的胸部定位,抑制患者的胸部處于正常運動空間。
[0065]患者在行走跑臺上調整定位后開始行走訓練,從行走操控臺的行走操控臺控制面板發出指令開啟行走跑臺的驅動行走電機,行走跑臺的驅動行走電機帶動傳動軸運轉,傳動軸和導向輥帶動行走循環帶在行走跑臺上運行,患者隨著行走循環帶循環運行在行走跑臺上的行走循環帶上行走,行走跑臺的行走循環帶的運行速度反饋到行走操控臺,隨著患者的行走速度逐步增加行走循環帶的運行速度,直至調整到患者適應的速度后,固定行走循環帶的運行速度,讓患者保持連續訓練。
[0066]當患者達到訓練的運動量,從行走操控臺的行走操控臺控制面板發出指令降低行走跑臺的行走循環帶的運行速度,行走循環帶的運行速度逐步停止。
[0067]行走循環帶停止后,從主控制器的觸摸屏操控面板發出指令開啟胸部定位傾角調節桿,胸部定位傾角調節桿推桿的端部拉動胸部定位支撐架,胸部定位支撐架復位,同時帶動胸部定位托架和胸部限位墊復位。
[0068]從主控制器的觸摸屏操控面板發出指令啟動腹部橫向定位調節桿,腹部橫向定位調節桿的推桿拉動腹部定位滑塊,腹部定位滑塊沿腹部橫向定位導軌移動,腹部定位滑塊帶動腹部定位托架移動,安設在腹部定位托架上的腹部限位墊向外側展開,腹部限位墊離開患者的腹部,患者不再受抑制,患者的腿跨過踝部限位擋板,從行走跑臺上下來,離去,關閉電源。
[0069]本發明是行走矯正訓練器械及制作方法和行走矯正訓練方法。本發明設計合理,結構緊湊,整體簡潔,占地面積小,操作簡單,容易掌握,便于安裝,維修方便,矯正訓練效果明顯,患者在訓練中安全性可靠,在訓練中對患者的機體無損傷。在動態訓練中對胸部、腹部、髖部、背部和踝部實施合理的限制在正常活動的范圍內,導致這些部位不能任意擺動。通過康復師調整胸部矯正總成、腹部矯正總成、髖部矯正總成、背部矯正總成最適宜的位置,以及調整行走跑臺的速度,使患者在訓練過程中始終處于最佳訓練狀態。在訓練中患者也能通過行走操控臺進行操控,調整訓練狀態。不僅對普通腦癱患者起到康復效果,對于外傷后遺癥患者、中風后遺癥患者、腦出血造成肢體肌力下降患者、肢體障礙患者和不良行走姿態患者均有康復效果。適宜在醫院、康復中心和家庭使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70]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詳細說明。
[0071]圖1行走矯正訓練器械的示意圖 圖2行走矯正訓練器械的俯視示意圖 圖3行走矯正訓練器械的側視示意圖 圖4行走矯正訓練器械的示意圖
圖5行走矯正訓練器械雙機排列的示意圖 圖6行走矯正訓練器械的電路框架圖1主體底座,2行走跑臺,3主支撐架,4主支撐架導軌,5主支撐架升降桿,6軀干定位調節平臺,7胸部矯正總成,8髖部定位托架,9胸部定位托架,10腹部定位托架,11胸部限位墊,12腹部限位墊,13髖部限位墊,14髖部矯正總成,15腹部矯正總成,16踝部限位擋板,17胸部縱向定位導軌,18胸部縱向定位升降桿,19胸部定位傾角調節桿,20觸摸屏操控面板,21調節底腳,22驅動行走電機,23傳動輥,24行走循環帶,25伸縮桿,26背部矯正總成,27背部限位墊,28導向輥,29支撐架滑塊,30行走操控臺,31行走輔助把手,32胸部定位支撐架,33腹部橫向定位導軌,34腹部橫向定位調節桿,35腹部定位滑塊,36旋轉支架,37旋轉軸,38行走操控臺托架,39胸部定位滑塊,40行走操控臺總成,41行走操控臺控制面板,42髖部定位座,43背部定位座,44扶手,45腹部定位座,46左排列訓練器械,47右排列訓練器械,48主控制器,49胸部定位座。
【具體實施方式】
[0072]實施例1
由主體底座(I)、行走跑臺(2)、主支撐架(3)、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胸部矯正總成
(7)、腹部矯正總成(15)、髖部矯正總成(14)、背部矯正總成(26)、主控制器(48)和行走操控臺總成(40)組成,主體底座(I)整體呈丁字形,分為主座臺面和側座臺面,丁字形的兩翼處為主座臺面,主座臺面整體呈矩形,丁字形的中腰處為側座臺面,側座臺面整體呈矩形,側座臺面附著在主座臺面中間處的一側構成丁字形的主體底座(1),主體底座(I)的下部的轉角處安設調節底腳(21),至少安設6個調節底腳(21),調節底腳(21)下部附著地面,調節底腳(21)上部支撐主體底座(I)的底部,調節底腳(21)調節主體底座(I)在地面上呈水平狀態。
[0073]主體底座(I)的主座臺面上安設行走跑臺(2),行走跑臺(2)與主體底座(I)的主座臺面相吻合,主體底座(I)的側座臺面上安設主支撐架(3),主支撐架(3)整體呈柱狀,主支撐架(3 )的底部與主體底座(I)的側座臺面相吻合,主支撐架(3 )上端部安設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位于行走跑臺(2)的中心部,且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與行走跑臺(2)相平行,主支撐架(3)上安設主支撐架導軌(4)、主支撐架升降桿(5)、支撐架滑塊(29),支撐架滑塊(29)與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的底部相連接,構成行走訓練集合體,如圖1、圖2、圖3所示。
[0074]實施例2
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的一側安設胸部矯正總成(7)、腹部矯正總成(15)和行走操控臺托架(38),腹部矯正總成(15)的上方安設胸部矯正總成(7),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的另一側安設髖部矯正總成(14)、背部矯正總成(26)和主控制器(48),髖部矯正總成(14)的上方安設背部矯正總成(26),髖部矯正總成(14)和背部矯正總成(26)與胸部矯正總成(7)和腹部矯正總成(15)相對,形成人體就位矯正訓練的空間,背部矯正總成(26)的一側安設主控制器(48),構成矯正訓練的集合體,如圖1、圖2、圖3、圖4所示。
[0075]實施例3
行走跑臺(2)上敷設踝部限位擋板(16),踝部限位擋板(16)整體呈條狀,踝部限位擋板(16)的中部凹陷,踝部限位擋板(16)在行走跑臺(2)的中心部沿行走跑臺(2)的縱向安設,把患者的雙腿分開矯正行走訓練;行走跑臺(2)的一端部安設驅動行走電機(22)和傳動輥(23),驅動行走電機(22)的輸出軸與安設在行走跑臺(2) —端部的傳動輥(23)相連接,行走跑臺(2)的另一端部安設導向輥(28),在傳動輥(23)和導向輥(28)上安設行走循環帶(24),行走循環帶(24)循環安設在傳動輥(23)和導向輥(28)上,啟動行走電機(22),行走電機(22)驅動傳動輥(23)帶動行走跑臺(2)的行走循環帶(24)運行。
[0076]安設主體底座(I)的側座臺面上的主支撐架(3)垂直豎立在行走跑臺(2)的側面,主支撐架(3)位于行走跑臺(2)側面的中間部,主支撐架(3)是由主支撐架導軌(4)、主支撐架升降桿(5)、支撐架滑塊(29)和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組成,主支撐架(3)的上端部安設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主支撐架(3)上的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處于行走跑臺(3)的中心部。
[0077]主支撐架(3 )上安設主支撐架導軌(4)、支撐架滑塊(29 )和主支撐架升降桿(5 ),主支撐架(3)的內壁兩側安設主支撐架導軌(4),支撐架滑塊(29)與兩側的主支撐架導軌
(4)相聯接,支撐架滑塊(29)沿主支撐架導軌(4)上下移動,主支撐架升降桿(5)的底端部與主支撐架(3)的底端部固定相連接,主支撐架升降桿(5)的推桿的端部與支撐架滑塊
(29)固定相連接,支撐架滑塊(29)與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相連接,啟動主支撐架升降桿
(5),主支撐架升降桿(5)的推桿帶動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沿主支撐架導軌(4)升降,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沿主支撐架導軌(4)升降的同時帶動胸部矯正總成(7)、腹部矯正總成
(15)、髖部矯正總成(14)和背部矯正總成(26)升降,如圖1、圖2、圖3、圖4所不。
[0078]實施例4
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的一側安設腹部矯正總成(15)和胸部矯正總成(7),腹部矯正總成(15)是由腹部橫向定位導軌(33)、腹部橫向定位調節桿(34)、腹部定位滑塊(35)、腹部定位座(45)、腹部限位墊(12)和腹部定位托架(10)組成,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的一側安設腹部定位滑塊(35)和腹部橫向定位導軌(33),腹部定位滑塊(35)沿腹部橫向定位導軌(33)橫向移動,腹部定位滑塊(35)上安設腹部定位托架(10),腹部定位托架(10)的一端部與腹部定位滑塊(35)固定相連接,腹部橫向定位調節桿(34)的底端部與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側固定相連接,腹部橫向定位調節桿(34)的推桿的端部與腹部定位滑塊(35)固定相連接,啟動腹部橫向定位調節桿(34),腹部定位托架(10)沿腹部橫向定位導軌(33)橫向移動,腹部定位托架(10 )的內側固定安設腹部定位座(45 ),腹部定位座(45 )上安設腹部限位墊(11),抑制人體的腹部。
[0079]腹部定位托架(10)的上部固定安設胸部矯正總成(7),腹部定位托架(10)的外側固定安設行走操控臺托架(38),腹部定位托架(10)帶動腹部矯正總成(15)、行走操控臺托架(38)和胸部矯正總成(7)沿腹部橫向定位導軌(33)橫向移動,如圖1、圖2、圖3、圖4所
/Jn ο
[0080]實施例5
胸部矯正總成(7)是由旋轉支架(36)、旋轉軸(37)、胸部定位支撐架(32)、胸部縱向定位導軌(17)、胸部縱向定位升降桿(18)、胸部縱向定位滑塊(39)、胸部定位角度調節桿
(19),胸部定位托架(9)、胸部定位座(49)和胸部限位墊(11)組成,在腹部定位托架(10)的上部固定安設旋轉支架(36 ),旋轉支架(36 )上設置胸部定位支撐架(32 ),通過旋轉軸(37 )把胸部定位支撐架(32 )設置在旋轉支架(36 )上,胸部定位支撐架(32 )在旋轉支架(36 )上旋轉構成傾斜角。
[0081]胸部定位支撐架(32)上安設胸部縱向定位導軌(17)和胸部縱向定位升降桿(18 ),胸部縱向定位導軌(17 )上安設胸部縱向定位滑塊(3 9 ),胸部縱向定位滑塊(3 9 )沿胸部縱向定位導軌(17)移動,胸部縱向定位升降桿(18)的下端部固定在胸部定位支撐架(32)的底端部,胸部縱向定位升降桿(18)的推桿的端部與胸部縱向定位滑塊(39)固定相連接,胸部縱向定位滑塊(39)與胸部定位托架(9)固定相連接,胸部定位托架(9)上安設胸部定位座(49 ),胸部定位座(49 )上安設胸部限位墊(11),啟動胸部縱向定位升降桿(18 )推動胸部縱向定位滑塊(39)上下移動,同時胸部縱向定位滑塊(39)帶動胸部定位托架(9)和胸部限位墊(11)上下移動,調節胸部限位墊(11)的高度抑制人體的胸部。
[0082]腹部定位托架(10)的外側固定安設行走操控臺托架(38),胸部定位角度調節桿
(19)的底端部固定在行走操控臺托架(38)的一端部,胸部定位角度調節桿(19)的推桿的端部與胸部定位支撐架(32)相連接,啟動胸部定位角度調節桿(19),推動胸部定位支撐架(32)向內側傾斜,同時把胸部限位墊(11)向內側移動,胸部限位墊(11)構成傾斜角抑制人體的胸部,如圖1、圖2、圖3、圖4所示。
[0083]實施例6
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的另一側安設髖部矯正總成托架(8),髖部矯正總成(14)是由髖部定位托架(8)、髖部定位座(42)和髖部限位墊(13)組成,髖部定位托架(8)的一端部與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的另一側固定相連接,髖部定位托架(8)的內側安設髖部定位座
(42),髖部定位座(42)上安設髖部限位墊(13),髖部定位座(42)和髖部限位墊(13)整體呈弧形,髖部定位座(42)和髖部限位墊(13)與人體的髖部相吻合。
[0084]髖部矯正總成(14)的上部安設背部矯正總成(26),背部矯正總成(26)是由伸縮桿(25)、背部定位座(43)和背部限位墊(27)組成,髖部定位座(42)和背部定位座(43)之間安設伸縮桿(25 ),背部定位座(43 )通過伸縮桿(25 )上下移動調整背部定位座(43 )位置,背部定位座(43)上安設背部限位墊(27),背部定位座(43)和背部限位墊(27)整體呈弧形,背部定位座(43)和背部限位墊(27)與人體的背部相吻合。
[0085]髖部定位托架(8)上安設主控制器(48),主控制器(48)上設有觸摸屏操控面板(20),主支撐架(3)的主支撐架升降桿(5)、腹部矯正總成(15)的腹部橫向定位調節桿(34)、胸部矯正總成(7)的胸部縱向定位升降桿(18)和胸部矯正總成(7)的胸部定位傾角調節桿(19 )通過線路與主控制器(48 )相連接,從主控制器(48 )的觸摸屏操控面板(20 )發出指令通過線路操控主支撐架升降桿(5)、腹部橫向定位調節桿(34)、胸部縱向定位升降桿(18)和胸部定位傾角調節桿(19),如圖1、圖2、圖3、圖4所示。
[0086]實施例7
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的一側安設行走操控臺總成(40),腹部定位托架(10)的外側安設行走操控臺總成(40),行走操控臺總成(40)是由行走操控臺托架(38)、行走輔助把手
(31)、行走操控臺(30)和行走操控臺控制面板(41)組成,行走操控臺托架(38)的一端部與腹部定位托架(10)的外側固定相連接,行走操控臺托架(38)的另一端部安設行走輔助把手(31)和行走操控臺(30),行走輔助把手(31)整體呈U形,行走輔助把手(31)的兩端部為扶手(44 ),行走輔助把手(31)兩端部的扶手(44 )向內傾斜,利于行走訓練雙手把握。
[0087]行走操控臺(30)為觸摸屏,行走操控臺(30)上設置行走操控臺控制面板(41),通過行走操控臺控制面板(41)調控行走跑臺(2)啟閉和行走循環帶(24)的運行速度,調整到患者適宜的程度,如圖1、圖2、圖3、圖4所示。
[0088]實施例8行走矯正訓練器械為左排列訓練器械(46)和右排列訓練器械(47),左排列訓練器械
(46)和右排列訓練器械(47)構成雙臺排列行走矯正訓練器械,整體左右排列,各自獨立操控,左排列訓練器械(46)和右排列訓練器械(47)均由主體底座(I)、行走跑臺(2)、主支撐架(3)、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胸部矯正總成(7)、髖部矯正總成(14)、腹部矯正總成(15)和行走操控臺總成(40)組成,左排列訓練器械(46)的主體底座(I)整體呈丁字形,分為主座臺面和側座臺面,兩翼處為主座臺面,中腰處為側座臺面,側座臺面附著在主座臺面中間處的一側構成丁字形的主體底座(1),主體底座(I)的下部的轉角處安設調節底腳(21),至少安設6個調節底腳(21),調節底腳(21)下部附著地面,調節底腳(21)上部支撐主體底座
(1)的底部,調節底腳(21)調節主體底座(I)在地面上呈水平狀態。
[0089]右排列訓練器械(47)的主體底座(I)整體呈丁字形,分為主座臺面和側座臺面,兩翼處為主座臺面,中腰處為側座臺面,側座臺面附著在主座臺面中間處的一側構成丁字形的主體底座(I ),主體底座(I)的下部的轉角處安設調節底腳(21 ),至少安設6個調節底腳(21),調節底腳(21)下部附著地面,調節底腳(21)上部支撐主體底座(I)的底部,調節底腳(21)調節主體底座(I)在地面上呈水平狀態。
[0090]左排列訓練器械(46)的主體底座(I)中腰處的端部與右排列的行走矯正訓練器械的主體底座(I)中腰處的端部固定相連接,構成左排列訓練器械(46)和右排列訓練器械
(47)雙臺排列的主體底座(I)。
[0091]左排列訓練器械(46)的主體底座(I)的主座臺面上安設行走跑臺(2),行走跑臺
(2)與主體底座(I)的主座臺面相吻合,主體底座(I)的側座臺面上安設主支撐架(3),主支撐架(3)的底部與主體底座(I)的側座臺面相吻合,主支撐架(3)上安設軀干定位調節平臺
(6),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位于行走跑臺(2)的中心部,且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與行走跑臺(2)相平行,構成左排列訓練器械(46)的行走訓練集合體。
[0092]左排列訓練器械(46)的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的一側安設胸部矯正總成(7)、腹部矯正總成(15)和行走操控臺托架(38),腹部矯正總成(15)的上方安設胸部矯正總成
(7),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的另一側安設髖部矯正總成(14)和背部矯正總成(26),髖部矯正總成(14)的上方安設背部矯正總成(26),髖部矯正總成(14)和背部矯正總成(26)與胸部矯正總成(7)和腹部矯正總成(15)相對,形成人體就位矯正訓練空間,構成左排列訓練器械(46)的矯正訓練的集合體。
[0093]右排列訓練器械(47)的主體底座(I)的主座臺面上安設行走跑臺(2),行走跑臺
(2)與主體底座(I)的主座臺面相吻合,主體底座(I)的側座臺面上安設主支撐架(3),主支撐架(3)的底部與主體底座(I)的側座臺面相吻合,主支撐架(3)上安設軀干定位調節平臺
(6),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位于行走跑臺(2)的中心部,且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與行走跑臺(2)相平行,構成右排列訓練器械(47)的行走訓練集合體。
[0094]右排列訓練器械(47)的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的一側安設胸部矯正總成(7)、腹部矯正總成(15)和行走操控臺托架(38),腹部矯正總成(15)的上方安設胸部矯正總成
(7),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的另一側安設髖部矯正總成(14)和背部矯正總成(26),髖部矯正總成(14)的上方安設背部矯正總成(26),髖部矯正總成(14)和背部矯正總成(26)與胸部矯正總成(7)和腹部矯正總成(15)相對,形成人體就位矯正訓練空間,構成右排列訓練器械(47)的矯正訓練的集合體,如圖1、圖2、圖3、圖4、圖5所示。[0095]實施例9
主體底座(I)整體呈丁字形,主體底座(I)分為主座臺面和側座臺面,主體底座(I) 丁字形的兩翼處為主座臺面,主座臺面整體呈矩形,主體底座(I) 丁字形的中腰處為側座臺面,側座臺面整體呈矩形,側座臺面附著在主座臺面中間處的一側構成丁字形的主體底座(I ),采用型材焊接制作,主體底座(I)的下部的轉角處安設調節底腳(21 ),至少安設6個調節底腳(21),調節底腳(21)下部附著地面,調節底腳(21)上部支撐主體底座(I)的底部,調節底腳(21)調節主體底座(I)在地面上呈水平狀態。
[0096]在主體底座(I)的主座臺面上安設行走跑臺(2),行走跑臺(2)與主體底座(I)的主座臺面相吻合,采用螺栓穩固在主體底座(I)的主座臺面上,行走跑臺(2)速率為0.2-0.9 米 / 秒。
[0097]行走跑臺(2)上敷設踝部限位擋板(16),踝部限位擋板(16)整體呈條狀,踝部限位擋板(16)的中部凹陷,踝部限位擋板(16)在行走跑臺(2)的中心部沿行走跑臺(2)的縱向安設,踝部限位擋板(16)在行走跑臺(2)上懸置安裝,獨立設置,踝部限位擋板(16)采用硬質木材制作;
行走跑臺(2)的一端部安設驅動行走電機(22)和傳動輥(23),行走跑臺(2)的另一端部安設導向輥(28),驅動行走電機(22)的輸出軸與安設在行走跑臺(2) —端部的傳動輥
(23)相連接,驅動行走電機(22)采用同步電機或變頻電機或伺服電機,在傳動輥(23)和導向輥(28 )上設置行走循環帶(24 ),行走循環帶(24 )循環安設在傳動輥(23 )和導向輥(28 )上,驅動行走電機(22)與傳動棍(23)采用皮帶輪傳動或鏈條傳動。
[0098]主體底座(I)的側座臺面上安設主支撐架(3),主支撐架(3)的底部與主體底座(O的側座臺面相吻合,采用螺栓穩固在主體底座(I)的側座臺面上。
[0099]主支撐架(3)整體呈柱狀,主支撐架(3)采用型材和板材焊接制作,主支撐架(3)上端部安設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位于行走跑臺(2)的中心部,且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與行走跑臺(2)相平行,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采用型材和板材焊接制作,主支撐架(3)上安設主支撐架導軌(4)、主支撐架升降桿(5)、支撐架滑塊(29),主支撐架導軌(4)采用45#鋼制作,用螺栓固定在主支撐架(3)兩側內壁上,主支撐架升降桿(5 )的底部與主支撐架(3 )的下端部相連接,主支撐架升降桿(5 )采用電動缸或液壓缸或氣缸,支撐架滑塊(29)采用鋼材制作,支撐架滑塊(29)與主支撐架導軌(4)滑動配合,支撐架滑塊(29)的下部與主支撐架升降桿(5)的推桿的端部固定相連接,支撐架滑塊(29)與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的底部相連接,啟動主支撐架升降桿(5),主支撐架升降桿(5)的推桿帶動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沿主支撐架導軌(4)升降,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沿主支撐架導軌
(4)升降的同時帶動胸部矯正總成(7)、腹部矯正總成(15)、髖部矯正總成(14)和背部矯正總成(26)升降。
[0100]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的一側安設胸部矯正總成(7)、腹部矯正總成(15)和行走操控臺托架(38),在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的一側安設腹部定位滑塊(35)和腹部橫向定位導軌(33),腹部定位滑塊(35)沿腹部橫向定位導軌(33)滑動配合,橫向移動,腹部定位滑塊(35)上安設腹部定位托架(10),腹部定位托架(10)的一端部與腹部定位滑塊(35)固定相連接,腹部定位托架(10)采用采用型材制作。
[0101]腹部橫向定位調節桿(34)的底端部與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側固定相連接,腹部橫向定位調節桿(34)的推桿的端部與腹部定位滑塊(35)固定相連接,腹部定位托架(10 )的內側固定安設腹部定位座(45 ),腹部定位座(45 )上安設腹部限位墊(11),腹部限位墊(11)采用ZVA發泡材料包裹制作。
[0102]腹部定位托架(10)的上部固定安設胸部矯正總成(7),在腹部定位托架(10)的上部固定安設旋轉支架(36 ),旋轉支架(36 )上設置胸部定位支撐架(32 ),通過旋轉軸(37 )把胸部定位支撐架(32 )設置在旋轉支架(36 )上,胸部定位支撐架(32 )在旋轉支架(36 )上旋轉構成傾斜角。
[0103]胸部定位支撐架(32)上安設胸部縱向定位導軌(17)和胸部縱向定位升降桿
(18),胸部縱向定位導軌(17)上安設胸部縱向定位滑塊(39),胸部縱向定位升降桿(18)的下端部固定在胸部定位支撐架(32)的底端部,胸部縱向定位升降桿(18)的推桿的端部與胸部縱向定位滑塊(39 )固定相連接,胸部縱向定位滑塊(39 )與胸部定位托架(9 )固定相連接,胸部定位托架(9 )上安設胸部定位座(45 ),胸部定位座(45 )上安設胸部限位墊(11),腹部定位托架(10)的外側固定安設行走操控臺托架(38),胸部定位角度調節桿(19)的底端部固定在行走操控臺托架(38)的一端部,胸部定位角度調節桿(19)的推桿的端部與胸部定位支撐架(32)相連接。
[0104]髖部定位托架(8)的一端部與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的另一側固定相連接,髖部定位托架(8)的內側安設髖部定位座(42),髖部定位座(42)上安設髖部限位墊(13),髖部矯正總成(14)的上部安設背部矯正總成(26),髖部定位座(42)和背部定位座(43)之間安設伸縮桿(25 ),背部定位座(43 )通過伸縮桿(25 )上下移動調整背部定位座(43 )位置,背部定位座(43 )上安設背部限位墊(27 ),背部定位座(43 )和背部限位墊(27 )整體呈弧形,背部定位座(43)和背部限位墊(27)與人體的背部相吻合。
[0105]髖部定位托架(8)上安設主控制器(48),主控制器(48)上設有觸摸屏操控面板(20),主支撐架(3)的主支撐架升降桿(5)、腹部矯正總成(15)的腹部橫向定位調節桿
(34)、胸部矯正總成(7)的胸部縱向定位升降桿(18)和胸部矯正總成(7)的胸部定位傾角調節桿(19 )通過線路與主控制器(48 )相連接,從主控制器(48 )的觸摸屏操控面板(20 )發出指令通過線路操控主支撐架升降桿(5)、腹部橫向定位調節桿(34)、胸部縱向定位升降桿(18)和胸部定位傾角調節桿(19)。
[0106]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的一側安設行走操控臺總成(40),行走操控臺托架(38)的一端部與腹部定位托架(10)的外側固定相連接,行走操控臺托架(38)的另一端部安設行走輔助把手(31)和行走操控臺(30),行走輔助把手(31)整體呈U形,行走輔助把手(31)的兩端部為扶手(44),行走輔助把手(31)兩端部的扶手(44)向內傾斜,利于行走訓練雙手把握。
[0107]行走操控臺(30)為觸摸屏,行走操控臺(30)上為行走操控臺控制面板(41),通過行走操控臺控制面板(41)調控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胸部矯正總成(7)、腹部矯正總成
(15)、髖部矯正總成(14)、背部矯正總成(26)和行走跑臺(2),調整到患者適宜的程度,如圖1、圖2、圖3、圖4、圖5、圖6所示。
[0108]實施例10
接通電源,開啟行走矯正訓練器械,患者蹬上行走跑臺(2),面向腹部限位墊(12)和胸部限位墊(11),背向髖部限位墊(13)和背部限位墊(27),其中一條腿跨過踝部限位擋板(16),兩條腿分別站立在踝部限位擋板(16)兩側,患者雙手分別握住行走輔助把手(31)的扶手(44)
從主控制器(48 )的觸摸屏操控面板(20 )發出指令開啟主支撐架(3 )的主支撐架升降桿(5 ),主支撐架升降桿(5 )的推桿推動支撐架滑塊(29 )沿主支撐架導軌(4 )移動,支撐架滑塊(29)帶動調整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移動,調整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的高度,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同時帶動腹部矯正總成(15)、胸部矯正總成(7)、髖部矯正總成(14)、背部矯正總成(26)和行走操控臺總成(40)移動,調整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直至髖部限位墊
(13)貼敷準患者的髖部定位,抑制患者的髖部處于正常運動空間
拉動背部矯正總成(26 )的伸縮桿(25 ),調整背部限位墊(27 )對準患者的背部定位,患者的脊背貼敷髖部限位墊(13)和背部限位墊(27),抑制患者的髖部和背部處于正常運動空間
從主控制器(48)的觸摸屏操控面板(20)發出指令開啟腹部橫向定位調節桿(34),腹部橫向定位調節桿(34)的推桿推動腹部定位滑塊(35),腹部定位滑塊(35)沿腹部橫向定位導軌(33)移動,腹部定位滑塊(35)帶動腹部定位托架(10)移動,安設在腹部定位托架(10)上的腹部限位墊(12)向內收緊,腹部限位墊(12)貼敷患者的腹部定位,抑制患者的腹部處于正常運動空間
從主控制器(48 )的觸摸屏操控面板(20 )發出指令開啟胸部定位支撐架(32 )的胸部縱向定位升降桿(18),胸部縱向定位升降桿(18)的推桿推動胸部定位滑塊(39),胸部定位滑塊(39 )沿胸部縱向定位導軌(17 )移動,胸部定位滑塊(39 )帶動胸部定位托架(9 )移動,安設在胸部定位托架(9)上的胸部限位墊(11)也隨著一起移動,胸部限位墊(11)對準患者的胸部定位,抑制患者的胸部處于正常運動空間
從主控制器(48)的觸摸屏操控面板(20)發出指令開啟胸部定位傾角調節桿(19),胸部定位傾角調節桿(19)推桿的端部推動胸部定位支撐架(32)向內推動,胸部定位支撐架
(32)的底端部通過旋轉軸(37)在旋轉支架(36)上傾斜,胸部定位支撐架(32)的上端部向內傾斜,胸部定位支撐架(32)帶動胸部限位墊(11)向患者的胸部移動,胸部限位墊(11)貼敷患者的胸部定位,抑制患者的胸部處于正常運動空間。
[0109]患者在行走跑臺(2)上調整定位后開始行走訓練,從行走操控臺(30)的行走操控臺控制面板(41)發出指令開啟行走跑臺(2)的驅動行走電機(22),行走跑臺(2)的驅動行走電機(22 )帶動傳動軸(23 )運轉,傳動軸(23 )和導向棍(28 )帶動行走循環帶(24 )在行走跑臺(2)上運行,患者隨著行走循環帶(24)循環運行在行走跑臺(2)上的行走循環帶(24)上行走,行走跑臺(2)的行走循環帶(24)的運行速度反饋到行走行走操控臺(30),隨著患者的行走速度逐步增加行走循環帶(24)的運行速度,直至調整到患者適應的速度后,固定行走循環帶(24)的運行速度,讓患者保持連續訓練。
[0110]當患者達到訓練的運動量,從行走操控臺(30)的行走操控臺控制面板(41)發出指令降低行走跑臺(2)的行走循環帶(24)的運行速度,行走循環帶(24)的運行速度逐步停止。
[0111]行走循環帶(24)停止后,從主控制器(48)的觸摸屏操控面板(20)發出指令開啟胸部定位傾角調節桿(19),胸部定位傾角調節桿(19)推桿的端部拉動胸部定位支撐架
(32),胸部定位支撐架(32)復位,同時帶動胸部定位托架(9)和胸部限位墊(11)復位。[0112]從主控制器(48)的觸摸屏操控面板(20)發出指令啟動腹部橫向定位調節桿
(34),腹部橫向定位調節桿(34)的推桿拉動腹部定位滑塊(35),腹部定位滑塊(35)沿腹部橫向定位導軌(33 )移動,腹部定位滑塊(35 )帶動腹部定位托架(10 )移動,安設在腹部定位托架(10)上的腹部限位墊(12)向外側展開,腹部限位墊(12)離開患者的腹部,患者不再受抑制,患者的腿跨過踝部限位擋板(16),從行走跑臺(2)上下來,離去,關閉電源,如圖1、圖
2、圖3、圖4、圖5、圖6所示。
【權利要求】
1.一種行走矯正訓練器械,其特征是由主體底座(1)、行走跑臺(2)、主支撐架(3)、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胸部矯正總成(7)、腹部矯正總成(15)、髖部矯正總成(14)、背部矯正總成(26)、主控制器(48)和行走操控臺總成(40)組成,主體底座(1)整體呈丁字形,分為主座臺面和側座臺面,丁字形的兩翼處為主座臺面,主座臺面整體呈矩形,丁字形的中腰處為側座臺面,側座臺面整體呈矩形,側座臺面附著在主座臺面中間處的一側構成丁字形的主體底座(1),主體底座(1)的下部的轉角處安設調節底腳(21),至少安設6個調節底腳(21),調節底腳(21)下部附著地面,調節底腳(21)上部支撐主體底座(1)的底部,調節底腳(21)調節主體底座(1)在地面上呈水平狀態; 主體底座(1)的主座臺面上安設行走跑臺(2),行走跑臺(2)與主體底座(1)的主座臺面相吻合,主體底座(1)的側座臺面上安設主支撐架(3),主支撐架(3)整體呈柱狀,主支撐架(3)的底部與主體底座(1)的側座臺面相吻合,主支撐架(3)上端部安設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位于行走跑臺(2)的中心部,且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與行走跑臺(2)相平行,主支撐架(3)上安設主支撐架導軌(4)、主支撐架升降桿(5)、支撐架滑塊(29),支撐架滑塊(29)與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的底部相連接,構成行走訓練集合體; 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的一側安設胸部矯正總成(7)、腹部矯正總成(15)和行走操控臺托架(38),腹部矯正總成(15)的上方安設胸部矯正總成(7),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的另一側安設髖部矯正總成(14)、背部矯正總成(26)和主控制器(48),髖部矯正總成(14)的上方安設背部矯正總成(26),髖部矯正總成(14)和背部矯正總成(26)與胸部矯正總成(7)和腹部矯正總成(15)相對,形成人體就位矯正訓練的空間,背部矯正總成(26)的一側安設主控制器(48 ),構成矯正訓練的集合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行走矯正訓練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走跑臺(2)上敷設踝部限位擋板(16),踝部限位擋板(16)整體呈條狀,踝部限位擋板(16)的中部凹陷,踝部限位擋板(16)在行走跑臺(2)·的中心部沿行走跑臺(2)的縱向安設,把患者的雙腿分開矯正行走訓練;行走跑臺(2)的一端部安設驅動行走電機(22)和傳動輥(23),驅動行走電機(22)的輸出軸與安設在行走跑臺(2)—端部的傳動輥(23)相連接,行走跑臺(2)的另一端部安設導向輥(28),在傳動輥(23)和導向輥(28)上安設行走循環帶(24),行走循環帶(24)循環安設在傳動輥(23)和導向輥(28)上,啟動行走電機(22),行走電機(22)驅動傳動輥(23)帶動行走跑臺(2)的行走循環帶(24)運行; 安設主體底座(1)的側座臺面上的主支撐架(3)垂直豎立在行走跑臺(2)的側面,主支撐架(3)位于行走跑臺(2)側面的中間部,主支撐架(3)是由主支撐架導軌(4)、主支撐架升降桿(5 )、支撐架滑塊(29 )和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 )組成,主支撐架(3 )的上端部安設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主支撐架(3)上的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處于行走跑臺(3)的中心部; 主支撐架(3)上安設主支撐架導軌(4)、支撐架滑塊(29)和主支撐架升降桿(5),主支撐架(3)的內壁兩側安設主支撐架導軌(4),支撐架滑塊(29)與兩側的主支撐架導軌(4)相聯接,支撐架滑塊(29 )沿主支撐架導軌(4 )上下移動,主支撐架升降桿(5 )的底端部與主支撐架(3)的底端部固定相連接,主支撐架升降桿(5)的推桿的端部與支撐架滑塊(29)固定相連接,支撐架滑塊(29)與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相連接,啟動主支撐架升降桿(5),主支撐架升降桿(5)的推桿帶動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沿主支撐架導軌(4)升降,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沿主支撐架導軌(4)升降的同時帶動胸部矯正總成(7)、腹部矯正總成(15)、髖部矯正總成(14)和背部矯正總成(26)升降。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行走矯正訓練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的一側安設腹部矯正總成(15)和胸部矯正總成(7),腹部矯正總成(15)是由腹部橫向定位導軌(33 )、腹部橫向定位調節桿(34 )、腹部定位滑塊(35 )、腹部定位座(45 )、腹部限位墊(12)和腹部定位托架(10)組成,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的一側安設腹部定位滑塊(35)和腹部橫向定位導軌(33 ),腹部定位滑塊(35 )沿腹部橫向定位導軌(33 )橫向移動,腹部定位滑塊(35)上安設腹部定位托架(10),腹部定位托架(10)的一端部與腹部定位滑塊(35)固定相連接,腹部橫向定位調節桿(34)的底端部與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 —側固定相連接,腹部橫向定位調節桿(34)的推桿的端部與腹部定位滑塊(35)固定相連接,啟動腹部橫向定位調節桿(34 ),腹部定位托架(10 )沿腹部橫向定位導軌(33 )橫向移動,腹部定位托架(10 )的內側固定安設腹部定位座(45 ),腹部定位座(45 )上安設腹部限位墊(11),抑制人體的腹部;腹部定位托架(10)的上部固定安設胸部矯正總成(7),腹部定位托架(10)的外側固定安設行走操控臺托架(38),腹部定位托架(10)帶動腹部矯正總成(15)、行走操控臺托架(38)和胸部矯正總成(7)沿腹部橫向定位導軌(33)橫向移動; 胸部矯正總成(7)是由旋轉支架(36)、旋轉軸(37)、胸部定位支撐架(32)、胸部縱向定位導軌(17)、胸部縱向定位升降桿(18)、胸部縱向定位滑塊(39)、胸部定位角度調節桿(19),胸部定位托架(9)、胸部定位座(49)和胸部限位墊(11)組成,在腹部定位托架(10)的上部固定安設旋轉支架(36 ),旋轉支架(36 )上設置胸部定位支撐架(32 ),通過旋轉軸(37 )把胸部定位支撐架(32)設置在旋轉支架(36)上,胸部定位支撐架(32)在旋轉支架(36)上旋轉構成傾斜角; 胸部定位支撐架(32)上安設 胸部縱向定位導軌(17)和胸部縱向定位升降桿(18),胸部縱向定位導軌(17)上安設胸部縱向定位滑塊(39),胸部縱向定位滑塊(39)沿胸部縱向定位導軌(17)移動,胸部縱向定位升降桿(18)的下端部固定在胸部定位支撐架(32)的底端部,胸部縱向定位升降桿(18)的推桿的端部與胸部縱向定位滑塊(39)固定相連接,胸部縱向定位滑塊(39)與胸部定位托架(9)固定相連接,胸部定位托架(9)上安設胸部定位座(49),胸部定位座(49)上安設胸部限位墊(11),啟動胸部縱向定位升降桿(18)推動胸部縱向定位滑塊(39)上下移動,同時胸部縱向定位滑塊(39)帶動胸部定位托架(9)和胸部限位墊(11)上下移動,調節胸部限位墊(11)的高度抑制人體的胸部; 腹部定位托架(10)的外側固定安設行走操控臺托架(38),胸部定位角度調節桿(19)的底端部固定在行走操控臺托架(38)的一端部,胸部定位角度調節桿(19)的推桿的端部與胸部定位支撐架(32)相連接,啟動胸部定位角度調節桿(19),推動胸部定位支撐架(32)向內側傾斜,同時把胸部限位墊(11)向內側移動,胸部限位墊(11)構成傾斜角抑制人體的胸部。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行走矯正訓練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的另一側安設髖部矯正總成托架(8),髖部矯正總成(14)是由髖部定位托架(8)、髖部定位座(42 )和髖部限位墊(13 )組成,髖部定位托架(8 )的一端部與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 )的另一側固定相連接,髖部定位托架(8)的內側安設髖部定位座(42),髖部定位座(42)上安設髖部限位墊(13),髖部定位座(42)和髖部限位墊(13)整體呈弧形,髖部定位座(42)和髖部限位墊(13)與人體的髖部相吻合; 髖部矯正總成(14)的上部安設背部矯正總成(26),背部矯正總成(26)是由伸縮桿(25)、背部定位座(43)和背部限位墊(27)組成,髖部定位座(42)和背部定位座(43)之間安設伸縮桿(25),背部定位座(43)通過伸縮桿(25)上下移動調整背部定位座(43)位置,背部定位座(43)上安設背部限位墊(27),背部定位座(43)和背部限位墊(27)整體呈弧形,背部定位座(43)和背部限位墊(27)與人體的背部相吻合; 髖部定位托架(8)上安設主控制器(48),主控制器(48)上設有觸摸屏操控面板(20),主支撐架(3 )的主支撐架升降桿(5 )、腹部矯正總成(15 )的腹部橫向定位調節桿(34)、胸部矯正總成(7)的胸部縱向定位升降桿(18)和胸部矯正總成(7)的胸部定位傾角調節桿(19)通過線路與主控制器(48 )相連接,從主控制器(48 )的觸摸屏操控面板(20 )發出指令通過線路操控主支撐架升降桿(5)、腹部橫向定位調節桿(34)、胸部縱向定位升降桿(18)和胸部定位傾角調節桿(19)。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行走矯正訓練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 )的一側安設行走操控臺總成(40 ),腹部定位托架(10 )的外側安設行走操控臺總成(40),行走操控臺總成(40)是由行走操控臺托架(38)、行走輔助把手(31)、行走操控臺(30)和行走操控臺控制面板(41)組成,行走操控臺托架(38)的一端部與腹部定位托架(10)的外側固定相連接,行走操控臺托架(38)的另一端部安設行走輔助把手(31)和行走操控臺(30),行走輔助把手(31)整體呈U形,行走輔助把手(31)的兩端部為扶手(44),行走輔助把手(31)兩端部的扶手(44)向內傾斜,利于行走訓練雙手把握; 行走操控臺(30)為觸摸屏,行走操控臺(30)上設置行走操控臺控制面板(41),通過行走操控臺控制面板(41)調控行走跑臺(2)啟閉和行走循環帶(24)的運行速度,調整到患者適宜的程度。·
6.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行走矯正訓練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走矯正訓練器械為左排列訓練器械(46)和右排列訓練器械(47),左排列訓練器械(46)和右排列訓練器械(47)構成雙臺排列行走矯正訓練器械,整體左右排列,各自獨立操控,左排列訓練器械(46)和右排列訓練器械(47)均由主體底座(1)、行走跑臺(2)、主支撐架(3)、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胸部矯正總成(7)、髖部矯正總成(14)、腹部矯正總成(15)和行走操控臺總成(40)組成,左排列訓練器械(46)的主體底座(1)整體呈丁字形,分為主座臺面和側座臺面,兩翼處為主座臺面,中腰處為側座臺面,側座臺面附著在主座臺面中間處的一側構成丁字形的主體底座(1),主體底座(1)的下部的轉角處安設調節底腳(21),至少安設6個調節底腳(21),調節底腳(21)下部附著地面,調節底腳(21)上部支撐主體底座(1)的底部,調節底腳(21)調節主體底座(1)在地面上呈水平狀態; 右排列訓練器械(47)的主體底座(1)整體呈丁字形,分為主座臺面和側座臺面,兩翼處為主座臺面,中腰處為側座臺面,側座臺面附著在主座臺面中間處的一側構成丁字形的主體底座(1),主體底座(1)的下部的轉角處安設調節底腳(21),至少安設6個調節底腳(21),調節底腳(21)下部附著地面,調節底腳(21)上部支撐主體底座(1)的底部,調節底腳(21)調節主體底座(1)在地面上呈水平狀態; 左排列訓練器械(46)的主體底座(1)中腰處的端部與右排列訓練器械(47)的主體底座(1)中腰處的端部固定相連接,構成左排列訓練器械(46)和右排列訓練器械(47)的雙臺排列的主體底座(1); 左排列訓練器械(46)的主體底座(1)的主座臺面上安設行走跑臺(2),行走跑臺(2)與主體底座(1)的主座臺面相吻合,主體底座(1)的側座臺面上安設主支撐架(3),主支撐架(3)的底部與主體底座(1)的側座臺面相吻合,主支撐架(3)上安設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位于行走跑臺(2)的中心部,且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與行走跑臺(2)相平行,構成左排列訓練器械(46)的行走訓練集合體; 左排列訓練器械(46)的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的一側安設胸部矯正總成(7)、腹部矯正總成(15)和行走操控臺托架(38),腹部矯正總成(15)的上方安設胸部矯正總成(7),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的另一側安設髖部矯正總成(14)和背部矯正總成(26),髖部矯正總成(14)的上方安設背部矯正總成(26),髖部矯正總成(14)和背部矯正總成(26)與胸部矯正總成(7)和腹部矯正總成(15)相對,形成人體就位矯正訓練空間,構成左排列訓練器械(46)的矯正訓練的集合體; 右排列訓練器械(47)的主體底座(1)的主座臺面上安設行走跑臺(2),行走跑臺(2)與主體底座(1)的主座臺面相吻合,主體底座(1)的側座臺面上安設主支撐架(3),主支撐架(3)的底部與主體底座(1)的側座臺面相吻合,主支撐架(3)上安設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位于行走跑臺(2)的中心部,且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與行走跑臺(2)相平行,構成右排列訓練器械(47)的行走訓練集合體; 右排列訓練器械(47)的·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的一側安設胸部矯正總成(7)、腹部矯正總成(15)和行走操控臺·托·架(38),腹部矯正總成(15)的上方安設胸部矯正總成(7),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的另一側安設髖部矯正總成(14)和背部矯正總成(26),髖部矯正總成(14)的上方安設背部矯正總成(26),髖部矯正總成(14)和背部矯正總成(26)與胸部矯正總成(7)和腹部矯正總成(15)相對,形成人體就位矯正訓練空間,構成右排列訓練器械(47)的矯正訓練的集合體。
7.一種制作權利要求1-5所述的行走矯正訓練器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主體底座(I)整體呈丁字形,主體底座(1)分為主座臺面和側座臺面,主體底座(1) 丁字形的兩翼處為主座臺面,主座臺面整體呈矩形,主體底座(1) 丁字形的中腰處為側座臺面,側座臺面整體呈矩形,側座臺面附著在主座臺面中間處的一側構成丁字形的主體底座(1),采用型材焊接制作,主體底座(1)的下部的轉角處安設調節底腳(21),至少安設6個調節底腳(21),調節底腳(21)下部附著地面,調節底腳(21)上部支撐主體底座(1)的底部,調節底腳(21)調節主體底座(1)在地面上呈水平狀態; 在主體底座(1)的主座臺面上安設行走跑臺(2),行走跑臺(2)與主體底座(1)的主座臺面相吻合,采用螺栓穩固在主體底座(1)的主座臺面上,行走跑臺(2)的速率為0.2-0.9米/秒; 行走跑臺(2)上敷設踝部限位擋板(16),踝部限位擋板(16)整體呈條狀,踝部限位擋板(16)的中部凹陷,踝部限位擋板(16)在行走跑臺(2)的中心部沿行走跑臺(2)的縱向安設,踝部限位擋板(16)在行走跑臺(2)上懸置安裝,獨立設置,踝部限位擋板(16)采用硬質木材制作; 行走跑臺(2)的一端部安設驅動行走電機(22)和傳動輥(23),行走跑臺(2)的另一端部安設導向輥(28),驅動行走電機(22)的輸出軸與安設在行走跑臺(2) —端部的傳動輥(23)相連接,驅動行走電機(22)采用同步電機或變頻電機或伺服電機,在傳動輥(23)和導向輥(28 )上設置行走循環帶(24 ),行走循環帶(24 )循環安設在傳動輥(23 )和導向輥(28 )上,驅動行走電機(22)與傳動棍(23)采用皮帶輪傳動或鏈條傳動; 主體底座(1)的側座臺面上安設主支撐架(3),主支撐架(3)的底部與主體底座(1)的側座臺面相吻合,采用螺栓穩固在主體底座(1)的側座臺面上; 主支撐架(3 )整體呈柱狀,主支撐架(3 )采用型材和板材焊接制作,主支撐架(3 )上端部安設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位于行走跑臺(2)的中心部,且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與行走跑臺(2)相平行,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采用型材和板材焊接制作,主支撐架(3)上安設主支撐架導軌(4)、主支撐架升降桿(5)、支撐架滑塊(29), 主支撐架導軌(4)采用45#鋼制作,用螺栓固定在主支撐架(3)兩側內壁上,主支撐架升降桿(5 )的底部與主支撐架(3 )的下端部相連接,主支撐架升降桿(5 )采用電動缸或液壓缸或氣缸,支撐架滑塊(29)采用鋼材制作,支撐架滑塊(29)與主支撐架導軌(4)滑動配合,支撐架滑塊(29)的下部與主支撐架升降桿(5)的推桿的端部固定相連接,支撐架滑塊(29)與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的底部相連接,啟動主支撐架升降桿(5),主支撐架升降桿(5)的推桿帶動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沿主支撐架導軌(4)升降,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沿主支撐架導軌(4)升降的同時帶動胸部矯正總成(7)、腹部矯正總成(15)、髖部矯正總成(14)和背部矯正總成(26)升降; 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的一側安設胸部矯正總成(7)、腹部矯正總成(15)和行走操控臺托架(38),在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的一側安設腹部定位滑塊(35)和腹部橫向定位導軌(33),腹部定位滑塊(35)沿腹部橫向定位導軌(33)滑動配合,橫向移動,腹部定位滑塊(35)上安設腹部定位托架(10),腹部定位托架(10)的一端部與腹部定位滑塊(35)固定相連接,腹部定位托架(10)采用采用型材制作; 腹部橫向定位調節桿(34)的 底端部與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 —側固定相連接,腹部橫向定位調節桿(34)的推桿的端部與腹部定位滑塊(35)固定相連接,腹部定位托架(10)的內側固定安設腹部定位座(45 ),腹部定位座(45 )上安設腹部限位墊(11),腹部限位墊(11)采用ZVA發泡材料包裹制作; 腹部定位托架(10)的上部固定安設胸部矯正總成(7),在腹部定位托架(10)的上部固定安設旋轉支架(36 ),旋轉支架(36 )上設置胸部定位支撐架(32 ),通過旋轉軸(37 )把胸部定位支撐架(32 )設置在旋轉支架(36 )上,胸部定位支撐架(32 )在旋轉支架(36 )上旋轉構成傾斜角; 胸部定位支撐架(32)上安設胸部縱向定位導軌(17)和胸部縱向定位升降桿(18),胸部縱向定位導軌(17)上安設胸部縱向定位滑塊(39),胸部縱向定位升降桿(18)的下端部固定在胸部定位支撐架(32)的底端部,胸部縱向定位升降桿(18)的推桿的端部與胸部縱向定位滑塊(39)固定相連接,胸部縱向定位滑塊(39)與胸部定位托架(9)固定相連接,胸部定位托架(9)上安設胸部定位座(45),胸部定位座(45)上安設胸部限位墊(11),腹部定位托架(10)的外側固定安設行走操控臺托架(38),胸部定位角度調節桿(19)的底端部固定在行走操控臺托架(38)的一端部,胸部定位角度調節桿(19)的推桿的端部與胸部定位支撐架(32)相連接; 髖部定位托架(8)的一端部與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的另一側固定相連接,髖部定位托架(8)的內側安設髖部定位座(42),髖部定位座(42)上安設髖部限位墊(13),髖部矯正總成(14)的上部安設背部矯正總成(26),髖部定位座(42)和背部定位座(43)之間安設伸縮桿(25),背部定位座(43)通過伸縮桿(25)上下移動調整背部定位座(43)位置,背部定位座(43)上安設背部限位墊(27),背部定位座(43)和背部限位墊(27)整體呈弧形,背部定位座(43)和背部限位墊(27)與人體的背部相吻合; 髖部定位托架(8)上安設主控制器(48),主控制器(48)上設有觸摸屏操控面板(20),主支撐架(3 )的主支撐架升降桿(5 )、腹部矯正總成(15 )的腹部橫向定位調節桿(34)、胸部矯正總成(7)的胸部縱向定位升降桿(18)和胸部矯正總成(7)的胸部定位傾角調節桿(19)通過線路與主控制器(48 )相連接,從主控制器(48 )的觸摸屏操控面板(20 )發出指令通過線路操控主支撐架升降桿(5)、腹部橫向定位調節桿(34)、胸部縱向定位升降桿(18)和胸部定位傾角調節桿(19); 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的一側安設行走操控臺總成(40),行走操控臺托架(38)的一端部與腹部定位托架(10)的外側固定相連接,行走操控臺托架(38)的另一端部安設行走輔助把手(31)和行走操控臺(30),行走輔助把手(31)整體呈U形,行走輔助把手(31)的兩端部為扶手(44),行走輔助把手(31)兩端部的扶手(44)向內傾斜,利于行走訓練雙手把握;行走操控臺(30)為觸摸屏, 行走操控臺(30)上為行走操控臺控制面板(41),通過行走操控臺控制面板(41)調控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胸部矯正總成(7)、腹部矯正總成(15)、髖部矯正總成(14)、背部矯正總成(26)和行走跑臺(2),調整到患者適宜的程度。
8.一種利用權利要求1-5所述的行走矯正訓練器械的行走矯正訓練方法,其特征是接通電源,開啟行走矯正訓練器械,患者蹬上行走跑臺(2),面向腹部限位墊(12)和胸部限位墊(11),背向髖部限位墊(13)和背部限位墊(27),其中一條腿跨過踝部限位擋板(16),兩條腿分別站立在踝部限位擋板(16)兩側,患者雙手分別握住行走輔助把手(31)的扶手(44); 從主控制器(48)的觸摸屏操控面板(20)發出指令開啟主支撐架(3)的主支撐架升降桿(5 ),主支撐架升降桿(5 )的推桿推動支撐架滑塊(29 )沿主支撐架導軌(4 )移動,支撐架滑塊(29)帶動調整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移動,調整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的高度,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同時帶動腹部矯正總成(15)、胸部矯正總成(7)、髖部矯正總成(14)、背部矯正總成(26)和行走操控臺總成(40)移動,調整軀干定位調節平臺(6)直至髖部限位墊(13)貼敷準患者的髖部定位,抑制患者的髖部處于正常運動空間; 拉動背部矯正總成(26 )的伸縮桿(25 ),調整背部限位墊(27 )對準患者的背部定位,患者的脊背貼敷髖部限位墊(13)和背部限位墊(27),抑制患者的髖部和背部處于正常運動空間; 從主控制器(48)的觸摸屏操控面板(20)發出指令開啟腹部橫向定位調節桿(34),腹部橫向定位調節桿(34)的推桿推動腹部定位滑塊(35),腹部定位滑塊(35)沿腹部橫向定位導軌(33)移動,腹部定位滑塊(35)帶動腹部定位托架(10)移動,安設在腹部定位托架(10)上的腹部限位墊(12)向內收緊,腹部限位墊(12)貼敷患者的腹部定位,抑制患者的腹部處于正常運動空間; 從主控制器(48 )的觸摸屏操控面板(20 )發出指令開啟胸部定位支撐架(32 )的胸部縱向定位升降桿(18),胸部縱向定位升降桿(18)的推桿推動胸部定位滑塊(39),胸部定位滑塊(39 )沿胸部縱向定位導軌(17 )移動,胸部定位滑塊(39 )帶動胸部定位托架(9 )移動,安設在胸部定位托架(9)上的胸部限位墊(11)也隨著一起移動,胸部限位墊(11)對準患者的胸部定位,抑制患者的胸部處于正常運動空間; 從主控制器(48)的觸摸屏操控面板(20)發出指令開啟胸部定位傾角調節桿(19),胸部定位傾角調節桿(19)推桿的端部推動胸部定位支撐架(32)向內推動,胸部定位支撐架(32)的底端部通過旋轉軸(37)在旋轉支架(36)上傾斜,胸部定位支撐架(32)的上端部向內傾斜,胸部定位支撐架(32)帶動胸部限位墊(11)向患者的胸部移動,胸部限位墊(11)貼敷患者的胸部定位,抑制患者的胸部處于正常運動空間; 患者在行走跑臺(2)上調整定位后開始行走訓練,從行走操控臺(30)的行走操控臺控制面板(41)發出指令開啟行走跑臺(2)的驅動行走電機(22),行走跑臺(2)的驅動行走電機(22)帶動傳動軸(23)運轉,傳動軸(23)和導向輥(28)帶動行走循環帶(24)在行走跑臺(2)上運行,患者隨著行走循環帶(24)循環運行在行走跑臺(2)上的行走循環帶(24)上行走,行走跑臺(2)的行走循環帶(24)的運行速度反饋到行走行走操控臺(30),隨著患者的行走速度逐步增加行走循環帶(24)的運行速度,直至調整到患者適應的速度后,固定行走循環帶(24)的運行速度,讓患者保持連續訓練;當患者達到訓練的運動量,從行走操控臺(30)的行走操控臺控制面板(41)發出指令降低行走跑臺(2)的行走循環帶(24)的運行速度,行走循環帶(24)的運行速度逐步停止;行走循環帶(24 )停止后,從主控制器(48 )的觸摸屏操控面板(20 )發出指令開啟胸部定位傾角調節桿(19),胸部定位傾角調節桿(19)推桿的端部拉動胸部定位支撐架(32),胸部定位支撐架(32)復位,同時帶動胸部定位托架(9)和胸部限位墊(11)復位; 從主控制器(48)的觸摸屏操控面板(20)發出指令啟動腹部橫向定位調節桿(34),腹部橫向定位調節桿(34)的推桿拉動腹部定位滑塊(35),腹部定位滑塊(35)沿腹部橫向定位導軌(33)移動,腹部定位滑塊(35)帶動腹部定位托架(10)移動,安設在腹部定位托架 (10)上的腹部限位墊(12)向外側展開,腹部限位墊(12)離開患者的腹部,患者不再受抑制,患者的腿跨過踝部限位擋板(16),從行走跑臺(2)上下來,離去,關閉電源。
【文檔編號】A63B22/02GK103585740SQ201310640680
【公開日】2014年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4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4日
【發明者】杜國強 申請人:杜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