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三點式引體向上運動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三點式引體向上運動系統,包括用于支撐腳部的支撐單元,和用于手拉的手部單元,以及隨腰部運動的腰部單元。該系統利用支撐機構的伸縮彈性支撐力對支撐鞋的墊板在繼續支撐腳跟的基礎上增加支撐墊來對小腿的支撐,以增加腳部的支撐面積的方式緩解鍛煉者腳部的壓力負擔,并利用往復式能量轉換系統代替傳統伸縮類運動器械的重錘片或彈簧,在有效收集鍛煉者腰部在向下運動的過程中的能量的同時在腰部向上運動的時候給予一部分支撐力。本實用新型的三點式引體向上運動系統為鍛煉者,特別是極度肥胖人群提供了理想的運動基礎。
【專利說明】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運動器材,尤其是一種包含往復式能量轉換系統,能夠鍛煉 全身并針對性消耗腹部脂肪的運動系統。 -種三點式引體向上運動系統 技術背景
[0002] 隨著現代化建設的進程,我們的飲食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工作之余留給我們運動 的時間也越來越少,即使在有時間的時候,也有可能找不到運動的空間和適合的運動方式。 因此,在我們享受物質生活的同時,缺少有效鍛煉的我們的身體的脂肪也給我們帶來了些 許煩惱。
[0003] 脂肪的積累大多是從腹部開始并越積累越多,進而生成了現代生活中一個特殊人 群--肥胖人群,極大的影響著他們和相關人群的健康和生活。跑步和其它綜合性戶外運 動可以有效鍛煉身體并消耗脂肪,但戶外運動既要看天氣,在往返的路上又需要大量的時 間,還可能因為空氣污染或懼怕汗多影響形象而產生戶外活動恐懼癥。在室內借助運動器 械鍛煉是個好辦法,但現有運動器械市場缺少直接有效鍛煉全身,針對性減少腹部脂肪并 不占據室內有限空間的運動器械。
[0004] 另一方面,家庭運動器材,特別是往復式運動類器材的安全因素使得有老人和小 孩的家里不敢輕易購置,進而使得老人和小孩缺少適合的運動器材。如擴胸器,由于直接其 采用彈簧或多個重錘片作為負載來進行往復式健身鍛煉,這就為有小孩和老人的家庭留下 安全隱患一可能被重錘片或彈簧弄傷。
[0005] 不使用運動器械的運動方式也有,如俯臥撐,而且還不要求地方,但這種方式由于 只采用腳尖和手掌作為支撐點來支撐全身的重量,因而很容易疲勞而且不能持續太久,對 于肥胖人群特別是極度肥胖人群更是對僅僅用腳尖那很少的支撐面積來支撐自己本就超 重的體重持有巨大的恐懼心理。
[0006] 綜上所述,人類需要一種有效的鍛煉身體的方式,來滿足人們對高效的鍛煉方式 的需求的同時又不會讓鍛煉者感到疲勞,進而使人們在生活中心情更加愉快的同時使身體 得到高質量的鍛煉。
【發明內容】
[0007] 為豐富人們的運動方式,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三點式引體向上運動系統,該系統 利用支撐鞋的墊板在腳跟的基礎上增加對小腿的支撐,來緩解鍛煉者腳部的負擔,并利用 往復式能量轉換系統代替傳統伸縮類運動器械的重錘片或彈簧,在有效收集鍛煉者腰部在 向下運動的過程中的能量的同時在腰部向上運動的時候給予一部分支撐力。本實用新型的 三點式引體向上運動系統為鍛煉者,特別是極度肥胖人群提供了理想的運動基礎。
[0008]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手段實現的:
[0009]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三點式引體向上運動系統,包括用于支撐腳部的支撐單元,和 用于手拉的手部單元,以及隨腰部運動的腰部單元和箱體。
[0010] 所述支撐單元包括用于支撐鍛煉者腳部的支撐鞋,和用于支撐支撐鞋的支撐機 構,所述支撐機構包括吊索支撐方式,所述吊索支撐方式包括支撐架、連接桿、第一吊索和 和第二吊索,所述支撐架固定在箱體上,所述第一吊索和第二吊索的一端與支撐架連接;所 述第一吊索的另一端與連接桿的支撐端連接,所述第二吊索的另一端與連接桿的伸縮端與 連接;所述第二吊索具有伸縮彈性,其包括本身具有伸縮彈性的橡膠類吊索,和在不能伸縮 的吊索上設置具有伸縮彈性的彈簧機構兩種類型;所述支撐鞋包括不易變形的硬質墊板, 幫帶和用于支撐鍛煉者腳部的支撐墊,所述墊板的兩側通過幫帶與連接桿連接;所述支撐 墊放置在墊板上并被兩側的幫帶限制,其支撐面具有小腿弧度。所述小腿弧度指的是支撐 墊的支撐面是根據鍛煉者的腳步小腿的內側設計的支撐弧度,以在鍛煉者平躺準備鍛煉時 對鍛煉者的腳步進行更多點的支撐,來分擔鍛煉過程中鍛煉者腳步的負重。
[0011] 所述手部單元包括拉桿式,所述拉桿式的拉桿的一端安裝在箱體上。
[0012] 所述腰部單元包括往復式能量轉換系統、拉索和腰帶,所述往復式能量轉換系統 安裝在箱體內,其輸入端與拉索的一端連接,所述拉索的另一端通過轉向滑輪與箱體外的 腰帶連接,所述腰帶用于系在鍛煉者的腰部上,所述往復式能量轉換系統用于收集鍛煉者 腰部向下過程中產生的能量并能夠腰部向上運動的時候提供部分支撐力。
[0013] 進一步的,所述彈簧機構包括拉簧和彈簧調節裝置兩種應用方式,所述拉簧應用 方式指的是將拉簧直接與第二吊索和支撐架連接的方式。
[0014] 進一步的,所述彈簧調節裝置包括壓簧,吊索導軌,吊索導桿和調節螺帽,所述吊 索導軌的連接端與支撐架或第二吊索連接;所述調節螺帽與吊索導軌的導入端的調節壁連 接,所述調節螺帽的帽蓋上設置有滑孔;所述吊索導桿包括作用端、桿身和滑動端,所述作 用端與吊索連接,其桿身通過滑孔穿過帽蓋伸入吊索導軌的導入端的軌道內并與滑動端連 接,所述滑動端能夠隨桿身在吊索導軌的軌道內滑動,所述滑動端的截面面積比調節螺帽 的滑孔的空腔截面面積大,以防止滑動端從滑孔處滑脫;所述壓簧設置在滑動端和帽蓋之 間并套在桿身上,所述壓簧的內徑面積小于滑孔的空腔截面面積,以使滑動端可以對壓簧 進行壓縮。
[0015] 進一步的,所述吊索導軌的導入端的調節壁上設置有與調節螺帽配合的螺紋,所 述調節螺帽能夠通過調節壁的螺紋擰進或擰退,以通過調整帽蓋和吊索導軌之間的距離來 壓縮或放松壓簧,達到增加或減小壓簧的支撐力的需要。
[0016] 進一步的,所述調節螺帽和調節壁之間還配有鎖定裝置,所述鎖定裝置包括設置 在調節壁上的鎖槽,和設置在調節螺帽上的鎖孔,以及用于穿過鎖孔伸入鎖槽的鎖定件,所 述調節螺帽和調節壁通過鎖定裝置鎖定后,所述調節螺帽不會在運動過程中在調節壁上轉 動。
[0017] 進一步的,所述腰部單元的拉索和腰帶之間通過組合部件連接,所述組合部件包 括與拉索連接的第一拉環和與腰帶連接的第一吊鉤,所述第一吊鉤能夠掛進第一拉環或從 第一拉環內取出,以便于鍛煉者通過第一拉環進行除三點式運動方式以外的鍛煉方式來鍛 煉。
[0018]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拉環和第一吊鉤之間還配有鉤帶,所述鉤帶包括吊帶,和與吊 帶兩端連接的第二拉環和第二吊鉤,所述第二吊鉤能夠掛進第一拉環或從第一拉環內取 出,所述第一吊鉤能夠在第二拉環內掛進或取出。在第一拉環和第一吊鉤之間配備鉤帶可 以方便不同人群的需要。
[0019] 進一步的,所述拉桿采用組合方式,包括安裝在箱體上的組合端和用于鍛煉者的 手抓的手握端,以在鍛煉者不鍛煉的時候可以取出而不占用室內有限的空間。
[0020] 進一步的,所述手部單元還包括吊環式,所述吊環式包括吊環和第三吊索,所述第 三吊索的一端與箱體連接,另一端與吊環連接。
[0021] 進一步的,所述支撐機構還包括轉軸支撐方式和向上支撐方式。
[0022] 所述轉軸支撐方式包括轉軸和安裝在其上面的鞋座,以及齒輪儲能機構,所述齒 輪儲能機構包括齒輪、齒條、轉軸導軌和轉軸導桿,以及彈簧和固定板。
[0023] 所述向上支撐方式包括固定支架和伸縮儲能機構,所述伸縮儲能機構包括向上導 軌和向上導桿,和彈簧,以及調節螺管。
[0024]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25] 1)良好的鍛煉方式:相對現有運動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三點式引體向上運動系統 具有能夠讓鍛煉者全身得到鍛煉的基礎--鍛煉者的手帶動手臂并帶動肩部,腳部帶動大 腿,肩部和大腿帶動腰部和腹部一同向上運動,在這一向上運動的過程中鍛煉者的全身的 部位基本上都會受到牽動,進而使鍛煉者在使用較少空間的情況下擁有理想的運動基礎, 第二吊索的伸縮彈性和往復式能量轉換系統在鍛煉者向下緩慢回落的時候提供的支撐更 是為鍛煉者提供了安全保障。
[0026] 2)輕松的鍛煉基礎:具有小腿弧度的墊板在支撐了腳跟的同時對鍛煉者的小腿 也進行了支撐,由于支撐鞋的支撐部位是相對不動的,而伸縮端能夠跟隨小腿一同向下運 動,其支撐機構具有的伸縮彈性在對小腿進行有效支撐的同時對小腿到腳跟之間的部位也 進行了有效鍛煉,而腰部單元的腰帶在往復式能量轉換系統儲存的能量的作用下在鍛煉者 的腰部向上運動的過程中能夠對鍛煉者的腰部提供一部分支撐力,來幫助鍛煉者有效鍛煉 全身的同時減少鍛煉者的運動辛苦感。當然,對于鍛煉意志強的人在腰部向上運動的時候 不會去借助往復式能量系統儲存的能量的幫助,這樣就使往復式能量轉換系統能夠將鍛煉 者腰部向下的運動過程中收集的能量全部通過應用機構予以應用,進而產生更多的運動效
[0027] 本實用新型的吊索支撐方式的支撐鞋、第一吊索和第二吊索,以及鉤帶和手部單 元的拉桿或吊環均可以去下或收卷,使鍛煉者在第六的時候使用,不鍛煉的時候可以收起, 其支撐墊更是能夠根據大人或小孩,男人或女人的腳部隨意更換,即每個人都可以使用自 己的支撐墊來鍛煉,而第二吊索上的彈簧調節裝置和往復式能量轉換系統同樣能夠根據鍛 煉者自己的力量來選擇調整,本實用新型的三點式引體向上運動系統為鍛煉者提供了理想 的運動基礎。
[0028] 本實用新型的腰部單元的往復式能量轉換系統還可以應用在擴胸運動、拉力運動 和舉重運動方式中,其為社會主義全民健身運動提供了全新的運動價值觀。
[0029] 說明書附圖
[0030] 下面結合附圖來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圖中相應的標識指示相應的位 置,其中:
[0031]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三點式引體向上運動系統鍛煉者向上運動的示意圖。
[0032]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三點式引體向上運動系統鍛煉者向下運動的示意圖。
[0033]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吊索支撐方式的運動示意圖。
[0034]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彈簧調節裝置的透視圖。
[0035]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轉軸支撐方式的示運動意圖。
[0036] 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轉軸支撐方式的支撐機構側面的結構示意圖。
[0037] 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向上支撐方式的支撐機構的示意圖。
[0038] 圖8是本實用新型的往復式能量轉換裝置的示意圖。
[0039] 圖9是本實用新型的往復式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0]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但不應該理解為本實用新型 上述主題范圍僅限于下述實施例。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上述技術思想的情況下,根據本領 域普通技術知識和慣用手段,做出各種替換和變更,均應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0041] 實施例1 一種吊索支撐方式的三點式引體向上運動系統
[0042] 參見附圖1一4,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三點式引體向上運動系統,包括用于支撐腳部 的支撐單元,和用于手拉的手部單元,以及隨腰部運動的腰部單元4和箱體1。
[0043] 所述支撐單元包括用于支撐鍛煉者腳部的支撐鞋5,和用于支撐支撐鞋5的支撐 機構,所述支撐機構包括吊索支撐方式,所述吊索支撐方式包括支撐架507、連接桿504、第 一吊索505和和第二吊索506,所述支撐架507固定在箱體1上,所述第一吊索505和第二 吊索506的一端與支撐架507連接;所述第一吊索505的另一端與連接桿504的支撐端508 連接,所述第二吊索506的另一端與連接桿504的伸縮端509連接;所述第二吊索506具有 伸縮彈性,其包括本身具有伸縮彈性的橡膠類吊索,和在不能伸縮的吊索上設置具有伸縮 彈性的彈簧機構兩種類型;所述支撐鞋5包括不易變形的硬質墊板501,幫帶503和用于支 撐鍛煉者腳部的支撐墊502,所述墊板501的兩側通過幫帶503與連接桿504連接;所述支 撐墊502放置在墊板501上并被兩側的幫帶503限制,其支撐面具有小腿弧度。所述小腿 弧度指的是支撐墊502的支撐面是根據鍛煉者的腳步小腿的內側設計的支撐弧度,以在鍛 煉者平躺準備鍛煉時對鍛煉者的腳步進行更多點的支撐,來分擔鍛煉過程中鍛煉者腳步的 負重。
[0044] 所述手部單元包括拉桿式,所述拉桿式的拉桿3的一端安裝在箱體1上。
[0045] 所述腰部單元4包括往復式能量轉換系統2、拉索407和腰帶401,所述往復式能 量轉換系統2安裝在箱體1內,其輸入端201與拉索407的一端連接,所述拉索407的另一 端通過轉向滑輪408與箱體1外的腰帶401連接,所述腰帶401用于系在鍛煉者的腰部上, 所述往復式能量轉換系統2用于收集鍛煉者腰部向下過程中產生的能量并能夠腰部向上 運動的時候提供部分支撐力。
[0046]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彈簧機構包括拉簧和彈簧調節裝置510兩種應用 方式,所述拉簧應用方式指的是將拉簧直接與第二吊索506和支撐架507連接的方式。
[0047]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彈簧調節裝置510包括壓簧522,吊索導軌523,吊 索導桿518和調節螺帽519,所述吊索導軌523的連接端513與支撐架507或第二吊索506 連接;所述調節螺帽519與吊索導軌523的導入端514的調節壁516連接,所述調節螺帽 519的帽蓋520上設置有滑孔521 ;所述吊索導桿518包括作用端、桿身518和滑動端517, 所述作用端與第二吊索506連接,其桿身518通過滑孔521穿過帽蓋520伸入吊索導軌523 的導入端514的軌道內并與滑動端517連接,所述滑動端517能夠隨桿身518在吊索導軌 523的軌道內滑動,所述滑動端517的截面面積比調節螺帽519的滑孔521的空腔截面面積 大,以防止滑動端517從滑孔521處滑脫;所述壓簧522設置在滑動端517和帽蓋520之間 并套在桿身518上,所述壓簧522的內徑小于滑孔521的直徑,以使滑動端517可以對壓簧 522進行壓縮。
[0048]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吊索導軌523的導入端514的調節壁516上設置 有與調節螺帽519配合的螺紋,所述調節螺帽519能夠通過調節壁516的螺紋擰進或擰退, 以通過調整帽蓋520和吊索導軌523之間的距離來壓縮或放松壓簧522,達到增加或減小壓 簧522的支撐力的需要。
[0049]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調節螺帽519和調節壁516之間還配有鎖定裝置, 所述鎖定裝置包括設置在調節壁516上的鎖槽512,和設置在調節螺帽519上的鎖孔,以及 用于穿過鎖孔并伸入鎖槽512的鎖定件511,所述調節螺帽519和調節壁516通過鎖定裝置 鎖定后,所述調節螺帽519不會在運動過程中在調節壁516上轉動,進而確保調節螺帽519 不會從調節壁516上脫離。
[0050]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腰部單元4的拉索407和腰帶401之間通過組合 部件連接,所述組合部件包括與拉索407連接的第一拉環406和與腰帶401連接的第一吊 鉤402,所述第一吊鉤402能夠掛進第一拉環406或從第一拉環406內取出,以便于鍛煉者 通過第一拉環406進行除三點式運動方式以外的鍛煉方式來鍛煉。
[0051]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第一拉環406和第一吊鉤402之間還配有鉤帶,所 述鉤帶包括吊帶404,和與吊帶404兩端連接的第二拉環403和第二吊鉤405,所述第二吊 鉤405能夠掛進第一拉環406或從第一拉環406內取出,所述第一吊鉤402能夠在第二拉 環403內掛進或取出。在第一拉環406和第一吊鉤402之間配備鉤帶可以方便不同人群的 需要。
[0052]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拉桿3采用組合方式,包括安裝在箱體1上的組合 端和用于鍛煉者的手抓的手握端,以在鍛煉者不鍛煉的時候可以取出而不占用室內有限的 空間。
[0053]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手部單元還包括吊環式,所述吊環式包括吊環和 第三吊索,所述第三吊索的一端與箱體1連接,另一端與吊環連接,采用吊環可以讓鍛煉者 隨意調整手臂的鍛煉角度。
[0054] 實施例2 -種往復式能量轉換系統
[0055] 參見附圖8和9,所述往復式能量轉換系統2包括所述往復式能量轉換系統2包 括往復式機構250,和變距單元,以及儲能單元220和框架202,和應用單元240,所述框架 202安裝在箱體1內。
[0056] 所述往復式機構250包括傳動軸252,和第一齒條253A,和第一飛輪254A,和第二 齒條253B,和第二飛輪254B,以及連接板258,和往復導軌255,和往復導桿257,和第一連接 器251 ;所述第一飛輪254A和第二飛輪254B安裝在傳動軸252上,兩者的工作方向相反或 相同,安裝在傳動軸252上的兩個軸承通過軸承座A固定在框架202上;所述第一齒條253A 和第二齒條253B與連接板258連接并與第一飛輪254A和第二飛輪254B的齒圈相嚙合,所 述第一齒條253A和第二齒條253B設置在傳動軸252的兩側或同一側并與傳動軸252垂直, 兩者的工作齒面方向相同或相反,所述第一齒條253A和第二齒條253B的工作齒面的運動 路徑包括直線形和圓弧形;所述往復導軌255與第一齒條253A、或第二齒條253B、或連接板 258連接;所述往復導桿257固定在框架202上,所述往復導桿257與往復導軌255連接并 允許往復導軌255在其規定的路線上滑動,所述往復導桿257通過往復導軌255為第一齒 條253A和第二齒條253B的設定往返的運動路線;所述第一連接器251通過附件256安裝 在往復導軌255或第一齒條253A、或第二齒條253B、或連接板258上。
[0057] 所述變距單元包括第一杠桿230,所述第一杠桿230的第一支點232安裝在框架 202上并使第一杠桿230能夠在工作平面繞第一支點232轉動,所述第一杠桿230的施力 端233通過第一連接器251與往復式機構250連接,設置在第一杠桿230上的輸入端與拉 索201連接。
[0058] 所述儲能單元220包括彈簧222,和第二連接器221,以及第二導桿和第二導軌, 和固定板,和組合架;所述第二連接器221包括第二連接架和第二滑腔,所述第二滑腔通過 第二連接軸與第二連接架連接并能夠在工作平面繞第二連接軸轉動;所述第二連接架與第 二導桿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二導桿的另一端設置在第二導軌內并能夠在第二導軌內滑動; 所述第二導軌與固定板連接,所述固定板固定在組合架上;所述組合架安裝在框架202上; 所述彈簧222設置在第二連接架和固定板之間并將第二導桿容納,其一端被固定板阻擋限 制;所述第二連接器221的第二滑腔與靠近第一支點232的第一杠桿230的第一阻力段連 接并允許第一阻力段在其滑腔內滑動。
[0059] 如有必要,所述變距單元還可以設置第二杠桿210、第三連接器212和滑動裝置 224,所述第二杠桿210設置在第一阻力段和第二滑腔之間,所述第二杠桿210的第二支點 211安裝在框架202上并使第二杠桿210能夠在工作面繞第二支點211轉動,所述第三連接 器212包括第三連接架和第三滑腔,所述第三滑腔通過第三連接軸與第三連接架連接并能 夠在工作平面繞第三連接軸轉動;所述第二杠桿210的圓柱形的傳接端與第三滑腔連接并 能夠在第三滑腔內滑動和轉動;所述滑動裝置224包括第四滑腔,所述第四滑腔與第一杠 桿230的第一阻力段連接并允許第一阻力段在其滑腔內滑動,所述第四滑腔的第四連接板 與第三連接架連接;所述儲能單元220通過第二滑腔與靠近第二支點211的第二杠桿210 的第二阻力段連接并允許第二阻力段在第二滑腔內滑動。如有必要,還可以增加第三或第 四杠桿,其和設計第二杠桿210的目的都是利用空間設計以多個力臂之和來彌補第一杠桿 230的力臂長度可能不足的缺陷。
[0060] 所述應用單元240包括輸出機構和應用裝置,所述輸出機構包括第一連接裝置, 所述第一連接裝置傳動軸252與應用裝置連接,所述應用裝置包括能量應用裝置和機械應 用裝置,其在應用被往復式機構轉換的能量的同時負責為往復式能量轉換系統2的輸入端 提供負載。所述能量應用裝置指的是包含以發電機和儲電池組合為代表的將被往復式能量 轉換系統2轉換的機械能轉化成電能加以應用的方式的裝置,所述機械應用裝置指的是采 用空氣過濾類裝置直接應用被往復式能量轉換系統2轉換的機械能的方式的裝置。
[0061] 所述應用單元240還包括設置在第一連接裝置和應用裝置之間的具有自動或手 動換擋功能的變速器,和第二連接裝置,所述第一連接裝置將傳動軸252和變速器的輸入 部件連接,所述第二連接裝置將變速器的輸出部件和應用裝置連接。所述自動變速器用于 在不改變傳動軸252的轉動速度的前提下,根據鍛煉者提供給往復式能量轉換系統2的力 的大小自動改變輸出軸的轉動速度。
[0062] 實施例3 -種三點式引體向上運動系統的轉軸支撐方式的支撐機構
[0063] 參見附圖5和6,所述轉軸支撐方式包括轉軸531和安裝在其上面的鞋座530,以 及齒輪儲能機構,所述齒輪儲能機構包括齒輪536、齒條533、轉軸導軌535和轉軸導桿534, 以及彈簧537和固定板539,安裝在轉軸531上的一對軸承通過軸承座532固定在在箱體1 上,所述齒輪536安裝在轉軸531上并與轉軸531同心;所述齒條533與轉軸導桿534連接 并通過轉軸導軌535限定運動路線,其齒面與齒輪536嚙合;所述轉軸導桿534的一端設置 有壓縮位538,在壓縮位538和固定板539之間設置有彈簧537,所述彈簧537的內徑面積 小于壓縮位538和固定板539的截面面積,以使壓縮位538能夠對其壓縮;所述支撐鞋5安 裝在鞋座530上。
[0064] 實施例4 一種三點式引體向上運動系統的向上支撐方式的支撐機構
[0065] 參見附圖7,所述向上支撐方式包括固定支架540和伸縮儲能機構,所述伸縮儲能 機構包括向上導軌542和向上導桿543,和彈簧544,以及調節螺管545,所述向上導軌542 的活動端5421通過軸547與支撐鞋5的伸縮部位的連接件鏈接,;所述向上導桿543的滑 動端5431從向上導軌542的導入端5422伸入并能夠在其導軌內滑動,所述向上導桿543 的活動端5432通過軸546與固定支架540的連接件鏈接;所述向上導桿543靠近活動端 532的部位設置有與調節螺管545內的螺紋配合的調節螺紋5433,所述調節螺管545能夠 通過調節螺紋5433向導入端5422旋進或旋退;所述彈簧544設置在向上導軌542的導入 端5422和調節螺管545之間,所述彈簧544的內徑面積小于導入端5422和調節螺管545 的截面面積;所述支撐鞋5的支撐部位通過軸541與固定支架540鏈接。
[0066] 實施例5 -種三點式引體向上運動系統
[〇〇67] 鍛煉者想做三點式引體向上運動的時候,先將鉤帶的第二吊鉤405掛進拉索407 的第一拉環406,然后平躺,腰部系上腰帶401,拉下鉤帶并將腰帶401上的第一吊鉤402掛 進第二拉環403內,腳放在支撐鞋5內的支撐墊502上,手抓住拉桿3或吊環使用手臂的力 帶動肩部向上運動,腳跟和小腿放在具有小腿弧度的支撐墊502的支撐面上并借助支撐機 構的支撐使用腳跟和小腿的力將大腿向上帶動,鍛煉者的腰部借助肩部和大腿的力向上運 動,往復式能量轉換系統2的輸入端201在失去腰部的壓力后在彈簧222回彈力的作用下 跟隨鍛煉者的腰部上升,在這一過程中,支撐鞋5的墊板501的支撐部位在支撐機構的支撐 部件的限制下不會移動但能夠在轉動平面上轉動,支撐鞋5的墊板501的伸縮部位在隨小 腿向下運動的同時將繼續得到支撐機構的彈性伸縮部件的彈性支撐力的有效支撐--吊 索支撐方式的第二吊索506的彈簧調節裝置510的吊索導桿518的滑動端517在鍛煉者的 重力作用下將對壓簧522進行壓縮,壓簧522在調節螺帽519的螺帽520的反作用下將對 墊板501進行有效支撐并在回彈的時候能夠對墊板501的伸縮部位提供支撐力,(橡膠類的 第二吊索原理相同);轉軸支撐方式的齒輪536將帶動齒條533,齒條533將帶動轉軸導桿 534上的壓縮位538對彈簧537進行壓縮,彈簧537將在固定板539的反作用下對轉軸531 進行反向支撐并在回彈的時候通過鞋座530對墊板501的伸縮部位提供支撐力;向上支撐 方式的向上導軌542的導入端5422將對彈簧544進行壓縮,彈簧544在調節螺管545的 限制下通過向上導軌542對墊板501的支撐部位進行彈性支撐并在回彈的時候能夠對墊板 501的伸縮部位提供支撐力,以減輕鍛煉者特別是極度肥胖的鍛煉者的腳跟的壓力負擔。 [〇〇68] 鍛煉者的腰部在上升到位后鍛煉者的手部、腳部和腰部放松向下回落的過程中, 其重力通過拉索作用在輸入端201上,與第一杠桿230的施力端233連接的第一連接器251 將帶動往復式機構250的第一齒條253A和第二齒條253B以及第二杠桿210 -同向輸入力 的方向運動,并通過第二杠桿210將鍛煉者輸入的力的一部分傳遞給儲能單元220的彈簧 222,所彈簧222在被壓縮的過程中將這一部分力儲存起來,在這一過程中,第一齒條253A 或第二齒條253B將帶動第一飛輪254A或第二飛輪254B轉動的同時帶動傳動軸252轉動, 而第二飛輪254B或第一飛輪254A由于處于空轉,因而在跟隨第二齒條253B或第一齒條 253A-同運動的過程中不會對傳動軸252的轉動構成影響;當鍛煉者的腰部向下落的這一 過程結束并放松輸入端201向上運動的時候,被彈簧222儲存的力將通過第二連接器221 傳遞給第二杠桿210,所述第二杠桿210將通過第三連接器212和滑動裝置224將第一杠桿 230和往復式機構210的第一齒條253A和第二齒條253B向輸入力相反的方向推動,在這一 過程中,第二齒條253B或第一齒條253A將帶動第二飛輪254B或第一飛輪254A轉動的同 時帶動傳動軸252轉動,或者通過拉索407拉動系在鍛煉者腰部的腰帶向上運動,而第一飛 輪254A或第二飛輪254B由于處于空轉,因而在跟隨第一齒條253A或第二齒條253B-同 運動的過程中不會對傳動軸252的轉動構成影響。在鍛煉者不斷的重復這一運動過程中, 所述第一齒條253A或第二齒條253B將不斷的帶動第一飛輪254A或第二飛輪254B朝工作 方向轉動,與傳動軸252連接的第一連接裝置將帶動與其連接的變速器轉動,所述變速器 將通過第二連接裝置帶動應用裝置工作,所述應用裝置在這一過程中為輸入端201提供負 載,所述變速器的自動變速功能將通過作用在傳動軸252的力的大小改變應用裝置的轉動 速度,以不影響傳動軸252的轉動速度,確保鍛煉者的運動質量。
【權利要求】
1. 一種三點式引體向上運動系統,包括用于支撐腳部的支撐單元,和用于手拉的手部 單元,以及隨腰部運動的腰部單元(4)和箱體(1),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撐系統包括用于支撐鍛煉者腳部的支撐鞋(5),和用于支撐支撐鞋(5)的支 撐機構,所述支撐機構包括吊索支撐方式,所述吊索支撐方式包括支撐架(507)、連接桿 (504)、第一吊索(505)和和第二吊索(506),所述支撐架(507)固定在箱體(1)上,所述第 一吊索(505)和第二吊索(506)的一端與支撐架(507)連接;所述第一吊索(505)的另一 端與連接桿(504)的支撐端(508)連接,所述第二吊索(506)的另一端與連接桿(504)的 伸縮端(509)連接;所述第二吊索(506)具有伸縮彈性,其包括本身具有伸縮彈性的橡膠類 吊索,和在不能伸縮的吊索上設置具有伸縮彈性的彈簧機構兩種類型;所述支撐鞋(5)包 括不易變形的硬質墊板(501),幫帶(503)和支撐墊(502),所述墊板(501)的兩側通過幫 帶(503)與連接桿(504)連接;所述支撐墊(502)放置在墊板(501)上,其支撐面具有小腿 弧度; 所述手部單元包括拉桿式,所述拉桿式的拉桿(3)的一端安裝在箱體(1)上; 所述腰部單元(4)包括往復式能量轉換系統(2)、拉索(407)和腰帶(401),所述往復 式能量轉換系統(2)安裝在箱體(1)內,其輸入端(201)與拉索(407)的一端連接,所述拉 索(407)的另一端通過轉向滑輪(408)與箱體(1)外的腰帶(401)連接。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三點式引體向上運動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彈簧機構 包括拉簧和彈簧調節裝置(510)兩種應用方式。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三點式引體向上運動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彈簧調節 裝置(510)包括壓簧(522),吊索導軌(523),吊索導桿(518)和調節螺帽(519),所述吊索 導軌(523)的連接端(513)與支撐架(507)或第二吊索(506)連接;所述調節螺帽(519) 與吊索導軌(523)的導入端(514)的調節壁(516)連接,所述調節螺帽(519)的帽蓋(520) 上設置有滑孔(521);所述吊索導桿(518)包括作用端、桿身和滑動端(517),所述作用端與 第二吊索(506)連接,其桿身通過滑孔(521)穿過帽蓋(520)伸入吊索導軌(523)的導入 端(514)的軌道內并與滑動端(517)連接,所述滑動端(517)能夠隨桿身(518)在吊索導 軌(523)的軌道內滑動,所述滑動端(517)的截面面積比調節螺帽(519)的滑孔(521)的 空腔截面面積大;所述壓簧(522)設置在滑動端(517)和帽蓋(520)之間。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三點式引體向上運動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索導軌 (523)的導入端(514)的調節壁(516)上設置有與調節螺帽(519)配合的螺紋。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三點式引體向上運動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螺帽 (519)和調節壁(516)之間還配有鎖定裝置,所述鎖定裝置包括設置在調節壁(516)上的鎖 槽(512),和設置在調節螺帽(519)上的鎖孔,以及用于穿過鎖孔并伸入鎖槽(512)的鎖定 件(511)。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三點式引體向上運動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腰部單元 (4)的拉索(407)和腰帶(401)之間通過組合部件連接,所述組合部件包括與拉索(407)連 接的第一拉環(406)和與腰帶(401)連接的第一吊鉤(402)。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三點式引體向上運動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環 (406)和第一吊鉤(402)之間還配有鉤帶,所述鉤帶包括吊帶(404),和與吊帶(404)兩端 連接的第二拉環(403)和第二吊鉤(405)。
8.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三點式引體向上運動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桿(3) 采用組合方式,包括安裝在箱體(1)上的組合端和用于鍛煉者的手抓的手握端。
9.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三點式引體向上運動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手部單元 還包括吊環式。
10.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三點式引體向上運動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機構 還包括轉軸支撐方式和向上支撐方式。
【文檔編號】A63B21/02GK203861849SQ201420252862
【公開日】2014年10月8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16日 優先權日:2014年2月16日
【發明者】徐傳賓 申請人:開縣人人有余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