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健身裝置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高舒適性的跑步機。
背景技術: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身體的鍛煉,跑步是最簡單、最有效的健身方法,跑步機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推崇。此外喜歡戶外運動的人也越來越多,但由于登山等戶外運動受天氣等環境影響很大,所以可以模擬登山的跑步機愈加得到鍛煉者的青睞。跑步機的跑步面板大多為平整的膠面結構,鍛煉者鍛煉者長時間鍛煉后,不能在跑步機上變換腿部的運動姿勢,其運動方式比較單一,顯得枯燥乏味。而且現有的跑步機功能比較單一,不能滿足人們的使用需求。并且跑步機減震系統是跑步機中重要部件之一,減震效果的好與壞,不但直接影響到使用者的舒適性,還會影響到使用者的骨骼健康,減震效果差的跑步機對膝蓋骨的損傷不容忽視。而且現在的健跑步機由于重量較重,人們在需要移動時,需要幾個人一起抬起,十分的費力,不能單人進行移動。現有的跑步機傳送帶表面不是很粗糙,即使粗糙,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會慢慢的變光滑,人們在上面跑步時容易跌倒,不利于人們的安全。
現有的跑步機立柱均采用為固定式設計,即:立柱由一根完整的管材制造,無法自由調節高度。然而,隨著跑步機用戶群體的增多,身高區間擴大化,因此固定立柱的跑步機就無法滿足身高較低的用戶,就影響用戶在操作控制器時的效率,也影響了跑步機的使用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舒適性的跑步機,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高舒適性的跑步機,包括底座和跑步座,所述底座的下側設置有防滑墊,所述底座的下側左右對稱的開設有凹槽,底座上設有橫穿兩個凹槽的轉軸,每個凹槽內均設有與轉軸連接的偏心輪,凹槽的內部活動設有連接座,所述連接座的下端安裝有輪座,所述輪座上安裝有萬向輪,轉軸的右端伸出底座,轉軸的右端設有搖把,底座的上側開設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內部設有若干減震彈簧,所述減震彈簧的上端連接有支撐板,所述支撐板的左右兩端穿設有螺紋桿,所述螺紋桿的上部設有調節螺母,螺紋桿的下端與空腔的底部轉動連接,支撐板的上側左部設置有支撐柱,所述支撐柱的上端通過旋轉座與跑步座連接,支撐板的上側右部設置有電動伸縮桿,所述跑步座的下側右部開設有滑動槽,所述滑動槽內設置有滑動塊,所述滑動槽為t型槽,所述滑動塊為t型滑動塊,所述滑動塊的下端通過旋轉座與電動伸縮桿的上端連接,跑步座的上側設置有跑步帶,所述跑步帶的上側均勻分布有若干凸塊,所述的凸塊包括橡膠塊、凸塊底座、粘合條和彈簧,所述橡膠塊和彈簧的一端連接,所述彈簧的另一端和凸塊底座連接,所述粘合條設置在凸塊底座的下端,跑步座的上側右端設置有伸縮裝置,所述伸縮裝置的上端設置有控制器,所述伸縮裝置包括齒輪軸和支撐殼體,所述齒輪軸上設有支撐殼體,所述支撐殼體的內側中部設有渦輪,所述渦輪的下方設有蝸桿,渦輪與蝸桿配合設置,所述蝸桿的外端連接有旋轉裝置,支撐殼體的左側設置有凈化箱,所述凈化箱的上端連接有輸氣管,所述輸氣管的另一端連接有呼吸面罩,凈化箱的下端設有進氣口,凈化箱的內部設有若干活性炭過濾網,凈化箱的內部還設有增氧塊和負離子凈化器。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跑步帶采用由控制器控制的電機驅動。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連接座通過滑塊和滑槽的配合與凹槽的內壁滑動連接。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螺紋桿與支撐板滑動連接。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電動伸縮桿和支撐柱均前后對稱的設置有兩個。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電動伸縮桿與控制器電性連接。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輸氣管為柔性管。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滑動槽為t型槽。
作為本發明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滑動塊為t型滑動塊。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設有轉軸和萬向輪,在需要移動時,通過搖把驅動轉軸,使得轉軸帶動偏心輪轉動,連接座就可以向下移動使得萬向輪伸出凹槽,移動方便,單人就可以進行移動,省時省力,減震彈簧的設置,其減震效果佳,能夠有效減緩跑步時產生的震動,減小跑板對人體骨骼的沖擊力,確保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并且螺紋桿,在減震彈簧使用一段時間后,可以對減震彈簧進行調節,保證減震彈簧的性能,延長減震彈簧的使用壽命,減少減震彈簧的更換次數,降低使用的成本。設有凈化箱,人們在鍛煉時,可以帶上呼吸面罩,可以呼吸到經過凈化增氧的空氣,防止空氣質量不好時會對人們的健康造成影響,保證了健身的效率。設置有電動伸縮桿,使得跑步座可調整為具有傾斜坡度的狀態,當跑步座為傾斜上坡的狀態時,跑步座向下勻速運動,人的腿部有向上提升的力,能讓鍛煉者變換腿部的運動姿勢,同時也可以通過電動伸縮桿調整跑步座在不同的角度,體驗不同的跑步方式和運動視角,使得鍛煉的過程變得更有趣,克服了一般跑步機的枯燥乏味,設有凸塊,防滑效果好,保證了用戶的安全,由于凸塊還包括彈簧,所以凸塊不會變形,當用戶使用完,還可以把凸塊拿掉,以備下次再用。渦輪和蝸桿的設置,通過旋轉裝置從而驅動渦輪轉動,進而調節齒條軸的上下位置,從而調節控制器高度,調節后不易松脫和移位,并且可以逐步調節,使用方便,提高使用的舒適性,具有推廣應用的價值。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凸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凈化箱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伸縮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4,本發明實施例中,一種高舒適性的跑步機,包括底座1和跑步座16,所述底座1的下側設置有防滑墊,所述底座1的下側左右對稱的開設有凹槽2,底座1上設有橫穿兩個凹槽2的轉軸3,每個凹槽2內均設有與轉軸3連接的偏心輪4,凹槽2的內部活動設有連接座5,所述連接座5通過滑塊和滑槽的配合與凹槽2的內壁滑動連接,所述連接座5的下端安裝有輪座6,所述輪座6上安裝有萬向輪7,轉軸6的右端伸出底座1,轉軸6的右端設有搖把8,底座1的上側開設有空腔9,所述空腔9的內部設有若干減震彈簧11,所述減震彈簧11的上端連接有支撐板10,所述支撐板10的左右兩端穿設有螺紋桿12,所述螺紋桿12的上部設有調節螺母13,螺紋桿12的下端與空腔9的底部轉動連接,所述螺紋桿12與支撐板10滑動連接,設有轉軸3和萬向輪7,在需要移動時,通過搖把8驅動轉軸3,使得轉軸3帶動偏心輪4轉動,連接座5就可以向下移動使得萬向輪7伸出凹槽2,移動方便,單人就可以進行移動,省時省力,減震彈簧11的設置,其減震效果佳,能夠有效減緩跑步時產生的震動,減小跑板對人體骨骼的沖擊力,確保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并且螺紋桿12,在減震彈簧11使用一段時間后,可以對減震彈簧11進行調節,保證減震彈簧11的性能,延長減震彈簧11的使用壽命,減少減震彈簧11的更換次數,降低使用的成本。
支撐板10的上側左部設置有支撐柱14,所述支撐柱14的上端通過旋轉座15與跑步座16連接,支撐板10的上側右部設置有電動伸縮桿17,所述跑步座16的下側滑動槽18,所述滑動槽18內設置有滑動塊19,所述滑動槽18為t型槽,所述滑動塊19為t型滑動塊,所述滑動塊19的下端通過旋轉座15與電動伸縮桿17的上端連接,所述電動伸縮桿17和支撐柱14均前后對稱的設置有兩個,跑步座16的上側設置有跑步帶20,所述跑步帶20的上側均勻分布有若干凸塊21,所述的凸塊21包括橡膠塊34、凸塊底座31、粘合條32和彈簧33,所述橡膠塊34和彈簧33的一端連接,所述彈簧33的另一端和凸塊底座31連接,所述粘合條32設置在凸塊底座31的下端,設置有電動伸縮桿17,使得跑步座16可調整為具有傾斜坡度的狀態,當跑步座16為傾斜上坡的狀態時,跑步座16向下勻速運動,人的腿部有向上提升的力,能讓鍛煉者變換腿部的運動姿勢,同時也可以通過電動伸縮桿17調整跑步座16在不同的角度,體驗不同的跑步方式和運動視角,使得鍛煉的過程變得更有趣,克服了一般跑步機的枯燥乏味,設有凸塊21,防滑效果好,保證了用戶的安全,由于凸塊21還包括彈33簧,所以凸塊21不會變形,當用戶使用完,還可以把凸塊21拿掉,以備下次再用。
跑步座16的上側右端設置有伸縮裝置22,所述伸縮裝置22的上端設置有控制器23,所述跑步帶20采用由控制器23控制的電機驅動,所述電動伸縮桿17與控制器23電性連接,所述伸縮裝置22包括齒輪軸36和支撐殼體35,所述齒輪軸36上設有支撐殼體35,所述支撐殼體35的內側中部設有渦輪37,所述渦輪37的下方設有蝸桿38,渦輪37與蝸桿38配合設置,所述蝸桿38的外端連接有旋轉裝置39,渦輪37和蝸桿38的設置,通過旋轉裝置39從而驅動渦輪轉動,進而調節齒條軸36的上下位置,從而調節控制器23高度,調節后不易松脫和移位,并且可以逐步調節,使用方便,提高使用的舒適性,具有推廣應用的價值。支撐殼體35的左側設置有凈化箱24,所述凈化箱24的上端連接有輸氣管25,所述輸氣管25為柔性管,所述輸氣管25的另一端連接有呼吸面罩26,凈化箱24的下端設有進氣口27,凈化箱24的內部設有若干活性炭過濾網28,凈化箱24的內部還設有增氧塊29和負離子凈化器30,設有凈化箱24,人們在鍛煉時,可以帶上呼吸面罩26,可以呼吸到經過凈化增氧的空氣,防止空氣質量不好時會對人們的健康造成影響,保證了健身的效率。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發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發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發明。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發明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