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體育用品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沙坑平沙耙。
背景技術:
在田徑運動中跳遠、三級跳遠的場所都有一個沙坑,為了測量運動員跳遠的距離,每次在跳遠之前需要把沙土的表面用平沙耙推平,并用于記錄運動員跳入沙坑中留下落地點的位置。由于沙坑大多設置在露天,沙坑中易摻雜碎石和堅硬的土塊,容易使運動員在跳遠的過程中被碎石和堅硬的土塊劃傷,而且現在的沙坑的大小在2.75米到4米寬之間,在平沙坑時現在的平沙耙較窄且不可調,使得花費較多的時間平沙。另外,沙坑由于長時間不維護,可能造成沙坑較硬,在平沙坑時如果耙齒太密會費時費力。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沙坑平沙耙,來解決上述問題。
本實用新型沙坑平沙耙,包括耙桿和耙頭,耙頭包括圓筒形頭體,圓筒形頭體右端封閉,左端內部設置有可伸縮的套桿,圓筒形頭體的底部沿其軸向開有豁口,豁口一側固定有多個耙齒一,套桿的底部固定有多個耙齒二,耙齒二的最大直徑小于豁口的寬度,圓筒形頭體一側的中部和左端均設置有螺紋孔,耙桿上設置有與螺紋孔配合的螺紋,圓筒形頭體上方左端設置有緊固螺母。
所述套桿完全收進圓筒形頭體內部時,耙齒一與耙齒二交錯分布,可以減小耙齒間的間隙。
所述豁口靠近耙齒一一側設置有收納耙齒二的卡槽,減少耙齒一與耙齒二之間的空隙,防止石塊從縫隙滑過。
所述卡槽的個數與耙齒二的個數相同,使得耙齒二能夠全部收到卡槽內。
所述耙齒二收容到卡槽中時,耙齒二與耙齒一的底部尖端在同一直線上。
所述耙桿的手握端設置有橡膠防滑套,防止滑脫。
所述圓筒形頭體與套桿同軸,且耙齒一和耙齒二的反向延長線經過軸線。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
結構簡單,制造容易,操作方便,可以適用于多種寬度的沙坑,且可以調節耙齒間隙,使得在平沙坑時更加省力,且節約平坑時間。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耙頭部分展開時的主視示意圖;
圖3為耙頭部分收攏時主視示意圖;
圖4為耙頭收攏時的仰視示意圖;
圖中:1、緊固螺母,2、圓筒形頭體,3、套桿,4、耙桿,5、耙齒一,6、耙齒二,7、豁口,8、螺紋孔,9、卡槽,10、橡膠防滑套。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和2所示,本實用新型沙坑平沙耙,包括耙桿4和耙頭,耙頭包括圓筒形頭體2,圓筒形頭體2右端封閉,左端內部設置有可伸縮的套桿3,圓筒形頭體2的底部沿其軸向開有豁口7,豁口7一側固定有多個耙齒一5,套桿3的底部固定有多個耙齒二6,耙齒二6的最大直徑小于豁口7的寬度,圓筒形頭體2一側的中部和左端均設置有螺紋孔8,耙桿4上設置有與螺紋孔8配合的螺紋,圓筒形頭體2上方左端設置有緊固螺母1。
如圖3所示,所述套桿3完全收進圓筒形頭體2內部時,耙齒一5與耙齒二6交錯分布。
如圖4所示,所述豁口7靠近耙齒一5一側設置有收納耙齒二6的卡槽9。
所述卡槽9的個數與耙齒二6的個數相同。
所述耙齒二6收容到卡槽9中時,耙齒二6與耙齒一5的底部尖端在同一直線上。
所述耙桿4的手握端設置有橡膠防滑套10。
所述圓筒形頭體2與套桿3同軸,且耙齒一5和耙齒二6的反向延長線經過軸線。
使用時,當沙坑因長時間不用比較硬時,可以松開緊固螺母1,然后完全拉出套桿3,擰緊緊固螺母1,然后把耙桿4擰到左端的螺紋孔8中,就可以進行沙坑松動和耙出碎石碎塊,當要耙出較小碎塊時,可以松開緊固螺母1,然后完全收入套桿3,擰緊緊固螺母1,然后把耙桿4擰到中間的螺紋孔8中,就可以耙出小的碎石塊,并且可以方便的儲存。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制造容易,操作方便,可以適用于多種寬度的沙坑,且可以調節耙齒間隙,使得在平沙坑時更加省力,且節約平坑時間,儲存占用空間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