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去內節去黃竹筒浮動v形夾緊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說明】
[0001 ]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竹子加工方法中的一種夾緊裝置,具體地說是一種整竹筒去內節去黃時實現竹筒水平和垂直兩個方向浮動且能自動定心的V形夾緊裝置。
[0002]【背景技術】:毛竹是一種速生、高產、優質、易于更新恢復的重要森林資源。它不僅生長周期短,而且物理力學性能優越。與木材相比,由于竹筒直徑小,壁薄中空,尖削度大且橫截面大多數都是橢圓、沿長度方向都有不同程度的彎曲等幾何特點,所有這些對其加工利用帶來諸多問題和困難。
[0003]目前竹材都是通過鋸、剖或刨削加工,僅能加工成寬度15-20毫米,厚度5?8毫米的竹片,難以直接利用。要想獲得質量好、附加值高的產品,擴大竹材加工產品的應用領域,提高竹材的利用率及耐蟲、耐腐和防霉變能力,必須采用獨特的加工工藝和加工方法對毛竹進行深加工。若能將毛竹展開成無裂紋竹平板,即可獲得幅面寬為250-400_、長為1300-3000mm、厚度為5-10mm的無裂紋竹平板。此竹平板可以直接作裝飾材料用,也可以用來做竹地板,還可以將其刨切成不同厚度的微薄竹粘貼在各種類型的板基上,用來制作復合地板、家具面板、人造板等各種裝飾材料。要實現整竹筒無裂紋展開,將竹筒展成竹平板,必須去掉竹筒外表面的竹青、內孔中的內節和竹黃,進行等厚度加工后沿眾向開縫、軟化處理再展開。目前使用的去內節多為手工去除,去竹黃采用浮動鏜刀類似金屬加工中鏜孔的方法或采用將竹筒剖成竹片后用刨切方法加工。如在竹材膠合板生產中,先人工去掉中隔,然后采用浮動鏜刀進行去黃加工;由于生產效率低而無法達到工業化生產要求,因而在實際竹材膠合板生產中只能將毛竹筒對開成二半,去掉中隔,放在壓機中展平后用刨刀去黃;而在竹地板生產中,是將圓筒狀竹材沿徑向剖分為均等的多條竹片,打掉中隔,采用刨刀進行刨削加工,將扇形截面竹片加工成等寬、等厚的矩形截面竹片,這種去黃方法材料的利用率低。專利(ZL200910183603.9)中采用的整竹筒去內節去黃方法是在一次走刀完成去內節去黃,與原來的相比大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和材料的利用率,但所采用的竹筒夾緊裝置是兩個三腳卡盤,裝夾竹筒時,需將竹筒從頭上穿過兩個三腳卡盤,然后分別旋緊兩個三腳卡盤夾緊竹筒;去內節去黃完成后,需旋松兩個三腳卡盤,將竹筒從兩個三腳卡盤抽出(如圖1所示),由此可以看出竹筒裝夾時間較長,且裝夾竹筒需要兩人來完成,不斷影響了生產率,而且三腳卡盤結構復雜,加工成本高。
[0004]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設計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整竹筒去內節去黃時實現竹筒水平和垂直兩個方向浮動且能自動定心的V形夾緊裝置。
[0005]在一次走刀中同時去除竹筒中的內節和竹黃,采用的是去內節去黃組合刀具,利用去內節去黃組合刀具中的小錐刀、大錐刀、三片去黃刀片中的眾多端面齒和前刀齒將內節去凈,利用二片去黃刀片上的眾多后刀齒去黃;去內節去黃時,米用的去內節去黃組合刀具繞定軸線高速回轉,而竹筒不旋轉,由于每根竹筒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彎曲,為保證對竹筒內孔的加工要求,必須使去內節去黃組合刀具和竹筒在切削位置同心,所以夾緊竹筒的機構必須是浮動的。
[0006]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為:一種去內節去黃竹筒浮動V形夾緊裝置,包括螺母
1、調整螺釘、水平復位彈簧、彈簧掛座、壓簧、壓簧擋板、左V形件、框架、導向平鍵、滾子、心軸、右V形件下鉸支座、定位銷、銷軸、右V形件、插銷、水平掛軸、右V形件上插座、垂直掛軸、H支架、擋板、垂直拉簧掛座、螺栓、垂直拉簧、調整螺桿、螺母I1、支耳,其特征是:兩個垂直掛軸分別裝入H支架上下橫梁的孔中,兩者之間為間隙配合;上下兩個垂直掛軸的孔中裝入水平掛軸,用定位銷實現水平掛軸與垂直掛軸的軸向固定;左V形件從左邊套在兩個水平掛軸上,右V形件下鉸支座和右V形件上插座分別從右邊套在兩個水平掛軸上,左V形件和右V形件下鉸支座、右V形件上插座的外側分別用壓簧、壓簧擋板頂住,壓簧擋板用螺釘固定在水平掛軸的端部,右V形件下端用銷軸鉸接在右V形件下鉸支座上,左V形件和右V形件下鉸支座、右V形件上插座與水平掛軸之間為間隙配合;裝卸竹筒前后,右V形件掛在銷軸上,H支架上下兩端置于四個滾子組成的滾道之間;裝夾竹筒時,將竹筒壓向左V形件,再將右V形件繞銷軸轉動直到其上端插入到右V形件上插座的槽中,然后將插銷穿過右V形件上插座的孔插入到右V形件上端的孔中,鎖住右V形件;此時,竹筒被左V形件和右V形件夾緊,在水平掛軸上四個壓簧的作用下,竹筒中心自動回到垂直掛軸的軸線上。
[0007]所述的水平掛軸上的四個壓簧,其尺寸及剛度均相同。由于每根竹筒的直徑大小不同,所以左V形件和右V形件夾緊竹筒后在水平掛軸上的位置是不同的,但組合中心的位置不變,四個壓簧的壓縮量隨著被夾緊竹筒的直徑不同而不同,竹筒的直徑越小,四個壓簧的壓縮量越小,產生的壓力也越小,因此,在設計壓簧時,要保證裝夾最小直徑的竹筒時,壓簧所產生的壓力使左V形件和右V形件能夾緊竹筒,并能使竹筒中心自動快速回到垂直掛軸的軸線上。
[0008]所述的H支架上下橫梁左右兩端設有四個水平復位彈簧,對稱布置在垂直掛軸兩偵U,四個水平復位彈簧的一端勾掛在H支架橫梁上的彈簧掛座上,另一端勾掛在框架支耳中的調整螺釘上,通過調整螺釘和螺母I調節水平復位彈簧拉力的大小,H支架產生滑動后,在四個水平復位彈簧的作用下,使H支架中的垂直掛軸軸線快速復位到框架上四個支耳的對稱軸線上;在垂直掛軸頂部用螺栓固定了一個垂直拉簧掛座,兩個垂直拉簧一頭勾掛在垂直拉簧掛座兩端,另一頭分別勾掛在框架上的兩個調整螺桿上,通過調整螺桿和螺母II調節兩個垂直拉簧拉力的大小,使其與垂直掛軸上所有零件和竹筒重量相平衡,從而達到在垂直方向上調整左V形件和右V形件夾緊竹筒時中心位置的目的。加工時,去內節去黃組合刀具一邊高速旋轉、一邊沿竹筒軸向移動,而竹筒不旋轉;為適應每根竹筒在長度方向的彎曲度和橫截面上的橢圓度,保證加工時竹筒中心與去內節去黃組合刀具中心同心,所以竹筒需要在水平和垂直兩個方向上隨時浮動;由于去內節去黃組合刀具的中心是不動的,所以竹筒除被夾緊外,還需要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作微小的浮動;當竹筒需在水平方向作微小浮動時,兩個水平掛軸上的左V形件和右V形件夾著竹筒隨著兩個垂直掛軸和H支架在四個滾子形成的滾道中左右作微小的滑動;當竹筒需在垂直方向作微小浮動時,兩個水平掛軸上的左V形件和右V形件夾著竹筒隨著垂直掛軸在H支架上下橫梁的孔中上下作微小的滑動;對稱布置在垂直掛軸兩側的四個水平復位彈簧保證了 H支架沿水平方向浮動后隨時自動復位,即竹筒沿水平方向浮動后隨時自動復位;兩個垂直拉簧和左V形件、右V形件、兩個水平掛軸、兩個垂直掛軸及竹筒的重量保證了左V形件和右V形件夾著竹筒沿垂直方向浮動后隨時自動復位。
[0009]所述的框架上安裝有四個心軸,每個心軸上裝有一個滾子,每個滾子外圓上加工有環槽,四個滾子之間形成一個滾道;H支架橫梁左右兩端上下表面上加工有凸肩,其凸肩寬度與滾子外圓上的環槽寬度相等,H支架橫梁左右兩端上下表面的凸肩嵌入滾子外圓上的環槽之中,11支架沿水平方向滑動時,與滾子之間為滾動摩擦。
[0010]所述的框架右側上下位置安裝有兩個擋板,用來限制H支架水平左右滑動的距離。
[0011]所述的垂直掛軸與H支架橫梁上的孔為間隙配合,用導向平鍵實現垂直掛軸與H支架的周向固定。
[0012]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現有的夾緊裝置需將竹筒從夾緊裝置頭部穿入、穿出三腳卡盤,需要旋轉多圈三腳卡盤才能實現夾緊,且裝卸竹筒時需二個人操作,另外,三腳卡盤結構復雜、制造成本高;而本竹筒浮動V形夾緊裝置由于右V形件可繞銷軸轉動,所以裝卸竹筒時,直接將竹筒放入左V形件中,然后轉動右V形件插入到右V形件上插座中夾緊竹筒,四個壓簧使竹筒中心自動快速回到垂直掛軸的中心線上;四個水平復位彈簧和兩個垂直拉簧及掛在垂直掛軸上所有零件的重量分別使竹筒沿水平或垂直方向浮動后其中心自動回到去內節去黃組合刀具的中心位置;竹筒去內節去黃結束后,轉動右V形件,直接取出竹筒,大大地減少了裝卸竹筒的時間,裝卸竹筒時只需一人操作,且結構簡單、造價低廉。
【附圖說明】
:
[0013]圖1表示原有的三腳卡盤竹筒浮動夾緊機構示意圖。
[0014]圖2表示竹筒浮動V形夾緊裝置安裝示意圖。
[0015]圖3表示竹筒裝卸前后竹筒浮動V形夾緊機構C向結構圖。
[0016]圖4表示任意直徑的竹筒裝夾后竹筒浮動V形夾緊機構C向結構圖。
[0017]圖5為A-A剖視圖,表示垂直掛軸與H支架、水平掛軸和H支架端部插入滾道之間的裝配關系。
[0018]圖6為B-B剖視圖,表示右V形件上端插入右V形件上插座中被插銷鎖住的情況。
[0019]圖7表示左V形件和右V形件組合中心與去內節去黃組合刀具中心對心調試結構示意圖。
[0020]圖中:1、竹筒浮動V形夾緊機構1-1、螺母I1-2、調整螺釘1-3、水平復位彈簧1-4、彈簧掛座1-5、壓簧1-6、壓簧擋板1-7、左V形件1-8、框架1-9、導向平鍵1-10、滾子1-11、心軸1-12、右V形件下鉸支座1-13、定位銷1-14、銷軸1-15、右V形件1-16、插銷1-17、水平掛軸1-18、右V形件上插座1-19、垂直掛軸1-20、H支架1-21、擋板1-22、垂直拉簧掛座1-23、螺栓1-24、垂直拉簧1-25、調整螺桿1-26、螺母II 1_27、支耳2、竹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