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獸毛纖維的紡紗用處理劑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獸毛纖維紡紗加工中使用的處理劑,換句話說有關在進行紡紗時付與原料獸毛上的處理劑,該處理劑不僅具有以往處理劑提供的潤滑、改善表面活性等作用,而且能夠有效控制獸毛纖維制成的棉或絲產生異常著色的現象。
背景技術:
由于羊毛、羊駝毛、山羊絨、安哥拉山羊毛、安哥拉兔毛等獸毛具有手感好以及保溫性能優良的特點,因此長期以來一直被人們用來制作服裝以及一些生活用品。眾所周知,將獸毛變成服裝或生活用品必需經過一系列紡織工序,其中,首先要對獸毛進行紡紗,使之變成紗線。通常在獸毛紡紗過程中,為了便于機器操作,獸毛在洗凈后,要涂上紡紗用處理劑,然后再通過紡毛紡紗或梳毛紡紗制成絲條紗線。制成的紗線再經過各種紡織加工最終變成相應形態面料、服裝或其它物品而被使用。
為幫助獸毛纖維的紡紗工序,以往在原毛上所涂的紡紗用處理劑以礦物油、脂肪酸酯等潤滑劑為主要成分,再和表面活性劑為主的乳化劑一起使用。使用時將這種處理劑在水里稀釋乳化成為乳液,然后采用噴淋法、浸漬法、羅拉接觸法等各種方法涂在纖維上。被涂上處理劑的原毛在調濕、熟成后提供給紡紗工序。但是,在調濕、熟成的過程中或制成紗后保管時,紗絲時常產生異常的著色現象,直接影響紗品的外觀和質量。關于異常著色的原因和機理目前還沒有一種公認的解釋,而這種著色現象的突發性和無法預測性卻使本技術領域中的技術人員感到困惑,至今,尚未找到有效的解決辦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在紡紗加工獸毛纖維時,在付與原毛良好紡織性的同時,提供能夠防止處理后的獸毛原棉或紗異常著色的處理劑。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獸毛纖維的紡紗用處理劑,包含下列組份(A)、潤滑劑,該潤滑劑從礦物油類、油脂類、脂肪酸酯中選擇一種具體物質或兩種以上具體物質的混合;(B)、乳化劑,該乳化劑為表面活性劑,具體從非離子表面活性劑類、陰離子表面活性劑類、陽離子表面活性劑類、兩性表面活性劑類中選擇一種具體的表面活性劑或兩種以上表面活性劑的混合;(C)、防腐劑,該防腐劑從異噻唑啉類化合物、三嗪類化合物、溴醇類化合物中選擇一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的混合;其含量占潤滑劑與乳化劑之和的0.05~5重量%。
上述技術方案的有關內容和變化解釋如下1、本發明處理劑所使用的潤滑劑為現有技術,即以往的獸毛紡紗用處理劑中也包含這一組分。所述潤滑劑可以使用礦物油類、油脂類、脂肪酸酯等各種潤滑劑成分中選擇。具體有(1)、各種分子量和粘度的鏈烷烴系列、環烴系列、芳香系列的礦物油類;(2)、椰子油、菜籽油、橄欖油、蓖麻油、牛脂等油脂類;(3)、硬脂酸丁酯、油酸甲酯、硬脂酸辛酯等脂肪族合成酯類。
在這些當中,粘度在2×10-6~49.1×10-6m2/s的礦物油或者總碳數是18~60的脂肪酸酯類是最好的。
2、本發明處理劑所使用的乳化劑是表面活性劑,以往的獸毛紡紗用處理劑中也包含這一組分,起主要作用雖是潤滑劑的乳化作用,但也可付與本處理劑抗靜電性和集束性的作用。具體有(1)、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烷基酯、聚氧乙烯烷基苯醚、聚氧乙烯烷基氨醚等非離子表面活性劑類;(2)、烷基磺酸鹽、烷基苯磺酸鹽、烷基磷酸鹽、聚氧乙烯烷基磷酸鹽、脂肪酸鹽等陰離子表面活性劑類;(3)、月桂脂三甲銨氯化物(lauryltrimethylammonium chloride)、油酸三甲銨乙醇硫酸鹽(oleyltrimethylammonium methosulfate)、辛基二(2-羥乙基)銨甲基磷酸鹽(octhyl(2-hydroxyethyl)ammonium methylphosphate)等陽離子表面活性劑類;(4)、月桂脂二甲基甜菜堿(lauryldimethyl betaine)、月桂酰氨基丙氧基二甲基甜菜堿(lauroylaminopropoxydimethyl betaine)等兩性表面活性劑類等可以廣泛的使用。
3、本發明處理劑所使用的防腐劑可以選用以往公認的對于防腐有效的化合物。具體有(1)、2-甲基-4-異噻唑啉類-3-酮(2-methyl-4-isothiazolin-3-one)、5-溴基-2-甲基-4-異噻唑啉類-3-酮(5-chloro-2-methyl-4-isothiazolin-3-one)、2-n-辛基-4-異噻唑啉-3-酮(2-n-octyl-4-isothiazolin-3-one)、1,2-苯基異噻唑啉-3-酮(1,2-Benzisothiazolin-3-one)等的異噻唑啉類化合物;(2)、六氫化-1,3,5-三個(2-乙二醇)-s-三嗪(hexahydro-1,3,5-tris(2-hydroxyethyl)-s-triazin)、六氫化-1,3,5-三乙基-s-三嗪(hexahydro-1,3,5-triethyl-s-triazin)等三嗪類化合物;(3)、2-溴基-2-硝基-1,3-丙二醇(2-bromo-2-nitro-1,3-propanediol)、3-溴-3-硝基-2-辛氧基-4-羥基戊烷(3-bromo-3-nitro-2-capryniloxy-4-hydroxypentane)、1,2-雙(溴代乙酸基)乙烷(1,2-Bis(bromoacetoxy)ethane)、三溴苯酚(2,4,6-tribromo-phenol)等的溴醇類化合物等。
4、本發明處理劑中,雖然潤滑劑和乳化劑是必要組分,但防腐劑的構成及比率是很重要的。為了充分發揮本發明的效果,防腐劑的含量占潤滑劑與乳化劑之和的0.05~5重量%的范圍里。而且,這個比率在0.05~1重量%的范圍里時更好。少于這個范圍的情況下,有可能達不到預想的效果,多于這個范圍則效果飽和,因此沒有必要,而且也容易出現刺激皮膚等不希望出現的現象。
5、本發明處理劑中,在潤滑劑和乳化劑中,潤滑劑占50~90重量%;乳化劑占10~50重量%范圍的情況下,特別容易發揮效果。
6、本發明處理劑的必要組分為潤滑劑、乳化劑和防腐劑,但在本發明目的不受損的情況下,為達到其他目的也可以與其他成分并用。例如,油酸、油醇等乳化調整劑;乙烯系列聚合物、硅石等潤滑調整劑;消泡劑等。
7、關于本發明處理劑的使用說明以及處理方法(1)、為了達到本發明的目的和效果,處理劑在使用時從安全性來看,處理劑乳液濃度在5~30重量%的范圍下,pH在4~7的范圍下為好。太低的情況下,對皮膚的刺激性會變強,太高的情況下,根據接觸的其他物質的不同會產生不同的著色或是對粘膜產生不良影響。
(2)、將本發明處理劑稀釋成合適的濃度后,對獸毛纖維的付與量在0.5~5重量%的范圍時為好。其中,當獸毛纖維準備采用紡毛紡紗時,處理劑的涂抹量在2~5重量%的范圍內為好;當獸毛纖維準備采用梳毛紡紗時,在0.5~1.5重量%的范圍內為好。
(3)、涂抹時處理劑的濃度根據處理方法的不同有變化。一般來說,在5~30重量%的范圍里為好。處理時使用的處理劑的水溶液的調整方法沒有特別的限制,只要將準備好的潤滑劑、乳化劑和防腐劑的混合物用水稀釋或令其乳化后得到所期望的水溶液即可,或者是先將潤滑劑、乳化劑和防腐劑中的任何一個,用水稀釋或令其乳化后投入其他成分取得所期望的水溶液。以上方法中任何一個方法都可適用。另外,處理方法雖沒有特別的限定,但噴淋法、浸漬法、羅拉接觸法等一般的方法均可使用。
總之,本發明在以往由潤滑劑和表面活性劑構成的處理劑中添加了防腐劑后得到了一種新的處理劑,而這種處理劑在紡紗加工獸毛纖維時使用,在付與原毛良好紡織性的同時,能夠有效防止處理后的獸毛原棉或紗異常著色現象發生。為解決異常著色問題,找到了一種切實有效的辦法,克服了本領域長期以來存在的一項技術難題。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以下,為將本發明的構成及效果更加具體化,用實施例與比較例來加以說明,但本發明并不限定于這些實施例。
表1~表5顯示了實施例1~100的處理劑組成以及測試結果,表6顯示了比較例1~7的處理劑組成以及測試結果。表中POE(n) 表示聚氧乙烯,n是環氧乙烷附加摩爾數;陽離子表面活性劑-1 表示月桂脂三甲銨氯化物;陽離子表面活性劑-2 表示油酸三甲銨乙醇硫酸鹽;陽離子表面活性劑-3 表示辛基二(2-羥乙基)銨甲基磷酸鹽;兩性表面活性劑-1 表示月桂脂二甲基甜菜堿;兩性表面活性劑-2 表示月桂酰氨基丙氧基二甲基甜菜堿;防腐劑B-1表示2-甲基-4-異噻唑啉類-3-酮;防腐劑B-2表示5-溴基-2-甲基-4-異噻唑啉類-3-酮;防腐劑B-3表示六氫化-1,3,5-三個(2-乙二醇)-s-三嗪;
防腐劑B-4表示2-溴基-2-硝基-1,3-丙二醇。
以下為測試方法說明采用羊毛纖維作為試料棉,根據以下方法調整試料棉,測試紡紗特性及著色特性。
1、上油棉的調整作為試料棉是一種通過常用方法洗凈,干燥后的羊毛纖維。更具體的說是,用平均纖度20微米的公羊毛為主的紡毛原料,測試[測試(1)]紡毛紡紗加工性和該棉的著色特性。另外,用65‘s美利奴羊毛,測試[測試(2)]梳毛紡紗加工性和該棉的著色特性。
將表1~表5及表6所表示的處理劑的20%水溶液用噴淋方式對該纖維,按各表中記載的付與量來上油,然后在羊毛倉內干燥2天后得到上油試料棉。用這個試料棉提供給以下紡紗加工及著色特性的測試。
2、紡紗特性的測試(1)、紡毛紡紗加工性的測試采用上述的試料棉,在25℃、65%RH的環境下,調濕一天后,使用梳棉機、走錠細紗機根據常規的方法來進行紡織加工。在這個加工過程中,用梳棉工序測定棉網斑、產生的靜電、絲餅形狀,用細紗工序測定斷頭,根據所得結果來判斷各個工序的加工特性,根據以下的基準綜合判定加工性。
◎上述2工序都沒有發現問題。
○上述2工序中的1工序發現有輕微的問題。
△上述2工序中的1項發現有嚴重問題,或是2工序都發現有輕微的問題。
×發現有上述以上的問題。
(2)、梳毛紡紗加工性的測試采用上述的試料,在25℃、65%RH的環境下,調濕二天后使用梳棉機、針梳機、末道粗紡機、環錠細紗精紡機根據常規的方法來進行紡織加工。在這個加工過程中,用梳棉工序測定棉網斑、產生的靜電,用針梳工序測定對針排和上壓輥的纏繞,用末道粗紡機測定對上壓輥的纏繞,用精紡機測定斷頭,根據所得的結果來判斷各個工序的加工性,用以下方法進行綜合判斷。
◎上述4工序都沒有發現問題。
○上述4工序中的1工序發現有輕微的問題。
△上述4工序中的1工序發現有嚴重的問題,或是2工序發現有輕微的問題。
×發現有上述以上的問題。
2、著色特性的測試將上述取得的試料棉在30℃、80RH%的環境下放置1周,然后,用眼觀察試料棉,用以下的基準來評價。
○完全看不到著色。
△只有一部分能看到輕微的著色。
×能清晰的看到著色。
用上述方法取得的結果在表1~表5及表6里顯示。
由表1~表6顯示可知,本發明的處理劑使用后具有良好的紡織加工性和抑制異常著色的特性,能夠提供具有優良品質的產品,其效果是明確的。
表1
表2
表3
表4
表5
表6
權利要求
1.一種獸毛纖維的紡紗用處理劑,包含下列組份(A)、潤滑劑,該潤滑劑從礦物油類、油脂類、脂肪酸酯中選擇一種具體物質或兩種以上具體物質的混合;(B)、乳化劑,該乳化劑為表面活性劑,具體從非離子表面活性劑類、陰離子表面活性劑類、陽離子表面活性劑類、兩性表面活性劑類中選擇一種具體的表面活性劑或兩種以上表面活性劑的混合;其特征在于還包含(C)、防腐劑,該防腐劑從異噻唑啉類化合物、三嗪類化合物、溴醇類化合物中選擇一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的混合;其含量占潤滑劑與乳化劑之和的0.05~5重量%。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處理劑,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腐劑的含量占潤滑劑與乳化劑之和的0.05~1重量%。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處理劑,其特征在于所述潤滑劑在粘度為2×10-6~49.1×10-6m2/s的礦物油或總碳數是18~60的脂肪酸酯中選擇一種或兩種以上的混合。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處理劑,其特征在于在潤滑劑和乳化劑中,潤滑劑占50~90重量%;乳化劑占10~50重量%。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處理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異噻唑啉類化合物包括2-甲基-4-異噻唑啉類-3-酮;5-溴基-2-甲基-4-異噻唑啉類-3-酮;2-n-辛基-4-異噻唑啉-3-酮;1,2-苯基異噻唑啉-3-酮;所述三嗪類化合物包括六氫化-1,3,5-三個(2-乙二醇)-s-三嗪;六氫化-1,3,5-三乙基-s-三嗪;所述溴醇類化合物包括2-溴基-2-硝基-1,3-丙二醇;3-溴-3-硝基-2-辛氧基-4-羥基戊烷;1,2-雙(溴代乙酸基)乙烷、三溴苯酚。
全文摘要
一種獸毛纖維的紡紗用處理劑,包含潤滑劑和乳化劑成分,其特征在于還包含防腐劑,該防腐劑從異噻唑啉類化合物、三嗪類化合物、溴醇類化合物中選擇一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的混合;其含量占潤滑劑與乳化劑之和的0.05~5重量%。使用本發明處理劑對獸毛纖維進行處理,在付與原毛良好紡織性的同時,能夠有效防止處理后的獸毛原棉或紗異常著色現象發生。為解決異常著色問題,找到了一種切實有效的辦法,克服了本領域長期以來存在的一項技術難題。
文檔編號D06M13/35GK1651639SQ200410041339
公開日2005年8月10日 申請日期2004年7月9日 優先權日2004年7月9日
發明者長谷昌浩 申請人:竹本油脂(蘇州)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