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多功能氣流塔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紡織機械設備,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清梳聯系統中的紡 織機械。
技術背景在現有清梳聯系統中,抓棉機和單軸流開棉機之間的棉流輸送都是通過輸 棉管道直接傳輸的,由于上臺機(抓棉機)處輸棉管道內的壓力較高, 一般為1500帕左右,而下臺機(單軸流開棉機)所需輸棉壓力只需150帕左右,兩者 間的壓力差導致棉流在輸棉管道中的傳輸很不穩定,經常造成單軸流開棉機堵 塞,從而影響整條清梳聯的正常運行。這是清梳聯系統最常見的技術缺陷。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置于抓棉機和單軸流開棉機之間的多功能氣 流塔。它能較為理想平衡抓棉機和單軸流開棉機之間的輸棉壓力,同時能對棉 流再度進行排除短絨、微塵和重雜,從而保證清梳聯系統的高效穩定運行,提 高清梳聯的成紗質量。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所述一種多功能氣流塔,其特征是它包括棉流輸入器、精濾桶、方接圓、 塵格部件、橋鐵結合件、彎管、風機、出棉口,精濾桶設置在短絨微塵腔內, 短絨微塵腔通過濾塵接口與濾塵器相通,在塵格部件的下方設有落棉上腔和落 棉下腔,落棉上腔與落棉下腔之間由若干根塵棒隔開,在落棉上腔的左右側面 上段設有上調節門,在落棉下腔的左下側面設有下調節門,在落棉下腔的右下 側面設有落棉吸管,落棉吸管也與塵濾器相連;橋鐵結合件呈V形,在其上設 有吸鐵裝置,棉流輸入器、精濾桶、方接圓、塵格部件、橋鐵結合件、彎管、 風機、出棉口依次相連形成棉流通道。經抓棉機加工后的棉花從棉流輸入器輸入傳給單軸流開棉機,由于輸入棉 流壓力遠高于單軸流開棉機所需的壓力要求,高壓棉流從棉流輸入器輸入,經 精濾桶減壓、去除短絨和微塵經方接圓傳輸給塵格部件,由于在塵格部件下設 有落棉腔,在落棉腔上設有補氣的調節門,使棉流得到第二次減壓調節,使之 滿足單軸流開棉機的工作壓力要求,同時棉流中的重雜、短絨通過塵格部件得 到再次吸除,棉流中若有鐵屑鐵塊則在流經橋鐵結合件被吸除,棉流經二次減 壓調節、排除短絨、微塵和重雜后經彎管、風機從出棉口傳送給單軸流開棉機, 使棉流壓力更適合清梳聯工藝要求,從而保證了清梳聯系統高效、平穩運行, 消除了因前后機臺間壓力不平衡造成的堵塞事故,同時提高了清梳聯的成紗質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外形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原理示意圖;圖中l-棉流輸入器;2-精濾桶;3-方接圓;4-塵格部件;5-橋鐵結合件; 6-彎管;7-風機;8-出棉口; 9-短絨微塵腔;10-濾塵接口; ll-落棉上腔;12-落棉下腔;13-上調節門;14-下調節門;15-落棉吸管;16-吸鐵裝置;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多功能氣流塔,它包括棉流輸入器l、精濾桶2、方接圓3、塵格部件 4、橋鐵結合件5、彎管6、風機7、出棉口8,精濾桶2設置在短絨微塵腔9內, 短絨微塵腔9通過濾塵接口 10與濾塵器相通,在塵格部件4的下方設有落棉上 腔11和落棉下腔12,落棉上腔11與落棉下腔12之間由若干根塵棒隔開,在落 棉上腔11的左右側面上段設有上調節門13,在落棉下腔12的左下側面設有下 調節門14,在落棉下腔12的右下側面設有落棉吸管15,落棉吸管15也與塵濾 器相連;橋鐵結合件5呈V形,在其上設有吸鐵裝置16,棉流輸入器l、精濾 桶2、方接圓3、塵格部件4、橋鐵結合件5、彎管6、風機7、出棉口8依次相 連形成棉流通道。
權利要求1、一種多功能氣流塔,其特征是它包括棉流輸入器(1)、精濾桶(2)、方接圓(3)、塵格部件(4)、橋鐵結合件(5)、彎管(6)、風機(7)、出棉口(8),精濾桶(2)設置在短絨微塵腔(9)內,短絨微塵腔(9)通過濾塵接口(10)與濾塵器相通,在塵格部件(4)的下方設有落棉上腔(11)和落棉下腔(12),落棉上腔(11)與落棉下腔(12)之間由若干根塵棒隔開,在落棉上腔(11)的左右側面上段設有上調節門(13),在落棉下腔(12)的左下側面設有下調節門(14),在落棉下腔(12)的右下側面設有落棉吸管(15),落棉吸管(15)也與塵濾器相連;橋鐵結合件(5)呈V形,在其上設有吸鐵裝置(16),棉流輸入器(1)、精濾桶(2)、方接圓(3)、塵格部件(4)、橋鐵結合件(5)、彎管(6)、風機(7)、出棉口(8)依次相連形成棉流通道。
專利摘要一種多功能氣流塔,設置在清梳聯系統中,位于抓棉機與單軸流開棉機之間,它具有棉流壓力調節,進一步清除短絨、微塵、重雜功能,能將抓棉機輸出的高壓棉流經精濾桶減壓、去除短絨和微塵經方接圓傳輸給塵格部件,使棉流得到二次減壓調節,使之滿足單軸流開棉機的工作壓力要求,同時棉流調壓輸送過程中,棉流中的重雜、短絨、微塵得到再次吸除,棉流中若有鐵屑鐵塊則在流經橋鐵結合件被吸除,棉流經二次減壓調節、排除短絨、微塵和重雜后經彎管、風機從出棉口傳送給單軸流開棉機,使棉流壓力更適合清梳聯工藝要求,從而保證了清梳聯系統高效、平穩運行,消除了因前后機臺間壓力不平衡造成的堵塞事故,同時提高了清梳聯的成紗質量。
文檔編號D01G23/00GK201125288SQ20072004211
公開日2008年10月1日 申請日期2007年11月8日 優先權日2007年11月8日
發明者萬偉鋒, 莊曉泉, 徐玉俊, 許小平 申請人:蘇拉(金壇)紡織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