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縫紉機布料折回引導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縫紉機布料折回引導裝置,其結構為在對例如T恤和內衣等這樣的、將前后身布料縫合而呈圈狀的縫制布料進行下擺翻邊縫時,將該圈狀縫制布料的端 部在落針部的跟前朝下側折回,并將折回的下側布料部分及上側布料部分保持于規定的折 回狀態,并對其進行引導,使其送入到落針部。
背景技術:
這種縫紉機布料折回引導裝置中,基本包括送布引導板,該送布引導板設置在落 針部的跟前,并對以水平姿勢載置的布料朝縫制進行方向的送料移動進行引導;固定引導 構件,該固定引導構件具有布料端部折回用彎曲引導面,該布料端部折回用彎曲引導面將 上述送布引導板上的布料的端部折回到形成于上述送布引導板的下表面與固定送料面之 間的通路,并將該折回布料的折回部夾在上述送布引導板的一端緣部與布料端部折回用彎 曲引導面之間,并對朝縫制進行方向的送料進行引導;以及布料端緣導向件,該布料端緣導 向件與折回到上述通路的下側布料部分的端緣抵接,并對該折回的下側布料部分端緣的朝 縫制進行方向的送料進行引導。然而,在圈狀縫制布料上,在將前后身布料縫合處形成有比其他布料部分厚度大 的臺階部。在將局部存在有這種厚度大的臺階部的縫制布料送到落針部進行縫制時,若將 形成于上述送布引導板與固定送料面之間的通路的上下寬度固定地設定成足夠讓由于上 述臺階部的存在使得厚度變大的折回的下側布料部分通過的大小,則在沒有臺階部的薄的 折回的下側布料部分通過通路時,在該下側布料部分與送布引導板的下表面之間產生間 隙,不能將下側布料部分按壓于固定送料面,下側布料部分在上下和左右方向上游動,從而 不能以規定的縫下擺翻邊寬度進行縫制,容易產生脫縫和縫皺等,縫制加工變差。另一方 面,若將上述通路的上下寬度固定地設定成與沒有臺階部的薄的折回的布料部分的厚度相 同或大致相同,則有時會出現由于臺階部的存在使得厚度變大的折回的下側布料部分不能 移入通路內,或即使移入,該下側布料部分也不能順利地通過通路,在通路內卡住,完全不 能進行規定縫制的情況。因此,以往,在對具有由于臺階部的存在使得厚度變大的布料部分及沒有臺階部 的薄的布料部分的縫制布料進行下擺翻邊縫時,如日本專利特許第4061424號公報所公開 的,本案申請人已經提出了一種以對應于通過通路的布料部分的厚度能使該通路的上下寬 度自動改變的方式,在送布引導板的下表面側配置薄板狀的可動構件,并通過海綿狀橡膠 等彈性構件將該可動構件在送布引導板的下表面彈性支承成可上下移動的裝置。根據本案申請人在上述特許公報中提出的現有的縫紉機布料折回引導裝置,通常 情況下,可動構件被彈性向下方按壓,通路的上下寬度保持在與沒有臺階部的薄的布料部 分的厚度相對應的值,在該狀態下,當由于存在臺階部使得厚度變大的布料部分移入并通 過通路時,可動構件克服彈性施力朝上方移動厚度的增加量,從而擴大通路的上下寬度。由 此,不受通過通路的布料部分的厚度變化的影響,可利用可動構件將布料部分按壓于固定送料面,一直確保處于規定折回狀態的送料引導作用,能遍及縫制布料的全長全周進行可靠且穩定性高的縫制加工。但是,在上述特許公報中公開的現有的縫紉機布料折回引導裝置中,由于采用在 送布引導板的下表面側通過海綿狀橡膠等彈性構件將薄板狀的可動構件支承成可上下移 動的結構,因此不僅零件數變多,結構及組裝相應變得復雜,彈性構件對應于下側布料部分 的厚度變化反復伸縮,在初期就容易老化(彈力減弱),而且薄板狀可動構件也容易變形, 對應于折回的下側布料部分的厚度上下隨動的構成零件缺乏耐久性。因此,存在以下問題 若長期使用,則對應于折回的下側布料部分的厚度變化的響應性能降低,不能可靠地防止 通過通路的布料部分在上下和左右方向上游動,其結果是,在布料折回狀態下的送料引導 不穩定,防止脫縫和縫皺等發生的功能早期就受到影響。此外,為了彌補響應性能的降低, 可考慮每隔一定的使用期間就更換新的可動構件及彈性構件,但此時又不可避免地造成運 行成本的上升。
發明內容
本發明鑒于上述技術問題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不僅能減少零件數還能提高 構成零件的耐久性,長期適宜、良好地維持對應于折回布料部分的厚度變化的響應性能的 縫紉機布料折回引導裝置。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所涉及的縫紉機布料折回引導裝置包括送布引導板,該 送布引導板設置在落針部的跟前,并對以水平姿勢載置的布料朝縫制進行方向的送料移動 進行引導;固定引導構件,該固定引導構件具有布料端部折回用彎曲引導面,該布料端部折 回用彎曲引導面將上述送布引導板上的布料的端部折回到形成于上述送布引導板的下表 面與固定送料面之間的通路,并將該折回布料的折回部夾在上述送布引導板的一端緣部與 布料端部折回用彎曲引導面之間,并對朝縫制進行方向的送料進行引導;以及布料端緣導 向件,該布料端緣導向件與折回到上述通路的下側布料部分的端緣抵接,并對該折回的下 側布料部分端緣的朝縫制進行方向的送料進行引導,其特征是,上述送布引導板被支承成 繞形成于與上述固定引導構件所在側相反的一側的另一端部側的軸可上下擺動,并設有對 該可上下擺動的送布引導板施力而使其朝下方彈性擺動的彈簧構件,通過上述彈簧構件的 彈性施力,上述送布引導板對應于折回到上述通路的下側布料部分的厚度朝下方擺動,或 克服上述彈性施力朝上方擺動,從而使上述通路的上下寬度自動增減。具有如上所述特征結構的本發明所涉及的縫紉機布料折回引導裝置中,對布料朝 縫制進行方向的送料移動進行引導的送布引導板被支承成繞設于其一端(另一端)部側的 軸可上下擺動,該送布引導板自身通過彈簧構件的彈性施力或克服該彈性施力而對應于折 回的下側布料部分的厚度朝下方或上方擺動,藉此,可使通路的上下寬度自動增減,因此, 與專利文獻1中公開的除送布引導板以外還設有對應于布料部分的厚度而上下移動的薄 板狀可動構件的現有裝置相比,能實現零件數的削減,結構的簡化和易于組裝,此外,還能 實現成本的降低。此外,由于對應于折回的下側布料部分的厚度上下隨動的構成零件由厚度大且與 布料接觸等也不會變形的送布引導板本身構成,因此,能長期適宜、良好地維持對應于折回 的布料部分的厚度變化的上下響應性能,并能實現構成零件的耐久性提高。由此,與通過通路的布料部分的厚度無關,能可靠地防止該布料部分在上下和左右方向上游動,一直將折回狀態的下側布料部分穩定地送料引導,從而能長期可靠地確保防止脫縫和縫皺等發生的 功能。本發明所涉及的縫紉機布料折回引導裝置中,最好如技術方案2所述,上述送布 引導板由具有剛性的材料形成,并使上述一端緣部形成為朝著端部方向從固定送料面逐漸 朝上方離開的傾斜狀。此時,由于存在臺階部使得厚度變大的下側布料部分向通路移入時不會出現卡住 等,能可靠、順利地移入。此外,本發明所涉及的縫紉機布料折回引導裝置中,最好如技術方案7所述,上述 彈簧構件是卷繞在將上述送布引導板支承成可上下擺動的軸的外周上的螺旋彈簧。此時,通過使用螺旋彈簧,能使用于送布引導板上下擺動的支承部結構簡單且緊 湊地形成。此外,本發明所涉及的縫紉機布料折回引導裝置中,最好如技術方案9所述,在上 述送布引導板及固定引導構件的跟前設置有與以折回狀態朝上述通路送入的下側布料部 分的下表面滑動接觸,從而將形成于該折回的下側布料部分的端部的卷邊除去的卷邊矯正 構件。通過設置這種卷邊矯正構件,能可靠地防止由于在形成于折回的下側布料部分的 端部的卷邊保持朝布料部分的下表面側折彎的狀態下,下側布料部分被送入通路,從而導 致在卷邊一直存在的狀態下進行縫定這種加工不良情況的發生。此外,在技術方案9所述的縫紉機布料折回弓I導裝置中,最好如技術方案11所述, 上述卷邊矯正構件被施力而與上述折回的下側布料部分的下表面彈性滑動接觸,并使該折 回的下側布料部分的下表面保持于與固定送料面齊平的狀態。其他優選的結構及效果在以下的實施方式中可確知。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縫紉機布料折回引導裝置的主要部分的概略立體圖。圖2是上述縫紉機布料折回引導裝置的主要部分的主視圖。圖3是上述縫紉機布料折回引導裝置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體圖。圖4是表示上述縫紉機布料折回引導裝置的通路中通過薄布料部分的狀態的主 要部分的放大主視圖。圖5是表示上述縫紉機布料折回引導裝置的通路中通過厚布料部分的狀態的主 要部分的放大主視圖。圖6是說明上述縫紉機布料折回引導裝置的卷邊矯正構件的作用的主要部分的 放大仰視圖。(符號說明)1送布引導板Ia傾斜狀一端緣部3固定送料面4 通路
5固定引導構件5a彎曲引導面7布料端緣導向件10 銷軸13螺旋彈簧(彈簧構件的一例)14卷邊矯正構件28布料折回引導裝置W縫制布料Wu折回的下側布料部分Wc 卷邊X縫制進行方向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參照
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縫紉機布料折回引導裝置的主要部分的概略立體圖,圖2是 主要部分的主視圖,圖3是主要部分的分解立體圖。圖2中,符號21是通過針夾23安裝于 針桿22下端部的針,其中,針桿22可上下自由驅動往復運動地支承于縫紉機機臂(未圖 示)的前端部。符號24是具有上述針21下降時以貫通狀態落入的落針部的針板。該針板 24以水平姿勢固定于縫紉機底座25的上表面,其中,縫紉機底座25收容有彎針、送布機構 等構成縫制的零件(由于這些是眾所周知的,因此省略說明及圖示)。符號26是安裝于壓 桿27下端部的按壓件,其中,壓桿27可自由升降操作地支承于上述縫紉機機臂的前端部。符號28是設置于上述針板24的落針部及按壓件26跟前的布料折回引導裝置。如 圖2至圖5所明示,該布料折回引導裝置28包括送布引導板1,該送布引導板1將作為縫 制對象的圈狀布料W以水平姿勢載置,并對該布料W朝縫制進行方向X的送料移動進行引 導;固定引導構件5,該固定引導構件5具有大致9字狀的布料端部折回用彎曲引導面5a, 該布料端部折回用彎曲引導面5a將上述送布引導板1上的布料W的端部折回到形成于上 述送布引導板1的下表面與上述縫紉機底座25所固定有的軌道構件2上表面的固定送料 面3之間的通路4折回,并將該折回布料W的折回部Wa夾在上述送布引導板1的一端緣部 Ia與布料端部折回用彎曲引導面5a之間,并對朝縫制進行方向X的送料進行引導;以及布 料端緣導向件7,該布料端緣導向件7在上述軌道構件2的前側面部通過長孔6a和固定螺 釘6b可位置調節地固定在與縫制進行方向X垂直的方向上,并與折回到上述通路4的下側 布料部分Wu的端緣抵接,對該折回的下側布料部分Wu端緣的朝縫制進行方向X的送料進 行引導。上述送布引導板1由剛性高的材料構成,且該送布引導板1的一端緣部Ia形成為 朝著前端方向、與上述固定引導構件5的彎曲引導面5a越接近則越朝上方遠離固定送料面 3的傾斜狀。此外,上述送布引導板1的另一端部Ib朝下方折曲成直角,該折曲另一端部Ib通 過螺釘12固定于支架11,其中,支架11通過具有沿縫制進行方向X的軸心的銷軸10,可繞 其軸心擺動地安裝于滑動板9的前端部,滑動板9嵌合在形成于上述軌道構件2上表面的軌道槽2a內,并通過氣缸8設置成在與縫制進行方向X垂直的方向Y-Y上可自由往復驅動滑動。在上述結構中,通過利用上述氣缸8驅動滑動板9往復滑動,上述送布引導板1的傾 斜狀一端緣部Ia在與固定引導構件5的彎曲引導面5a接近、發揮規定的送布引導作用的 位置與離開固定引導構件5的彎曲引導面5a、將圈狀布料W載置并安設于上表面的位置間 進行自由切換,且上述送布引導板1繞形成于另一端部側的上述銷軸10的軸心可上下擺動 地得到支承。上述銷軸10的外周繞有作為彈簧構件的螺旋彈簧13,通過使該螺旋彈簧13的一 端與上述支架11卡定、另一端與上述滑動板9的前端部卡定,利用螺旋彈簧13對上述送布 引導板1彈性地施加朝向下方擺動的力。根據上述結構,對應于折回到上述通路4的下側 布料部分Wu的厚度,上述送布引導板1在上述螺旋彈簧13的彈性施力作用下朝下方擺動, 或克服螺旋彈簧13的彈性施力朝上方擺動,使得上述通路4的上下寬度H自動增減。此外,如圖6所示,在上述送布引導板1及固定引導構件5的跟前設置有俯視形狀 為大致三角形且呈薄刮刀狀的卷邊矯正構件14,該卷邊矯正構件14與以折回狀態朝上述 通路4送入的下側布料部分Wu的下表面滑動接觸,從而將因該下側布料部分Wu的端部朝 與折回方向相反方向卷起而形成的卷邊Wc除去。該卷邊矯正構件14在其基端部14a通過 螺釘15可上下擺動地安裝于上述軌道構件2的前側面,并由固定于上述軌道構件2的前側 面的二字狀架16限制擺動范圍的上限,即,以該卷邊矯正構件14的上表面與固定送料面3 大致齊平的位置為上限,通過彈簧17的施力,與折回的下側布料部分Wu的下表面彈性地滑 動接觸,并保持于該折回的下側布料部分Wu的下表面與固定送料面3齊平的狀態。此外,由上述二字狀架16限制的卷邊矯正構件14的擺動上限位置可通過上下一 對螺栓18的上下位置改變來調整。此外,上述固定引導構件5的位置也可通過固定于該固 定引導構件5背面側的滑動構件19來調整。接著,說明由于使用采用上述結構的縫紉機布料折回引導裝置28進行前后身布 料的縫合而形成有厚度比其他部分厚度(相當于一片布料的厚度)大的臺階部的T恤等圈 狀縫制布料進行下擺翻邊縫的動作。在使按壓件26上升的狀態下,在將圈狀縫制布料W以水平姿勢載置于被移動至布 料安設位置的送布引導板1上后,使該送布引導板1通過氣缸8及滑動板9,使其傾斜狀一 端緣部Ia與固定引導構件5的彎曲引導面5a接近,并移動至發揮規定的送布引導作用的 位置。通過該移動,使圈狀縫制布料W的一端部分沿著固定引導構件5的彎曲引導面5a折 回到送布引導板1的通路4。接著,使上述按壓件26下降,從上方按壓縫制布料W。在這種狀態下踏動操作踏板 (未圖示)使縫紉機旋轉時,縫制布料W通過送布機構沿固定送料面3及針板24的上表面 朝落針部向縫制進行方向X依次送出。此時,縫制布料W的折回部Wa被夾在上述送布引導 板1的傾斜狀一端緣部Ia與固定引導構件5的彎曲引導面5a之間,朝縫制進行方向X的 送料被引導,且被折回到通路4的下側布料部分Wu的端緣與布料導向件7抵接,朝縫制進 行方向X的送料以滑動接觸方式被引導。此外,在縫制布料W到達落針部后,通過針21和 彎針的互動作用進行規定的下擺翻邊縫。在進行如上所述下擺翻邊縫時,在通常縫制布料W上沒有形成臺階部的厚度為t 的薄的折回的下側布料部分Wu通過通路4時,如圖4所示,送布引導板1在螺旋彈簧13的彈性施力的作用下繞銷軸10朝下方擺動,通路4的上下寬度H變成與折回的下側布料部分 Wu的厚度t相同,該折回的下側布料部分Wu通過送布引導板1被彈性地按壓在固定送料 面3上。由此,阻止了薄的折回的下側布料部分Wu在上下或左右方向上游動,該折回的下 側布料部分Wu被穩定地引導,并朝落針部送料。另一方面,在由于存在臺階部而導致厚度tl變大的折回的下側布料部分Wu’通過 通路4時,如圖5所示,送布引導板1克服螺旋彈簧13的彈性施力繞銷軸10朝上方擺動厚 度增加量(tl-t),通路4的上下寬度H自動增大,該折回的下側布料部分Wu’通過送布引導 板1被彈性地按壓在固定送料面3上。由此,阻止了厚度大的折回的下側布料部分Wu’在 上下或左右方向上游動,該折回的下側布料部分Wu’順利地通過通路4,并被穩定地引導, 朝落針部送料。如上所述,由于通路4的上下寬度對應于縫制布料W的臺階部的有無所引起的厚 度變化而自動增減,因此,即便在對例如T恤和內衣等這樣的、在前后身布料縫合處局部存 在厚度比其他布料部分厚度大的臺階部的圈狀布料進行下擺翻邊縫的情形下,不受通過通 路4的折回的下側布料部分的厚度變化的影響,可防止下側布料部分的游動,一直將縫制 布料W整體保持在規定的折回狀態并引導送料,因此,不會產生脫縫或縫皺等,能對圈狀縫 制布料W遍及整周地可靠且穩定地進行下擺翻邊縫。
此外,由于對應于折回的下側布料部分Wu的厚度變化使通路4的上下寬度自動增 減的構成零件采用被支承成繞另一端部側的軸可上下擺動的送布引導板1和對該送布引 導板1施力而使其朝下方擺動的螺旋彈簧(彈簧構件)13這2個零件即可,因此,與現有的 在送布引導板1的下表面側配置其他薄板狀可動構件,并將該可動構件通過海綿狀橡膠等 彈性構件彈性支承成在送布引導板的下表面可上下移動的布料折回弓丨導裝置相比,能實現 零件數的削減,結構的簡化和易于組裝,此外,還能實現成本的降低。此外,由于對應于折回的下側布料部分的厚度上下隨動(擺動)的構成零件由厚 度大且具有高剛性的、與布料接觸等也不會變形的送布引導板本身構成,因此,能長期適 宜、良好地維持對應于折回布料部分的厚度變化的上下動的響應性能,并能實現構成零件 的耐久性提高。由此,與通過通路4的折回的下側布料部分的厚度無關,能可靠地防止該布 料部分的上下和左右方向的游動,一直將折回狀態的下側布料部分穩定地引導送料,從而 能長期可靠地保持防止脫縫和縫皺等發生的功能。此外,如上述實施方式所示,通過在上述送布引導板1及固定引導構件5的跟前設 置與以折回狀態朝上述通路4送入的下側布料部分Wu的下表面抵接,從而因將該下側布料 部分Wu的端部朝與折回方向相反的方向卷起而形成的卷邊Wc除去的薄刮刀狀的卷邊矯正 構件14,能可靠地防止由于形成于折回的下側布料部分Wu的端部的卷邊Wc保持朝下側布 料部分Wu的下表面側折彎的狀態被送入通路4,從而導致在卷邊Wc —直存在的狀態下進行 下擺翻邊縫這種加工不良情況的發生。此外,通過彈簧17的施力,使上述卷邊矯正構件14與上述折回的下側布料部分Wu 的下表面彈性地滑動接觸,并使該折回的下側布料部分Wu的下表面保持于與固定送料面3 齊平的狀態,藉此,可使除去卷邊Wc后的下側布料部分Wu不被掛住等而順利地被引導移入 通路4,能進行加工更優良的下擺翻邊縫。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作為對送布引導板1施力而使其繞銷軸10朝下方擺動的彈簧構件,使用了卷繞在銷軸10外周上的螺旋彈簧13。此時,能使用于送布引導板1的 上下擺動的支承部結構簡單且緊湊,但也可不使用這種螺旋彈簧13而采用例如在與滑動 板9連接的部分與送布引導板1之間張設拉伸彈簧,對該送布引 導板1施力而使其朝下方 擺動等的結構。
權利要求
一種縫紉機布料折回引導裝置,包括送布引導板,該送布引導板設置在落針部的跟前部位,并對以水平姿勢載置的布料朝縫制進行方向的送料移動進行引導;固定引導構件,該固定引導構件具有布料端部折回用彎曲引導面,該布料端部折回用彎曲引導面將所述送布引導板上的布料的端部折回到形成于所述送布引導板的下表面與固定送料面之間的通路,并將該折回布料的折回部夾在所述送布引導板的一端緣部與所述布料端部折回用彎曲引導面之間,并對朝縫制進行方向的送料進行引導;以及布料端緣導向件,該布料端緣導向件與折回到所述通路的下側布料部分的端緣抵接,并對該折回的下側布料部分端緣的朝縫制進行方向的送料進行引導,其特征在于,所述送布引導板被支承成繞形成于與所述固定引導構件所在側相反的一側的另一端部側的軸可上下擺動,并設有對該可上下擺動的送布引導板彈性施力而使該送布引導板朝下方擺動的彈簧構件,通過所述彈簧構件的彈性施力,所述送布引導板對應于折回到所述通路的下側布料部分的厚度朝下方擺動,或克服所述彈性施力朝上方擺動,從而使所述通路的上下寬度自動增減。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縫紉機布料折回引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布引導板由具 有剛性的材料構成,且所述一端緣部形成為前端逐漸從固定送料面朝上方離開的傾斜狀。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縫紉機布料折回引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布引導板采 用在下述兩個位置間進行自由切換的結構一端緣部與固定引導構件的布料端部折回用彎 曲引導面接近而發揮規定的送布引導作用的位置、以及一端緣部離開固定引導構件的布料 端部折回用彎曲引導面而將布料載置并安設于送布引導板的上表面的位置。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縫紉機布料折回引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布引導板采用 在下述兩個位置間進行自由切換的結構一端緣部與固定引導構件的布料端部折回用彎曲 引導面接近而發揮規定的送布引導作用的位置、以及一端緣部離開固定引導構件的布料端 部折回用彎曲引導面而將布料載置并安設于送布引導板的上表面的位置。
5.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縫紉機布料折回弓I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料端緣導向 件在與縫制進行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可進行位置調節。
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縫紉機布料折回引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料端緣導向件 在與縫制進行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可進行位置調節。
7.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縫紉機布料折回引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彈簧構件是卷 繞在將所述送布引導板支承成可上下擺動的軸的外周上的螺旋彈簧。
8.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縫紉機布料折回引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彈簧構件是卷繞 在將所述送布引導板支承成可上下擺動的軸的外周上的螺旋彈簧。
9.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縫紉機布料折回引導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送布引導板 及固定引導構件的跟前部位設置有卷邊矯正構件,該卷邊矯正構與以折回狀態朝所述通路 送入的下側布料部分的下表面滑動接觸,從而將形成于該折回的下側布料部分的端部的卷 邊除去。
10.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縫紉機布料折回引導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送布引導板及 固定引導構件的跟前部位設置有卷邊矯正構件,該卷邊矯正構件與以折回狀態朝所述通路送入的下側布料部分的下表面滑動接觸,從而將形成于該折回的下側布料部分的端部的卷 邊除去。
11.如權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縫紉機布料折回引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邊矯正構 件被施力而與所述折回的下側布料部分的下表面彈性滑動接觸,并使該折回的下側布料部 分的下表面保持于與固定送料面大致齊平的狀態。
全文摘要
一種縫紉機布料折回引導裝置,采用將設于落針部跟前的送布引導板支承成繞形成于與固定引導構件相反一側的端部側的軸可上下擺動,并將對所述送布引導板施力而使其朝下方擺動的螺旋彈簧卷繞在軸的外周上,送布引導板對應于折回到送布引導板與固定送料面之間的通路的縫制布料的下側布料部分的厚度上下擺動,從而使通路的上下寬度自動增減的結構,藉此,不僅能減少零件數,還能提高構成零件的耐久性,從而能長期適宜、良好地維持對應于折回布料部分的厚度變化的響應性能。
文檔編號D05B35/02GK101824710SQ20101013458
公開日2010年9月8日 申請日期2010年3月2日 優先權日2009年3月3日
發明者橋本誠治 申請人:大和縫紉機制造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