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生產再生纖維素纖維紗線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紡紗方法,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生產再生纖維素纖維紗線的方 法。
背景技術:
傳統工藝生產的再生纖維素纖維紗線濕強很低,干、濕強力差異極大,毛羽多,易 粘連,尤其是粘膠紗,吸濕后強力下降50%左右,織造時經常斷緯,此外,噴水織機已經推廣 使用,而上述的纖維紗線由于毛羽多,在貯緯器中易粘連、纏結,使得退解困難,且再生纖維 素纖維紗線吸水后自重明顯增加,飛行阻力增大,造成噴緯不到位,鑒于上述的技術不足, 推出一種新的生產再生纖維素纖維紗線的方法已經是迫在眉睫。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生產再生纖維素纖維紗線的方法,利用這種方法生產的 纖維紗線的干、濕強力得到了提高,且能夠應用于噴水織機。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生產再生纖維素纖維紗線的方法,該方法的步驟為①、開清棉將壓緊的原纖維 松解成較小的纖維塊或纖維束,清除原纖維中的大部分雜質、疵點及不宜紡紗的短纖維, 將不同成分的原纖維混合;②、梳棉將所述的纖維塊或纖維束分解成單纖維,進一步混 合,然后制成均勻的纖維條;③、并條用8根所述的纖維條進行并合,將并合后的纖維條 拉長抽細,進一步均勻混合成為圈條成型良好的熟條;④、粗紗將所述的熟條均勻地拉長 抽細,對拉伸后的熟條加捻得到粗紗;⑤、細紗將所述的粗紗繼續拉細并再次加捻得到 細紗,將加捻后的所述的細紗卷繞在筒管上,制成便于搬運的管紗;⑥、絡筒將所述的管 紗卷繞成筒子,同時清除紗線上的疵點和雜質;⑦、成包出廠,其中,所述的梳棉的步驟中 應用到一梳棉機,該梳棉機包括機體及依次轉動設置在機體上的表面設有齒的刺輥、表面 布針的錫林、表面布針的道夫,所述的刺輥與所述的錫林之間設置有用以托持所述的纖維 和排除雜質和短纖維的小漏底,所述的錫林上部及前后兩側設置有頂蓋板、前蓋板及后蓋 板,所述的頂蓋板、前蓋板及后蓋板上均設置有齒,所述的刺輥與所述的錫林之間的隔距為 0. 175mm,所述的錫林與所述的道夫之間的隔距為0. 125mm,所述的刺輥與所述的小漏底的 入口距離為3mm,所述的刺輥與所述的小漏底的出口距離為0. 5mm ;所述的纖維塊或纖維束 經所述的刺輥的打擊和松解,繞過高速轉動的所述的刺輥從所述的刺輥與所述的小漏底之 間向上繞至所述的錫林的表面,經過所述的錫林表面布設的針陣分解成單纖維,同時除去 細小雜質和短纖維后轉移到所述的道夫的表面形成纖維網。優選地,所述的梳棉機中的錫林針布采用雙面角和左右圓弧面針齒結構。優選地,所述的梳棉機中所述的刺輥的轉速為650轉/分鐘,所述的錫林的轉 速為330轉/分鐘,所述的刺輥的轉速為20轉/分鐘,進一步優選地,所述的錫林采用 2025X01550型,所述的道夫采用4030X01890型。
優選地,所述的并條步驟和所述的粗紗步驟中的生產環境溫度控制在24 28°C、 相對濕度控制在50% 60%。優選地,所述的粗紗步驟中的捻度系數控制在78。優選地,所述的細紗步驟中的捻度系數控制在340。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通過本發明中的方法生產的再生纖維素纖維紗線的干、濕 強力明顯提高,且適用于噴水織機,其斷裂強力明顯增大,斷裂強力變異系數也得到減小, 2mm長度的毛羽在百米長度內的根數也明顯減少,而在IOcm長度內的捻數得到了增加,該 方法適合在行業內推廣使用。
附圖1為本發明中應用的梳棉機中刺輥、錫林及道夫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附圖1中A處的放大示意圖。附圖中1、刺輥;2、錫林;3、道夫;4、小漏底;Dl、錫林與道夫之間的隔距;D2、刺輥與錫林之間的隔距;D3、刺輥與小漏底的入口距離;D4、刺輥與小漏底的出口距離。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所示的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以下詳細描述
本發明中的生產再生纖維素纖維紗線的方法包括步驟①、開清棉將緊壓的原料松 解成較小的纖維塊或纖維束,以利混合、除雜作用的順利進行,清除原纖維中的大部分雜 質、疵點及不宜紡紗的短纖維,將不同成分的原纖維進行充分而均勻地混和,以利纖維紗質 量的穩定;②、梳棉將纖維塊分解成單纖維狀態,改善纖維伸直平行狀態,清除纖維卷中 的細小雜質及短纖維,使纖維進一步充分均勻混合,制成均勻的纖維條;③、并條用8根纖 維條進行并合,改善纖維條長片段不勻,把纖維條拉長抽細到規定重量,并進一步提高纖維 的伸直平行程度,利用并合與牽扯伸,使纖維進一步均勻混合,不同嘜頭、不同工藝處理的 纖維條,以及纖維與化纖混紡等均可采用纖維條混紡方式,在并條機上進行混和,做成圈條 成型良好的熟條,有規則地盤放在纖維條桶內,供后工序使用;④、粗紗將熟條均勻地拉 長抽細,并使纖維進一步伸直平行,將牽伸后的須條加以適當的捻回,使紗條具有一定的強 力,以利粗紗卷繞和細紗機上的退繞;⑤、細紗將粗紗拉細到所需細度,使纖維伸直平行, 將須條加以捻回,成為具有一定捻度、一定強力的細紗,將加捻后的細紗卷繞在筒管上,制 成一定大小和形狀的管紗,便于搬運及后工序加工;⑥、絡筒將管紗卷繞成容量大、成型 好并具有一定密度的筒子,清除紗線上部分疵點和雜質,以提高紗線的品質;⑦、成包出廠, 其中,梳棉的步驟中應用到一梳棉機,如附圖1及附圖2所示,該梳棉機包括機體及依次轉 動設置在機體上的表面設有齒的刺輥1、表面布針的錫林2、表面布針的道夫3,刺輥1與錫 林2之間設置有用以托持纖維和排除雜質和短纖維的小漏底4,錫林2上部及前后兩側設置 有頂蓋板、前蓋板及后蓋板,頂蓋板、前蓋板及后蓋板上均設置有齒,刺輥1與錫林2之間的 隔距D2為0. 175mm,錫林2與道夫3之間的隔距Dl為0. 125mm,刺輥1與小漏底4的入口距 離D3為3mm,刺輥1與小漏底4的出口距離D4為0. 5mm ;纖維塊或纖維束經刺輥1的打擊和 松解,繞過高速轉動的刺輥1從刺輥1與小漏底4之間向上繞至錫林2的表面,經過錫林2 表面布設的針陣分解成單纖維,同時除去細小雜質和短纖維后轉移到道夫3的表面形成纖維網,再通過壓輥及圈條裝置,制成均勻的纖維條,錫林2針布采用雙面角和左右圓弧面針 齒結構,梳棉機中刺輥1的轉動方向與錫林2的轉動方向相反,錫林2的轉動方向與道夫 3的轉動方向相同,刺輥1的轉速為650轉/分鐘,錫林2的轉速為330轉/分鐘,刺輥1的 轉速為20轉/分鐘,進一步優選地,錫林2采用2025X01550型,道夫3采用4030X01890 型,并條步驟和粗紗步驟中的生產環境溫度控制在24 28 °C、相對濕度控制在50% 60%, 粗紗步驟中的捻度系數控制在78,細紗步驟中的捻度系數控制在340。具體地,用1. 33dtexX38mm粘膠纖維,紡制30s、32s及40s機織用紗 工藝流程如下開清棉一梳棉一并條一粗紗一細紗一絡筒一成包出廠。錫林2采用2025X01550型,道夫3采用4030X01890型;并條、粗紗生產環境相 對濕度為58%、溫度為26°C ;粗紗捻度捻度系數控制為78,細紗捻度系數控制為340 ;細紗 前、中、后的中心距為18 X 35mm。運用本發明中的改進梳棉機通過上述的工序生產的紗線的前后質量對比見表1 中所示。
權利要求
一種生產再生纖維素纖維紗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的步驟為①、開清棉將壓緊的原纖維松解成較小的纖維塊或纖維束,清除原纖維中的大部分雜質、疵點及不宜紡紗的短纖維,將不同成分的原纖維混合;②、梳棉將所述的纖維塊或纖維束分解成單纖維,進一步混合,然后制成均勻的纖維條;③、并條用8根所述的纖維條進行并合,將并合后的纖維條拉長抽細,進一步均勻混合成為圈條成型良好的熟條;④、粗紗將所述的熟條均勻地拉長抽細,對拉伸后的熟條加捻得到粗紗;⑤、細紗將所述的粗紗繼續拉細并再次加捻得到細紗,將加捻后的所述的細紗卷繞在筒管上,制成便于搬運的管紗;⑥、絡筒將所述的管紗卷繞成筒子,同時清除紗線上的疵點和雜質;⑦、成包出廠,其中,所述的梳棉的步驟中應用到一梳棉機,該梳棉機包括機體及依次轉動設置在機體上的表面設有齒的刺輥、表面布針的錫林、表面布針的道夫,所述的刺輥與所述的錫林之間設置有用以托持所述的纖維和排除雜質和短纖維的小漏底,所述的錫林上部及前后兩側設置有頂蓋板、前蓋板及后蓋板,所述的頂蓋板、前蓋板及后蓋板上均設置有齒,所述的刺輥與所述的錫林之間的隔距為0.175mm,所述的錫林與所述的道夫之間的隔距為0.125mm,所述的刺輥與所述的小漏底的入口距離為3mm,所述的刺輥與所述的小漏底的出口距離為0.5mm;所述的纖維塊或纖維束經所述的刺輥的打擊和松解,繞過高速轉動的所述的刺輥從所述的刺輥與所述的小漏底之間向上繞至所述的錫林的表面,經過所述的錫林表面布設的針陣分解成單纖維,同時除去細小雜質和短纖維后轉移到所述的道夫的表面形成纖維網。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生產再生纖維素纖維紗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梳棉機中的錫林針布采用雙面角和左右圓弧面針齒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生產再生纖維素纖維紗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梳棉機中所述的刺輥的轉速為650轉/分鐘,所述的錫林的轉速為330轉/分鐘,所述的 刺輥的轉速為20轉/分鐘。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一種生產再生纖維素纖維紗線的方法,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錫林采用2025X01550型,所述的道夫采用4030X01890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生產再生纖維素纖維紗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并條步驟和所述的粗紗步驟中的生產環境溫度控制在24 28°C、相對濕度控制在50% 60%。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生產再生纖維素纖維紗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粗紗步驟中的捻度系數控制在78。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生產再生纖維素纖維紗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細紗步驟中的捻度系數控制在340。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一種生產再生纖維素纖維紗線的方法,該方法的步驟包括①開清棉;②梳棉;③并條;④粗紗;⑤細紗;⑥絡筒,其中,所述的梳棉的步驟中應用到一梳棉機,該梳棉機包括機體及依次轉動設置在機體上的表面設有齒的刺輥、表面布針的錫林、表面布針的道夫,刺輥與錫林之間設置有小漏底,錫林上部及前后兩側設置有頂蓋板、前蓋板及后蓋板,頂蓋板、前蓋板及后蓋板上均設置有齒,刺輥與錫林之間的隔距為0.175mm,錫林與道夫之間的隔距為0.125mm,刺輥與小漏底的入口距離為3mm,所述的刺輥與所述的小漏底的出口距離為0.5mm。利用本發明的方法生產的纖維紗線不僅干、濕強度得到了提高,而且適用于噴水織機。
文檔編號D02G3/02GK101974810SQ20101054544
公開日2011年2月16日 申請日期2010年11月16日 優先權日2010年11月16日
發明者吳建坤, 沈培明 申請人:蘇州震綸棉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