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合成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合成革,更具體地,涉及如下的合成革其取代了通過使用火焰層壓工藝(flame lamination process)層壓PVC樹脂表面層、聚氨酯泡沫墊層和織物層而制造的合成革,以基本消除諸如在聚氨酯泡沫和織物的火焰層壓工藝中產生的燃燒氣體和殘留催化劑、以及由單體(monomer)造成的脫色等缺陷,改善在縫細之后在縫細部分中產生的裙皺和扭曲,并且允許通過縮短工藝和去除工藝損耗來縮短交貨時間。
背景技術:
用于車輛座套的合成革是通過層壓PVC或聚氨酯片材和紡織品或針織物(knitfabric)然后進行適于用途的表面處理而制造的產品,被廣泛用作天然皮革的替代品。
用于車輛座套的合成革通常是通過火焰層壓3T—7T聚氨酯片材和織物而制造的,以便允許輕易縫紉和獲得緩沖性能。圖I是示出了用于車輛座套的常規合成革的示意圖,其通過使用火焰層壓工藝層壓PVC樹脂表面層、聚氨酯泡沫墊層和織物層而制造。圖I的合成革導致了在縫紉時縫紉部分的褶皺、扭曲等等,還導致了聚氨酯泡沫的燃燒氣體、或火焰層壓工藝中產生的殘留催化劑、或者由于聚氨酯泡沫自身的脫色而導致的PVC樹脂表面層的脫色的質量問題,并且還具有延長交貨日期和工藝損耗大的問題,這是由于縫紉工藝是在PVC樹脂表面層的制造和聚氨酯泡沫與織物的火焰層壓工藝之后執行的而導致的。尤其是,與用在常規家具中的合成革相比,用于車輛座套的合成革需要更高的機械強度和耐光/耐熱穩定性并因此具有高硬度,由此導致縫紉部分附近出現更深的褶皺。
發明內容
技術問題因此,強烈需要開發一種用于車輛座套的合成革,其在縫紉部分具有較少的褶皺,并且可以基本防止產品瑕疵和產品脫色的原因的產生。技術方案本發明的一個目標在于提供如下的合成革其取代了通過使用火焰層壓工藝層壓PVC樹脂表面層、聚氨酯泡沫墊層和織物層而制造的合成革,以基本消除諸如在聚氨酯泡沫和織物的火焰層壓工藝中產生的燃燒氣體和殘留催化劑、以及由單體造成的脫色等缺陷,改善在縫紉之后在縫紉部分產生的褶皺和扭曲,并且通過縮短工藝和去除工藝損耗來縮短交貨時間。此外,本發明的另一個目標在于提供一種由所述合成革制成的車輛座套。通過閱讀列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案的下面說明,本發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標將變得明了。為解決該問題,本發明提供了合成革,其包括a)由PVC或聚氨酯制成的片材;b)在織物組織(fabric weaves)之間插有芯紗(core yarn)的針織物、與彈性紗針織到一起的針織物、或者在織物組織之間插有芯紗且與彈性紗針織到一起的針織物。此外,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由所述合成革制成的車輛座套。根據本發明,可提供如下的合成革其取代了通過使用火焰層壓工藝層壓PVC樹脂表面層、聚氨酯泡沫墊層和織物層而制造的合成革,以基本消除諸如在聚氨酯泡沫和織物的火焰層壓工藝中產生的燃燒氣體和殘留催化劑、以及由單體造成的脫色等缺陷,改善在縫紉之后在縫紉部分產生的褶皺和扭曲,并且通過縮 短工藝和去除工藝損耗來縮短交貨時間。
圖I是示出了用于車輛座套的常規合成革的示意截面圖。圖2是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合成革的一個實施例的示意截面圖,所述合成革具有針織物,在所述針織物中,在織物組織之間插有芯紗。圖3是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合成革的一個實施例的示意截面圖,所述合成革具有針織物,在所述針織物中,一起針織有彈性紗。主要元件的簡述11:PVC樹脂表面層12:聚氨酯泡沫墊層13 :織物層20 :常規合成革100:本發明的合成革111 :表面處理層112 :由PVC制成的片材113:結合層114:針織物115:芯紗116:彈性紗
具體實施例方式在下文中,將參考附圖詳細描述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案。本發明的合成革通過層壓下列層制成a)由PVC或聚氨酯制成的片材;b)在織物組織之間插有芯紗的針織物、與彈性紗針織到一起的針織物、或者在織物組織之間插有芯紗且與彈性紗針織到一起的針織物。對于PVC重量的100份(100 parts by weight of PVC),由PVC制成的片材可包括50到140份重量的塑化劑,優選地是80到120份重量的塑化劑,在此范圍內,PVC片材具有足夠的柔軟度,且在縫紉時減少縫紉部分中的褶皺。為了滿足車輛制造商要求的質量,PVC或聚氨酯片材還可以添加選自以下組的一個或多個不同顏料、乳化劑、熱穩定劑、光穩定劑、阻燃劑、抗氧化劑、潤滑劑和抗靜電劑。在織物組織之間插有芯紗的針織物、與彈性紗針織到一起的針織物、或者在織物組織之間插有芯紗且與彈性紗針織到一起的針織物為所制造的合成革提供了極好的緩沖性能。針織物意味著使用圓形針織機、經編機或橫編機制造的織物組織的織物。芯紗意味著紗插入在針織物的組織之內作為芯,且優選地是比構造針織物的紗更粗的聚氨酯紗。即使在合成革的工藝(壓花或層壓)過程中有施加的壓力時,芯紗仍然可以保持體積,并且允許通過調節芯紗的粗度來調節合成革的最終產品的體積和厚度。與彈性紗針織到一起的針織物可以是其中彈性紗在針織物的縱向方向被曲折針織的針織物,優選地可以是以交替地連接雙層針織物的上層和下層的方式將彈性紗針織的 針織物,在此實施例中彈性紗支承該織物以增大了織物的體積。彈性紗比構造針織物的紗具有更高的彈性,且優選地是比針織物的其他紗更粗且具有較少數目的細絲(filament)的聚氨酯紗,其為合成革的最終產品提供了極好的體積。優選地,層壓是通過使用結合劑或熱壓來執行的。所述結合劑優選地是基于聚氨酯或PVC的溶膠型結合劑。所述熱壓工藝優選地是通過如下方式進行的使用在制造PVC或聚氨酯片材時產生的潛熱將由PVC或聚氨酯制成的片材和針織物預先熱壓,然后使用在發泡和壓花條件下施加的熱,在接下來的發泡和壓花工藝中二次熱壓它們,在此實施例中,織物被浸潰到PVC或聚氨酯片材之內,從而顯著地增加了抗撕裂性。如有必要,合成革還可包括在PVC或聚氨酯片材上形成的表面處理層。所述表面處理層是通過預定的表面處理形成的覆層,用于滿足車輛座套所要求的長期可靠性諸如耐光性和耐氣候性、以及確定表面觸感的表面摩擦系數,且用于所述表面處理的材料和方法不受特別限制,只要它們適用于合成革的表面處理層即可。在圖2和3中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合成革的實施例,圖2和3的合成革100包括表面處理層111、由PVC制成的片材112、結合層113、針織物113、芯紗115和彈性紗116。本發明的車輛座套由所述合成革制成。下列實施例中例示出本發明的實際的和當前優選的實施方案。然而,應理解,本領域技術人員在考慮本公開內容的情況下,可在本發明的原理和范圍之內作出修改和改進。[實施例]實施例I根據本發明的合成革具有O. 8到I. 3mm的厚度,是通過使用基于聚氨酯的結合劑層壓其中插入有由聚酯材料制成的300D高彈性紗的針織物和由PVC制成的軟片材而制成的。所制成的合成革經歷縫紉和片材覆蓋工藝,從而完成車輛座套。所使用的PVC片材具有O. 3到O. 8mm的厚度,且是通過包括對于PVC重量的100份而言的80到120份重量的塑化劑制造的,所使用的針織物具有300到330g/m2的單位重量(basis weight),且所使用的針織物是應用芯紗的針織物,其中所應用的芯紗是比針織紗具有更少數量的細絲的粗且硬的聚酯紗。實施例2與實施例I相同,只是使用了將具有390g/m2的單位重量的針織物與如下的150D聚酯彈性紗針織在一起,所述聚酯彈性紗粗且硬并且比針織到一起的針織紗具有更少數量的細絲,來代替其中插入了芯紗(聚酯紗)的針織物。[實驗實施例]
從實施例I和2中制造的合成革和車輛片材座套的觀察結果,可發現縫紉過程更為便利地執行,且顯著地減少了所制造的車輛座套的褶皺和扭曲。雖然根據具體實施方案描述了本發明,但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理解在不背離下面權利要求所限定的本發明的原理和范圍的前提下,可作出各種不同改變和修改。
權利要求
1.ー種合成革,包括a)由PVC或聚氨酯制成的片材;b)在織物組織之間插有芯紗的針織物、與弾性紗針織到一起的針織物、或者在織物組織之間插有芯紗且與弾性紗針織到一起的針織物,并且合成革通過層壓a)和b)制成。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合成革,其中所述層壓通過使用結合劑來執行。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合成革,其中對于PVC總重量的100份,PVC片材含有50到.140份重量的塑化劑。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合成革,其中所述芯紗在針織物的縱向方向上被曲折地針織。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合成革,其中所述芯紗和所述彈性紗分別是比所述針織物的其他紗更粗且具有更少數量的細絲的聚酯紗。
6.—種車輛座套,由根據權利要求I到5中之一所述的合成革制成。
7.一種用于制造合成革的方法,包括層壓a)和b),其中a)是由PVC或聚氨酯制成的片材;b)是在織物組織之間插有芯紗的針織物、與弾性紗針織到一起的針織物、或者在織物組織之間插有芯紗且與弾性紗針織到一起的針織物,且其中所述層壓通過使用結合劑或熱壓エ藝來執行。
全文摘要
公開了一種合成革,其包括a)由PVC或聚氨酯制成的片材;b)在織物組織之間插有芯紗的針織物、與彈性紗針織到一起的針織物、或者在織物組織之間插有芯紗且與彈性紗針織到一起的針織物,并且合成革通過層壓a)和b)制成。可提供如下的合成革其取代了通過使用火焰層壓工藝層壓PVC樹脂表面層、聚氨酯泡沫墊層和織物層而制造的合成革,以基本消除諸如在聚氨酯泡沫和織物的火焰層壓工藝中產生的燃燒氣體和殘留催化劑、以及由單體造成的脫色等缺陷,改善在縫紉之后在縫紉部分產生的褶皺和扭曲,并且允許通過縮短工藝和去除工藝損耗來縮短交貨時間。
文檔編號D06N3/00GK102639783SQ201080051428
公開日2012年8月15日 申請日期2010年10月26日 優先權日2009年11月17日
發明者呂文基, 尹秀亨 申請人:樂金華奧斯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