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加強碳纖維上漿效果的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上漿機構,尤其涉及ー種加強碳纖維上漿效果的機構。
背景技術:
上漿的實質就是一部分漿液浸透到纖維之間,將其粘合在一起,以增加纖維的抱合力及強度,另一部分漿液粘附在纖維的表面,貼付毛羽并形成漿膜,以增加纖維的耐磨程度。現有的碳纖維上漿均在ー個上漿槽內完成,而且漿液容易產生循環死角,易沉積沉淀,上漿效果極差。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提供一種加強碳纖維上漿效果的機構。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加強碳纖維上漿效果的機構,包括若干個上漿槽,所述上漿槽之間連通并階梯式分布,在所述上漿槽內設置有上漿輥,所述上漿槽的上方設置有擠壓輥。所述上漿槽分為A槽、B槽和C槽,所述A槽高于B槽,B槽高于C槽。所述上漿輥為2個分別設置于上漿槽的首端和尾端。本實用新型在碳纖維進入上漿槽前,先進行擠壓,使碳纖維中的空氣被排出,因此很容易潤濕,由于本實用新型中的上漿槽分布多個,碳纖維浸入上漿槽內,浸飽漿液后又被擠干,如此反復多次,具有較好的上漿效果,并且階梯式分布有利于漿液的流動,使漿液無循環死角、無沉淀,加強了上漿效果。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技術特征、實用新型目的與技術效果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ー步闡述本實用新型。如圖I所示一種加強碳纖維上漿效果的機構,包括3個上漿槽:A槽、B槽和C槽,為了便于上漿液的流動,A槽、B槽和C槽之間階梯式分布,即A槽高于B槽,B槽高于C槽,A槽內的上漿液流入B槽中,B槽內的上漿液流入C槽中。在A槽、B槽和C槽內均設置有上漿輥1,每個上漿槽內上漿輥為兩個個井分別設置于上漿槽的首端和尾端;A槽的左上方、A槽和B槽之間、B槽和C槽之間、以及C槽的右上方均設置有擠壓輥2。參考圖I所示,在碳纖維3從右邊進入上漿槽C槽內,先進行第一個擠壓輥21的擠壓,使碳纖維3中的空氣被排出,擠壓完畢后進入C槽內上漿輥I對其進行第一次上漿,經過第一次上漿后,碳纖維3經過擠壓輥22的擠壓后進入B槽內進行上漿,在B槽內上漿完畢后進入A槽前進行最后的上漿,即在A槽內進行最后的上漿,在A槽上漿完畢后,經過擠壓輥2后即完成了整個碳纖維3的上漿過程,其中A槽、B槽和C槽內所示向右的箭頭方向為上漿液的流動方向。由于本實用新型中的上漿槽分布多個,碳纖維浸入上漿槽內,浸飽漿液后又被擠干,如此反復多次,具有較好的上漿效果,并且階梯式分布有利于漿液的流動,使漿液無循環死角、無沉淀,加強了上漿效果。綜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并非用來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 即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的內容所作的等效變化及修飾,皆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范疇。
權利要求1.一種加強碳纖維上漿效果的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個上漿槽,所述上漿槽之間連通并階梯式分布,在所述上漿槽內設置有上漿輥,所述上漿槽的上方設置有擠壓輥。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加強碳纖維上漿效果的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漿槽分為A槽、B槽和C槽,所述A槽高于B槽,B槽高于C槽。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加強碳纖維上漿效果的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漿輥為2個分別設置于上漿槽的首端和尾端。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加強碳纖維上漿效果的機構,包括若干個上漿槽,所述上漿槽之間連通并階梯式分布,在所述上漿槽內設置有上漿輥,所述上漿槽的上方設置有擠壓輥。本實用新型在碳纖維進入上漿槽前,先進行擠壓,使碳纖維中的空氣被排出,因此很容易潤濕,由于本實用新型中的上漿槽分布多個,碳纖維浸入上漿槽內,浸飽漿液后又被擠干,如此反復多次,具有較好的上漿效果,并且階梯式分布有利于漿液的流動,使漿液無循環死角、無沉淀,加強了上漿效果。
文檔編號D06B23/20GK202576898SQ20122010903
公開日2012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1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21日
發明者江金濤 申請人:上海聯川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