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12股纜繩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12股纜繩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先取3根繩紗在捻紗機上進行初捻,形成初捻后的繩紗;取3股經初捻后的繩紗再在相同張力的捻紗機上進行復捻,形成一股繩股;先在制股機分股盤上進行6+1股操作,中心取1股,中心向外第一層取6股,然后再中心向外第二層取13股,然后進行制股,每層設定捻距177mm,6+1層的模孔徑5.7m,第二層的模孔徑9.3m;取C步驟中的12股繩股在編織機上進行編織形成纜繩即可。本發明具有制作出來的纜繩耐磨性能好,纖維的利用率高等優點。
【專利說明】一種12股纜繩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繩子12股纜繩制作的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纜繩制作的捻股是在捻股機上完成的,現有的12股纜繩制作的方法通常比較復雜,繩子的捻度、線密度、捻距等達不到要求,以前初捻進而制作出來的纜繩耐磨性能比較差,纖維的利用率低,制作過程中初捻和復捻的張力不均勻,會造成強力下降。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提供插接方式簡單,而且插接出來的纜繩
連接可靠。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12股纜繩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A、先取3根繩紗在捻紗機上進行初捻,形成初捻后的繩紗;
B、取3股經初捻后的繩紗再在相同張力的捻紗機上進行復捻,形成一股繩股;
C、先在制股機分股盤上進行6+1股操作,中心取I股,中心向外第一層取6股,然后再中心向外第二層取13股,然后進行制股,每層設定捻距177_,6+1層的模孔徑5.7m,第二層的模孔徑9.3m;
D、取C步驟中的12股繩股在編織機上進行編織形成纜繩即可。
步驟A中所述形成初捻后的繩紗捻度為40.8 T/m,線密度為0.80 ktex。
步驟B中所述形成一股繩股的捻度為28.0 T/m,線密度為2.43 ktex。
步驟C中所述纜繩的捻距為336m,線密度為602 ktex。
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纜繩制作的方法通常比較簡單,繩子的捻度、線密度、捻距達到要求,制作過程中初捻和復捻的張力均勻,不會造成強力下降,進而制作出來的纜繩耐磨性能好,纖維的利用率高。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加深對本發明的理解,下面將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述,該實施例僅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構成對本發明保護范圍的限定。
本發明一種12股纜繩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A、先取3根繩紗在捻紗機上進行初捻,形成初捻后的繩紗;
B、取3股經初捻后的繩紗再在相同張力的捻紗機上進行復捻,形成一股繩股;
C、先在制股機分股盤上進行6+1股操作,中心取I股,中心向外第一層取6股,然后再中心向外第二層取13股,然后進行制股,每層設定捻距177_,6+1層的模孔徑5.7m,第二層的模孔徑9.3m;
D、取C步驟中的12股繩股在編織機上進行編織形成纜繩即可。 步驟A中所述形成初捻后的繩紗捻度為40.8 T/m,線密度為0.80 ktex。
步驟B中所述形成一股繩股的捻度為28.0 T/m,線密度為2.43 ktex。
步驟C中所述纜繩的捻距為336m,線密度為602 ktex。
纜繩制作的方法通常比較簡單,繩子的捻度、線密度、捻距達到要求,這樣制作出來的纜繩耐磨性好,制作過程中初捻和復捻的張力均勻,不會造成強力下降,進而制作出來的纜繩耐磨性能好,纖維的利用率高。
【權利要求】
1.一種12股纜繩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A、先取3根繩紗在捻紗機上進行初捻,形成初捻后的繩紗; B、取3股經初捻后的繩紗再在相同張力的捻紗機上進行復捻,形成一股繩股; C、先在制股機分股盤上進行6+1股操作,中心取I股,中心向外第一層取6股,然后再中心向外第二層取13股,然后進行制股,每層設定捻距177_,6+1層的模孔徑5.7m,第二層的模孔徑9.3m; D、取C步驟中的12股繩股在編織機上進行編織形成纜繩即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12股纜繩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A中所述形成初捻后的繩紗捻度為40.8 !7111,線密度為0.80 ktex。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12股纜繩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B中所述形成一股繩股的捻度為28.0 T/m,線密度為2.43 ktex。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12股纜繩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C中所述纜繩的捻距為336m,線密度為602 ktex。
【文檔編號】D07B3/00GK103741531SQ201310677903
【公開日】2014年4月23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3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13日
【發明者】吳聲龍 申請人:南通神龍化纖繩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