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紡織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紗線染色工藝。
背景技術:
棉織品自古以來就是人們熱捧的織物,它具有柔軟、保暖、耐穿、良好的吸濕排汗效果,在棉花種植、染色技術上也一直被大家公認是優良的紡織品。棉纖維很容易染色,它主要體現在纖維本身的性能上,能使染料達到很好的上染率并具有優良的色牢度,這也是其它織品不能達到的。但是對于棉纖維中的雜質雖然只是占到了總量的6%,但是在染色過程中還是對染色效果有很大的影響,它既影響到了染料的上染,造成很大的一部分染料浪費,也影響到了筒紗內在質量,造成原材料的浪費。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現提供一種能夠有效實現節能減排目的的紗線染色工藝。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紗線染色工藝,其創新點在于:經過松式絡筒步驟、整經步驟、染色步驟和后處理步驟,完成紗線染色工藝,所述具體步驟如下:
(1)松式絡筒步驟:所述松式筒紗密度范圍為0.27~0.35g/cm3;
(2)整經步驟:所述整經經軸密度范圍為0.36~0.44g/cm3 ;
(3)染色步驟:染色工序采用一浴的方法,使用助劑對紗線先進行滲透,然后再進行上色,所述助劑由烷基偏磷酸酯和聚乙二醇脂組成,兩者質量百分比為20~35∶65~80;
(4)后處理步驟:在后處理工序中,筒紗不進行上油工藝。
進一步的,所述染色步驟,具體步驟為:
1)首先使用助劑進行滲透:所述助劑與水以1~2∶500 的質量比混合形成滲透液,將紗線浸沒在滲透液中,所述處理溫度為45℃~60℃,所述時間為30~40 分鐘;
2)然后上色,往滲透液中循環加入元明粉,所述元明粉用量為20~60g/L,再加染料,上色過程固色時用無水純堿;
3)以比例加藥的方式加入,用量在10~20g/L,流向采用內流循環2分鐘、外流循環3分鐘,交替進行,泵速調到95%,流速為40L/分鐘*公斤紗,染色溫度70~80℃,時間40分鐘,不需要加入緩染劑及勻染劑,染色完成后排放。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發明省去了前處理工序,后處理工序中省去了上油工藝,助劑滲透結束后滲透液不進行排放,直接進行下一步上色,在上色時不需要加入緩染劑或者是勻染劑,助劑就能幫助染料直接上染到紗線上,并起到勻染的目的;
(2)本發明大大縮短了染色工藝時間,降低了污水的排放;節約了前處理工序中所用的助劑,使紗線的pH 值降低,更具有柔軟、耐穿的功效。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熟悉此技術的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發明的其他優點及功效。
實施例1
一種紗線染色工藝,經過松式絡筒步驟、整經步驟、染色步驟和后處理步驟,完成紗線染色工藝,具體步驟如下:
(1)松式絡筒步驟:松式筒紗密度范圍為0.27g/cm3;
(2)整經步驟:整經經軸密度范圍為0.36g/cm3 ;
(3)染色步驟:染色工序采用一浴的方法,使用助劑對紗線先進行滲透,然后再進行上色,助劑由烷基偏磷酸酯和聚乙二醇脂組成,兩者質量百分比為20∶80;
(4)后處理步驟:在后處理工序中,筒紗不進行上油工藝。
染色步驟,具體步驟為:
1)首先使用助劑進行滲透:助劑與水以1∶500 的質量比混合形成滲透液,將紗線浸沒在滲透液中,處理溫度為45℃,時間為30分鐘;
2)然后上色,往滲透液中循環加入元明粉,元明粉用量為20g/L,再加染料,上色過程固色時用無水純堿;
3)以比例加藥的方式加入,用量在10g/L,流向采用內流循環2分鐘、外流循環3分鐘,交替進行,泵速調到95%,流速為40L/ 分鐘* 公斤紗,染色溫度70℃,時間40分鐘,不需要加入緩染劑及勻染劑,染色完成后排放。
實施例2
一種紗線染色工藝,經過松式絡筒步驟、整經步驟、染色步驟和后處理步驟,完成紗線染色工藝,具體步驟如下:
(1)松式絡筒步驟:松式筒紗密度范圍為0.35g/cm3;
(2)整經步驟:整經經軸密度范圍為0.44g/cm3 ;
(3)染色步驟:染色工序采用一浴的方法,使用助劑對紗線先進行滲透,然后再進行上色,助劑由烷基偏磷酸酯和聚乙二醇脂組成,兩者質量百分比為35∶65;
(4)后處理步驟:在后處理工序中,筒紗不進行上油工藝。
染色步驟,具體步驟為:
1)首先使用助劑進行滲透:助劑與水以2∶500 的質量比混合形成滲透液,將紗線浸沒在滲透液中,處理溫度為60℃,時間為40 分鐘;
2)然后上色,往滲透液中循環加入元明粉,元明粉用量為60g/L,再加染料,上色過程固色時用無水純堿;
3)以比例加藥的方式加入,用量在20g/L,流向采用內流循環2分鐘、外流循環3分鐘,交替進行,泵速調到95%,流速為40L/分鐘*公斤紗,染色溫度80℃,時間40分鐘,不需要加入緩染劑及勻染劑,染色完成后排放。
實施例3
一種紗線染色工藝,經過松式絡筒步驟、整經步驟、染色步驟和后處理步驟,完成紗線染色工藝,具體步驟如下:
(1)松式絡筒步驟:松式筒紗密度范圍為0.3g/cm3;
(2)整經步驟:整經經軸密度范圍為0.4g/cm3 ;
(3)染色步驟:染色工序采用一浴的方法,使用助劑對紗線先進行滲透,然后再進行上色,助劑由烷基偏磷酸酯和聚乙二醇脂組成,兩者質量百分比為26∶74;
(4)后處理步驟:在后處理工序中,筒紗不進行上油工藝。
染色步驟,具體步驟為:
1)首先使用助劑進行滲透:助劑與水以1.5∶500 的質量比混合形成滲透液,將紗線浸沒在滲透液中,處理溫度為55℃,時間為35分鐘;
2)然后上色,往滲透液中循環加入元明粉,元明粉用量為40g/L,再加染料,上色過程固色時用無水純堿;
3)以比例加藥的方式加入,用量在15g/L,流向采用內流循環2分鐘、外流循環3分鐘,交替進行,泵速調到95%,流速為40L/ 分鐘* 公斤紗,染色溫度75℃,時間40分鐘,不需要加入緩染劑及勻染劑,染色完成后排放。
本發明省去了前處理工序,后處理工序中省去了上油工藝,助劑滲透結束后滲透液不進行排放,直接進行下一步上色,在上色時不需要加入緩染劑或者是勻染劑,助劑就能幫助染料直接上染到紗線上,并起到勻染的目的;本發明大大縮短了染色工藝時間,降低了污水的排放;節約了前處理工序中所用的助劑,使紗線的pH 值降低,更具有柔軟、耐穿的功效。
上述實施例只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不是對本發明技術方案的限制,只要是不經過創造性勞動即可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實現的技術方案,均應視為落入本發明專利的權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