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進行清洗工序、漂洗工序以及脫水工序的洗衣機。
背景技術:
以往,作為這種洗衣機,已知一種如圖12所示那樣構成、如圖13所示那樣進行控制的洗衣機。以下,使用圖12和圖13對以往的洗衣機進行說明。
如圖12所示,在洗滌兼脫水槽45的底面旋轉自如地配設有波輪46。盛水槽47設置在洗滌兼脫水槽45的外側。電動機48經由V型帶49和減速機構兼離合器50來驅動洗滌兼脫水槽45或波輪46。排水閥51排出洗滌兼脫水槽45內的洗滌水,供水閥52向洗滌兼脫水槽45內供給水。盛水槽47通過懸架54被防振支承在殼體53內。環狀的流體平衡器55配設在洗滌兼脫水槽45的上部,用于減輕脫水時的振動。
控制裝置56控制電動機48、排水閥51、供水閥52等,從而依次控制洗滌、漂洗、脫水的一系列行程。
在洗滌兼脫水槽45的內表面,利用循環棉絨罩57和洗滌兼脫水槽45來形成循環棉絨水路58。在循環棉絨水路58的上端裝卸自如地設置有棉絨過濾器59。在循環棉絨罩57,洗滌劑投入用罩60開閉自如地設置在棉絨過濾器59的下方位置。當打開洗滌劑投入用罩60來投入洗滌劑時,該洗滌劑通過循環棉絨水路58落到形成在波輪46的下方的泵室62內(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接著,說明該洗衣機的動作。使用者在將洗滌物投入到洗滌兼脫水槽45內之后,打開洗滌劑投入用罩60來投入洗滌劑。洗滌劑通過循環棉絨水路58而落到泵室62內。當開始洗滌時,控制裝置56控制供水閥52來向洗滌兼脫水槽45內供給與洗滌物的量相應的規定量的水。之后,控制裝置56驅動電動機48,從而波輪46和形成在波輪46的下面的下側葉片61進行旋轉。然后,攪拌洗滌兼脫水槽45中的洗滌物和清洗液來清洗洗滌物。
圖13是說明上述以往的洗衣機的清洗工序的控制的曲線圖。在該清洗工序中,利用由波輪46進行旋轉后的慣性產生的轉速與洗滌物的容量相應地變化的原理。即,在檢測慣性旋轉時的轉速變化之后,根據洗滌物容量和水位的表來決定與洗滌物的容量相應的規定水位。然后,從供水閥52向洗滌兼脫水槽45內連續地供給水,直到變為規定水位為止。當變為規定水位時,控制裝置56使波輪46進行旋轉,利用由波輪46的旋轉產生的水流來進行洗滌物的清洗。
在上述以往的洗衣機的結構中,被投入到泵室62內的洗滌劑通過下側葉片61的旋轉的作用而被推向外側,從泵室62起沿循環棉絨水路58上升而從噴出口被供給到洗滌兼脫水槽45內。然而,存在以下情況:在洗滌劑尚未完全溶解的期間,洗滌劑與清洗液一起被供給到洗滌兼脫水槽45內。如果尚未溶解的洗滌劑附著于洗滌物,則存在所附著的洗滌劑溶解不充分的情況。另外,存在由于向洗滌物供給泡沫生成少的狀態的清洗液而導致清洗性能低之類的問題。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昭63-117798號公報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是用于解決上述現有問題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抑制洗滌劑的溶解不充分來提高清洗性能的洗衣機。
為了解決上述現有問題,本發明所涉及的洗衣機具備:主體;水槽,其被防振支承在主體內部;洗滌兼脫水槽,其旋轉自如地裝設在水槽內;以及波輪,其旋轉自如地配設在洗滌兼脫水槽的中央內底部。還具備:泵室,其形成在水槽內的波輪的下方位置;葉片,其與波輪一體地形成且配設于泵室;以及電動機,其對波輪和洗滌兼脫水槽進行旋轉驅動。還具備:供水閥,其用于向水槽內供水;循環水路,其設置于洗滌兼脫水槽,用于使泵室內的洗滌液循環到洗滌兼脫水槽;上部噴出口,其形成在循環水路的上部,用于向洗滌兼脫水槽內供給洗滌液;以及下部噴出口,其形成在循環水路的比上部噴出口靠下方的位置。另外,具備控制單元,該控制單元控制電動機、供水閥等的動作來控制清洗、漂洗、脫水各行程。控制單元執行第一工序,在該第一工序中,供水至第一規定水位,使波輪和葉片進行旋轉,從而在泵室內溶解洗滌劑并使洗滌液起泡沫。還執行第二工序,在該第二工序中,供水至比第一規定水位高的第二規定水位,使波輪和葉片進行旋轉,從而將泵室內的泡沫和洗滌液經由循環水路從下部噴出口供給到洗滌兼脫水槽。而且,構成為還執行第三工序,在該第三工序中,供水至比第二規定水位高的第三規定水位,使波輪和葉片進行旋轉,從而將泵室內的泡沫和洗滌液經由循環水路從下部噴出口和上部噴出口供給到洗滌兼脫水槽。
由此,在第一工序中,能夠通過在與洗滌物隔開空間的場所攪拌含有洗滌劑的洗滌液來防止洗滌劑的溶解不充分。并且,通過用少量水進行攪拌而能夠良好地起泡沫。在第二工序中,將含有泡沫的高濃度的清洗液從下部噴出口向洗滌物噴出,因此能夠促進泡沫和高濃度清洗液向洗滌物滲透的滲透效果,能夠提高清洗性能和縮短清洗時間。在第三工序中,將含有泡沫的清洗液從上部噴出口向洗滌物噴出,因此能夠提高以往清洗性能低的對上部的洗滌物的清洗性能以及提高清洗性能的均勻性。
本發明的洗衣機能夠實現清洗性能的提高并抑制洗滌不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的洗衣機的縱剖視圖。
圖2是該洗衣機的洗滌兼脫水槽的剖視圖。
圖3是從其它方向看該洗衣機的洗滌兼脫水槽而得到的剖視圖。
圖4是表示該洗衣機的清洗工序中的第一~第三工序與水位的關系的曲線圖。
圖5是說明該洗衣機的洗滌劑投入狀態的主要部分立體圖。
圖6是用于說明該洗衣機的第一工序的概要剖視圖。
圖7是用于說明該洗衣機的第二工序的主要部分立體圖。
圖8是用于說明該洗衣機的第二工序的概要剖視圖。
圖9是用于說明該洗衣機的第三工序的主要部分立體圖。
圖10是用于說明該洗衣機的第三工序的概要剖視圖。
圖11是表示該洗衣機的從循環水路噴出的洗滌液的噴出范圍與洗滌物的關系的俯視圖。
圖12是以往的洗衣機的縱剖視圖。
圖13是用于說明以往的洗衣機的清洗工序的曲線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方式1)
圖1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的洗衣機的縱剖視圖。圖2是該洗衣機的洗滌兼脫水槽的剖視圖。圖3是從其它方向看該洗衣機的洗滌兼脫水槽而得到的剖視圖。圖5是說明該洗衣機的洗滌劑投入狀態的主要部分立體圖。圖6是用于說明該洗衣機的第一工序的剖視圖。圖7是用于說明該洗衣機的第二工序的主要部分立體圖。圖8是用于說明該洗衣機的第二工序的剖視圖。圖9是用于說明該洗衣機的第三工序的主要部分立體圖。圖10是用于說明該洗衣機的第三工序的剖視圖。
在圖1中,主體1具有通過多個懸架2而被防振支承的水槽3。脫水時在水槽3中產生的振動被懸架2吸收。在水槽3的底部配設有排水口25和排水閥26。在水槽3的上方開放部側設置有內蓋29。
在水槽3的內部可旋轉地配設有用于收納洗滌物的洗滌兼脫水槽7。洗滌兼脫水槽7的側壁大都具有很多脫水孔5,洗滌兼脫水槽7的上部安裝有用于減輕脫水振動的環狀的流體平衡器6。
洗滌兼脫水槽7被配設為中空且雙重構造,能夠以洗滌脫水軸4為中心進行旋轉。在洗滌兼脫水槽7的內底部旋轉自如地配設有用于攪拌衣物(洗滌物)的波輪8。
在水槽3的底部安裝有電動機9。電動機9中內置有離合器機構和制動機構。在洗滌時,電動機9使洗滌脫水軸4的脫水軸制動,并且驅動洗滌脫水軸4的洗滌軸來對波輪8進行旋轉驅動。另外,在脫水時,電動機9解除對洗滌脫水軸4的脫水軸的制動,并驅動洗滌脫水軸4來對洗滌兼脫水槽7進行旋轉驅動。在脫水時,打開排水閥26,將水槽3內的洗滌液或漂洗液從排水口25經由排水閥26排出到機外。
另外,上部框體21用于覆蓋主體1的上部,具有用于覆蓋形成于大致中央部的洗滌物投入口27的開閉自如的開閉蓋28。上部框體21在設置于前表面部的操作顯示部23的內側具備控制裝置24,并且在后部內側具備用于向洗滌兼脫水槽7內供水的供水閥22。
控制裝置24構成為具備由微電腦構成的控制單元(未圖示),控制電動機9、供水閥22、排水閥26等,并且依次控制清洗、漂洗、脫水等一系列行程。
如圖2所示,在洗滌兼脫水槽7的下部安裝有構成洗滌兼脫水槽7的底面部的合成樹脂制的底面構件31。在底面構件31的內底面與波輪8背面之間形成有間隔。在波輪8背面與底面構件31內底面之間形成有泵室19。在泵室19中配置有與波輪8一體地形成的葉片18。在底面構件31的底面形成有開口部(未圖示),洗滌兼脫水槽7與水槽3經由開口部相連通。
如在圖2和圖3中所示那樣,在洗滌兼脫水槽7的內壁彼此相向地設置有一對水路罩14。在從水路罩14起沿周向旋轉90°后的一個位置處配設有線頭過濾器32。另外,在從水路罩14起沿周向旋轉90°后的另一個位置、即與線頭過濾器32相向的位置處設置有罩33(參照圖3)。如圖5所示,在罩33的上部形成有洗滌劑投入口35,洗滌劑投入口35被蓋體36開閉自如地封閉。從洗滌劑投入口35投入的洗滌劑經由形成于洗滌兼脫水槽7的開口(未圖示)被投入到水槽3內。另外,如后述那樣,在罩33的比洗滌劑投入口35靠下方的位置形成有下部噴出口34(參照圖7)。下部噴出口34形成在洗滌兼脫水槽7的高度的大致中間(包括中間)的位置(參照圖3和圖7)。
底面構件31的水路罩14和罩33形成為直徑與洗滌兼脫水槽7的直徑大致相同的圓弧狀。在安裝有水路罩14和罩33的狀態下,底面構件31內表面以及水路罩14和罩33的內表面幾乎不存在高度差,大致平坦。
如圖3所示,水路罩14形成為大致T字形,由側面罩部15和上部罩部16構成。側面罩部15在洗滌兼脫水槽7內壁部側面沿洗滌兼脫水槽7的旋轉軸方向延伸。上部罩部16在洗滌兼脫水槽7上部的流體平衡器6下方位置處沿洗滌兼脫水槽7的圓周方向延伸。水路罩14的側面罩部15水密地安裝于洗滌兼脫水槽7的側面,對上部罩部16安裝后罩部(未圖示),由此形成循環水路10。
當波輪8和葉片18進行旋轉時,泵室19內的洗滌液被朝向水路罩14的循環水路10和罩33的循環水路10輸送。另外,洗滌液還被輸送到線頭過濾器32內。
在上部罩部16的中央部且側面罩部15的上方位置處形成有中央噴出口11。在上部罩部16的左側端部(從洗滌兼脫水槽7的旋轉中心看來)形成有左噴出口12,在上部罩部16的右側端部(從洗滌兼脫水槽7的旋轉中心看來)形成有右噴出口13。中央噴出口11、左噴出口12以及右噴出口13沿洗滌兼脫水槽7的圓周方向形成在大致相同的高度。中央噴出口11、左噴出口12以及右噴出口13構成了上部噴出口111。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上部噴出口111,設置有中央噴出口11、左噴出口12以及右噴出口13這三個噴出口,但噴出口既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四個以上。能夠適當選擇噴出口的個數、形狀等。
以下,對如上述那樣構成的洗衣機的動作、作用進行說明。
如圖4所示,清洗工序具有作為第一工序的泡沫生成工序、作為第二工序的高濃度泡沫噴出工序以及作為第三工序的泡沫上部噴出工序。在各工序中,控制裝置24利用水位傳感器檢測水槽3內的水位,通過控制供水閥22來控制水槽3內的水位。
當使用者向洗滌兼脫水槽7內投入洗滌物并按下操作顯示部23的啟動按鈕(未圖示)來開始運轉時,利用布量檢測單元(未圖示)檢測洗滌物的量并在操作顯示部23中顯示與布量相應的洗滌劑量。當如圖5所示那樣打開蓋體36來從洗滌劑投入口35投入所顯示的量的洗滌劑時,洗滌劑被供給到水槽3內。
當運轉開始時,控制裝置24控制供水閥22來向水槽3內供水至第一規定水位。當供水至第一規定水位時,開始進行泡沫生成工序。控制裝置24停止供水,驅動電動機9來使波輪8和葉片18進行旋轉。
如圖6所示,在泡沫生成工序中,通過由波輪8和葉片18的旋轉產生的攪拌作用,來攪拌泵室19內的水,以及經由洗滌兼脫水槽7底部的開口部攪拌水槽3內的水。與此同時,洗滌劑溶解于水中來生成洗滌液,洗滌液起泡沫。第一規定水位的水量被設定為通過葉片18的作用而被攪拌的洗滌液、泡沫不會從下部噴出口34供給到洗滌兼脫水槽7內的程度的水量。
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規定水位的水量被設定為相對于泡沫上部噴出工序中的作為第三規定水位的額定水位的水量的比例為0.1~0.4。通過將第一規定水位的水量相對于第三規定水位的水量的比例設為0.1~0.4,能夠防止洗滌劑的溶解不充分來有效地起泡沫。
第一規定水位是低水量,因此能夠通過葉片18的攪拌作用以低功耗產生強水流。由此,能夠抑制被投入到泵室19內的洗滌劑的溶解不充分,并能夠使洗滌液有效地起泡沫。泡沫生成工序的時間被設定為洗滌劑幾乎完全溶解而能夠使洗滌液充分地起泡沫的時間。根據葉片18的攪拌能力、泵室19的形狀等來適當設定該泡沫生成工序的設定時間。
當泡沫生成工序結束時,控制裝置24使電動機9停止,控制供水閥22來向水槽3內供水至第二規定水位。當供水至第二規定水位時,開始進行高濃度泡沫噴出工序。
如圖8所示,在高濃度泡沫噴出工序中,控制裝置24停止供水,驅動電動機9來使波輪8和葉片18進行旋轉。在本工序中,如圖7所示,通過葉片18的攪拌作用,在泡沫生成工序中生成的泡沫和洗滌液從下部噴出口34被供給到洗滌兼脫水槽7內的洗滌物上(在圖7中用箭頭表示被供給的泡沫和洗滌液)。然后,泡沫和洗滌液滲透到洗滌物中。第二規定水位被設定在下部噴出口34的下方。另外,第二規定水位的水量被設定為將通過葉片18的作用被攪拌的洗滌液、泡沫從下部噴出口34供給到洗滌兼脫水槽7內的水量。另一方面,第二規定水位的水量被設定為洗滌液、泡沫不會從位于下部噴出口34的上方的中央噴出口11、左噴出口12以及右噴出口13被供給到洗滌兼脫水槽7內的程度的水量。
此外,在使用了易于起泡沫的洗滌劑的情況下,假定從中央噴出口11、左噴出口12以及右噴出口13向洗滌兼脫水槽7內供給泡沫。在這種情況下,并不否定從中央噴出口11、左噴出口12以及右噴出口13向洗滌兼脫水槽7內供給泡沫的情況。
關于在高濃度泡沫噴出工序中被供給到水槽3內的泡沫和洗滌液,設定為水量比泡沫上部噴出工序中的作為第三規定水位的額定水位的水量少,從而泡沫和洗滌液中高濃度地溶入了洗滌劑。通過將高濃度的泡沫和洗滌液供給到洗滌兼脫水槽7內,能夠促進向洗滌物滲透的滲透效果,并能夠實現清洗性能的提高和洗滌時間的縮短。一邊利用波輪8攪拌洗滌物,一邊將高濃度的泡沫和洗滌液供給到洗滌物上,因此能夠使泡沫和洗滌液有效地滲透到洗滌物中,從而能夠實現清洗性能的提高和洗滌時間的縮短。
高濃度泡沫噴出工序的時間被設定為能夠充分獲得高濃度的泡沫和洗滌液向洗滌物滲透的滲透效果的時間。通過兼顧洗滌物的量、向洗滌兼脫水槽7供給泡沫和洗滌液的供給能力以及整個洗滌工序的時間等來適當設定該設定時間。
當高濃度泡沫噴出工序結束時,控制裝置24使電動機9停止,控制供水閥22來向水槽3內供水至作為第三規定水位的額定水位。本實施方式中的額定水位是根據洗滌物的量來設定的水位。當供水至第三規定水位時,開始進行上部泡沫噴出工序。
在上部泡沫噴出工序中,控制裝置24停止供水,驅動電動機9來使波輪8和葉片18進行旋轉。
如圖9和圖10所示,通過波輪8的旋轉使洗滌液對流來攪拌洗滌物,通過葉片18的攪拌作用,將泵室19內的泡沫和洗滌液從下部噴出口34、中央噴出口11、左噴出口12以及右噴出口13供給到洗滌兼脫水槽7內。一邊從洗滌物上方供給泡沫和洗滌液一邊在含有泡沫的洗滌液內攪拌洗滌物,由此能夠使泡沫和洗滌液有效地滲透到洗滌物中。特別是在沒有浸泡于洗滌液的洗滌物多等情況下,能夠實現清洗效果低的對位于上部的洗滌物的清洗性能的提高,能夠抑制清洗不均。此外,在上部泡沫噴出工序中,還從下部噴出口向洗滌兼脫水槽7內供給泵室19內的泡沫和洗滌液。
圖11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洗衣機的從循環水路噴出的洗滌液的噴出范圍與洗滌物的關系的圖。
如圖11所示,從一條循環水路10的中央噴出口11、左噴出口12以及右噴出口13噴灑的水占洗滌兼脫水槽7內面積的大約一半的面積。在本實施方式中,一條循環水路10與另一條循環水路存在于相向的位置,通過從一對循環水路10噴灑水,能夠從上方向洗滌兼脫水槽7內的幾乎所有洗滌物噴灑洗滌液來使洗滌液滲透到洗滌物中。由此,能夠防止清洗不均而提高清洗性能。
實驗的結果是,中央噴出口11的中心位置與左噴出口12的中心位置的角度、中央噴出口11的中心位置與右噴出口13的中心位置的角度優選設定在35°~45°的范圍內。換句話說,多個上部噴出口111優選形成在沿圓周方向彼此隔開處于35度以上且45度以下的范圍內的間隔的位置。根據該結構,能夠均勻地向整個洗滌兼脫水槽7內噴灑洗滌液。循環水路的洗滌液的流速根據噴出口的形狀等的不同而不同,但通過將角度設定在上述范圍內,能夠向整個洗滌兼脫水槽7內噴灑水。
如以上所說明的那樣,本發明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洗衣機具備:主體1;水槽3,其被防振支承在主體內部;洗滌兼脫水槽7,其旋轉自如地裝設在水槽3內;波輪8,其旋轉自如地配設在洗滌兼脫水槽7的中央內底部;以及泵室19,其形成在水槽3內的波輪8的下方位置。還具備:葉片18,其與波輪8一體地形成且配設于泵室19;電動機9,其對波輪8和洗滌兼脫水槽7進行旋轉驅動;供水閥22,其用于向水槽內供水;以及循環水路10,其設置于洗滌兼脫水槽7,用于使泵室19內的洗滌液循環到洗滌兼脫水槽7。還具備:上部噴出口111,其形成在循環水路10的上部,用于向洗滌兼脫水槽7內供給洗滌液;下部噴出口34,其形成在循環水路10的比上部噴出口111靠下方的位置;以及控制裝置24,其控制電動機9、供水閥22等的動作來控制清洗、漂洗、脫水各行程。控制裝置24構成為:執行第一工序,在該第一工序中,供水至第一規定水位,使波輪8和葉片18進行旋轉,從而在泵室19內溶解洗滌劑并使洗滌液起泡沫。然后執行第二工序,在該第二工序中,供水至比第一規定水位高的第二規定水位,使波輪8和葉片18進行旋轉,從而將泵室19內的泡沫和洗滌液經由循環水路10從下部噴出口34供給到洗滌兼脫水槽7。進一步構成為執行第三工序,在該第三工序中,供水至比第二規定水位高的第三規定水位,使波輪8和葉片18進行旋轉,從而將泵室19內的泡沫和洗滌液經由循環水路10從下部噴出口34和上部噴出口111供給到洗滌兼脫水槽7。
由此,在第一工序中,能夠通過在與洗滌物隔開空間的場所攪拌含有洗滌劑的洗滌液來防止洗滌劑的溶解不充分。并且,通過用少量水進行攪拌而能夠良好地起泡沫。在第二工序中,將含有泡沫的高濃度的清洗液從下部噴出口向洗滌物噴出,因此能夠促進泡沫和高濃度清洗液向洗滌物滲透的滲透效果,能夠提高清洗性能和縮短清洗時間。在第三工序中,將含有泡沫的清洗液從上部噴出口向洗滌物噴出,因此能夠提高以往清洗性能低的對上部的洗滌物的清洗性能以及提高清洗性能的均勻性。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方式,特別是在第一方式所涉及的洗衣機中,第一規定水位的水量被設定為相對于第三規定水位的水量的比例為0.1~0.4。
由此,能夠防止洗滌劑的溶解不充分并有效地起泡沫。
根據本發明的第三方式,特別是在第一方式所涉及的洗衣機中,第一規定水位的水量被設定為在第一工序中洗滌液不會從下部噴出口34被供給到洗滌兼脫水槽7的水量。
由此,能夠防止尚未溶解的洗滌劑被供給到洗滌物上,從而能夠防止洗滌劑的溶解不充分。
根據本發明的第四方式,特別是在第一方式所涉及的洗衣機中,第二規定水位被設定在下部噴出口34的下方。
由此,能夠從下部噴出口向洗滌兼脫水槽內供給洗滌劑的濃度高的高濃度的泡沫和洗滌液,能夠使高濃度的泡沫和洗滌液滲透到洗滌物中來提高清洗性能。
根據本發明的第五方式,特別是在第一方式所涉及的洗衣機中,在洗滌兼脫水槽7的周向上形成有多個上部噴出口111。
由此,能夠有效地向所有洗滌物供給洗滌液,能夠提高洗滌性能,并能夠抑制洗滌不均。
根據本發明的第六方式,特別是在第五方式所涉及的洗衣機中,多個上部噴出口111形成在沿圓周方向彼此隔開處于35度以上且45度以下的范圍內的間隔的位置。
由此,能夠均勻地向整個洗滌兼脫水槽內噴灑洗滌液。
根據本發明的第七方式,特別是在第一方式所涉及的洗衣機中,第二規定水位的水量被設定為在第二工序中洗滌液不會從上部噴出口111被供給到洗滌兼脫水槽7的水量。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發明所涉及的洗衣機能夠防止對洗滌兼脫水槽內的洗滌物的清洗不均而提高清洗性能,因此能夠應用于滾筒式或其它方式的洗衣機。
附圖標記說明
1:主體;3:水槽;7:洗滌兼脫水槽;8:波輪;9:電動機;10:循環水路;11:中央噴出口;12:左噴出口;13:右噴出口;14:水路罩;15:側面罩部;16:上部罩部;18:葉片;19:泵室;22:供水閥;24:控制裝置;33:罩;34:下部噴出口;35:洗滌劑投入口;111:上部噴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