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線纜編織技術領域,特別是指一種三線束麻花辮樣線纜的編織裝置及方法。
背景技術:
麻花辮是一種柔韌性強,穩固,美觀的結構,從大眾發型到工業繩纜的編織都有涉及。但是除工業上的大型編織機外,一般家用都采用手工編織,效率低且耗費人力。為提升家用麻花辮樣線纜(或發辮)編織技術,有必要設計一種能夠居家使用的麻花辮樣線纜或(發辮)的小型自動編織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三線束麻花辮樣線纜的編織裝置及方法。
該裝置包括海綿槽、三階魔方狀外殼和內部齒輪組,內部齒輪組包括軸a、軸b、支撐軸一、支撐軸二、直齒輪一、荊齒輪一、荊齒輪二、半直齒輪一、半直齒輪二、直齒輪二和直齒輪三,其中,三階魔方狀外殼為去除了一條棱邊三個立方塊的3×3立方(6個角立方,6個面中心立方,11個棱中心立方)和中心軸結構(6個軸,一個中央槽),海綿槽位于三階魔方狀外殼三個頂點,內部齒輪組位于三階魔方狀外殼內部,軸a位于三階魔方狀外殼內部一面,軸b、支撐軸一、支撐軸二位于三階魔方狀外殼內部另一面;荊齒輪一安裝在軸a上,直齒輪一和荊齒輪二安裝在支撐軸一上,荊齒輪一和荊齒輪二嚙合;半直齒輪一、半直齒輪二和直齒輪二安裝在支撐軸二上,直齒輪三安裝在軸b上,直齒輪一與半直齒輪二嚙合,直齒輪三與半直齒輪一嚙合;支撐軸二由電機驅動,電機于去除了棱邊立方的部分伸出,可另連接支撐手柄。
其中,海綿槽為U型海綿槽,海綿槽連接在三階魔方狀外殼的三個頂點上,用于放置線纜。
軸a和軸b與三階魔方狀外殼通過螺絲連接,軸a和軸b與中央槽拼插連接,在中央槽內滑動。
初始狀態下,半直齒輪一和半直齒輪二的切直徑與底面垂直,使得作用面能恰好輪流轉動180度。
利用該裝置進行編織的方法,具體如下:
首先,將3束線纜一端固定;然后,將3束線纜依次放置于海綿槽內,并將裝置滑動至線纜固定端一側;隨后開啟電機,通過齒輪傳動使安有海綿槽的兩個垂直面輪流轉動180度,帶動海綿槽及線纜位移;同時將裝置向另一端移動,即起到編麻花辮的作用。
本發明的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發明采用半齒輪帶動作用面輪流轉動,因此作用面不易發生卡動。
2、本發明的大小、電機位置、電機功率并不固定,可以隨需要改動,適用于各種應用需求情況下的編織。
3、本發明使用U型海綿槽,適用于各種不同粗細的線纜,且摩擦力適中,既不易產生線纜滑脫,也不會阻礙編織的連續進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三線束麻花辮樣線纜的編織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三線束麻花辮樣線纜的編織裝置外觀示意圖;
圖3為編織初始狀態示意圖;
圖4為編織中旋轉一次示意圖;
圖5為編織中旋轉兩次示意圖。
其中:1-海綿槽;2-三階魔方狀外殼;3-軸a;4-軸b;5-支撐軸一;6-支撐軸二;7-電極;8-直齒輪一;9-荊齒輪一;10-荊齒輪二;11-半直齒輪一;12-半直齒輪二;13-直齒輪二;14-直齒輪三;15-中央槽。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
本發明提供一種三線束麻花辮樣線纜的編織裝置及方法。
如圖1和圖2所示,該裝置中三階魔方狀外殼2為去除了一條棱邊三個立方塊的3×3立方和中心軸結構,海綿槽1位于三階魔方狀外殼2三個頂點,內部齒輪組位于三階魔方狀外殼2內部,軸a3位于三階魔方狀外殼2內部一面,軸b4、支撐軸一5、支撐軸二6位于三階魔方狀外殼2內部另一面;荊齒輪一9安裝在軸a3上,直齒輪一8和荊齒輪二10安裝在支撐軸一5上,荊齒輪一9和荊齒輪二10嚙合;半直齒輪一11、半直齒輪二12和直齒輪二13安裝在支撐軸二6上,直齒輪三14安裝在軸b4上,直齒輪一8與半直齒輪二12嚙合,直齒輪三14與半直齒輪一11嚙合;支撐軸二6由電機7驅動。
本發明中,內部齒輪組主要由支撐軸起到固定作用,置于三階魔方狀外殼2內部的空間;如仍需固定,需在電機軸上垂直增加一根固定軸。三階魔方狀外殼的中心軸與作用面中心以螺絲連接,軸轉動可以帶動面的轉動,同時與中央槽15拼插連接,使之能夠在中央槽15內滑動。中心軸為軸a3和軸b4。
本發明中,所述齒輪間均為契合連接。直齒輪一8和直齒輪三14僅與兩個半齒輪周期性契合,并不與直齒輪二13契合。初始狀態下,兩個半齒輪的切直徑應與底面垂直,使得作用面能恰好輪流轉動180度。
本發明中,電機的轉動方向并不影響編織效果。
如圖1所示,電機7開啟后,支撐軸二6帶動整個復合齒輪開始轉動;此時或是半直齒輪一11與直齒輪三14接觸,或是半直齒輪二12與直齒輪一8接觸,且各使直齒輪三14或直齒輪一8轉動半圈(180度);半直齒輪一11與直齒輪三14契合時,直齒輪三14帶動軸b4旋轉,軸b4再帶動相應的作用面轉動180度;半直齒輪二12與直齒輪一8契合時,半直齒輪二12帶動直齒輪一8,直齒輪一8再帶動支撐軸一5,然后支撐軸一5帶動荊齒輪二10,荊齒輪二10帶動荊齒輪一9,最后荊齒輪一9帶動作用面旋轉;由此往復,使得編織所需的旋轉過程不斷進行。
如圖3、圖4和圖5所示,兩個面依次向相反方向旋轉,帶動線纜的交織;如此往復,使得編制過程不斷進行。
以上所述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