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提供一種紗線噴霧式上漿裝置,屬于紡織機械領域。
背景技術:
現在市場普遍使用的上漿裝置為浸軋式上漿,浸泡式上漿方式是將紗線直接從漿液槽中浸泡,此種方法上漿特別浪費漿液,使用漿液特別多,是紗線重量的幾十倍,浸液完畢后,剩余漿料也多,造成很大的浪費,剩余漿料容易對環境造成污染;且紗線的漿液滲透到紗線里面,退漿難度較大,且退漿不充分,增加退漿時間,降低生產效率,同時,增加了退漿酶和退漿水的用量,再次增加生產成本。更主要的是會影響面料手感和后期的面料整理效果,嚴重影響成品的面料效果。多年來,人們一直尋找更節省、更環保、更行之有效的方法,一直未成功,因此研究新的上漿裝置和技術成為當前的主要功關任務。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克服上述缺陷、工作性能優良的紗線噴霧式上漿裝置。其技術方案為:
一種紗線噴霧式上漿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出口處設有過濾網的料筒、管道、多根支管、橫梁、PLC、第一液漿管和第二液漿管,其中管道上設有單向電磁閥、液位感應器和泵,管道的進液端連接料筒底部的出口,管道的另一端接三通的輸入端,三通的兩個輸出端對應接向上水平彎折的第一液漿管和向下水平彎折的第二液漿管;第二液漿管支撐在支架上,第一液漿管和第二液漿管的末端封堵、且與豎直的檔板固定連接,第一液漿管水平部分的底部和第二液漿管水平部分的頂部均布有多根設有電磁閥的支管,與第一液漿管連通的每根支管的末端設有向下的噴嘴,與第二液漿管連通的每根支管的末端設有向上的噴嘴,上下兩排相向的噴嘴均安裝在水平的兩根橫梁上,位于上方的橫梁的兩端分別與檔板和第一液漿管固定連接,位于下方的橫梁的兩端分別與檔板和第二液漿管固定連接;PLC的輸入端接液位感應器,輸出端分別接泵的控制端和每根支管上電磁閥的控制端。
所述的紗線噴霧式上漿裝置,上下兩排相向的噴嘴之間的間距為3-10cm。
所述的紗線噴霧式上漿裝置,相鄰噴嘴之間的間隔距離為2-10cm。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有以下優點:達到環保、節約、簡單的上漿方式,同時提高上漿效率;漿料浮于紗線表面,使退漿簡單、退漿充分,提高面料質量,節約退漿酶和退漿水的用量,節約成本的的環保上漿裝置。也可用于上油、上蠟等其它漿液。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過濾網 2、料筒 3、管道 4、支管 5、橫梁 6、PLC 7、第一液漿管 8第二液漿管 9、單向電磁閥 10、液位感應器 11、泵 12、出口 13、三通 14、支架 15、檔板 16、電磁閥 17、噴嘴
具體實施方式
在圖1所示的實施例中:料筒2底部的出口12處設有過濾網1。管道3上設有單向電磁閥9、液位感應器10和泵11,管道3的進液端連接料筒2底部的出口12,管道3的另一端接三通13的輸入端,三通13的兩個輸出端對應接向上水平彎折的第一液漿管7和向下水平彎折的第二液漿管8;第二液漿管8支撐在支架14上,第一液漿管7和第二液漿管8的末端封堵、且與豎直的檔板15固定連接,第一液漿管7水平部分的底部和第二液漿管8水平部分的頂部均布有多根設有電磁閥16的支管4,與第一液漿管7連通的每根支管4的末端設有向下的噴嘴17,與第二液漿管8連通的每根支管4的末端設有向上的噴嘴17,相鄰噴嘴17之間間隔距離為6cm,上下兩排相向的噴嘴17均安裝在水平的兩根橫梁5上,上下兩排相向的噴嘴17之間的間距為5cm。位于上方的橫梁5的兩端分別與檔板15和第一液漿管7固定連接,位于下方的橫梁5的兩端分別與檔板15和第二液漿管8固定連接;PLC6的輸入端接液位感應器10,輸出端分別接泵11的控制端和每根支管4上電磁閥16的控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