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面料的染色方法,尤其涉及一種抗菌混紡面料的染色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進步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衣物功能性的要求越來越高,保健意識日益加強。傳統化纖面料,由于透氣性差,容易儲存濕熱,促使細菌滋生繁衍,不利于人體健康。人們希望衣物能夠具有抗菌功能。為了迎合市場需求,現在出現了不少帶有抗菌功能的衣物,能夠達到抗菌的目的。但是,由于這些產品是通過粘涂、浸泡藥物來獲得抗菌效果的,因此,其功能性不能持久,通過幾十次水洗,抗菌效果會明顯降低,甚至消失。眾所周知,鍍銀纖維中包含的銀離子具有良好的殺菌與抑制細菌繁衍的功能,而且日常服用的溫和條件下,鍍銀纖維上的銀離子不易流失,具有長久的抗菌功效。但是,常見的尼龍類的混紡面料,其滌綸分子鏈上因無特定的染色基團,而且極性較小,所以染色較為困難,易染性較差,染料分子不易進入纖維,且采用現有的染色劑得到的面料在夏天穿著時往往沒有冰涼感。
技術實現要素:
因此,針對以上內容,本發明提供一種抗菌混紡面料的染色方法,解決現有技術的混紡面料不易上色、易染性差的缺陷及面料手感不冰涼的問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抗菌混紡面料的染色方法,包括面料本體,采用天然染料對面料本體進行染色,染色采用浸染方式處理30~60min,所述天然染料為野莧天然染料;具體的染色步驟為:將面料本體放入染色機中進行浸染,所述染色機中還添加有抗菌整理劑,所述抗菌整理劑的用量為面料本體的3~10wt%,所述天然染料的用量為面料本體的15~20%;所述面料本體由尼龍纖維與薄荷纖維混紡而成,所述尼龍纖維與薄荷纖維的用量比按重量比算為1:0.3~0.5。
進一步的改進是:所述野莧天然染料的制備方法為:取新鮮的野莧洗凈、曬干、粉碎至于50~100目,接著加入乙醇回流提取,野莧與乙醇的用量比為1:60~80,將回流提取的液體加熱到60~80℃,保溫80min~90min,過濾后除去固體物,然后減壓蒸餾,濃縮回收乙醇,獲得天然染料。
進一步的改進是:所述抗菌整理劑為納米銀離子。
進一步的改進是:所述染色機中還添加有十二烷基磺酸鈉。
進一步的改進是:所述十二烷基磺酸鈉的重量為面料的10~20wt%。
通過采用前述技術方案,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的抗菌混紡面料的染色方法,以天然染料對面料本體進行染色,天然了然為野莧天然染料,環保無毒,且易著色,面料本體由尼龍纖維與薄荷纖維混紡而成,具有冰爽感,特別適合夏天使用,再者,在染色的過程中添加有抗菌整理劑,使制得的面料具有抗菌效果,另外,在染色過程中還添加有十二烷基磺酸鈉,使染料更好的分散在面料本體上。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具體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借此對本發明如何應用技術手段來解決技術問題,并達成技術效果的實現過程能充分理解并據以實施。
若未特別指明,實施例中所采用的技術手段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知的常規手段,所采用的試劑和產品也均為可商業獲得的。所用試劑的來源、商品名以及有必要列出其組成成分者,均在首次出現時標明。
實施例為:
一種抗菌混紡面料的染色方法,包括面料本體,采用天然染料對面料本體進行染色,染色采用浸染方式處理45min,所述天然染料為野莧天然染料;具體的染色步驟為:將面料本體放入染色機中進行浸染,所述染色機中還添加有納米銀離子抗菌整理劑、十二烷基磺酸鈉,所述納米銀離子抗菌整理劑的用量為面料本體的5wt%,所述天然染料的用量為面料本體的17%,所述十二烷基磺酸鈉的重量為面料的20wt%。;所述面料本體由尼龍纖維與薄荷纖維混紡而成,所述尼龍纖維與薄荷纖維的用量比按重量比算為1:0.4。
所述野莧天然染料的制備方法為:取新鮮的野莧洗凈、曬干、粉碎至于50目,接著加入乙醇回流提取,野莧與乙醇的用量比為1:70,將回流提取的液體加熱到70℃,保溫80min,過濾后除去固體物,然后減壓蒸餾,濃縮回收乙醇,獲得天然染料。
目前公知的面料里面沒有用薄荷纖維來制作面料的,植物纖維里面都是什么竹炭纖維、大豆纖維、蘆薈纖維的,這些面料并沒有抑制螨蟲生長的效果,而本發明把薄荷制作成薄荷纖維編織成面料來抑制螨蟲繁殖,且具有冰爽感,用其混紡的面料具有涼爽抑制螨蟲繁殖的優點。將其與尼龍纖維結合,尼龍纖維的成本較低,來源廣泛,采用天然染料結合其他助劑進行處理,使其上色較為容易,且不易褪色。
其中,本發明中,染色浸染處理30~60min,抗菌整理劑的用量為面料本體的3~10wt%,天然染料的用量為面料本體的15~20%,尼龍纖維與薄荷纖維的用量比按重量比算在1:0.3~0.5,十二烷基磺酸鈉的重量為面料的10~20wt%,在上述參數范圍內均可實現本發明的目的。
以上所記載,僅為利用本創作技術內容的實施例,任何熟悉本項技藝者運用本創作所做的修飾、變化,皆屬本創作主張的專利范圍,而不限于實施例所揭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