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機械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平縫機的自動抬壓腳裝置。
背景技術:
縫紉機能縫制棉、麻、絲、毛、人造纖維等織物和皮革、塑料、紙張等制品,縫出的線跡整齊美觀、平整牢固,縫紉速度快、使用簡便。目前,許多工業縫紉機均采用了自動抬壓腳機構,實現了縫紉自動化,大大地降低了人們的勞動強度。抬壓腳裝置通常具有電驅動、手動驅動和膝提驅動三種方式,其中膝提驅動采用在杠桿上鉸接膝提頂桿,通過操作者膝部來作用于膝提頂桿實現抬壓腳動作。
申請號為201520188920.0的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縫紉機的抬壓腳機構,包括杠桿、膝提頂桿、驅動件和拉桿,杠桿的一端為與驅動件連接的驅動端,另一端為與拉桿連接的連接端,杠桿上靠近連接端的一段上分別開有連接孔和用于連接機殼的鉸接孔,杠桿上還固定有加強板,加強板固定在杠桿上靠近連接端的一段上,加強板上開有與連接孔對齊的貫穿孔,連接孔和貫穿孔之間固定有與膝提頂桿上端連接的連接軸。
上述抬壓腳機構的不足之處是:杠桿呈長條板狀,板狀杠桿比較薄,因此它與鉸接軸的接觸面積較小,導致杠桿在轉動過程中容易晃動,杠桿轉動的穩定性較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平縫機的自動抬壓腳裝置,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提高后杠桿轉動的穩定性。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平縫機的自動抬壓腳裝置,包括電磁鐵、后杠桿和拉桿,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杠桿包括筒體,所述筒體具有圓形的通孔,所述通孔內鉸接有鉸接軸,所述筒體的上方具有向上延伸的凸出部一,筒體的下方具有向下延伸的凸出部二,所述拉桿的一端與凸出部二相鉸接,所述電磁鐵的頂柱與凸出部一相對。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平縫機的自動抬壓腳裝置包括電磁鐵、后杠桿和拉桿,電磁鐵固定在平縫機殼體上,后杠桿包括筒體,筒體具有圓形的通孔,通孔內鉸接有鉸接軸,鉸接軸固定在平縫機殼體上,筒體的上方具有向上延伸的凸出部一,筒體的下方具有向下延伸的凸出部二,拉桿的一端與凸出部二相鉸接,拉桿另一端通過傳動機構與抬壓腳組件連接;電磁鐵的頂柱推動凸出部一左右擺動,使凸出部二帶動拉桿的一端左右擺動,拉桿通過傳遞機構帶動抬壓腳組件,使得抬壓腳抬起或放下,筒體的圓形通孔與鉸接軸相配合的結構,增加了后杠桿與鉸接軸的接觸面積,使后杠桿在轉動過程中不容易晃動,增加了后杠桿轉動的穩定性。
在上述的一種平縫機的自動抬壓腳裝置中,所述凸出部一固定在筒體的后端部,凸出部二固定在筒體的前端部。在后杠桿擺動的過程中,筒體的兩端均受力,能夠使筒體受力更加平衡,且使筒體與鉸接軸更好的接觸,進一步提高后杠桿轉動的穩定性。
在上述的一種平縫機的自動抬壓腳裝置中,所述鉸接軸包括圓柱狀的軸桿和固定在軸桿端部的軸肩,所述軸桿的外側面與所述通孔的內壁相貼靠,所述軸肩與筒體的端部相貼靠。軸桿的外側面與所述通孔的內壁相貼靠,能夠使鉸接軸與筒體更加充分的接觸,而軸肩與筒體的端部相貼靠,能夠防止筒體在轉動過程中軸向移動,該結構進一步提高了后杠桿轉動的穩定性。
在上述的一種平縫機的自動抬壓腳裝置中,所述凸出部一上轉動連接有滾輪,所述電磁鐵的頂柱與所述滾輪相對。在電磁鐵的頂柱推動凸出部一左右擺動的過程中,滾輪也會相對于頂柱轉動,使頂柱與后杠桿之間的滑動摩擦變為滾動摩擦,該結構能夠有效降低二者之間的摩擦力。
在上述的一種平縫機的自動抬壓腳裝置中,所述筒體上具有向左延伸的凸出部三,所述凸出部三上鉸接有膝提頂桿。膝提頂桿與傳動機構相連接,操作者通過膝部接觸傳動機構,傳動機構使膝提頂桿上下移動,使后杠桿帶動拉桿的一端左右擺動,也能夠使抬壓腳抬起或放下。
在上述的一種平縫機的自動抬壓腳裝置中,所述筒體、凸出部一、凸出部二和凸出部三為一體成型的結構。后杠桿可以通過沖壓或鑄造的方式加工而成,一體式結構的后杠桿強度更大,這樣能夠使電磁鐵做得更大,提高電磁鐵的推力。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如下:
1、在本平縫機的自動抬壓腳裝置中,筒體的圓形通孔與鉸接軸相配合的結構,增加了后杠桿與鉸接軸的接觸面積,使后杠桿在轉動過程中不容易晃動,增加了后杠桿轉動的穩定性。
2、在本平縫機的自動抬壓腳裝置中,后杠桿為一體成型的結構,后杠桿強度更大,這樣能夠使電磁鐵做得更大,提高電磁鐵的推力。
3、本平縫機的自動抬壓腳裝置的滾輪使頂柱與后杠桿之間的滑動摩擦變為滾動摩擦,該結構能夠有效降低二者之間的摩擦力。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平縫機的自動抬壓腳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后杠桿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鉸接軸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電磁鐵;1a頂柱;2后杠桿;2a凸出部三;2b筒體;2b1通孔;2c凸出部一;2d凸出部二;3拉桿;4滾輪;5凹槽;6圓柱銷;7膝提頂桿;8鉸接軸;8a軸桿;8b軸肩。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如圖1所示,本平縫機的自動抬壓腳裝置包括電磁鐵1、后杠桿2和拉桿3,后杠桿2包括筒體2b,筒體2b具有圓形的通孔2b1,通孔2b1內鉸接有鉸接軸8,筒體2b的上方具有向上延伸的凸出部一2c,筒體2b的下方具有向下延伸的凸出部二2d,拉桿3的一端與凸出部二2d相鉸接,電磁鐵1的頂柱1a與凸出部一2c相對。
如圖2所示,凸出部一2c固定在筒體2b的后端部,凸出部二2d固定在筒體2b的前端部。在后杠桿2擺動的過程中,筒體2b的兩端均受力,能夠使筒體2b受力更加平衡,且使筒體2b與鉸接軸8更好的接觸,進一步提高后杠桿2轉動的穩定性。
如圖2-3所示,鉸接軸8包括圓柱狀的軸桿8a和固定在軸桿8a端部的軸肩8b,軸桿8a的外側面與通孔2b1的內壁相貼靠,軸肩8b與筒體2b的端部相貼靠。軸桿8a的外側面與通孔2b1的內壁相貼靠,能夠使鉸接軸8與筒體2b更加充分的接觸,而軸肩8b與筒體2b的端部相貼靠,能夠防止筒體2b在轉動過程中軸向移動,該結構進一步提高了后杠桿2轉動的穩定性。
如圖1所示,凸出部一2c上轉動連接有滾輪4,電磁鐵1的頂柱1a與滾輪4相對。在電磁鐵1的頂柱1a推動凸出部一2c左右擺動的過程中,滾輪4也會相對于頂柱1a轉動,使頂柱1a與后杠桿2之間的滑動摩擦變為滾動摩擦,該結構能夠有效降低二者之間的摩擦力。
如圖1-2所示,本實施例中,凸出部一2c的上端部具有凹槽5,凹槽5的兩側壁之間設置有一個圓柱銷6,滾輪4可轉動套設在圓柱銷6上。該結構中,在電磁鐵1的頂柱1a推動后杠桿2的上端部左右擺動的過程中,滾輪4也相對于圓柱銷6轉動,滾輪4位于凹槽5內,節省了滾輪4占用的空間,使得自動抬壓腳裝置的結構更加緊湊。
優選的,電磁鐵1呈圓筒狀,電磁鐵1的軸線及頂柱1a的軸線均與圓柱銷6的軸線垂直。該結構能夠使電磁鐵1在水平方向上的長度最小,節省空間,使得自動抬壓腳裝置的結構更加緊湊。
如圖1所示,筒體2b上具有向左延伸的凸出部三2a,凸出部三2a上鉸接有膝提頂桿7。膝提頂桿7與傳動機構相連接,操作者通過膝部接觸傳動機構,傳動機構使膝提頂桿7上下移動,使后杠桿2帶動拉桿3的一端左右擺動,也能夠使抬壓腳抬起或放下。
優選的,筒體2b、凸出部一2c、凸出部二2d和凸出部三2a為一體成型的結構。后杠桿2可以通過沖壓或鑄造的方式加工而成,一體式結構的后杠桿2強度更大,這樣能夠使電磁鐵1做得更大,提高電磁鐵1的推力。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