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聯式直熱型熱交換器的節能染色機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串聯式直熱型熱交換器的節能染色機,包括一胴身、一染液供給單元、一設有直熱型熱交換器的染液加熱單元、以及一染液降溫單元;其中,染液降溫單元是以一串聯管路連接直熱型熱交換器;借此,當染液要進行升溫時,自染液供給單元的出水管路進入直熱型熱交換器內加熱后,由串聯管路先流經染液降溫單元再送入胴身;又當染液要進行降溫時,自染液供給單元的出水管路,先流經直熱型熱交換器但不加熱,再由串聯管路進入染液降溫單元內冷卻后送入胴身。由于染液應用串聯式直熱型熱交換器進行升溫,省去多道次熱能轉換程序,有效解決能源無謂耗損的問題。
【專利說明】
串聯式直熱型熱交換器的節能染色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是有關一種染色機結構,尤指一種應用串聯式直熱型熱交換器進行染液升溫,以發揮熱能效益的節能染色機結構。
【背景技術】
[0002]如圖1所不,一般染布機的結構大致包括:一胴身110,其具有一機頭111及一儲布槽112,且該機頭111內設有一帶布輪113及一噴嘴114;一染液供給單元120,由主栗121將加藥栗123自加藥桶122抽吸的染液,經輸送管路124送入熱交換器130再送至該噴嘴114; 一導布管140,由該噴嘴114接出至胴身110的機尾,與該胴身110形成一供布匹141循環浸染的回路。
[0003]次者,一般染布機的熱交換器130連接有蒸氣入口131、冷卻水入口 132、冷卻水出口 133、冷凝水出口 134與手動排水口 135,而由鍋爐(圖未示)提供蒸氣與染液進行熱交換;其中,由于鍋爐借燃燒燃料所產生的熱能,讓水形成蒸氣,再輸送至熱交換器130與染液進行熱交換;因此,燃料的熱能必須經由鍋爐—水—蒸氣—熱交換器等多道的轉換程序,才能對染液產生加熱的效果,其間必然有熱能的轉換損失,再加上蒸氣的輸送損失,造成能源的無謂耗損。
【實用新型內容】
[0004]為解決現有技術造成能源無謂耗損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串聯式直熱型熱交換器的節能染色機,其是應用串聯式直熱型熱交換器來進行染液升溫的節能染色機結構。
[0005]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6]—種串聯式直熱型熱交換器的節能染色機,包括:一胴身,其一側設有一染液輸入口以連接一染液輸入管,另一側設有一染液輸出口以連接一染液輸出管;一染液供給單元,設置于該胴身外部,其具有一栗以將染液加壓,一出口端以連接一出水管路,一進口端以連接該染液輸出管;一染液加熱單元,設置于該胴身外部、臨近該染液供給單元處,其包括一直熱型熱交換器用以將染液加熱,該直熱型熱交換器設有一染液第一入口用以連接該出水管路,一染液第一出口,用以輸出加熱后的染液,一串聯管路,連接于該染液第一出口;以及一染液降溫單元,設置于該胴身外部、臨近該染液加熱單元處,其包括一熱交換器用以將染液降溫,該熱交換器設有一冷卻水入口與一冷卻水入口閥門用以連接一冷卻水管路,一冷卻水出口與一冷卻水出口閥門用以排放冷卻水,一染液第二入口用以連接該串聯管路,一染液第二出口,用以連接該染液輸入管;
[0007]借此,當染液進行升溫時,關閉該冷卻水入口閥門,染液自該染液供給單元的出水管路進入該直熱型熱交換器內加熱后,使漸序增溫的染液,由該串聯管路先流經該染液降溫單元,再經該染液輸入管送入胴身;又當染液進行降溫時,開啟該冷卻水入口閥門,將該染液自染液供給單元的出水管路,流經該直熱型熱交換器但不加熱,再由該串聯管路進入該熱交換器內冷卻后,使漸序降溫的染液,經該染液輸入管送入胴身。
[0008]依據前揭特征,本實用新型中該胴身還包含臥式型染色機的胴身及立式胴身。
[0009]依據前揭特征,本實用新型中該臥式型染色機的胴身具有一機頭及一儲布槽,且該機頭內設有一帶布輪及一與該染液輸入口連通的噴嘴,一導布管,由該噴嘴接出至該胴身的機尾,與該胴身形成一供布匹循環染浸的回路。
[0010]依據前揭特征,本實用新型中該立式胴身還包括為立式型染色機的胴身及染紗機的胴身。
[0011]依據前揭特征,本實用新型中該直熱型熱交換器包括:一內層筒壁,其內部為一加熱室,且其一側形成一內層熱氣入口; 一夾層筒壁,設置于該內層筒壁的外部,而與該內層筒壁區隔出一環形熱交換室,且該染液第一入口與該染液第一出口分別與該環形熱交換室相通;一外層筒壁,,設置于該夾層筒壁的外部,而與該夾層筒壁區隔出一環形排氣室,其與該加熱室之間形成有數連通孔,且相對該內層熱氣入口形成有一外層熱氣入口,而該廢氣出口與該環形排氣室相通;以及一加熱單元,設置于該外層筒壁的外層熱氣入口,而將燃料送入該加熱室燃燒產生熱能。
[0012]借助前揭特征,借助上揭技術特征,本實用新型排除傳統以鍋爐提供蒸氣的方式,應用一串聯式的直熱型熱交換器,將燃料送入其加熱室燃燒以產生熱氣,并直接應用該熱氣來加熱染液,而染液降溫單元的熱交換器,純粹作為冷卻降溫之用,省去熱能—水4蒸氣4熱交換等多道的能量轉換程序,因此可有效解決能源無謂耗損的問題,而具有節能的功效。
[0013]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是應用串聯式直熱型熱交換器來進行染液升溫的節能染色機結構。
【附圖說明】
[0014]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15]圖1是現有一般染布機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2是本實用新型應用于臥式型染色機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直熱型熱交換器結構示意圖。
[0018]圖4是本實用新型臥式型染色機染液升溫的流路示意圖。
[0019]圖5是本實用新型臥式型染色機染液降溫的流路示意圖。
[0020]圖6是本實用新型應用于立式胴身結構升溫的流路示意圖。
[0021 ]圖7是本實用新型應用于立式胴身結構降溫的流路示意圖。
[0022]圖中標號說明:
[0023]10:胴身
[0024]1A:臥式型染色機的胴身
[0025]1B:立式胴身
[0026]11:機頭
[0027]12:儲布槽
[0028]13:帶布輪
[0029]14:噴嘴
[0030]19:機尾
[0031]20:染液供給單元
[0032]21:泵
[0033]22:出口端
[0034]23:進口端
[0035]24:染液輸出管
[0036]25:出水管路
[0037]30:染液加熱單元
[0038]31:直熱型熱交換器
[0039]32:染液第一入口
[0040]33:染液第一出口[0041 ]34:廢氣出口
[0042]35:串聯管路
[0043]40:導布管
[0044]41:染液輸入口
[0045]42:染液輸入管
[0046]43:染液輸出口
[0047]51:外層筒壁
[0048]512:外層熱氣入口
[0049]52:夾層筒壁
[0050]53:內層筒壁
[0051]54:加熱單元
[0052]531:內層熱氣入口
[0053]532:連通孔
[0054]55:環形排氣室
[0055]56:環形熱交換室
[0056]57:加熱室
[0057]61:冷卻水入口閥門
[0058]62:冷卻水出口閥門
[0059]70:染液降溫單元
[0060]71:熱交換器[0061 ]72:冷卻水入口
[0062]73:冷卻水管路
[0063]74:冷卻水出口
[0064]75:染液第二入口
[0065]76:染液第二出口
[0066]100:臥式節能染布機
[0067]C:布匹
[0068]G:熱廢氣
[0069]L:染液
[0070]W:冷卻水
【具體實施方式】
[0071]首先,請參閱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應用于臥式型染色機100的結構示意圖,該臥式型染色機100其一可行實施例包括:一胴身10,其具有一機頭11及一儲布槽12,該機頭11內設有一帶布輪13及一噴嘴14,該胴身10上側設有一染液輸入口 41以連接一染液輸入管42,下側設有一染液輸出口 43以連接一染液輸出管24,且該染液輸入口 41與該噴嘴14連通,一導布管40,由該噴嘴14接出至該胴身10的機尾19,與該胴身10形成一供布匹C循環染浸的回路;但,以上構成屬現有技術pr1r art,非本專利的目的,容不贅述。
[0072]一染液供給單元20,設置于該胴身10外部,其具有一栗21以將染液L加壓,一出口端22以連接一出水管路25,一進口端23以連接該染液輸出管24。
[0073]一染液加熱單元30,設置于該胴身10外部,其包括一直熱型熱交換器31用以將染液L加熱,該直熱型熱交換器31設有一染液第一入口 32與一第一入口閥門61用以連接該出水管路25,一染液第一出口 33與一第一出口閥門62用以將加熱后的染液L連接至該染液輸入管42,一串聯管路35,連接于該染液第一出口 33。
[0074]一染液降溫單元70,設置于該胴身10外部、臨近該染液加熱單元30處,其包括一熱交換器71用以將染液L降溫,該熱交換器71設有一冷卻水入口 72與一冷卻水入口閥門61用以連接一冷卻水管路73,一冷卻水出口 74與一冷卻水出口閥門62用以排放冷卻水W,一染液第二入口 75用以連接該串聯管路35,一染液第二出口 76用以連接該染液輸入管42。
[0075]請進一步參閱圖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直熱型熱交換器31結構示意圖,包括:一內層筒壁53,其內部為一加熱室57,且其一側形成一內層熱氣入口 531; —夾層筒壁52,設置于該內層筒壁53的外部,而與該內層筒壁53區隔出一環形熱交換室56,且該染液第一入口32與該染液第一出口 33分別與該環形熱交換室56相通;一外層筒壁51,設置于該夾層筒壁52的外部:而與該夾層筒壁52區隔出一環形排氣室55,其與該加熱室57的間形成有數個連通孔532,且相對該內層熱氣入口 531形成有一外層熱氣入口 512,而該廢氣出口 34與該環形排氣室55相通;以及一加熱單元54,設置于該外層筒壁51的外層熱氣入口 512,用以將燃料送入該加熱室57燃燒產生熱能。
[0076]圖4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應用于臥式型染色機染液升溫的流路示意圖,當染液L要進行升溫時,必須先啟動該直熱型熱交換器31,亦即使該加熱單元54動作,用以將燃料送入加熱室57燃燒產生熱能;接續,則關閉該染液降溫單元70外圍的閥門,包括冷卻水入口閥門61、冷卻水出口閥門62,則染液將自染液供給單元20的出水管路25進入該直熱型熱交換器31內加熱,使染液L漸序增溫后,由該串聯管路35先流經該染液降溫單元70,再經該染液輸入管42送入胴身10內的噴嘴14,經導布管40流入儲布槽12內;而該直熱型熱交換器31中與染液L完成熱交換且仍有相當熱能的熱廢氣G,則可回收再使用。
[0077]圖5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應用于臥式型染色機染液降溫的流路示意圖,當染液L要進行降溫時,必須先啟動該染液降溫單元70的熱交換器71,亦即開啟冷卻水入口閥門61、冷卻水出口閥門62,使冷卻水W自冷卻水管路73進入熱交換器71內;則染液將自染液供給單元20的出水管路25,先流經該直熱型熱交換器30后,再由該串聯管路35進入該熱交換器71冷卻,使染液L漸序降溫后,再經該染液輸入管42送入胴身10內的噴嘴14,經導布管40流入儲布槽12內。
[0078]圖6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應用于立式胴身1B的結構示意圖,其中該立式胴身1B包括為立式型染色機的胴身及染紗機的胴身;該結構包括:一胴身10,其一側設有一染液輸入口41以連接一染液輸入管42,另一側設有一染液輸出口43以連接一染液輸出管24;再者,包括一染液供給單元20、一染液加熱單元30、以及一染液降溫單元70,其構造與組成均同于圖2所示的臥式型染色機100的結構,在此不再贅述。
[0079]借助上揭技術特征,本實用新型排除傳統以鍋爐提供蒸氣的方式,應用一串聯式的直熱型熱交換器31,將燃料送入其加熱室57燃燒以產生熱氣,并直接應用該熱氣來加熱染液L,而染液降溫單元70的熱交換器71,純粹作為冷卻降溫的用,省去熱能—水—蒸氣—熱交換等多道的能量轉換程序,因此可有效解決能源無謂耗損的問題,而具有節能的功效。
[0080]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0081]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在結構設計、使用實用性及成本效益上,完全符合產業發展所需,且所揭示的結構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創新構造,具有新穎性、創造性、實用性,符合有關新型專利要件的規定,故依法提起申請。
【主權項】
1.一種串聯式直熱型熱交換器的節能染色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胴身,其一側設有一染液輸入口以連接一染液輸入管,另一側設有一染液輸出口以連接一染液輸出管; 一染液供給單元,設置于該胴身外部,其具有一栗以將染液加壓,一出口端以連接一出水管路,一進口端以連接該染液輸出管; 一染液加熱單元,設置于該胴身外部、臨近該染液供給單元處,其包括一直熱型熱交換器用以將染液加熱,該直熱型熱交換器設有一染液第一入口用以連接該出水管路,一染液第一出口,用以輸出加熱后的染液,一串聯管路,連接于該染液第一出口;以及 一染液降溫單元,設置于該胴身外部、臨近該染液加熱單元處,其包括一熱交換器用以將染液降溫,該熱交換器設有一冷卻水入口與一冷卻水入口閥門用以連接一冷卻水管路,一冷卻水出口與一冷卻水出口閥門用以排放冷卻水,一染液第二入口用以連接該串聯管路,一染液第二出口,用以連接該染液輸入管; 借此,當染液進行升溫時,關閉該冷卻水入口閥門,染液自該染液供給單元的出水管路進入該直熱型熱交換器內加熱后,使漸序增溫的染液,由該串聯管路先流經該染液降溫單元,再經該染液輸入管送入胴身;又當染液進行降溫時,開啟該冷卻水入口閥門,將該染液自染液供給單元的出水管路,流經該直熱型熱交換器但不加熱,再由該串聯管路進入該熱交換器內冷卻后,使漸序降溫的染液,經該染液輸入管送入胴身。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串聯式直熱型熱交換器的節能染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胴身包含臥式型染色機的胴身及立式胴身。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串聯式直熱型熱交換器的節能染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臥式型染色機的胴身具有一機頭及一儲布槽,且該機頭內設有一帶布輪及一與該染液輸入口連通的噴嘴,一導布管,由該噴嘴接出至該胴身的機尾,與該胴身形成一供布匹循環染浸的回路。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串聯式直熱型熱交換器的節能染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胴身包括為立式型染色機的胴身及染紗機的胴身。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串聯式直熱型熱交換器的節能染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熱型熱交換器包括: 一內層筒壁,其內部為一加熱室,且其一側形成一內層熱氣入口 ; 一夾層筒壁,設置于該內層筒壁的外部,而與該內層筒壁區隔出一環形熱交換室,且該染液第一入口與該染液第一出口分別與該環形熱交換室相通; 一外層筒壁,設置于該夾層筒壁的外部,而與該夾層筒壁區隔出一環形排氣室,其與該加熱室之間形成有數連通孔,且相對該內層熱氣入口形成有一外層熱氣入口,而一廢氣出口與該環形排氣室相通;以及 一加熱單元,設置于該外層筒壁的外層熱氣入口,而將燃料送入該加熱室燃燒產生熱會K。
【文檔編號】D06B23/20GK205653600SQ201620070246
【公開日】2016年10月19日
【申請日】2016年1月25日 公開號201620070246.0, CN 201620070246, CN 205653600 U, CN 205653600U, CN-U-205653600, CN201620070246, CN201620070246.0, CN205653600 U, CN205653600U
【發明人】廖秋惠
【申請人】臺塑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