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組砌復合墻體制作法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利用建筑材料與粘合凝固劑經過加工、組砌成墻體的一種方法。
在現有建筑技術中,有用泥土或頁巖燒制的磚塊,有用砂粒、石灰等材料蒸制的砌塊,有用石粒、工業廢渣與水泥拌合壓制的多孔或空心磚,也有用刨花、粉沫等纖維材料與水泥或其它粘合凝固劑壓制而成的大型墻板。不論是磚塊還是墻板,都存在加工工緒多、能源消耗大,砌筑、安裝工藝復雜等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之不足,提供一種利用砂、石、纖維及工業廢渣等材料加粘合凝固劑,經模具壓制成型的標件,再組合成墻體的新方法。
本發明的特點是利用建筑材料與粘合凝固劑經模具制成標件,從而達到砌筑堅固、整體性好、施工快捷、方法簡單、降低成本而提高功效之目的。其特征在于砌筑標件為凹凸咬合結構,克服板磚大、砌筑穩定性差的缺陷。
本發明具體實施可用附圖表示
圖1為本發明組砌復合墻體局部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檔板磚立體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支板磚立體示意圖。
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檔板磚與支板磚的制作和砌筑墻體的方法作進一步描述。
本發明附圖1-3中,檔板磚1和支板磚2的制作設計尺寸可執行模數制。檔板磚1的兩端和上方呈“凸”字形4,下方呈“凹”字形3,其厚度除玻璃材料外一般不小于20mm,寬度一般不小于240mm,長度一般不小于480mm。支板磚2的設計寬度同墻體厚度一致(如120mm,180mm,240mm,370mm等),其高度與檔板磚1的寬度相等,厚度除玻璃材料外不小于20mm。支板磚2“工”字形狀的左右兩個面的各側端皆呈“凹”字形3,上下面的兩端分別呈“凸”字形4和“凹”字形3。總之,具體尺寸應視其材料的性能和墻體的要求而定。
按上述設計制作各種型號的模具,把來源廣泛的砂、石、工業廢渣、作物稿桿以及其它纖維材料與粘結強固劑進行混合,用機器或人工預制成符合設計標號的各種標準檔板磚和支板磚。
本發明的檔板磚和支板磚也可制成玻璃標件。
本發明的組砌復合墻體可以這樣實現先將適合墻體厚度的支板磚與軸線垂直安放,再將兩塊檔板磚沿墻線平行安砌,并滿足墻體厚度,再安砌另一塊支板磚使其與已安砌的支板磚和檔板磚組成首尾凹凸咬合的空心墻體,依次砌筑。根據設計要求可在組砌墻體的空心內填充爐渣、粉煤灰、聚苯乙烯泡沫等膠凝混合料,也可在砌筑時填充高強度、自密實砼以及鋪設加強筋組成整體式復合實心墻體,用作承重墻或高層建筑物的墻身。
本發明以玻璃為原料制成各種色彩的玻璃檔板磚和玻璃支板磚,除可用于樓房砌筑采光墻外(這一發明將取代鋁合金幕墻),還可用于建筑多方采光的科研房屋、大棚蔬菜墻壁以及其他需要通光量強的建筑物上。
本發明組砌復合墻體與現有墻體相比,不僅具有砌筑堅固、整體性好、施工快捷、簡單方便、降低成本的特點,而且節省了能源,減少了污染。它對改善墻體材料,推廣使用高效節能外加劑和摻合料,開發利用礦產資源、工業廢料以及農作物稿桿等都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權利要求
1.一種利用砂、石、纖維及工業廢渣等材料與粘合凝固劑或玻璃液等經模具壓制鑄造成各種型號的標件,再組合成墻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標件檔板磚[1]和支板磚[2]在組砌墻體上板磚之間的接縫皆呈凹凸咬合結構,和其它形式的粘合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檔板磚[1],其特點在于磚面大而薄、節約成本、提高工效。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支板磚[2],其特征在于磚體呈“工”字形,有利于組砌的穩固。
4.根據權利要求1和權利要求2所述的檔板磚[1],其特征在于磚塊體厚的四個面,其中一個長面呈“凹”字形[3],其它三個面皆呈“凸”字形[4]。
5.根據權利要求1和權利要求3所述的支板磚[2],其特征在于“工”字形狀的左右兩個面的各側端皆呈“凹”字形[3],上下面的兩端分別呈“凸”字形[4]、“凹”字形[3]。
6.根據權利要求4和權利要求5所述的[3],其特征在于“凹”字形的內窩,可以是圓弧狀,也可以是角狀。
7.根據權利要求4和權利要求5所述[4],其特征在于“凸”字形的外凸應與支板磚“工”字形上下面各側端的內窩形狀對應,可以是圓弧狀,也可以是角狀。
8.根據權利要求6和權利要求7所述的角狀,其特征是指平角狀、三角狀、多角狀。
全文摘要
組砌復合墻體制作法是用天然建材與粘合凝固劑混合攪拌,經過模具制成各種型號的建筑標件,再組砌復合成墻體的一種方法。本發明組砌復合墻體制作法在建筑上的應用,具有砌筑堅固、整體性強、施工快捷、降低成本、保溫隔熱、防水阻燃、隔音防噪,取材廣泛、節能省工、易于推廣等特點。
文檔編號E04B2/04GK1405417SQ0112564
公開日2003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01年8月16日 優先權日2001年8月16日
發明者冉茂文 申請人:冉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