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陶瓷磚生產用布料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陶瓷磚生產設備,特別是一種集精細圖案布料和隨機線條布料功能于一體的陶瓷磚生產用布料設備。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審美水平的提高,對陶瓷磚裝飾效果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即希望磚面裝飾圖案豐富、精密,又希望整體鋪開有種隨機、變化的效果。目前陶瓷磚的生產手段上,生產具有精細裝飾圖案的陶瓷磚通常采取印刷方式,生產具有隨機花紋的陶瓷磚通常采取料管、料斗、粉料傳送皮帶相結合的布料方式。
印刷方式可以生產多種顏色或復雜圖案的陶瓷磚,但用布料來實現的印刷方式就需要增加料斗并配合特制的格柵、滾筒或絲網,整個設備結構復雜,隨著粉料顏色、種類的增多,機械運動成倍地增加,效率非常低。此外,滾筒和絲網等布料設備功能單一,不能同時實現多種裝飾效果,磚版更換時必須更換整套設備,存在較大的浪費。
料管、料斗、粉料傳送皮帶相結合的布料方式一般只適合生產類似線條圖案的陶瓷磚。工作時,料管和料斗運行至輸送皮帶上方,通過控制閥門開合投放不同顏色和分量的粉料至輸送皮帶上,輸送皮帶最后將粉料輸送到集料斗中,完成粉料布料工作。該種方式的粉料投放量及投放位置無法精細控制,粉料又經過粉料傳送帶的投放轉換,使落在集料斗中的粉料圖案嚴重失真,所印制出的陶瓷磚圖案粗糙,達不到精細裝飾的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陶瓷磚生產用布料設備,采用點陣式布料管結構,集精細圖案布料和隨機線條布料功能于一體,實現陶瓷磚精細圖案和隨機圖案的粉料布料,有效解決現有布料設備功能單一、結構復雜、效率低、粉料投放失真、圖案粗糙等技術缺陷。
為了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陶瓷磚生產用布料設備,包括至少一個布料管組,每個所述布料管組包括至少一個布料管,形成點陣式布料管結構,每個布料管與控制其布料方式的可編程控制器連接。
所述布料管組為5~15個,每個布料管組包括3~6個布料管,形成整體點陣式布料管結構。優選的布料管組為9個,沿承粉載體輸送方向的垂直方向依次排列,每個布料管組包括4個布料管,沿承粉載體輸送方向依次排列。
所述布料管組傳動連接在橫軸上,并與控制其在所述橫軸上移動的可編程控制器連接,形成橫向移動點陣式布料管結構。進一步地,所述橫軸為與可編程控制器連接的移動橫軸。
所述布料管組傳動連接在縱軸上,并與控制其在所述縱軸上移動的可編程控制器連接,形成縱向移動點陣式布料管結構。進一步地,所述縱軸為與可編程控制器連接的移動縱軸。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布料管包括管體以及設置在所述管體內的可控閥門,控制所述可控閥門開合與否、開合程度以及開合時間長短的可編程控制器與所述可控閥門連接。進一步地,所述管體還連接一使所述管體處于振動狀態的振動裝置。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布料管包括管體以及設置在管體內的鉸鏈閥門和可控活塞,一注料口設置所述管體的管壁上,控制所述可控活塞推擠色料的推擠力、推擠行程以及推擠時間長短的可編程控制器與所述可控活塞連接。
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具有點陣式布料管結構、且每個布料管的布料與否、布料量及布料時間均由可編程控制器控制的陶瓷磚生產用布料設備,將精細圖案布料和隨機線條布料有機地結合成一體。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每一個象素點的色料量和顏色都可以做到精細控制,布出的紋樣更為精美,當用于生產多種顏色或復雜圖案的陶瓷磚時,圖案無失真,當用于生產具有隨機花紋的陶瓷磚時,布制出的紋理隨機性好,即使大規模生產也不會產生重復紋樣。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功能全面、兼容性強,可廣泛適合于格柵、坯墊等多種形式的承粉載體,同時具有調整方便、易于操作、效率高等優點,在線更換產品時無須更換其他輔助設備。
本實用新型為此提出了多種實現結構,分別為整體、橫向移動、縱向移動和全向移動點陣式布料管結構。進一步地,本實用新型通過可控閥門或可控活塞的控制實現了布料管布料方式的控制,控制簡單,工作可靠,并有效解決了布料管中的色料可能結拱而堵塞布料管的技術缺陷。
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3~圖6為本實用新型布料管的排列示意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8為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9為本實用新型第四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10~圖12為本實用新型布料管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2-輸送平臺;3-承粉載體;4-粉料堆積帶; 10-布料管;11-布料管組; 12-橫軸; 13-縱軸; 101-管體;102-可控閥門; 103-振動裝置; 104-鉸鏈閥門; 105-可控活塞;106-注料口。
具體實施方式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陶瓷磚生產用布料設備1包括至少一個布料管組11,每個布料管組11包括至少一個布料管10,形成懸置于輸送平臺2上方的點陣式布料管結構,每個布料管10裝填色料,由可編程控制器控制負責向輸送平臺2上的承粉載體3投布色料,形成粉料堆積帶4。可編程控制器與每個布料管10連接,控制每個布料管10的布料方式,布料方式包括布料與否、布料量以及布料時間,每個布料管10不同的布料方式將在承粉載體3上產生不同形狀的粉料堆積帶4。
當本實用新型用于生產多種顏色或復雜圖案的陶瓷磚時,先根據磚版圖案設計的要求安排點陣式布料管結構的排列、各布料管色料的分布及可編程控制器的控制程序,由可編程控制器控制各布料管的布料與否、布料量以及布料時間,即可在承粉載體產生所設定的形狀和顏色,每一個象素點的色料量和顏色都可以做到精細控制,因此布制出的紋樣相對現有印刷方式和布料方式所布制出的紋樣更為精美。當本實用新型用于生產具有隨機花紋的陶瓷磚時,先安排點陣式布料管結構的排列和各布料管色料的分布,由可編程控制器通過隨機程序控制各布料管的布料與否、布料量以及布料時間,即可在承粉載體產生隨機的形狀和顏色,布制出的紋理隨機性好,即使大規模生產也不會產生重復紋樣。因此,本實用新型將精細圖案布料和隨機線條布料有機地結合成一體,結構簡單、功能全面、兼容性強,可廣泛適合于格柵、坯墊等多種形式的承粉載體,實現圖案無失真的精細布料和精細紋理的完全隨機。另外,本實用新型同時具有調整方便、易于操作、效率高等優點,在線更換產品時只需調節點陣式布料管結構的排列或更換布料管色料或修正布料程序即可,無須更換其他輔助設備。
在上述技術方案基礎上,本實用新型陶瓷磚生產用布料設備可以有多種實現結構,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予以進一步說明。
第一實施例圖2~圖6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的陶瓷磚生產用布料設備1由5~15個布料管組11按一定布局排列組成,每個布料管組11由3~6個按一定布局排列的布料管10組成,每個布料管10由可編程控制器控制負責投放單色或混色色料,在輸送平臺2上方形成整體點陣式布料管結構。具體地,如圖2所示,9個布料管組11沿承粉載體3輸送方向A的垂直方向依次排列組成,每個布料管組11則由4個沿承粉載體3輸送方向A依次排列的布料管10組成,形成36點陣的點陣式布料管結構。每個布料管組11中4個布料管10的色料顏色可以采用印刷領域常用的色組,如紅、黃、藍、黑,以保證彩色紋樣的需要。每個布料管組11的色組可以一樣,也可以不同,根據需要任意調配。可編程控制器負責控制布料管10的布料方式,具體地說是控制布料管布料與否、布料量以及布料時間,因此可在承粉載體3上產生不同形狀的粉料堆積帶4。
當用于生產設定圖案的陶瓷磚時,先根據磚版圖案設計的要求安排點陣式布料管結構的排列、各布料管色料的分布及可編程控制器的控制程序,最后由可編程控制器控制各布料管的布料方式即可呈現所需的圖案。當用于生產具有隨機花紋的陶瓷磚時,先安排點陣式布料管結構的排列和各布料管色料的分布,由可編程控制器通過隨機程序控制布料管布料即可實現隨機布料。以布料管布料與否的控制來分析,圖2所示9組4色的布料裝置1就具有49個控制組合,可以產生相當數量的粉料堆積帶形狀,加上布料量和布料時間的變化,本實用新型所能產生的布料組合可以保證真正的隨機,使印制出的瓷磚紋理隨機性好,即使大規模生成也不會產生重復紋樣。更重要的是,由于布料管成點陣式分布,對每一個象素點的顏色都可以做到精細控制,所以布制出的紋樣相當精細,確保圖案不會失真。關于可編程控制器隨機控制及隨機函數的生成屬于計算機領域現有技術,在此不再贅述。
本實施例上述技術方案中布料管組的排列以及每個布料管組中布料管的排列還可以有多種排列方式,圖3~圖6示出了布料管的幾種簡單排列方式,布料管組的排列可根據布料管的排列方式相應設置。
第二實施例圖7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的陶瓷磚生產用布料設備1包括1個或多個橫軸12和1個或多個布料管組11,橫軸12設置成與承粉載體輸送方向A垂直,布料管組11與橫軸12傳動連接,布料管組11可在橫軸12上沿方向B左右移動,其移動與否、移動速度以及移動時間由可編程控制器控制,布料管組11中的每個布料管10也由可編程控制器控制負責投放單色或混色色料,在輸送平臺2上方形成橫向移動點陣式布料管結構。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技術方案在布料管組、布料管結構、布料方式等方面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形成點陣式布料管結構的方式,本實施例是一種移動布料管組方式,通過可編程控制器控制布料管組移動到相應位置投放色料,其布料效果相當于第一實施例的整體點陣式布料管結構。
第三實施例圖8為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的陶瓷磚生產用布料設備1包括1個或多個縱軸13和1個或多個布料管組11,縱軸13設置成與承粉載體輸送方向A平行,布料管組11與縱軸13傳動連接,布料管組11可在縱軸13上沿方向A前后移動,其移動與否、移動速度以及移動時間由可編程控制器控制,布料管組11中的每個布料管10也由可編程控制器控制負責投放單色或混色色料,在輸送平臺2上方形成縱向移動點陣式布料管結構。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技術方案在布料管組、布料管結構、布料方式等方面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形成點陣式布料管結構的方式,本實施例也是一種移動布料管組方式,通過可編程控制器控制布料管組移動到相應位置投放色料,其布料效果相當于第一實施例的整體點陣式布料管結構。
第四實施例圖9為本實用新型第四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是在圖7所示第二實施例技術方案基礎上的改進,包括1個或多個布料管組11,與布料管組11數量相當的橫軸,橫軸設置成與承粉載體輸送方向A垂直且為可沿方向A前后移動的移動橫軸,其移動與否、移動速度以及移動時間由可編程控制器控制;布料管組11與移動橫軸傳動連接,布料管組11可在移動橫軸上沿方向B左右移動,其移動與否、移動速度以及移動時間由可編程控制器控制,布料管組11中的每個布料管10也由可編程控制器控制負責投放單色或混色色料,在輸送平臺2上方形成全向移動點陣式布料管結構。
本實施例也可以是在圖8所示第三實施例技術方案基礎上的改進,包括1個或多個布料管組11,與布料管組11數量相當的縱軸,縱軸設置成與承粉載體輸送方向A平行且為可沿方向B左右移動的移動縱軸,其移動與否、移動速度以及移動時間由可編程控制器控制;布料管組11與移動縱軸傳動連接,布料管組11可在移動縱軸上沿方向A前后移動,其移動與否、移動速度以及移動時間由可編程控制器控制,布料管組11中的每個布料管10也由可編程控制器控制負責投放單色或混色色料,在輸送平臺2上方形成全向移動點陣式布料管結構。
本實施例通過可編程控制器控制布料管組、移動橫軸和/或移動縱軸的移動,最終實現了布料管在輸送平臺上方全方向的移動,可以在任何位置、以任何方式進行布料,其布料效果相當于第一實施例的整體點陣式布料管結構。為簡便起見,圖9所示結構中省略了移動橫軸、移動縱軸結構。
第五實施例圖10~圖12為本實用新型布料管的結構示意圖。在圖1~圖9所示第一實施例~第四實施例技術方案基礎上,本實用新型布料管可以有多種實現結構。
如圖10所示,布料管包括管體101和可控閥門102,可控閥門102設置在管體101內,與可編程控制器連接,可編程控制器控制可控閥門102開合與否、開合程度以及開合時間長短,最終實現布料管布料與否、布料量以及布料時間的控制。
圖11所示的布料管結構是在圖10所示技術方案基礎上的改進,布料管包括管體101、可控閥門102和振動裝置103,振動裝置103與管體101連接,使管體101處于振動狀態。由于空氣的濕度,布料管中的色料可能結拱而堵塞布料管,導致粉料無法下落。本實施例通過設置振動裝置施加外力,布料管一直處于振動狀態,使色料無法殘留在布料管內壁上形成拱型結構,有效解決了布料管堵塞問題。
圖12所示的布料管結構是另一種防止色料結拱的技術方案。如圖12所示,布料管包括管體101、鉸鏈閥門104、可控活塞105和注料口106,鉸鏈閥門104和可控活塞105設置在管體101內,可控活塞105用于推擠管中色料,與可編程控制器連接,鉸鏈閥門104采用鉸鏈結構,受到推擠時打開,無推擠時閉合;注料口106設置在管體101的管壁上,注料口106與鉸鏈閥門104的距離以使得布料管內此段距離可累計的色料量不大于一次純色點布料所需的色料量為宜。在布料時,通過注料口106將色料注入管體101,可控活塞105由可編程控制器控制向下運動,色料進而推擠鉸鏈閥門104,鉸鏈閥門104打開,色料落出。上述結構可以達到每次投放色料的量恰好滿足一次布料的需要,防止色料堆積,達到破壞色料結拱條件等作用。可編程控制器可以控制可控活塞105的推擠力、推擠行程以及推擠時間長短以控制布料方式。
下面通過陶瓷磚生產用布料設備的工作流程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上述技術方案中,承粉載體3是置于輸送平臺上的格柵、坯墊、板體或本領域技術人員慣用的承載物。由于本實用新型布出的色料紋樣精美,圖案無失真,可適用于多種布料流程,既可以是先布色料再布基料,也可以是先布基料再布色料,或是先將色料布在皮帶傳輸帶上。
本實用新型先布色料再布基料的工作流程為步驟11、根據磚版圖案設計要求安排點陣式布料管結構排列和布料程序;
步驟12、可編程控制器按照設定的布料程序控制布料管將色料布在輸送平臺上的承粉載體上;步驟13、在已布好色料的承粉載體上布基料,完成整個布料工作。
本實用新型先布基料再布色料的工作流程為步驟21、根據磚版圖案設計要求安排點陣式布料管結構排列和布料程序;步驟22、將基料布在輸送平臺上的承粉載體上;步驟23、可編程控制器按照設定的布料程序控制布料管在已布好基料的承粉載體上布色料,完成整個布料工作。
本實用新型先將色料布在皮帶傳輸帶上的工作流程為步驟31、根據磚版圖案設計要求安排點陣式布料管結構排列和布料程序;步驟32、可編程控制器按照設定的布料程序控制布料管將色料布在皮帶傳輸帶上;步驟33、皮帶傳輸帶運行,將色料落在輸送平臺上的承粉載體上;步驟34、在已布好色料的承粉載體上布基料,完成整個布料工作。
在上述工作流程中,步驟11、步驟21和步驟31具體為步驟1、設置點陣式布料管結構的排列;步驟2、定義每個布料管組的色組和每個布料管的色料顏色;步驟3、設定每個布料管的布料方式;步驟4、設定承粉載體的傳送速度。
步驟5、在每個布料管組的每個布料管中裝填色料。
其中,步驟2、3之間還可以包括設定每個布料管組移動方式的步驟。
在上述流程中,可編程控制器按照設定的布料程序控制布料管將色料布在輸送平臺上的承粉載體上包括可編程控制器對布料管組移動方式的控制和對布料管布料方式的控制。對布料管組移動方式的控制可以是橫向移動、縱向移動或橫向縱向的全向移動控制,利用相應驅動裝置一方面驅動布料管組移動,另一方面驅動傳動連接布料管組的移動橫軸和/或移動縱軸移動。對布料管布料方式的控制實際上是對布料管可控閥門或可控活塞的控制,可控閥門的控制包括控制可控閥門開合與否、開合程度以及開合時間長短,可控活塞的控制包括控制可控活塞的推擠力、推擠行程以及推擠時間長短。
最后所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陶瓷磚生產用布料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個布料管組,每個所述布料管組包括至少一個布料管,形成點陣式布料管結構,每個布料管與控制其布料方式的可編程控制器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磚生產用布料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料管組為5~15個,每個布料管組包括3~6個布料管,形成整體點陣式布料管結構。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磚生產用布料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料管組為9個,沿承粉載體輸送方向的垂直方向依次排列,每個布料管組包括4個布料管,沿承粉載體輸送方向依次排列。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磚生產用布料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料管組傳動連接在橫軸上,并與控制其在所述橫軸上移動的可編程控制器連接,形成橫向移動點陣式布料管結構。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陶瓷磚生產用布料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橫軸為與可編程控制器連接的移動橫軸。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磚生產用布料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料管組傳動連接在縱軸上,并與控制其在所述縱軸上移動的可編程控制器連接,形成縱向移動點陣式布料管結構。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陶瓷磚生產用布料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縱軸為與可編程控制器連接的移動縱軸。
8.如權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陶瓷磚生產用布料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料管包括管體以及設置在所述管體內的可控閥門,控制所述可控閥門開合與否、開合程度以及開合時間長短的可編程控制器與所述可控閥門連接。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陶瓷磚生產用布料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體還連接一使所述管體處于振動狀態的振動裝置。
10.如權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陶瓷磚生產用布料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料管包括管體以及設置在所述管體內的鉸鏈閥門和可控活塞,一注料口設置所述管體的管壁上,控制所述可控活塞推擠色料的推擠力、推擠行程以及推擠時間長短的可編程控制器與所述可控活塞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陶瓷磚生產用布料設備,包括至少一個布料管組,每個布料管組包括至少一個布料管,形成點陣式布料管結構,每個布料管與控制其布料方式的可編程控制器連接。點陣式布料管結構為整體、橫向、縱向或全向點陣式布料管結構。本實用新型將布料管設置成點陣式結構,且每個布料管的布料與否、布料量及布料時間均由可編程控制器控制,使每一個象素點的色料量和顏色都得到精細控制,當用于生產復雜圖案的陶瓷磚時保證圖案無失真,當用于生產具有隨機花紋的陶瓷磚時,布制出的紋理隨機性好,將精細圖案布料和隨機線條布料有機地結合成一體。
文檔編號B28B1/08GK2936663SQ20062013128
公開日2007年8月22日 申請日期2006年8月30日 優先權日2006年8月30日
發明者武楨 申請人:佛山市科達靈海陶瓷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