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先張梁整孔預制施工方法

文檔序號:2012928閱讀:700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先張梁整孔預制施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橋梁工程的預應力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方法,屬于梁橋預制技術 領域。
背景技術
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是由普通鋼筋混凝土結構發展而來,是預應力鋼筋混凝 土的簡稱,它對減輕結構自重、提高抗震能力、充分發揮材料的強度、降低工 程造價、改善結構構件受力性能和擴大鋼筋混凝土使用范圍等方面,都顯示出 良好的效果。已廣泛應用在包括工業與民用建筑、橋梁、軌枕、壓力管道、電 桿、樁、儲液和儲氣池罐等方面。我國從1958年開始研究和試制先張梁,但由于配筋形式采用直線配筋, 常用先張梁最大跨度局限于20m以下。此外,我國先張梁在預應力的施加方面 通常采用一端張拉,另一端在張拉前要設置好固定裝置或安放好預應力筋的放 松裝置;張拉工藝方面,有采用單根張拉和多根張拉,但由于張拉噸位小,所 選用的千斤頂噸位比較小,行程小,油路裝置壓力小,千斤頂在張拉過程中的 保護支撐多采用鐵墊塊,工效低;在放松預應力方面,采用的方法有小噸位千 斤頂先拉后松、砂箱放松、滑楔放松和螺桿放松等,這些預應力放松方法安全 性不高,兩端同步性較差,效率也比較低。隨著我國橋梁建設技術的不斷進步,目前國內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橋梁 (特別是跨海大橋)正朝"整體預制、運輸和架設"的方向發展。如國內已建 成的秦沈客運專線即首次設計使用了整體預制、運輸和架設技術,但其箱梁僅 有20m和24m兩種,最大重量570t (噸),箱梁運架施工的難度均較小,且在國外有完全相同的施工技術可借鑒。對于32m/900t級梁橋的先張梁整孔預制施工,其跨度大,噸位大,施工 難度也較大,而其施工技術及配套設備目前在國內均無研究紀錄,在國外也沒 有相同的施工技術可供借鑒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的先張梁整孔預制施工方法,該施工方法可適用于32m/900t級大跨度、大噸位的梁橋預制施工。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先張梁整孔預制施工方法,其工藝流程如圖l所示,主要工序包括(1) 、施工準備,(2) 、調整底模、安裝導向裝置,(3) 、安裝側模,(4) 、吊裝底腹板鋼筋(骨架鋼筋),(5) 、安裝端模、鋼橫梁,(6) 、穿鋼絞線(即預應力筋,包括直線筋和折線筋)及PVC管(7) 、吊裝內模,(8) 、吊裝橋面鋼筋,(9) 、鋼絞線初拉,(10) 、折線筋終拉,(11) 、直線筋終拉,(12) 、梁體混凝土灌筑,(13) 、梁體混凝土養護,(14) 、放松內模側模,(15) 、折線筋放張,(16) 、切割導向裝置,(17) 、直線筋放張,(18) 、吊移鋼橫梁,(19) 、拆除端模內模,(20) 、吊移梁體,(21) 、割絲封錨等; 其中- 梁體腹板的預應力筋采用折線筋,每根折線筋有兩個彎折處,共分成三段,中部為與水平面平行的平直段,兩端為傾斜段,兩端對稱;其傾斜段與水平面 的夾角大小、各段長度,均可根據梁體對預應力大小的要求計算而得;底板的 預應力筋采用直線筋;所述的鋼絞線初拉、折線筋終拉和直線筋終拉為張拉工藝;折線筋(折線 預應力筋)和直線筋(直線預應力筋)均采用兩端同步分級張拉方式,按照"單 根初調、整體終拉"的張拉工藝施工,其張拉順序為先初調直線預應力筋, 再初調和張拉折線預應力筋,最后張拉直線預應力筋,其張拉程序如下初始狀態觀測、初調直線筋至0.2c (o為張拉控制應力)、初調折線筋至 0.2o、張拉折線筋至0.60、張拉折線筋至O.So、張拉折線筋至l.Oo、張 拉直線筋至0. 3 o 、張拉直線筋至0. 6 o 、張拉直線筋至0. 8 o 、張拉直線筋至 l.Oo、補足折線筋至l.Oo、結束;(其終張拉程序如圖2所示)所述的折線筋放張、切割導向裝置和直線筋放張為放張工藝;各預應力筋 (包括折線筋和直線筋)的放張程序如下(如圖3所示)折線筋的放張程序為折線筋為l.Oo-l.OMPa、試松螺栓支撐、放張至折線筋為1.0o+0.5MPa 對以千斤頂頂松支撐螺桿、從1. 0 o降到0. 6 o 、繼續降至折線筋0. 3 o 、折線 筋Oo、切割導向裝置;直線筋的放張程序為直線筋為1.0o-1.0MPa、試松螺栓支撐、放張至直線筋為1.0o+0.5MPa 時以千斤頂頂松支撐螺桿、放張直線筋從1. 0 o降至直線筋0. 6 o 、繼續放張 至直線筋0.3Q、直線筋0、結束。上述張拉程序中,所述"單根初調、整體終拉"的張拉工藝具體操作如下: ①單根初調折線筋兩端初調,順序從上到下初調;直線筋采用單端初調,順序從中間 向兩邊初調,直線筋調完一遍后,由于鋼橫梁產生變形,會導致中間部分鋼絞 線預應力損失;初調前在中部鋼絞線和兩側鋼絞線安裝傳感器,觀測損失值, 如果損失超限,必須對中間部分鋼絞線補拉; ②整體終張拉單根鋼絞線應力初調完成后,進行鋼絞線整體張拉在梁體兩端分別采用 千斤頂(如YD600—180型液壓千斤頂)同步張拉至l.Oo,在張拉的過程中, 螺栓保護支撐要不斷跟進。本發明先張梁整孔預制施工方法中的割絲封錨工藝中,最好采用砂輪片切 割;預應力筋及梁底導向裝置凹穴部位封堵(封錨)前,將封堵處梁體混凝土 鑿毛,并采用微膨脹混凝土封堵,所用混凝土強度等級與梁體相同;封堵后, 可在新舊混凝土結合部位采用聚氨酯防水涂料進行防水處理。本發明先張梁整孔預制施工方法中,各預應力筋(包括底、腹板鋼筋和面 筋)在預扎架上集中預扎后再按施工工序安裝;吊裝底、腹板鋼筋過程中,為 避免與鋼絞線相碰,架立鋼筋可設置在底板混凝土振動帶;為方便安裝折線筋, 端部部份鋼筋可在折線筋安裝完畢后綁扎;布筋穿孔前,預應力筋、鋼橫梁上相應孔位可按設計順序編號標識,以避 免出現眼孔錯位、交叉等問題,影響張拉;預應力筋安裝自下而上,分列、分 層進行,先穿直線預應力筋,再穿折線預應力筋;預應力筋連同隔離套管在鋼 筋骨架完成后一并穿入就位,從而保證預應力鋼絞線安裝符合設計位置要求。本發明先張梁整孔預制施工方法中的模板系統,可采用發明人自行研制的 下述液壓內模和整體外模系統①液壓內模系統該系統包括標準段(梁體中間段)、變截面段(梁體腹 板變厚段)和孔口段,模板與箱梁內箱輪廓尺寸一致;標準段和變截面段均由 模板系、車架系統(含支撐)和液壓系統組成,孔口段由模板系和車架系統(含 支撐)組成;其中,模板系為大塊鋼模組拼結構,分側模下部、中部、邊部和 頂部模板四個部分,可由14#工鋼、14#鋼槽、6-12mm鋼板組焊而成;車架系 統包括車架桁架、走行支架和走行輪,可由型鋼[20、 [14、 Z14X10和10、 16,鋼板組焊而成;內模安裝首先是內模預先在拼裝平臺上分節拼裝,然后逐節聯結成一個整
體,用兩臺龍門吊整體吊裝就位;將內模整體吊入臺座上底腹板鋼筋骨架內, 將臺車上的螺桿撐桿支撐于預留孔中,使內模穩定安裝于底模上。②整體外模(側模)系統由于傳力柱占用側模板的理想支撐區,傳力柱 受力時會發生壓縮變形,因此側模不能全部支撐在傳力柱上(除傳力柱頂部的 螺栓支撐外),支撐系統需繞過傳力柱;為增大側模板的剛度,將先張梁側模 板的豎向加勁肋設計為[320號槽鋼,頂板加勁工字鋼設計為雙[200槽鋼;每側模板都有兩個支撐點, 一個設置在傳力柱頂面居中位置,另一個設在張拉作 業區中部基礎上,均采用螺栓支撐;為提供模板安裝及澆筑混凝土作業時必要 的操作空間,在臺座與傳力柱間預留50cm間隙;并按設計要求設置梁體預留 壓縮量和反拱量如梁體上緣預留壓縮量為6mm、下緣預留壓縮量為17mm,跨 中預設反拱值為26nim;為保證箱梁放張時梁體兩端底部變截斜面的正常移動,可將底模變截斜面 模板設計為活動模板,并設計10cm斷縫,采用活動節拼結;為增強梁底板混凝 土的密實度,保證鋼絞線與混凝土充分粘結,可在底模上設置振動器;在端模上按照鋼絞線設計位置鉆孔,為減少摩擦阻力,眼孔應打磨光滑, 眼孔直徑應大于鋼絞線直徑5mm,對于4)17.8直線筋,端模孔徑取23mm,對于 巾15.2折線筋,端模孔徑取21mm;為保證端部鋼絞線切割處形成凹穴以便對鋼 絞線封端,導向裝置安裝時可配置穴模,穴模深約40mm。上述側模系統的傳力柱可采用下述設計A、傳力柱端部設計成為臺階狀, 以便在臺階上安裝張拉上橫梁,滿足箱梁折線筋張拉;B、傳力柱端部擴寬至 2. 5m,以便安裝千斤頂和螺旋支撐;C、傳力柱采用C50鋼筋混凝土結構,端 部千斤頂作用位置采用30mm厚鋼板、彈簧筋和4層鋼筋網片加強,以滿足箱 梁52000kN張拉力而不失穩,并保證在52000kN張拉力下端部混凝土的局部承 壓強度。另一方面,為滿足箱梁適應100年耐久性的需要,發明人通過對原材料進 行大量的性能檢驗、上千組配合比試驗,并結合現場的臨時工程進行了反復地 工藝試驗,開發出采用常規原材料、常規工藝、摻加粉煤灰、礦碴粉摻合料及
高效外加劑,經配比優化而配制的具有高耐久性和良好工作性的箱梁C50高性能耐久混凝土,作為本發明先張梁整孔預制施工方法中梁體所用的混凝土優選方案(也可采用目前梁橋預制中常用的混凝土),其組成及最佳重量份配比為水泥262份,礦渣140份,粉煤灰68份, 砂742份, 石1068份, 外加劑3.9份,水141份。其中的外加劑為高效減水劑。上述梁體混凝土灌筑可采用三臺攪拌站,三臺輸送泵,三臺布料桿從兩端 向中間以水平分層左右對稱方式一次灌筑成型;采用斜向分段、水平分層的方 式連續灌筑,灌筑順序按照圖4中標注的①、②、③、④先后順序,布料先從 箱梁兩側腹板同步對稱均勻進行,先澆筑腹板與底板結合處混凝土,再澆筑腹 板混凝土,當兩側腹板混凝土澆筑到與頂板面結合部位時,改用從內模頂面預 留的下料孔補澆底板混凝土,最后澆筑橋面板混凝土;在灌筑腹板混凝土過程 中,為防止混凝土在箱梁內側底部泛漿,可采用木板堵截混凝土或采用較小的 坍落度(如160mm左右)以降低混凝土的流動性。梁體混凝土灌筑時間可選擇在早上或晚上,氣溫較高時可通過在混凝土攪 拌水中加冰的方式降低混凝土入模溫度和水化熱溫度,從而減小溫度造成的預 應力筋應力損失,保證混凝土質量,減小箱梁徐變上拱。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1) 本發明先張梁整孔預制施工方法中的配筋形式同時采用直線和折線 配筋,可滿足32m/900t級大跨度、大噸位的梁橋預制施工需要;(2) 本發明選擇適合52000kN大噸位張拉力的張拉、放張工藝,可保證 箱梁受力均衡,提高張拉及放張的效率和安全性;張拉工藝采用單根初調、整體張拉的方式,采用單根初調,可使鋼絞線初 始應力一致,預應力鋼筋得到有效利用且使張拉作業更安全;采用整體張拉的 方式,則可避免單根張拉帶來的低效率、不安全等因素;放張工藝采用大噸位千斤頂整體分級放張,并輔以螺旋支撐跟進保護放張 工藝,可保證箱梁受力均衡、放張安全,提高放張效率;
(3) 本發明優選方案選擇適合32m/900t級先張梁施工的鋼筋綁扎及預應 力鋼絞線安裝方法,可保證梁體鋼筋與預應力鋼絞線互不沖突,保證預應力鋼 絞線安裝符合設計位置;(4) 本發明優選方案選擇適合32m/900t級先張梁施工的模板系統,可避免預應力筋放張時梁體壓縮變形擠壓底模;避免側模支撐系統與傳力柱相互影 響;減小張拉時端模眼孔對鋼絞線的摩擦阻力,提高有效預應力;(5) 本發明優選方案選擇適合32m/900t級先張梁施工的混凝土施工技術, 可減小混凝土水化熱對預應力損失,減小箱梁徐變上拱。


圖1是本發明先張梁整孔預制施工方法工藝流程圖;圖2是本發明先張梁整孔預制施工方法工藝過程中的終張拉程序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先張梁整孔預制施工方法工藝過程中的放張程序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先張梁整孔預制施工方法工藝過程中的梁體混凝土灌筑順序 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但不應將此理解為本發明上述主題的范圍僅限于下述實施例。實施例本實施例先張梁整孔預制施工方法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其主要工序包括:(1) 、施工準備,(2) 、調整底模、安裝導向裝置,(3) 、安裝側模,(4) 、吊裝底腹板鋼筋,(5) 、安裝端模、鋼橫梁,(6) 、穿鋼絞線及PVC管(7) 、吊裝內模,(8) 、吊裝橋面鋼筋,(9) 、鋼絞線初拉,(10) 、折線筋終拉,(11) 、直線筋終拉,(12) 、梁體混凝土灌筑,(13) 、梁體混凝土養護,(14) 、放松內模側模,(15) 、折線筋放張,(16) 、切割導向裝置,(17) 、直線筋放張,(18) 、吊移鋼橫梁,(19) 、拆除端模內模,(20) 、吊移梁體,(21) 、割絲封錨等。其中,梁體腹板的預應力筋采用折線筋,共2列,每列56根,每根折線 筋有兩個彎折處,共分成三段,中部為與水平面平行的平直段,兩端為傾斜段, 兩端對稱,傾斜段與水平面夾角為8V各段長度根據梁體對預應力大小的要求 計算而得,使最底端折線筋的平直段位置比底板的直線筋位置略高;底板的預 應力筋采用直線筋,共3排,每排56根;其中的鋼絞線初拉、折線筋終拉和直線筋終拉為張拉工藝;折線筋和直線 筋均采用兩端同步分級張拉方式,按照"單根初調、整體終拉"的張拉工藝施 工,其張拉順序為先初調直線預應力筋,再初調和張拉折線預應力筋,最后張拉直線預應力筋,其張拉程序如下初始狀態觀測、初調直線筋至0.2c (o為張拉控制應力)、初調折線筋至 0.2o、張拉折線筋至0.60、張拉折線筋至O.So、張拉折線筋至1.0。、張 拉直線筋至0. 3 o 、張拉直線筋至0. 6 o 、張拉直線筋至0. 8 o 、張拉直線筋至 l.Oo、補足折線筋至l.Oo、結束;(其終張拉程序如圖2所示) "單根初調、整體終拉"的張拉工藝具體操作如下① 單根初調折線筋兩端初調,順序從上到下初調;直線筋采用單端初調,順序從中間 向兩邊初調,直線筋調完一遍后,由于鋼橫梁產生變形,會導致中間部分鋼絞線預應力損失;初調前在中部鋼絞線和兩側鋼絞線安裝傳感器,觀測損失值, 如果損失超限,必須對中間部分鋼絞線補拉;② 整體終張拉單根鋼絞線應力初調完成后,進行鋼絞線整體張拉在梁體兩端分別采用YD600—180型液壓千斤頂同步張拉至1. 0 o ,在張拉的過程中,螺栓保護支撐 不斷跟進。其中的折線筋放張、切割導向裝置和直線筋放張為放張工藝;各預應力筋 的放張程序如下(如圖3所示)折線筋的放張程序為折線筋為l.Oo-l.OMPa、試松螺栓支撐、放張至折線筋為1.0o+0.5MPa 時以千斤頂頂松支撐螺桿、從1. 0 o降到0. 6 o 、繼續降至折線筋0. 3 o 、折線 筋Oo、切割導向裝置;直線筋的放張程序為直線筋為l.Oo-l.OMPa、試松螺栓支撐、放張至直線筋為1.0。+0.5MPa 時以千斤頂頂松支撐螺桿、放張直線筋從1. 0 o降至直線筋0. 6 o 、繼續放張 至直線筋0.3c、直線筋0、結束。其中的割絲封錨工序中,采用砂輪片切割;預應力筋及梁底導向裝置凹穴 部位封堵前,將封堵處梁體混凝土鑿毛,并采用微膨脹混凝土封堵,所用混凝 土強度等級與梁體相同;封堵后,在新舊混凝土結合部位采用聚氨酯防水涂料 進行防水處理。本實施例施工方法中需要的各預應力筋在預扎架上集中預扎后再按施工 工序安裝;吊裝底、腹板鋼筋過程中,為避免與鋼絞線相碰,架立鋼筋可設置 在底板混凝土振動帶;為方便安裝折線筋,端部部份鋼筋可在折線筋安裝完畢 后綁扎;
布筋穿孔前,預應力筋、鋼橫梁上相應孔位可按設計順序編號標識,以避免出現眼孔錯位、交叉等問題,影響張拉;預應力筋安裝自下而上,分列、分 層進行,先穿直線預應力筋,再穿折線預應力筋;預應力筋連同隔離套管在鋼 筋骨架完成后一并穿入就位,從而保證預應力鋼絞線安裝符合設計位置要求。 本實施例施工方法中的模板系統,采用發明人自行研制的下述液壓內模和 整體外模系統① 液壓內模系統該系統包括標準段(梁體中間段)、變截面段(梁體腹 板變厚段)和孔口段,模板與箱梁內箱輪廓尺寸一致;標準段和變截面段均由模板系、車架系統(含支撐)和液壓系統組成,孔口段由模板系和車架系統(含支撐)組成;其中,模板系為大塊鋼模組拼結構,分側模下部、中部、邊部和 頂部模板四個部分,可由14tt工鋼、14#鋼槽、6-12mm鋼板組焊而成;車架系 統包括車架桁架、走行支架和走行輪,可由型鋼[20、 [14、 Z14X10和10、 16mm鋼板組焊而成;內模安裝首先是內模預先在拼裝平臺上分節拼裝,然后逐節聯結成一個整 體,用兩臺龍門吊整體吊裝就位;將內模整體吊入臺座上底腹板鋼筋骨架內, 將臺車上的螺桿撐桿支撐于預留孔中,使內模穩定安裝于底模上;② 整體外模(側模)系統由于傳力柱占用側模板的理想支撐區,傳力柱 受力時會發生壓縮變形,因此側模不能全部支撐在傳力柱上(除傳力柱頂部的 螺栓支撐外),支撐系統需繞過傳力柱;為增大側模板的剛度,將先張梁側模板 的豎向加勁肋設計為[320號槽鋼,頂板加勁工字鋼設計為雙[200槽鋼;每側模 板都有兩個支撐點, 一個設置在傳力柱頂面居中位置,另一個設在張拉作業區 中部基礎上,均采用螺栓支撐;為提供模板安裝及澆筑混凝土作業時必要的操 作空間,在臺座與傳力柱間預留50cm間隙;并按設計要求設置梁體預留壓縮量 和反拱量梁體上緣預留壓縮量為6mm、下緣預留壓縮量為17mm,跨中預設反 拱值為26mm;為保證箱梁放張時梁體兩端底部變截斜面的正常移動,本實施例中將底模 變截斜面模板設計為活動模板,并設計10cm斷縫,采用活動節拼結;并在底模
上設置振動器,以增強梁底板混凝土的密實度,保證鋼絞線與混凝土充分粘結;在端模上按照鋼絞線設計位置鉆孔,并將眼孔打磨光滑,以減少摩擦阻力,眼孔直徑大于鋼絞線直徑約5mm,對于4)17.8直線筋,端模孔徑取23mm,對于 (H5.2折線筋,端模孔徑取21腿;為保證端部鋼絞線切割處形成凹穴以便對鋼 絞線封端,在導向裝置安裝時配置穴模,穴模深約40mm。上述側模系統的傳力柱采用下述設計A、傳力柱端部設計成為臺階狀, 以便在臺階上安裝張拉上橫梁,滿足箱梁折線筋張拉;B、傳力柱端部擴寬至 2.5m,以便安裝千斤頂和螺旋支撐;C、傳力柱采用C50鋼筋混凝土結構,端 部千斤頂作用位置采用30mm厚鋼板、彈簧筋和4層鋼筋網片加強,以滿足箱 梁52000kN張拉力而不失穩,并保證在52000kN張拉力下端部混凝土的局部承 壓強度。本實施例施工方法中采用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耐久混凝土作為 梁體灌筑用混凝土水泥262份,礦渣140份,粉煤灰68份, 砂742份,石1068份, 外加劑3.9份,水141份;其中的外加劑選用上海城誠建材有限公司生產的LEX-9H液體減水劑。梁體混凝土灌筑采用三臺攪拌站,三臺輸送泵,三臺布料桿從兩端向中間 以水平分層左右對稱方式一次灌筑成型;采用斜向分段、水平分層的方式連續 灌筑,灌筑順序按照圖4中標注的①、②、③、④先后順序,布料先從箱梁兩 側腹板同步對稱均勻進行,先澆筑腹板與底板結合處混凝土,再澆筑腹板混凝 土,當兩側腹板混凝土澆筑到與頂板面結合部位時,改用從內模頂面預留的下 料孔補澆底板混凝土,最后澆筑橋面板混凝土;在灌筑腹板混凝土過程中,為 防止混凝土在箱梁內側底部泛漿,可采用木板堵截混凝土或采用較小的坍落度 (160mm左右)以降低混凝土的流動性;本實施例施工方法中梁體混凝土灌筑時間為晚上,氣溫較高,通過在混凝 土攪拌水中加冰的方式降低混凝土入模溫度和水化熱溫度,從而減小溫度造成 的預應力筋應力損失,保證混凝土質量,減小箱梁徐變上拱。
權利要求
1.一種先張梁整孔預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主要工序包括施工準備、調整底模、安裝導向裝置、安裝側模、吊裝底腹板鋼筋、安裝端模、鋼橫梁、穿鋼絞線及PVC管、吊裝內模、吊裝橋面鋼筋、鋼絞線初拉、折線筋終拉、直線筋終拉、梁體混凝土灌筑、梁體混凝土養護、放松內模側模、折線筋放張、切割導向裝置、直線筋放張、吊移鋼橫梁、拆除端模內模、吊移梁體、割絲封錨,其中梁體腹板的預應力筋采用折線筋,每根折線筋有兩個彎折處,共分成三段,中部為與水平面平行的平直段,兩端為傾斜段,兩端對稱;底板的預應力筋采用直線筋;折線筋和直線筋均采用兩端同步分級張拉方式,按照“單根初調、整體終拉”的張拉工藝施工,其張拉順序為先初調直線預應力筋,再初調和張拉折線預應力筋,最后張拉直線預應力筋,其張拉程序為初始狀態觀測、初調直線筋至0.2σ、初調折線筋至0.2σ、張拉折線筋至0.6σ、張拉折線筋至0.8σ、張拉折線筋至1.0σ、張拉直線筋至0.3σ、張拉直線筋至0.6σ、張拉直線筋至0.8σ、張拉直線筋至1.0σ、補足折線筋至1.0σ、結束;折線筋的放張程序為折線筋為1.0σ-1.0MPa、試松螺栓支撐、放張至折線筋為1.0σ+0.5MPa時以千斤頂頂松支撐螺桿、從1.0σ降到0.6σ、繼續降至折線筋0.3σ、折線筋0σ、切割導向裝置;直線筋的放張程序為直線筋為1.0σ-1.0MPa、試松螺栓支撐、放張至直線筋為1.0σ+0.5MPa時以千斤頂頂松支撐螺桿、放張直線筋從1.0σ降至直線筋0.6σ、繼續放張至直線筋0.3σ、直線筋0、結束。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先張梁整孔預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單根初調、整體終拉"的張拉工藝為① 單根初調折線筋兩端初調,順序從上到下初調;直線筋采用單端初調,順序從中間 向兩邊初調;初調前在中部鋼絞線和兩側鋼絞線安裝傳感器,觀測預應力損失 值,損失超限時對中間部分鋼絞線補拉;② 整體終張拉單根鋼絞線應力初調完成后,進行鋼絞線整體張拉在梁體兩端分別采用 千斤頂同步張拉至l.Oo,在張拉的過程中,螺栓保護支撐不斷跟進。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先張梁整孔預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割絲封錨工序中,采用砂輪片切割;各預應力筋及梁底導向裝置凹 穴部位封堵前,將封堵處梁體混凝土鑿毛,并采用微膨脹混凝土封堵,所用混 凝土強度等級與梁體相同;封堵后,在新舊混凝土結合部位采用聚氨酯防水涂 料進行防水處理。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先張梁整孔預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腹板鋼筋和面筋在預扎架上集中預扎后再按施工工序安裝;吊裝 底腹板鋼筋時,將架立鋼筋設置在底板混凝土振動帶,端部部份鋼筋在折線筋 安裝完畢后綁扎;布筋穿孔前,將預應力筋、鋼橫梁上相應孔位按設計順序編號標識;預應 力筋安裝自下而上,分列、分層進行,先穿直線預應力筋,再穿折線預應力筋; 預應力筋連同隔離套管在鋼筋骨架完成后一并穿入就位。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先張梁整孔預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模采用下述液壓內模系統該系統包括標準段、變截面段和孔口段,模板與箱梁內箱輪廓尺寸一致; 標準段和變截面段均由模板系、車架系統和液壓系統組成,孔口段由模板系和 車架系統組成;其中,模板系為大塊鋼模組拼結構,分側模下部、中部、邊部 和頂部模板四個部分;車架系統包括車架桁架、走行支架和走行輪。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先張梁整孔預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將所述的底模變截面段模板設計為活動模板,并設計10cm斷縫,采用活動節拼結;并在底模上設置振動器。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先張梁整孔預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側模,每側模板都有兩個支撐點, 一個設置在傳力柱頂面居中位置,另一個設在張拉作業區中部基礎上,均采用螺栓支撐;并在臺座與傳力柱間預 留50cm間隙;同時按設計要求設置梁體預留壓縮量和反拱量。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先張梁整孔預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傳力柱采用下述設計A、 傳力柱端部設計成為臺階狀;B、 傳力柱端部擴寬至2. 5m;C、 傳力柱采用C50鋼筋混凝土結構,端部千斤頂作用位置采用30mm厚鋼 板、彈簧筋和4層鋼筋網片加強。
9.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先張梁整孔預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梁體混凝土灌筑方法為采用三臺攪拌站,三臺輸送泵,三臺布料桿從兩端向中間以水平分層左右對稱方式一次灌筑成型;采用斜向分段、水平分層的方式連續灌筑,布料先從 箱梁兩側腹板同步對稱均勻進行,先澆筑腹板與底板結合處混凝土,再澆筑腹 板混凝土,當兩側腹板混凝土澆筑到與頂板面結合部位時,改用從內模頂面預 留的下料孔補澆底板混凝土,最后澆筑橋面板混凝土。
10. 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先張梁整孔預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梁體混凝土灌筑工序中,當氣溫較高時,通過在混凝土攪拌水中加 冰的方式降低混凝土入模溫度和水化熱溫度。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先張梁整孔預制施工方法,其主要工序包括施工準備、調整底模、安裝導向裝置、安裝側模、吊裝底腹板鋼筋、安裝端模、鋼橫梁、穿鋼絞線及PVC管、吊裝內模、吊裝橋面鋼筋、鋼絞線初拉、折線筋終拉、直線筋終拉、梁體混凝土灌筑、梁體混凝土養護、放松內模側模、折線筋放張、切割導向裝置、直線筋放張、吊移鋼橫梁、拆除端模內模、吊移梁體、割絲封錨等。該施工方法采用直線和折線配筋,可滿足32m/900t級大跨度、大噸位的梁橋預制施工需要;同時,該施工方法選擇適合52000kN大噸位張拉力的張拉、放張工藝,可保證箱梁受力均衡,提高張拉及放張的效率和安全性等。
文檔編號B28B23/04GK101125440SQ20071004990
公開日2008年2月20日 申請日期2007年8月31日 優先權日2007年8月31日
發明者周文武, 周玉興, 唐浩先, 孫祖紅, 強 王, 王心利, 超 申, 東 袁, 鄒宏偉, 鐘衛翔, 鐘士全, 錢紀民, 杰 陳, 偉 韓 申請人:中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