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竹膠模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竹膠建筑模板,尤其是板芯材料的選用及其構造。
技術背景目前,公知的竹膠建筑模板有兩種, 一種是用實竹制成,即將原竹剖切成斷面是矩形狀 的竹條浸膠后互相粘結,通過大噸位熱壓機熱壓成形,矩形竹條熱壓后的厚度即模板的厚度, 若需更厚的模板,則需將若干層矩形竹條疊加在一起熱壓成形,有些工廠則直接將毛竹對半 分開后壓扁成自然平面狀再浸膠熱壓成板,省去了剖切的加工工序,提高了鋪裝效率,但由 于竹桿之間存在自然彎曲的趨勢,有的甚至在擠壓過程中會發生扭曲,這樣壓制成的竹膠板 間隙較大,特別是竹青和竹簧二個面對膠水的親和力不佳,互相擠壓成形后的結合力就差, 另外由于竹條全部是縱向排列,成板后的內應力和物理性能呈各向異性,在使用過程中受熱、 受潮后就容易發生翹曲變形或分層開裂的現象,影響模板的制模質量。另一種竹膠模板是將 原竹剖切成寬度一致的篾片,用人工或機械編制成篾席,待其自然干燥后浸膠,然后將若干 層篾席鋪疊在一起進行熱壓,根據鋪裝篾席層數的多少分別可制成不同厚度的竹膠模板。由 于篾片縱橫交錯,竹質部分對膠的親和力較強,而且幾何尺寸一致,厚度勻均,制成的模板 內應力及物理性能呈各向同性,所以質量好,使用周期長, 一般不會發生分層和開裂現象, 但其缺點是原材料和勞動力消耗很大,生產效率不高,因此生產成本相應較高。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竹膠模板,申請號為02112094,它的技術要點是將天然的中細 管徑竹材,縱向剖開后,浸膠、熱壓制成的竹膠板,其間隙和內應力也呈各向異性,雖然綜 合利用了竹材,但板材質量不佳。申請號為200420114018的竹絲單片復合板專利,它的技 術要點是將竹絲制成板芯,綜合利用了下腳料,但與本實用新型主動大量地制造、利用竹根短竹片的工藝目的和板芯材料的構造不同。 發明內容針對上述竹膠模板的不同和不足之處,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竹膠模板,既節約了大量 的原竹材料,同時也能保證模板的內在質量,并能制造出各種厚度的板材以滿足社會需求。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將竹膠模板中耗材較多的模板芯材部位用毛竹的剩余 物——竹根徑部來制造,即順著其生長紋路用專用機械將其分切成厚度一致的短竹片,再進 行烘干、浸膠、甩干工序,然后進行鋪裝,使不同規格的短竹片互相自然交錯平疊至一定的 厚度,上下二面再分別鋪上2-3層浸過膠的篾席, 一起進入熱壓機高溫加壓,經過規定的時 間后,即制成了新型的竹膠模板。由于不太親和膠水的竹青和竹簧只在短竹片的二個側面, 占粘接總面積的很少一部分;而對膠水親和力較強的竹質面是短竹片的二個主要上下平面, 成為板中粘接受力的主要面積,而且其縱橫交叉,隨機排列,分散了間隙和內應力,使模板 芯部呈各向同性;另外,兩個表面壓合著的篾席更增加了芯板的抗拉強度、抗彎強度和平整 度。實驗檢測數據表明本實用新型竹膠模板,其各項性能指標超過了實竹構成的模板,乃 至可與篾席疊加構成的模板相媲美。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變廢為寶,充分綜合利用了毛竹的自然資源,極大地提高了 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模板厚度越大,其生產成本降低得越明顯,因而其經濟效益和 社會效益十分顯著,既節能降耗,又保護了生態環境。
圖1是竹根徑部短竹片的三視圖。圖2是用短竹片為板芯材料的竹膠模板剖面構造圖。附圖中l.短竹片,2.竹青,3.竹簧,4.竹質面,5.板芯,6.篾席。 下面結合該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具體實施例在附圖1中,實施例首先將竹根粗壯部分截下,用圓鋸橫斷截成80-150毫米短筒狀, 然后送入專用切片機,該機械由多把切削刀片組成,自動氣壓喂料和出料,切削效率極高, 單機每分鐘可切削出12-15kg的短竹片(1),每片長度80-150毫米,厚度0.5-2.0毫米, 寬度80毫米以下,竹青(2)和竹簧(3)皆可用,但已被分散在短竹片(1)的二側,它對 粘結強度的影響就小到可忽略不計的程度了。這樣規格的短竹片連續不斷地由輸送帶送入蒸 汽加熱的隧道窯進行烘干處理,使竹片含水率達到8%以下,然后裝入吊筐內浸入膠池2-3分 鐘(采用酚醛樹脂工業用膠),使每片短竹片(1)各面皆粘上膠水再放入離心式甩干機進行 甩干,使短竹片外周布膠更均勻,同時回收多余的膠水,然后再送入低溫風窯中二次烘干,使 含膠短竹片含水率在12-15%左右,就可直接進入鋪裝工序。鋪裝前在另一條公知的篾席生產 線已備好浸過膠的篾席(6),竹篾席每層厚度在0.5-3.5毫米之間,在本實施例竹膠板底層 先人工鋪上2層篾席(6),其厚度分別為0.5和2.5毫米,然后均勻鋪上含膠的短竹片(1), (按容重0. 9-1. lg/cm3計算來裝入的竹片重量,)例如10毫米厚的竹膠板應控制總重量在18 千克,在這層竹片上表面再度鋪上2層表面同樣規格的篾席(6),進入熱壓機高溫加壓,均 壓均壓38-45 kg/c m',溫度120-140'C,熱壓時間控制在35分鐘,竹片互相擠壓定形,膠 水固化后即可出板,然后再進入鋸邊機按標準規格成型,成型板平行疊放在平板上36小時 進行時效處理,最后經檢驗后入庫。竹膠模板中這一層竹片芯材的構造就是本實用新型的創 新技術,短竹片(1)規格互補、縱橫交錯、互相粘接,間隙和內應力均勻,不僅確保竹膠 模板的質量穩定可靠,而且節約了大量的毛竹原材和勞動力,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十分顯著。本實用新型竹膠模板有系列產品,其規格厚度在8-100毫米之間,矩形面積在長2. 5 米、寬1.3米以內。
權利要求1.一種竹膠模板,上下兩個平面復合著交叉編織成的竹篾席,其特征是竹膠模板的板芯材料是用毛竹的竹根徑部經切削制成的短竹片(1)構成,每片長度80-150毫米,厚度0.5-2.0毫米,寬度80毫米以下,竹青(2)和竹簧(3)皆可用,但已被分散在短竹片(1)的二側,短竹片經過烘干、浸膠、甩干處理,平疊至一定的厚度,它們互相粘接,規格互補、縱橫交錯,經熱壓與上下兩層竹篾席緊密地復合在一起。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竹膠模板,其特征是復合著的竹篾席每層厚度在0.5-3.5毫 米之間,上下兩個平面各復合l-3層。
3.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竹膠模板,其特征是規格厚度在8-100毫米之間,矩形面積 在長2.5米、寬1.3米以內。
專利摘要一種竹膠建筑模板,上下兩面復合著竹篾席,每層竹篾席厚度在0.5-3.5毫米之間,兩平面各復合1-3層,其板芯材料選用毛竹的竹根徑部經切削制成的短竹片構成,每片短竹片長度80-150毫米,厚度0.5-2.0毫米,寬度80毫米以下,竹青和竹簧皆可用,但已被分散在短竹片的二側,短竹片經過烘干、浸膠、甩干處理,平疊至一定的厚度,它們互相粘接,規格互補、縱橫交錯,經熱壓與上下各層竹篾席緊密地復合在一起,其規格厚度在8-100毫米之間,矩形面積在長2.5米、寬1.3米以內。
文檔編號E04G9/02GK201125526SQ20072019411
公開日2008年10月1日 申請日期2007年11月3日 優先權日2007年11月3日
發明者王鐵萍 申請人:浙江晨峰模板有限公司;王鐵萍;王岳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