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生產墻板的模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筑模板,尤其是一種生產墻板的模板,屬于建筑技 術領域。
技術背景-隨著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寫字樓、住宅樓的 建設如火如荼,由此而極大促進了我國建筑材料的更新換代,尤其是各種隔墻 板的生產更是日新月異。現有模板生產出來的墻板的四個邊角都是直角的,在 使用中發現利用這種墻板建成的墻體經常會出現裂縫現象,這種開裂現象,是 由于墻板對接后在邊緣處形成的是直縫,當墻板自身干縮或勾縫填料干縮或出 現振動時,由于接縫之間的粘接力遠遠小于板體自身的干縮力而造成的,這會 大大影響墻體的強度,以至于影響建筑質量。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生產墻板的模板,它結構簡單,可生產出便于安裝、 避免建成的墻體出現開裂、能提高建筑質量的墻板,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它包括左模板和右 模板,在左模板的內側面縱向設有一第一凹槽,在第一凹槽中部設有第二凹槽, 在右模板的內側面上對應左模板的第一凹槽的位置設有第三凹槽,在第三凹槽 中部對應第二凹槽的位置設有與第二凹槽形狀相同的第一凸起;在左模板和右 模板的第一凹槽與第三凹槽上下兩端均設有與第一凹槽與第三凹槽的縱面成鈍 角的倒角。所述第二凹槽和第一凸起的形狀為梯形、半圓形、鋸齒形、楔形中的一種。 本實用新型模板生產出的墻板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結構簡單,拼裝方便,點;在左模板和右模板的第一凹槽與第 三凹槽上下兩端均設有與第一凹槽與第三凹槽的縱面成鈍角的倒角,可使生產 出的墻板在拼裝時,在兩相鄰墻板的兩倒角連接處構成連接縫凹槽,在連接縫 凹槽中添入填料,將連接縫凹槽填充滿,即可防止連接縫開裂,大大增強墻體 的強度,使墻體經久耐用。
圖l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左模板和右模板的第二凹槽與第一凸起形狀均為半圓形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左模板和右模板的第二凹槽與第一凸起形狀均為鋸齒形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左模板和右模板的第二凹槽與第一凸起形狀均為楔形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左模板;2、右模板;3、第一凹槽;4、第二凹槽;5、第三凹槽;6、第一凸起。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清楚說明本方案的技術特點,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
,并結合其附圖, 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闡述。如圖中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左模板1和右模板2,在左模板1的內側面縱向設有一第一凹槽3,在第一凹槽3中部設有第二凹槽4,在右模板2的內側 面上對應左模板1的第一凹槽3的位置設有第三凹槽5,在第三凹槽5中部對 應第二凹槽4的位置設有與第二凹槽4形狀相同的第一凸起6;在左模板1和 右模板2的第一凹槽3與第三凹槽5上下兩端均設有與第一凹槽3與第三凹槽 5的縱面成鈍角的倒角。所述第二凹槽4和第一凸起6的形狀為梯形、半圓形、鋸齒形或楔形,也 可以為其它便于連接施工安裝的形狀。使用時,將左模板1和右模板2分別放在擠壓成型機的輸送帶兩側,在左 模板1和右模板2之間鋪設底模板,將其固定好,開動擠壓成型機即可根據要 求生產相應的墻板。上述具體實施方式
不能作為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對于本技術領 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對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進或變換均落 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本實用新型未詳述之處,均為本技術領域技術人員的公知技術。權利要求1、一種生產墻板的模板,包括左模板和右模板,其特征在于在左模板的內側面縱向設有一第一凹槽,在第一凹槽中部設有第二凹槽,在右模板的內側面上對應左模板的第一凹槽的位置設有第三凹槽,在第三凹槽中部對應第二凹槽的位置設有與第二凹槽形狀相同的第一凸起;在左模板和右模板的第一凹槽與第三凹槽上下兩端均設有與第一凹槽與第三凹槽的縱面成鈍角的倒角。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生產墻板的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 槽和第一凸起的形狀為梯形、半圓形、鋸齒形、楔形中的一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筑模板,尤其是一種生產墻板的模板,屬于建筑技術領域。它包括左模板和右模板,在左模板的內側面縱向設有一第一凹槽,在第一凹槽中部設有第二凹槽,在右模板的內側面上對應左模板的第一凹槽的位置設有第三凹槽,在第三凹槽中部對應第二凹槽的位置設有與第二凹槽形狀相同的第一凸起;在左模板和右模板的第一凹槽與第三凹槽上下兩端均設有與第一凹槽與第三凹槽的縱面成鈍角的倒角。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模板相比具有結構簡單,可生產出便于安裝、避免建成的墻體出現開裂、能提高建筑質量的墻板的優點。
文檔編號B28B7/22GK201410703SQ20092002723
公開日2010年2月24日 申請日期2009年6月10日 優先權日2009年6月10日
發明者馮永太 申請人:馮永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