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現澆加腋梁的預制整澆房屋結構體系及其施工方法

文檔序號:1967167閱讀:65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現澆加腋梁的預制整澆房屋結構體系及其施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房屋結構體系,尤其涉及一種由梁、柱、板構成的房屋結構體系, 以及建造該體系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傳統的預制整澆結構體系中,梁與梁的連接節點構造復雜,整體性差,為解決這個問題,通常主梁采用現澆,但其施工工序多,而且施工中沒有相應施工機具配套,與現澆結構相比,沒有工期、造價的優勢。另外,通常結構設計中,跨度大的方向為主梁,跨度小的方向為次梁,預應力疊合梁的優勢得不到充分發揮,且現澆主梁的高度較大,使建筑層高加大。還有傳統的預制整澆結構一般樓板采用疊合板,連接結構復雜,造價高,整體性差。目前,一種主次梁基本同高,主梁采用加腋梁,樓板采用無承重支模現澆的預制整澆體系還未見報道。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之不足,提供一種層高小、抗震性能好、施工速度快、制造成本低的現澆加腋梁的預制整澆房屋結構體系及其施工方法。按照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現澆加腋梁的預制整澆房屋結構體系,包括現澆柱、現澆加腋梁、預應力疊合梁以及現澆樓板,所述預應力疊合梁包括預應力預制梁和現澆部分,其中所述預應力預制梁包括梁體和埋設于所述梁體中作為主筋的預應力鋼絞線,所述梁體上沿縱向設置有多個支模孔,所述現澆加腋梁沿一個方向連接在相鄰的所述柱上,所述預應力疊合梁分為主梁和次梁,所述主梁用于連接與所述加腋梁相垂直的另外一個方向上的相鄰的柱上,所述次梁與所述加腋梁相連接。按照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現澆加腋梁的預制整澆房屋結構體系還具有如下附屬技術特征所述柱為帶有連接構件的鋼骨砼柱,所述梁體的端部設置有型鋼,所述型鋼與所述連接構件相連接。所述加腋梁的中部設置有穿管線通孔,所述穿管通孔的孔徑為100mm-400mm。所述疊合梁的跨度大于所述加腋梁的跨度。所述鋼絞線埋設于所述梁體的下部,所述梁體的上部也埋設有采用先張法施工的預應力高強度鋼絲或鋼絞線,所述鋼絞線的端部為擴大頭。所述主梁的預制梁的梁體端部在鋼絞線伸出部位成形有缺口,所述次梁的預制梁的梁體端部為齒狀結構。所述樓板為現澆平板或現澆密肋樓板。按照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現澆加腋梁的預制整澆房屋結構體系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A、施工建造柱;
B、搭建加腋梁支模架和底模及預制梁可調支柱;C、安裝主梁和次梁的預制梁,將其中主梁和次梁的預制梁的端部擱置在梁下可調支柱上;D、綁扎加腋梁的鋼筋;E、搭建加腋梁側模板和樓板模板,F、扎筋澆砼,綁扎疊合梁的上部主筋,鋪設樓板鋼筋,整體澆筑疊合梁的上部現澆部分、預制梁與柱之間的連接節點、加腋梁以及樓板的混凝土,完成整體結構;G、拆模,砼達到一定強度后,拆除模板和梁下可調支柱。其進一步還包括如下步驟在步驟A中,柱上設置有連接構件,在步驟B中,將所述主梁的預制梁端部的型鋼與所述柱的連接構件相連接。在步驟C中,在次梁的支模孔和主梁的支模孔中設置連接件,并在連接件上沿縱向設置連接鋼管,支模桁架擱置于連接鋼管上,再在支模桁架上鋪設木格柵,在木格柵上搭建樓板模板。在步驟C中,所述樓板模板為壓型鋼模板,在次梁的支模孔和主梁的支模孔中設置連接件,并在連接件上沿縱向設置擱置桿,再在擱置桿上鋪設壓型鋼板模板。按照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現澆加腋梁的預制整澆房屋結構體系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首先,本發明采用加腋梁作為主梁,能夠有效降低主梁的中部高度,利于管線在梁的中部布置,從而降低房屋的層高。主梁中部的穿管線通孔能進一步降低層高。其次,本發明在跨度大的方向采用預應力預制梁,由于預制梁的高度較小,用鋼量省,從而增加了房屋的凈高。在跨度小的方向上采用現澆加腋梁作為主梁,承擔的荷載大, 但跨度小,能夠有效的降低加腋梁的用鋼量,并使其梁中部高度與預制梁接近,使得布置管線后凈高增加。再次,本發明在梁體上設置了支模孔,支模孔可將梁作為施工階段的樓板模架承重構件承受砼自重,不但省去了落地承重架,而且使樓板模板提早拆除,提高模板的周轉效率。另外,預制梁架設于梁下可調支柱上,穩定性好,施工階段場地空曠,方便施工。按照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現澆加腋梁的預制整澆房屋結構體系的施工方法由于采用了加腋梁、預制梁的混合式結構,充分發揮形狀復雜的現澆梁施工方便,而標準化次梁形狀簡單適合預制的特點,充分發揮了現澆和預制的優勢,采用壓型鋼板作為模板現澆密肋樓板,成本低,施工速度快。


圖1是本發明的局部立體圖,圖中示出本發明的基本組成。圖2是本發明的次梁與加腋梁的連接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發明中主梁的主視圖。圖4是本發明中主梁的立體圖。圖5是本發明中主梁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發明中主梁在通孔位置的左視剖視圖。
圖7是本發明中主梁的端部左視剖視圖,圖中示出梳狀網片的結構。圖8是本發明中主梁的端部放大圖。圖9是本發明中主梁的端部內部結構放大圖。圖10是本發明中次梁的主視圖。圖11是本發明中次梁的立體圖。圖12是本發明中次梁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圖13是本發明中次梁的左視圖。圖14是本發明中次梁的端部內部結構示意圖,圖中示出梳狀網片的結構。圖15是本發明中次梁中的端部局部放大圖。圖16是本發明中次梁中的端部內部局部結構放大圖。圖17是本發明中次梁的另一種實施例的主視圖。圖18是本發明中柱的主視圖。圖19是本發明中的支模示意圖。圖20是本發明中加腋梁的另一種實施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參見圖1、圖2、圖3和圖10,在本發明給出的一種現澆加腋梁的預制整澆房屋結構體系的實施例,包括現澆柱200、現澆加腋梁600、預應力疊合梁以及現澆樓板300,所述預應力疊合梁包括預應力預制梁和現澆部分,其中所述預應力預制梁包括梁體1和埋設于所述梁體1中作為主筋的預應力鋼絞線2,所述梁體1上沿縱向設置有多個支模孔4,所述現澆加腋梁600沿一個方向連接在相鄰的所述柱200上,所述預應力疊合梁分為主梁101 和次梁102,所述主梁101用于連接與所述加腋梁600相垂直的另外一個方向上的相鄰的柱200上,所述次梁102與所述加腋梁600相連接。本發明采用加腋梁600與疊合梁混搭結構,利用加腋梁作為主梁,能夠有效降低主梁的中部高度,利于管線在梁的中部布置,從而降低房屋的層高。同時,又利用預應力鋼絞線作為主筋的預應力預制梁,能夠減少主筋的用鋼量和梁體的高度,預制梁用先張法預應力技術在工廠制造,可以在工廠大批量生產,從而降低造價。本發明中的疊合梁可以支撐在柱200上,也可以是支撐在剪力墻上,當然,柱200 和剪力墻也可以同時存在。本發明所謂的鋼絞線2是采用多根鋼絲編織而成的,該種鋼絞線2強度高,韌性好,在采用先張法拉伸后,梁體的砼能夠產生較高的預應力。本發明所稱的疊合包括預應力預制部分和現澆部分兩個部分構成,為了利于描述,本發明中將預應力預制部分統稱為預應力預制梁。并且在下面描述中,梁體均指預應力預制梁中的梁體。對于主梁的描述均是指主梁中的預制梁,對于次梁的描述均是指次梁中的預制梁。預制梁的梁體1設置有箍筋11,箍筋11的部分伸出梁體1的上表面,留置在梁體上表面的箍筋11用于綁扎疊合梁現澆部分的鋼筋,該現澆部分與樓板一起澆筑構成一體結構。在本發明中所有與柱或剪力墻相連接的疊合梁為主梁101,所有安裝在加腋梁上的疊合梁為次梁102。主梁和次梁在端部結構上會略有不同,但其主要的構成卻是相同的。圖3至圖17為本發明的主梁101和次梁102的結構圖,在下文描述中,主梁101和次梁102 對于相同組件的標號是一致的,對于相同部分的描述不再注明是主梁結構或次梁結構。參見圖5、圖6和圖7以及圖12、圖13和圖14,在本發明給出的上述實施例中,所述鋼絞線2采用先張法施工埋設于所述梁體1中,且所述鋼絞線2的數量為3-18根。具體可以選擇為4根、6根、8根、12根、16根。本實施例中主梁和次梁均為4根。采用先張法能夠省去套管、錨具等配件和灌漿施工等工藝,大大節約了造價,施工更加方便,適于大規模生產。采用先張法施工埋設于梁體1中的鋼絞線2用量相比于傳統的鋼筋用鋼量明顯減少。預應力鋼絞線預制梁在放張時,梁體會產生反拱,從而能有效減少疊合梁的撓度,降低梁高,預應力疊合梁不帶裂縫工作,梁剛度大,耐久性好。參見圖3至圖6以及圖10至圖12,在本發明給出的上述實施例中,所述鋼絞線2 的端部具有擴大頭23,所述擴大頭23錨固在連接節點的砼中,能夠大大提高鋼絞線的錨固性能,從而提高結構的整體性能。參見圖6、圖7和圖9以及圖12、圖13和圖16,在本發明給出的上述實施例中,主梁和次梁中的4根所述鋼絞線2埋設于所述梁體1的下部,所述梁體1的上部也埋設有采用先張法施工的2根預應力鋼絞線21。在本發明中下部4根鋼絞線用于使預制梁產生預應力,而上部2根鋼絞線21用于平衡下部鋼絞線2的放張產生的反彎矩,使梁體1上表面免于在下部鋼絞線2放張時產生裂縫。為了減少上部鋼絞線21在放張時對砼局部破壞,可以在上部鋼絞線21伸出梁體1端部的位置設置螺旋箍22。所述螺旋箍22增強其所在位置的局部強度,從而能夠降低上部鋼絞線21對砼局部的破壞。當然,所述上部鋼絞線21也可以為高強度鋼絲。參見圖1,在本發明給出的上述實施例中,所述加腋梁600的中部設置有穿管線通孔601,所述穿管通孔601的孔徑為100mm-400mm。本實施例為200mm。本發明在加腋梁600 上設置通孔601用于布置穿過加腋梁的管線,使得管線能夠貼近樓板底面,充分利用結構空間布置管線。參見圖1,在本發明給出的上述實施例中,所述疊合梁的跨度大于所述加腋梁600 的跨度,即本發明在跨度大的方向采用預應力預制梁,由于預制梁的高度較小,用鋼量省, 從而增加了房屋的凈高。在跨度小的方向上采用現澆加腋梁作為主梁,承擔的荷載大,但跨度小,梁寬度大,能夠有效的降低加腋梁的用鋼量,并使其中部高度與預制梁接近,使得布置管線后凈高增加。參見圖3和圖10,在本發明給出的上述實施例中,本發明在主梁101和次梁102的梁體1上設置了支模孔4,所述支模孔4用于安裝樓板模板的支承構件,樓板模板及支撐架安裝在支承構件上,使得現澆樓板模板無需設置落地承重架,加快施工進度。另外,因上層樓板的自重及施工荷載不會通過落地承重架傳遞到下層,因此,下層樓板模板在砼達到一定強度后可以提前拆除。從而大大提高模板的周轉效率,降低模板費用。由于無需設置密集的落地腳手架等承重架,使得樓面空曠,利于其他工序的同步進行和施工設備運行,提高了房屋的建造速度。參見圖3、圖10和圖12,在本發明給出的上述實施例中,所述梁體1上的所有支模孔4位于同一水平線上,所述支模孔4為通孔,將所有支模孔4設置在同一水平線上,能夠保證安裝在支模孔4處的模板處于同一平面,從而保證整個樓板的平整度。所述支模孔4為通孔,模板的支撐件可以直接穿過,并在梁體的兩側設置擱置桿,擱置桿用于安裝模板或模板支撐架。當然該支模孔4也可以設置成盲孔,并且在梁體的兩側分別設置,該盲孔也可以用于安裝模板。但設置通孔是最優的方案,加工方便,使用也更加簡單。參見圖15,在本發明給出的上述實施例中,所述支模孔4中設置有中空管件41,所述管件41利于所述支模孔4的成形。在制造預制梁時,將中空管件41預先設置好,將管件 41的兩端封堵。澆筑完成后,形成所述支模孔4。所述管件41 一同埋設與梁體1中。所述管件41不僅利于支模孔4的成形,降低支模孔4的成孔成本。而且在使用時起到了對梁體 1的保護作用,防止支撐模板件對于梁體1砼的磨損。參見圖10和圖15,在本發明給出的上述實施例中,所述支模孔4的直徑a為 2cm-8cm,可以選為2cm3cm、5cm、6cm、8cm。所述支模孔4的設置不能太大,如果太大則不利于模板組件的安裝。相鄰所述支模孔4之間的間距c為80cm-120cm,可以選為80cm、90cm、 100Cm、110Cm、120Cm,該間距的選擇能夠保證整個模板支撐的強度。所述支模孔4的中心與所述梁體1的頂面的距離b為8cm-20cm。可以選為8cm、10cm、13cm、15cm、17cm、20cm。所述支模孔4不能離梁體1的頂面太近,如果太近則會影響施工階段梁體1的抗彎強度。參見圖3和圖4,在本發明給出的上述實施例中,所述主梁中的預制梁的梁體1的端部在所述鋼絞線2伸出部位成形有缺口 12。本發明的鋼絞線2位于所述梁體1的下部, 從而使梁體具有預應力。由于梁體的端部與外部構件的間隙很小,鋼絞線與外部構件相碰后無法使預制梁準確就位。為此,本發明在主梁的鋼絞線2伸出部位設置了缺口 12,鋼絞線 2在缺口 12內適度彎曲,從而使鋼絞線在與外部構件相碰時,其能夠彎曲避開外部鋼筋。參見圖3和圖4,所述缺口 12的深度為50mm-400mm。本實施例為100mm,也可以選擇為150mm、 200mm、300mm和400mm。該缺口能夠滿足鋼絞線彎曲所需要的空間。參見圖10、圖11和圖15,在本發明給出的上述實施例中,所述次梁中的預制梁的梁體1的端部為齒狀結構,將梁體1的端部設置成齒狀結構,能夠保證梁體1的端部與加腋梁澆筑成整體時,新老砼結合性能提高。參見圖5和圖7以及圖12和圖14,在本發明給出的上述實施例中,所述主梁中的梁體上的所述缺口 12的根部埋設有梳狀網片13,所述網片由單根鋼筋連續彎折成形,并插入所述鋼絞線2之間的空隙中。所述次梁中的梁體上的端部也埋設有梳狀網片13,該結構與主梁相同。本發明給出的上述實施例中,由于下部鋼絞線2在放張時對梁體砼產生局部破壞,所述網片13能夠防止該部位砼產生裂縫。該網片至少為兩片,以此來滿足強度要求。 將網片彎折成梳狀,并插入鋼絞線2之間的空隙中。該結構能夠使鋼絞線2無需穿過該網片,在制造梁體時,可以先將鋼絞線張拉,然后再安放網片,方便施工。參見圖5、圖6、圖7以及圖12、圖13和圖14,本發明在主梁和次梁的所述梁體1 的端部埋設套管5,使得部分下部鋼絞線2穿過套管5。設置套管5在制作階段時能夠有效的降低梁體端部的局部預應力過大,消除該處產生裂縫,由于能夠降低梁體端部的反彎矩, 使得梁體的端部上表面的預拉應力減小,從而防止產生裂縫。而在使用階段,由于梁體的端部下部產生的預壓應力被套管部分釋放,使得與梁的支座負彎矩產生的壓應力疊加后能小于砼的抗壓強度,防止梁體端部下部砼被破壞。本實施例中在梁體1的兩個端部均設置套管5,從而消除梁體兩個端部的下部鋼絞線2對砼所造成的應力疊加和局部應力過大。使得本發明的預制梁能夠在地震區使用,擴大了使用范圍。參見圖5、圖6、圖7以及圖12、圖13和圖14,在本發明給出的上述實施例中,所述套管5為塑料套管,或者由外包材料包裹形成的套管結構。套有所述套管5的下部鋼絞線 2的數量少于總數,即并不是所有下部鋼絞線2均套有套管。為了滿足本發明的要求,套管 5的數量可以為鋼絞線數量的1/3-2/3,本實施例則在四根下部鋼絞線2中的2根的兩端設
置了套管5。參見圖6和圖13,在本發明給出的上述實施例中,套有套管5的所述下部鋼絞線2 在所述梁體1的寬度方向上以中心線對稱布置。上述設置能夠保證梁體1的左右兩側受力平衡,不會產生梁體1受力不均。參見圖5和圖9以及圖12和圖16,在本發明給出的上述實施例中,所述套管5的總長度為所述梁體1的總長度的5% -15%。所述套管5的長度過大,則會影響梁體1所具有的預應力,因此,將兩端的套管5總長度限定在梁體1的總長度的5% -15%能夠很好的解決上述問題。本實施例為7%。參見圖1和圖18,在本發明給出的上述實施例中,所述柱200為帶有連接構件的鋼骨砼柱,所述鋼骨砼柱中的鋼骨采用鋼管或H鋼。該種柱200包括柱體201和埋設于所述柱體201中的主筋202,所述柱體201的與所述主梁101的連接處設有連接構件203,所述主梁101的梁體1端部設置有型鋼3,所述型鋼3與所述連接構件203連接在一起。本發明使得主梁101在初期安裝時能夠放置在柱200上,使安裝速度大大加快。當主梁101與柱 200澆筑在一起時,該型鋼3又作為新老砼結合面的抗剪鍵,大大提高了該處截面的抗剪強度。參見圖3、圖8和圖9,在本發明給出的上述實施例中,所述主梁101的型鋼3露置于所述梁體1的部分占型鋼整長度的1/3-1/2,本實施例為1/3。該范圍設置能夠保證型鋼3與梁體1的連接強度,同時保證與柱的連接強度。埋置在梁體1中的所述型鋼3為臺階形,在不影響連接強度的前提下,使型鋼的用量減少。本發明的型鋼3可以為槽鋼、鋼板、 角鋼或工字鋼。露置于所述梁體1外的所述型鋼3上設置有螺栓孔31和/或適于外部柱箍筋穿行的穿孔32。所述螺栓孔31可以用于與外部的連接節點進行連接,而穿孔32用于穿柱箍筋,利于柱箍筋的安放。在完成整澆后,由于型鋼與外部構件進行連接,使得型鋼成為新老砼結合面的抗剪鍵。參見圖17,本發明中的次梁的預制梁的梁體的端部也可以設置所述型鋼3,當次梁的預制梁的梁體端部與加腋梁澆筑在一起時,該型鋼3作為新老砼結合面的抗剪鍵,大大提高了該處截面的抗剪強度。參見圖1,在本發明給出的上述實施例中,所述樓板300為現澆平板或現澆密肋樓板。本發明采用現澆密肋樓板能夠有效的降低樓板的自重,減少樓板的用鋼量,地震荷載減少。所述加腋梁600、所述樓板300、所述預制梁與所述柱200之間的連接節點、以及疊合梁的現澆部分采用整體現澆,從而形成一個整體結構。使得本發明的整體性更好,抗震性能好。參見圖20,在本發明給出的加腋梁的另外一種實施例,該加腋梁的加腋結構不是傾斜的,而是直角。其他的結構與上述實施例相同。在本發明給出的現澆加腋梁的預制整澆房屋結構體系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A、施工建造柱;所述柱采用現澆加工工藝進行建造,首先綁扎柱筋,安裝模板,澆砼,最終建造成柱結構。本實施例中的柱是帶有連接構件的,在建造時預埋連接構件。該柱也可以是不帶有連接構件的柱。B、搭建加腋梁支模架和底模及預制梁可調支柱;所述可調支柱用于支撐預制梁, 為預制梁的安裝提供支撐件。同時,該步驟中在搭建加腋梁支模架時將加腋梁的底模一起搭建。加腋梁支模架和底模搭建在跨度小的兩根柱之間。C、安裝主梁和次梁的預制梁,將其中主梁和次梁的預制梁的端部擱置在梁下可調支柱506上;將主梁的預制梁吊裝在與加腋梁相垂直的另外一個方向的柱與柱之間,該柱與柱之間的跨度大。D、綁扎加腋梁的鋼筋;按照加腋梁的形狀進行綁扎作為主筋的鋼筋。E、搭建加腋梁側模板和樓板模板,搭建整個模板。F、扎筋澆砼,綁扎疊合梁的上部主筋,鋪設樓板鋼筋,整體澆筑疊合梁的上部現澆部分、預制梁與柱之間的連接節點、加腋梁以及樓板的混凝土,完成整體結構;G、拆模,砼達到一定強度后,拆除模板和梁下可調支柱。在步驟B中,將所述主梁101的預制梁端部的型鋼3與所述柱的連接構件203相連接。本發明在柱的頂部設置連接構件203,使得主梁101在安裝時,能夠固定在柱200上, 利于主梁101的安裝。參見圖19,在步驟C中,在次梁102和主梁101的支模孔4中設置連接件,本發明的連接件為穿設在支模孔中的橫穿鋼管505,在橫穿鋼管505上沿縱向設置連接鋼管501, 支模桁架502擱置于連接鋼管501上,再在支模桁架502上鋪設木格柵503,在木格柵503 上搭建樓板模板。本發明在步驟C中還可以采用另外的方案,在次梁102和主梁101的支模孔4中設置連接件,該連接件為穿設于支模孔中的橫穿鋼管,并在橫穿鋼管上沿縱向設置擱置桿, 再在擱置桿上鋪設樓板的壓型鋼板模板。本實施例采用壓型鋼模板,該壓型鋼模板橫跨在預制梁上,其底部無需設置支撐腳手架,因此,該樓板模板施工簡單,而壓型鋼模板周轉次數多,成本低。
權利要求
1.現澆加腋梁的預制整澆房屋結構體系,其特征在于包括現澆柱、現澆加腋梁、預應力疊合梁以及現澆樓板,所述預應力疊合梁包括預應力預制梁和現澆部分,其中所述預應力預制梁包括梁體和埋設于所述梁體中作為主筋的預應力鋼絞線,所述梁體上沿縱向設置有多個支模孔,所述現澆加腋梁沿一個方向連接在相鄰的所述柱上,所述預應力疊合梁分為主梁和次梁,所述主梁用于連接與所述加腋梁相垂直的另外一個方向上的相鄰的柱上, 所述次梁與所述加腋梁相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現澆加腋梁的預制整澆房屋結構體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為帶有連接構件的鋼骨砼柱,所述梁體的端部設置有型鋼,所述型鋼與所述連接構件相連接。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現澆加腋梁的預制整澆房屋結構體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腋梁的中部設置有穿管線通孔,所述穿管通孔的孔徑為100mm-400mm。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現澆加腋梁的預制整澆房屋結構體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疊合梁的跨度大于所述加腋梁的跨度。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現澆加腋梁的預制整澆房屋結構體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預制梁的鋼絞線埋設于所述梁體的下部,所述梁體的上部也埋設有采用先張法施工的預應力高強度鋼絲或鋼絞線,所述鋼絞線的端部為擴大頭。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現澆加腋梁的預制整澆房屋結構體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的預制梁的梁體端部在鋼絞線伸出部位成形有缺口,所述次梁的預制梁的梁體端部為齒狀結構。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現澆加腋梁的預制整澆房屋結構體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樓板為現澆平板或現澆密肋樓板。
8.現澆加腋梁的預制整澆房屋結構體系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A、施工建造柱;B、搭建加腋梁支模架和底模及預制梁梁下可調支柱;C、安裝主梁和次梁的預制梁,將其中主梁和次梁的預制梁的端部擱置在可調支柱上;D、綁扎加腋梁的鋼筋;E、搭建加腋梁側模板和樓板模板,F、扎筋澆砼,綁扎疊合梁的上部主筋,鋪設樓板鋼筋,整體澆筑疊合梁的上部現澆部分、預制梁與柱之間的連接節點、加腋梁以及樓板的混凝土,完成整體結構;G、拆模,砼達到一定強度后,拆除模板和梁下可調支柱。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現澆加腋梁的預制整澆房屋結構體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A中,柱上設置有連接構件,在步驟B中,將所述主梁的預制梁端部的型鋼與所述柱的連接構件相連接。
10.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現澆加腋梁的預制整澆房屋結構體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C中,在次梁的支模孔和主梁的支模孔中設置連接件,并在連接件上沿縱向設置連接鋼管,支模桁架擱置于連接鋼管上,再在支模桁架上鋪設木格柵,在木格柵上搭建樓板模板。
11.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現澆加腋梁的預制整澆房屋結構體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C中,所述樓板模板為壓型鋼模板,在次梁的支模孔和主梁的支模孔中設置連接件,并在連接件上沿縱向設置擱置桿,再在擱置桿上鋪設壓型鋼板模板。
全文摘要
現澆加腋梁的預制整澆房屋結構體系,包括現澆柱、現澆加腋梁、預應力疊合梁以及現澆樓板,預應力疊合梁包括預應力預制梁和現澆部分,其中預應力預制梁包括梁體和埋設于梁體中作為主筋的預應力鋼絞線,梁體上沿縱向設置有多個支模孔,現澆加腋梁沿一個方向連接在相鄰的柱上,預應力疊合梁分為主梁和次梁,主梁用于連接與加腋梁相垂直的另外一個方向上的相鄰的柱上,次梁與加腋梁相連接。本發明采用加腋梁作為主梁,能夠有效降低主梁的中部高度,利于管線在梁的中部布置,從而降低房屋的層高。主梁中部的穿管線通孔能進一步降低層高。
文檔編號E04C3/34GK102418425SQ20101029772
公開日2012年4月18日 申請日期2010年9月28日 優先權日2010年9月28日
發明者楊峰 申請人:華匯工程設計集團有限公司, 楊峰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