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建筑用水泥增強隔熱砌塊及砌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筑用保溫隔熱砌塊或板材,特別是涉及一種建筑用水泥增 強隔熱砌塊(板)。
背景技術:
目前,隨著節能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建筑節能技術的發展,隔熱保溫材料已得到廣 泛應用。但由于保溫隔熱材料多是有機泡沫材料、如發泡聚苯乙烯、發泡聚氨酯等,或無機 膨脹材料、如膨脹珍珠巖、膨脹蛭石、中空微珠、漂珠等,或纖維隔熱材料,使制作成砌塊或 板材強度較差,與建筑主體不便連接,主要作為保溫隔熱的填充物使用。為了在建筑中更為 廣泛地使用保溫隔熱材料,目前,使用較多的是彩鋼夾心板,即中芯是聚苯乙烯發泡板或聚 氨酯發泡板,兩板面夾有彩鋼增強,使保溫隔熱材料夾于其中,從而增加了強度。使用時, 需用鋼構件才能連接固定,不能與建筑主體的水泥基材料直接粘接,施工不方便,且增加成 本。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點,提供一種強度高,能與建筑主體水泥基材 料有效結合,易于連接固定,施工方便,且節能效果好的建筑用水泥增強隔熱砌塊(板)。本實用新型建筑用水泥增強隔熱砌塊(板)根據用途不同可以是水泥增強隔熱砌 塊或水泥增強隔熱板。作為徹塊使用的水泥增強隔熱砌塊由保溫隔熱塊及包裹在保溫隔熱 塊外的增強層組成。增強層包裹在保溫隔熱塊的左、后、右、前四個側面上,即包裹在保溫隔 熱塊的一組對稱的長側面和一組對稱的寬側面上。其中,增強層是水泥玻璃纖維增強層或 水泥玻璃纖維布增強層或水泥冷鍍鋅鋼網增強層。保溫隔熱塊是有機泡沫塊如聚苯乙烯發 泡塊、聚氨酯發泡塊等,或無機膨脹塊如膨脹珍珠巖塊、膨脹蛭石塊等,或纖維隔熱塊如有 機、無機纖維隔熱塊;作為隔墻使用時的建筑用水泥增強隔熱板由保溫隔熱板及包裹在保 溫隔熱板外的增強層組成。增強層包裹保溫隔熱板的上、下表面及一組對稱側面上,為便 于隔墻,一組對稱側面以一組長側面為好。增強層是水泥玻璃纖維增強層或水泥玻璃纖維 布增強層或水泥冷鍍鋅鋼網增強層。保溫隔熱板是有機泡沫板如聚苯乙烯發泡板、聚氨酯 發泡板等,或無機膨脹板如膨脹珍珠巖板、膨脹蛭石板等,或纖維隔熱板如有機、無機纖維 隔熱板。本實用新型建筑用水泥增強隔熱砌塊(板)的工作原理是,在建筑中作為砌塊使 用時,采用專用保暖砂漿將砌塊水平方向重疊,形成隔斷;而作為墻板使用時,上、下采用專 用保溫砂漿及鋼件與上頂及地面連接。本實用新型建筑用水泥增強隔熱砌塊(板)的優點在于,由于砌塊(板)外部包裹 有水泥基增強層,不僅使該砌塊(板)強度好,而且容易與建筑主體有效結合,可鋸、可切, 適應性強,使用也十分方便,可大面積連接,施工效率高,并能達到65%的節能要求,可代替 加氣混凝土砌塊。主要用作建筑隔墻。
[0007]圖1實施例1主體圖[0008]圖2圖1中的A-A剖視圖[0009]圖3圖1中的B-B剖視圖[0010]圖4實施例2立體圖[0011]圖5圖4中的C-C剖視圖[0012]圖6圖4中的D-D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本實用新型建筑用水泥增強隔熱砌塊由保溫隔熱塊1,以及包裹在保溫 隔熱塊1的左、后、右、前四個側面上的增強層2組成。實施例2 本實用新型建筑用水泥增強隔熱板曲保溫隔熱板3,以及包裹在保溫隔 熱板3的上、下表面及一組對稱的長側面上的增強層2組成。
權利要求一種建筑用水泥增強隔熱砌塊,由保溫隔熱塊及包裹在保溫隔熱塊外的增強層組成,其特征在于增強層包裹在保溫隔熱塊的左、后、右、前四個側面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水泥增強隔熱砌塊,其特征在于增強層是水泥玻璃纖維 增強層或水泥玻璃纖維布增強層或水泥冷鍍鋅鋼網增強層。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水泥增強隔熱砌塊,其特征在于保溫隔熱塊是有機泡沫 塊或無機膨脹塊或纖維隔熱塊。
4.一種建筑用水泥增強隔熱板,由保溫隔熱板及包裹在保溫隔熱板外的增強層組成, 其特征在于增強層包裹保溫隔熱板的上、下表面及一組對稱側面上。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用水泥增強隔熱板,其特征在于增強層是水泥玻璃纖維增 強層或水泥玻璃纖維布增強層或水泥冷鍍鋅鋼網增強層。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用水泥增強隔熱板,其特征在于保溫隔熱板是有機泡沫板 或無機膨脹板或纖維隔熱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建筑用水泥增強隔熱砌塊及砌板,由保溫隔熱塊(板)及包裹在保溫隔熱塊(板)外的增強層組成。其中,作砌塊使用時增強層包裹在保溫隔熱塊的左、后、右、前四個側面上;作隔墻板使用時增強層包裹在保溫隔熱板的上、下表面及一組對稱側面上。由于外部包裹的增強層是水泥基增強層,不僅使該砌塊(板)強度好,而且容易與建筑主體有效結合,可鋸、可切,適應性強,使用十分方便,可大面積連接,施工效率高,并能達到65%的節能要求,可代替加氣混凝土砌塊。主要用作建筑隔墻。
文檔編號E04C1/41GK201665950SQ20102003783
公開日2010年12月8日 申請日期2010年1月20日 優先權日2010年1月20日
發明者田厚德 申請人:田厚德